梁思礼: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0行: | 第10行: | ||
|education=[[天津南开中学]]<br>[[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br>[[辛辛那提大学]]硕士<br>[[辛辛那提大学]]博士 |
|education=[[天津南开中学]]<br>[[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br>[[辛辛那提大学]]硕士<br>[[辛辛那提大学]]博士 |
||
|party={{CCP}} |
|party={{CCP}} |
||
|past=1961-1965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钱学森]]掌管第五院十 |
|past=1961-1965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室)主任([[钱学森]]掌管第五院[[十室主任]]之一)<br>1965-1983年:[[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十二所副所长、所长、副院长 |
||
,与同事一起研制成功导弹全惯性制导系统,并先后参加和领导13发弹的飞行鉴定试验<br>1981年:[[第七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通用测试设备]]([[CAMAC]])总设计师,负责航天部通用计算机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工作,经历4年努力取得成功<br>1983-1988年:[[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br>1989年:[[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br>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br>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br>[[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技术顾问 |
,与同事一起研制成功导弹全惯性制导系统,并先后参加和领导13发弹的飞行鉴定试验<br>1981年:[[第七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通用测试设备]]([[CAMAC]])总设计师,负责航天部通用计算机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工作,经历4年努力取得成功<br>1983-1988年:[[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br>1989年:[[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br>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br>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br>[[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技术顾问 |
||
2019年6月22日 (六) 09:24的版本
梁思礼 | |
---|---|
出生 | 中華民國北平市 | 1924年8月24日
逝世 | 2016年4月14日 中国北京市 | (91歲)
教育程度 | 天津南开中学 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 辛辛那提大学硕士 辛辛那提大学博士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麦秀琼 |
亲属 | 父: 梁启超 (1873年-1929年) 嫡母: 李蕙仙 (1869年-1924年) 生母: 王桂荃 (1886年-1968年) 儿女:梁旋、梁红、梁左军 兄: 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 姊: 梁思顺、梁思庄、梁思懿、梁思宁 |
奖项 | 1985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6年10月 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1997年9月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 |
经历
| |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1],梁启超之子,导弹控制专家,火箭控制專家,中國航天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術倡導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平
中学曾入学天津南开中学,随后南开学校被日军炸毁,随留津南开师生一起被位于天津英租界的耀华中学接收入校。1940年,在耀华中学就读高中二年级的梁思礼考取年级第二名的成绩,学校为其颁发奖品、书券以资鼓励。[2]1945年获普度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47年获得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又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國際宇宙飛航聯合會副主席、中國航天部總工程師、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逝世前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梁思礼曾先后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奖、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荣誉,有代表作品《向太空长征》、《梁思礼文集》等。[1]
参考文献
- ^ 1.0 1.1 中国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在京逝世. 中国新闻网. 2016-04-15.
- ^ 天津市档案馆. 耀华中学1940年报告.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 第一版.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年1月. ISBN 978755280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