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修订间差异
第8行: | 第8行: | ||
==楊氏太極拳的傳人== |
==楊氏太極拳的傳人== |
||
[[楊班侯]]、[[楊健侯]]([[1839年]]—[[1917年]])(楊露禪子)<br /> |
[[楊班侯]]、[[楊健侯]]([[1839年]]—[[1917年]])(楊露禪子)<br /> |
||
另[[楊健侯]]曾指導過[[熊養和]]太極拳散手、[[熊養和]]後將完整的楊式太極拳散手傳入[[台灣]],成為[[台灣]]地區傳承太極拳武術的重要影響人物。 |
另[[楊健侯]]曾指導過[[熊養和]]太極拳散手、[[熊養和]]後將完整的楊式太極拳散手傳入[[台灣]],成為[[台灣]]地區傳承太極拳武術的重要影響人物。<br /> |
||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A5%8A%E5%B0%91%E4%BE%AF 楊少侯]([[1862年]]—[[1930年]])、[[楊澄甫]]([[1883年]]—[[1936年]])(楊健侯子)<br /> |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A5%8A%E5%B0%91%E4%BE%AF 楊少侯]([[1862年]]—[[1930年]])、[[楊澄甫]]([[1883年]]—[[1936年]])(楊健侯子)<br /> |
||
[[楊守中]]、[http://ja.wikipedia.org/wiki/%E6%A5%8A%E6%8C%AF%E9%90%B8 楊振鐸]、[[楊振聲]]、[[楊振基]](楊澄甫子)<br /> |
[[楊守中]]、[http://ja.wikipedia.org/wiki/%E6%A5%8A%E6%8C%AF%E9%90%B8 楊振鐸]、[[楊振聲]]、[[楊振基]](楊澄甫子)<br /> |
2007年11月3日 (六) 15:23的版本
楊氏太極拳是太極拳流行最早且最廣泛的一個流派,它有三盤四架之分,人們可依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
創始人
楊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禪,河北永年人,就學於陳長興。陳長興原精於炮錘,後來從學于河南蔣發,得太極拳藝[來源請求]。楊露禪久慕太極拳的奧妙,三下陳家溝向陳長興學太極拳,藝成後,在北平號稱「楊無敵」。傳子楊班侯,楊健侯(1839年—1917年),後由其孫楊少侯、楊澄甫(1883年—1936年)修定而成為現在流行的,就是楊氏太極拳大架,有108式。
如上述所說是正確的話,陳長興是真正的太極拳創始人。而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是楊露禪之孫兒楊少侯及楊澄甫兄弟。
楊氏太極拳的傳人
楊班侯、楊健侯(1839年—1917年)(楊露禪子)
另楊健侯曾指導過熊養和太極拳散手、熊養和後將完整的楊式太極拳散手傳入台灣,成為台灣地區傳承太極拳武術的重要影響人物。
楊少侯(1862年—1930年)、楊澄甫(1883年—1936年)(楊健侯子)
楊守中、楊振鐸、楊振聲、楊振基(楊澄甫子)
楊瑪莉(楊守中女)
另楊班侯弟子全佑藝成後創吳氏太極拳、楊澄甫弟子董英傑南傳香港成董氏太極拳、鄭曼青到台灣成鄭子太極拳。
當時,田兆麟、武彙川(1890年—1936年)、褚桂亭(1892年—1977年)、陳微明(1882年—1958年)、董英傑(1897年—1961年)諸君,同為楊澄甫先生入室弟子。
風格與特點
楊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撲實、由鬆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簡潔,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故而流傳最廣。
楊氏太極拳動作要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此動作之完成,乃下一動作開端,綿延相續。心法上亦要求一氣呵成。
楊氏太極拳的套路
傳統的套路有楊氏老架太極拳、楊氏低架太極拳、楊氏用架太極拳、楊氏快架太極拳、楊氏大架太極拳(108式)和楊氏中架、楊氏小架太極拳。
楊氏太極拳還有太極推手,大履,太極散手,太極拳內功等流傳於世。
楊氏太極拳為了配合現代人的健身習慣,還有其他套路流傳下來,如24式、46式競賽48式等等。
楊氏太極拳的兵器
- 楊氏太極劍
- 楊氏太極刀
- 楊氏太極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