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運動會: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4行: | 第4行: | ||
**大陸時期 |
**大陸時期 |
||
***全國運動會(1910-1948,共7屆) |
***全國運動會(1910-1948,共7屆) |
||
⚫ | |||
****第 |
****“第二届全国運動會”1914年在[[北京市|北京]][[天坛|天壇]]舉辦。项目6,运动员96人。 |
||
⚫ | |||
****“第三届全国運動會”1924年在[[武昌]]舉辦。项目7,运动员340人。 |
|||
****“第四届全国運動會”1930年在[[杭州]]舉辦。项目12,运动员1630人。 |
|||
****“第五届全国運動會”1933年在[[南京]]舉辦。项目17,运动员2248人。 |
|||
****“第六届全国運動會”1935年在[[上海]]舉辦。项目17,运动员2700人。 |
|||
****“第七届全国運動會”1948年5月5日至16日在[[上海]][[江湾体育场]]舉辦。项目18,运动员2233人。会长由教育部长[[朱家骅]]担任。副会长兼筹委会主任由上海市市长[[吴国桢]]担任。大会名誉会长:蒋中正先生。大会名誉副会长:李宗仁、张群、孙科、居正、[[戴传贤]]、于右任、王云五、吴铁城、[[李文范]]、[[周钟岳]]、[[刘哲]]共11人。大会顾问:杜月笙、[[王晓籁]]、陈光甫等22人。“全运火炬接力长跑”活动于5月2日选拔火炬手携蒋亲笔训词由南京出发,“沿京沪国道,历[[汤山]]、天王寺、[[宜兴]]、[[无锡]]、[[常熟]]、太仓、[[真如]]等七大站,全程三百八十公里” 。参赛团体共有55个,其中有7个为海外华侨单位,包括香港、印尼、马来亚、西贡、暹罗、檀香山及多伦多;陆军、空军、海军、[[联勤]]、警察等单位;青岛、汉口、南京、天津、重庆、大连、哈尔滨、沈阳、北平、西安、广州、上海等特别市。运动员村由大会向[[联勤总部]]借水电路中训团大厦。 |
|||
****因為局勢動盪,間隔不規則地舉辦。1949年[[臺灣戰後時期|國府遷臺]],遂與台灣省運動會合併。 |
****因為局勢動盪,間隔不規則地舉辦。1949年[[臺灣戰後時期|國府遷臺]],遂與台灣省運動會合併。 |
||
**台灣時期 |
**台灣時期 |
2019年7月7日 (日) 13:44的版本
全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在中文主要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1959年在北京主辦第一屆。
- 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
- 大陸時期
- 全國運動會(1910-1948,共7屆)
- 官方追認1910年由基督教會在南京主辦的為第一屆。项目4,运动员140人。
- “第二届全国運動會”1914年在北京天壇舉辦。项目6,运动员96人。
- “第三届全国運動會”1924年在武昌舉辦。项目7,运动员340人。
- “第四届全国運動會”1930年在杭州舉辦。项目12,运动员1630人。
- “第五届全国運動會”1933年在南京舉辦。项目17,运动员2248人。
- “第六届全国運動會”1935年在上海舉辦。项目17,运动员2700人。
- “第七届全国運動會”1948年5月5日至16日在上海江湾体育场舉辦。项目18,运动员2233人。会长由教育部长朱家骅担任。副会长兼筹委会主任由上海市市长吴国桢担任。大会名誉会长:蒋中正先生。大会名誉副会长:李宗仁、张群、孙科、居正、戴传贤、于右任、王云五、吴铁城、李文范、周钟岳、刘哲共11人。大会顾问:杜月笙、王晓籁、陈光甫等22人。“全运火炬接力长跑”活动于5月2日选拔火炬手携蒋亲笔训词由南京出发,“沿京沪国道,历汤山、天王寺、宜兴、无锡、常熟、太仓、真如等七大站,全程三百八十公里” 。参赛团体共有55个,其中有7个为海外华侨单位,包括香港、印尼、马来亚、西贡、暹罗、檀香山及多伦多;陆军、空军、海军、联勤、警察等单位;青岛、汉口、南京、天津、重庆、大连、哈尔滨、沈阳、北平、西安、广州、上海等特别市。运动员村由大会向联勤总部借水电路中训团大厦。
- 因為局勢動盪,間隔不規則地舉辦。1949年國府遷臺,遂與台灣省運動會合併。
- 全國運動會(1910-1948,共7屆)
- 台灣時期
- 台灣省運動會(1946-1973,一年一屆,共28屆)
- 台灣區運動會(1974-1998,一年一屆,共25屆)
- 全國運動會(1999-今,兩年一屆,至今已舉辦10屆)
- 全民運動會(2000-今,兩年一屆,至今已舉辦10屆)
- 大陸時期
下列國家也有性質相同的運動會:
这是一个消歧义页,羅列了有相同或相近的标题,但內容不同的条目。 如果您是通过某條目的内部链接而转到本页,希望您能協助修正该處的内部链接,將它指向正确的条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