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HIV檢測: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名詞解釋:​clean up, replaced: 系統性 → 全身性
第13行: 第13行:
* [[假陰性]]:當一個人感染HIV時,但檢驗結果卻顯示為陰性。
* [[假陰性]]:當一個人感染HIV時,但檢驗結果卻顯示為陰性。


[[非特異性反應]]、[[hypergammaglobulinemia|高伽瑪球蛋白血症]]或存在針對其他[[病原體]]而類似HIV病毒抗原的抗體可能產生假陽性結果。[[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 ,也可能造成假陽性的結果。
[[非特異性反應]]、[[hypergammaglobulinemia|高伽瑪球蛋白血症]]或存在針對其他[[病原體]]而類似HIV病毒抗原的抗體可能產生假陽性結果。[[自體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 ,也可能造成假陽性的結果。


== 原則 ==
== 原則 ==

2019年10月11日 (五) 16:09的版本

HIV檢測,指檢測人體是否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做為輸血器官移植前的檢查和愛滋病診斷治療追蹤。HIV檢測是偵測血漿血清唾液乾血點尿液等人體體液之中的抗體抗原或是RNA

名詞解釋

空窗期:從被HIV感染之後到可以檢測出病毒所需之時間。使用抗體檢測之方式平均之空窗期為22天。使用抗原檢測方法則可縮減空窗期至16天,而使用核酸檢測法(NAT)則可使空窗期減至12天。[1]

而一個醫學檢測的效果通常使用以下術語描述:

  • 靈敏度:如感染HIV時,檢驗結果為陽性的百分比(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
  • 特異度:如未感染HIV時,檢驗結果為陰性的百分比(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

所有的診斷檢查都有侷限性,有時候,它們可能會產生錯誤或有疑問的結果。

  • 假陽性:當一個人沒有感染HIV時,但檢驗結果卻顯示為陽性。
  • 假陰性:當一個人感染HIV時,但檢驗結果卻顯示為陰性。

非特異性反應高伽瑪球蛋白血症或存在針對其他病原體而類似HIV病毒抗原的抗體可能產生假陽性結果。自體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 ,也可能造成假陽性的結果。

原則

用在捐贈血液或細胞產品篩檢之時

被選為篩選捐贈血液或組織的HIV測試必須對於其中不存在HIV提供足夠高的信心(也就是要能提供高靈敏度)。在西方國家,血庫會一起併用抗體抗原核酸之測試。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在2000年時,全世界因不當的血液篩選造成了一百萬新的HIV感染病例。

美國,大部份的捐贈血液使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和核酸測試來篩選HIV-1和HIV-2的存在。這一些檢驗也和一些細心的捐贈者篩選一併進行。在2001年時,在美國因每次輸血感染HIV的風險約為2千5百萬分之一。[2]

用在HIV感染診斷之時

用在診斷特定某一人是否感染HIV時之檢測會同時需要很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在美國,為達到此一目標,HIV檢測使用了一種演算法來結合兩種HIV抗體測試。如果在一開始使用一種以ELISA為基礎的檢測方法發現到了HIV抗體,再來使用西方墨點法做第二次檢測以檢驗和該抗體結合之抗原分子量大小。此種結合方法可以提供較高的準確度(詳下文)。

關於人權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及世界衛生組織對於HIV篩選的政策聲明為,對於進行HIV檢測的人,必須立足於一個人權的原則下以尊重醫學倫理[3]根據這些原則,進行HIV檢測的人必須要:

  • 保密
  • 伴隨著諮詢(對於那些試驗陽性的個案)
  • 經過知情同意才進行測試

抗體檢測

檢測目標為HIV抗體,依據廠牌,其結果在數分鐘至1 小時內會有報告呈現,但是只 能作為篩檢的工具,即使快速篩檢陽性,後續仍有賴西方墨點法來確認是否感染HIV。

空窗期

这个时期是艾滋病毒隐匿的时期

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

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

西方墨點(West Blot Test,簡稱WB ):是做為確定感染HIV的試驗。當血液篩檢呈陽性時,須再做WB試驗,如果WB也是陽性時,則大致可以確定是感染HIV。

快速檢驗或重點照護檢驗

解析式抗體檢驗(Interpreting antibody tests)

HIV檢驗的精確度

抗體測試

核酸測試(NAT)

其它HIV/AIDS之檢驗

HIV檢驗的爭議

參考資料

(皆為英文)

  1. ^ http://www.fda.gov/bbs/topics/ANSWERS/2001/ANS01103.html
  2. ^ Adverse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blood transfusion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6-09-27.. From the Puget Sound Blood Center. Accessed 5 Oct 2006.
  3. ^ UNAIDS/WHO policy statement on HIV Testing (PDF), accessed 5 Oct 2006.

外部連結

(皆為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