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攀龙: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op:​ 開頭儘量簡明扼要
无编辑摘要
第8行: 第8行:
| 國家 = 大明
| 國家 = 大明
| 爵位 =
| 爵位 =
| 籍貫 = [[南直隸|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 籍貫 = [[南直隸|直隸]][[無錫縣]](今[[江蘇]]
| 族裔 = 漢族
| 族裔 = 漢族
| 旗籍 =
| 字號 = 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
| 字號 = 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
| 室名 =
| 室名 =
| 諡號 = 忠憲
| 諡號 = 忠憲
| 出生日期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出生日期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出生地點 =
| 出生地點 = [[南直隸|直隸]][[無錫縣]]
| 逝世日期 = [[天启 (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
| 逝世日期 = [[天启 (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
| 逝世地點 =
| 逝世地點 = [[南直隸|直隸]][[無錫縣]]
| 墓葬 =
| 墓葬 =
| 配偶 =
| 配偶 =
第26行: 第25行:
| 經歷 =
| 經歷 =
| 著作 =
| 著作 =
*《高子遺書》
*《周易孔義》
*《周易易簡說》
*《春秋孔義》
*《二程節錄》
*《正蒙釋》
}}
}}


第70行: 第75行:
{{東林八君子}}
{{東林八君子}}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殿試金榜}}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殿試金榜}}

{{DEFAULTSORT:G高}}
{{DEFAULTSORT:G高}}

[[Category:萬曆十年壬午科舉人]]
[[Category:萬曆十年壬午科舉人]]
[[Category:明朝行人司行人]]
[[Category:明朝行人司行人]]
第81行: 第86行:
[[Category:明朝經學家]]
[[Category:明朝經學家]]
[[Category:明朝自杀人物]]
[[Category:明朝自杀人物]]
[[Category:諡忠憲]]
[[Category:無錫人]]
[[Category:無錫人]]
[[Category:高姓|Pan]]
[[Category:高姓|Pan]]
[[Category:諡忠憲]]

2019年12月10日 (二) 13:04的版本

高攀龍
《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高攀龍石刻像
《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高攀龍石刻像
大明資德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
籍貫直隸無錫縣(今江蘇
族裔漢族
字號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
諡號忠憲
出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直隸無錫縣
逝世天啟六年(1626年)
直隸無錫縣
出身
  • 萬曆十年壬午科舉人
  •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進士出身
著作
  • 《高子遺書》
  • 《周易孔義》
  • 《周易易簡說》
  • 《春秋孔義》
  • 《二程節錄》
  • 《正蒙釋》

高攀龙(1562年—1626年),雲從,改字存之景逸直隸無錫(今江苏)人,明朝政治人物,东林党领袖,同進士出身。

生平

万历十七年(1589年)進士,授行人司行人[1]。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趙用賢之事上疏指責首輔王錫爵,又與戶部郎中杨应宿互相攻擊,谪揭阳县典史,回鄉家居近三十年。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与顾宪成等人于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

明熹宗即位,起用为光禄寺丞,官至左都御史。在铲除外戚、權貴及浙党方从哲的斗争中发挥很大作用。又主张澄清吏治,反对恢复征商。天启四年(1624年),因为揭露魏忠賢黨人崔呈秀贪秽而被罢官,再归故里。

天启六年,魏忠賢命人偽造織造太監李實的奏本,誣告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七人貪污白銀十餘萬兩,高從容不迫,先去拜謁宋儒楊中立廟宇,而後跳水自沈而死,其自盡之处即为今“高子止水[2][3]

崇祯平反,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憲[4][5]

侄孙高愈

思想

嘉靖萬曆年間,海內學者遵從王守仁高攀龍不以為然,其與顧憲成同在東林書院講學,以為主。《明史》評價高攀龍「操履篤實,粹然一出於正,為一時儒者之宗[6]。」有遗著《高子遗书》。易学著述有《周易孔义》、《周易易简说》,另有《春秋孔义》、《二程节录》、《正蒙释》等。

墓葬

高攀龙葬于惠山南麓青山寺北,墓在今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青山公园内,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语录

  • 天下不患无政事,但患无学术。
  • 人不患无才,识进则才进;不患无量,见大则量大。
  • 子弟若识名节之堤防,诗书之滋味,稼穑之艰难,便足为贤子弟矣。
  • 人生不向道理上去,总是虚生;道理不向身心上去,总是虚语。

参考文献

  1. ^ 明季北略·卷二》: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公登第,旋丁嗣父忧,服阕授行人。自盟日:吾于道未有所见,但依独知担负,庶几深造。适佥事张世则疏诋程、朱,欲改易传注,上所着书求颁行天下,不胜愤,上崇正学辟异说一疏。
  2. ^ 明史·卷243》:四年八月,拜左都御史。楊漣等群擊魏忠賢,勢已不兩立。及向高去國,魏廣微日導忠賢為惡,而攀龍為趙南星門生,並居要地。御史崔呈秀按淮、揚還,攀龍發其穢狀,南星議戍之。呈秀窘,急走忠賢所,乞為義兒,遂摭謝應祥事,謂攀龍黨南星。嚴旨詰責,攀龍遽引罪去。頃之,南京御史遊鳳翔出為知府,訐攀龍挾私排擠。詔復鳳翔故官,削攀龍籍。呈秀憾不已,必欲殺之,竄名李實劾周起元疏中,遣緹騎往逮。攀龍晨謁宋儒楊龜山祠,以文告之。歸與二門生一弟飲後園池上,聞周順昌已就逮,笑曰:「吾視死如歸,今果然矣。」入與夫人語,如平時。出,書二紙告二孫曰:「明日以付官校。」因遣之出,扃戶。移時諸子排戶入,一燈熒然,則已衣冠自沈於池矣。發所封紙,乃遺表也,云:「臣雖削奪,舊為大臣,大臣受辱則辱國。謹北向叩頭,從屈平之遺則。」復別門人華允誠書云:「一生學問,至此亦少得力。」時年六十五。遠近聞其死,莫不傷之。
  3. ^ 明季北略·卷二》:“遗疏云:臣虽削籍,旧属大臣,大臣不可辱。辱大臣则辱国矣。谨北面稽首以效屈平之遗。君恩未报,愿结来生,臣高攀龙垂绝书。望使者特此以复皇上。”
  4. ^ 明史·卷243》:呈秀憾猶未釋,矯詔下其子世儒吏。刑部坐世儒不能防閑其父,謫為徒。崇禎初,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憲,授世儒官。
  5. ^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393:高攀龍 (1562-1626),初字雲從,後改存之,別號景逸,無錫人。萬曆十七年進士,授行人,以疏詆楊應宿,謫揭陽典史,家居垂三十年。熹宗立,累官左都御史,發崔呈秀穢狀,為魏忠賢所惡,削藉歸。璫復矯旨逮問,肅衣冠草遺表,投池中死,年六十五,崇禎初諡忠憲。攀龍操履篤實,涵養邃密,粹然一出於正,為當代大儒。與顧憲成修復東林書院,講學其中。憲成卒,攀龍導講席,世稱高顧。有周易易簡、二程節錄、春秋孔義、正蒙釋、高子遺書。
  6. ^ 明史·卷243》:初,海內學者率宗王守仁,攀龍心非之。與顧憲成同講學東林書院,以靜為主。操履篤實,粹然一出於正,為一時儒者之宗。海內士大夫,識與不識,稱高、顧無異詞。攀龍削官之秋,詔毀東林書院。莊烈帝嗣位,學者更修復之。
  • 錢謙益,《資德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諡忠憲高公神道碑銘》,《二學集碑傳》2冊62卷

相關條目

Template:東林七賢

東林八君子
顧宪成 · 高攀龍 · 顧允成 · 安希范 · 劉元珍 · 葉茂才 · 錢一本 · 薛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