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珍: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bd |
无编辑摘要 |
||
第20行: | 第20行: | ||
[[category:江蘇人]] |
[[category:江蘇人]] |
||
[[category:台灣教育家]] |
[[category:台灣教育家]] |
||
[[category:香港教 |
[[category:香港大專院校教授]] |
||
[[category:沈姓|Y]] |
2007年12月15日 (六) 11:46的版本
沈亦珍(1900年—1993年),江蘇高郵人,教育家。她是中國现代超常教育的先驱者。
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8年改爲國立中央大學),就讀于工藝專修科;次年轉入香港大學,主修心理學、教育學,1922年畢業。畢業后在集美師範學校任教,繼而到暨南中學主持校務,到上海大學英文系、上海立達學校任教,之後擔任江蘇省立上海中學師範科主任、教務主任。1933年赴美國入密歇根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後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1936年獲博士學位,是中國女學生獲得此一學位之第一人。同年歸國,後執教于國立中山大學,不久接掌江蘇省立鎮江中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先任重慶復旦大學文學院教授,後赴甘肅省襄助教育廳長辦理全省教育,三年期滿后轉任西北師範學院外文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之後,回母校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任師範學院教授,主講教育及哲學、教育原理等課程。
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任江蘇省立上海中學任校長。1949年後先後任國立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嗣後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長,四年間完成修訂了小學、中學及職校的課程標準;編印海外華僑教科書;指定中、小學進行實驗研究工作等,還曾主持設在臺灣的美國在華教育基金會。
1962年,赴香港擔任蘇浙公學校長,長達18年。在此期間,參與創辦香港中文大學之新亞書院、新亞中學、新亞研究所,出任校董、校長等職。
著作
- 《教育心理學》
- 《中國聰穎兒童教育》
- 《美國教育》
- 《社會中心教育》
- 《現代歐美中等教育》
- 《教育論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