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高宗:修订间差异
小 修正筆誤 |
內容擴充,調整格式和排版 |
||
第1行: | 第1行: | ||
{{wt}} cellSpacing=1 width="200" align="right" cellPadding=1 border=1 |
{{wt}} cellSpacing=1 width="200" align="right" cellPadding=1 border=1 |
||
|+ '''李熙''' |
|||
|----- |
|----- |
||
|bgcolor=blue | <font color=yellow> <center>高宗</center><center>고종</center><center>Gojong</center> |
|||
| width=71 | 姓名 || '''李載晃''' |
|||
|----- |
|----- |
||
|<center>''朝鮮國王''</center> |
|||
⚫ | |||
<center>''大韓帝國皇帝''</center> |
|||
|----- |
|||
⚫ | |||
| width=71 | [[庙号]] || 高宗 |
|||
'''姓名'''<center>'''李熙'''(本名:李載晃)</center> |
|||
|----- |
|||
⚫ | |||
| width=71 | [[表字|字]] || 圣临 |
|||
'''[[庙号]]'''<center>'''高宗'''</center> |
|||
|----- |
|||
'''[[谥号]]'''<center>'''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巍勋洪业启基宣历干行坤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center> |
|||
'''[[出生]]'''<center>'''[[1852年]][[7月25日]]'''</center> |
|||
|----- |
|||
'''[[死亡]]'''<center>'''[[1919年]][[1月2日]]'''</center><center>'''(享年:68歲)'''</center> |
|||
| width=71 | 在世 || [[1852年]]-[[1919年]],享年68岁 |
|||
⚫ | |||
|----- |
|||
'''前任君主'''<center>'''[[李昪|哲宗]]'''</center> |
|||
⚫ | |||
'''繼任君主'''<center>'''[[李坧|純宗]]'''</center> |
|||
|----- |
|||
| width=71 | 父 || 興宣大院王(四男) |
|||
|----- |
|||
| width=71 | 英語表記|| Gojong |
|||
|----- |
|||
| width=71 | 朝鲜文 || 고종 |
|||
|----- |
|||
⚫ | |||
|} |
|} |
||
2008年1月4日 (五) 13:50的版本
|
朝鮮高宗(1852年—1919年1月21日)是李氏朝鮮的第26代君主,大韓帝國的開國君主。他姓李,名熙(详见右表),本名載晃,乳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第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
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豐二年)7月25日生于汉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私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哲宗去世,无子,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12月13日即位于昌德宫之仁政门。
生平
大院君摄政
高宗即位之后,李氏朝鮮五百年来首次出现了国王本生父大院君在世並执掌政务的局面。
由於前朝在清朝太平天國運動的風氣吹到東國,大院君执政后對國內的天主教徒采取严厉的措施迫害,全国有12万天主教徒被捕,當中包括12名法国传教士,其中9人被害。此举导致法国在1866年派出军舰出兵朝鮮西海岸寻求报复,史称“丙寅洋扰”。
1871年,美国驻华公使要求朝鮮开国,遭到拒绝,美国军舰前往江华岛示威,史称“辛未洋扰”。两次洋扰均以外国军舰撤兵作罢告终,大院君认为这是锁国政策的成功,于是日益保守,在汉城和各地树立“斥和碑”,上书“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江华岛开国
1873年,高宗年满二十一岁而宣告亲政。闵妃外戚集团的新政府主张废除封闭锁国的做法,在面临洋夷入侵的情况下恢复同日本的国交。但是因为日本试图令朝鮮解除与中国的宗藩关系而受到朝方的拖延。1868年3月,明治政府应对马藩的要求,依旧例将对朝鮮的外交事务全权委托给对马藩。日本政府委托对马藩交给朝鮮“王政复古”的告知书,因书中有“皇帝”“朝臣”“奉敕”等只有中国皇帝才能使用的字眼,朝鮮拒绝接受。之后明治政府派外务权大录佐田白茅出访朝鮮,但朝鲜不接待对马藩之外的日本使节。佐田在釜山滞留交涉期间探知了朝鮮的国情,回国后大力倡导“征韩论”。为了催促朝鮮加快建立日韩国交的速度,日本派出军舰云扬号、第二丁卯号前往朝鮮西海岸示威并测量海图,与江华岛炮台发生交火。史称“江华岛事件”(云扬号事件)。之后日本以当年美国佩里舰队的开国要求为蓝本,勒令朝鮮迅速开国。次年日本与朝鮮在江华岛讲武堂签定《大日本国大朝鮮国修好条约》,史称江华条约。条约中规定朝鮮开放釜山、元山、仁川三港;日本派驻公使和领事;日本在朝鮮享有领事裁判权等等内容。此后又签定了相关的通商章程。
此时朝鮮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实行改革的必要性。1879年,礼曹参议金宏集(金弘集)率团访问日本,商谈仁川开港、米穀禁运、修改关税等问题。他于1880年回国时,带回一本清朝驻日公使馆的官员黄遵宪所写的小册子,名为《朝鮮策略》。该书建议朝鮮为了求得经济发展应接受欧洲的各种体制和技术,并同中国、日本和美国合作,加强自己的防卫能力,以阻遏俄国向南扩张。实际上该书体现了当时清朝外交的基本政策,即抵御沙俄,牵制日本,拉拢美国。这一“策略”在朝鮮一披露,于1876年曾主张赶走日本势力的儒学家便发动了一个强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渗入的运动。这一运动很快便在庆尚道、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罗道的儒学者中扩展开来。朝鮮政府于1881年派一批年轻贵族,即所谓“绅士游览团”去日本考察行政、军事、教育、工业和技术体制。与此同时,应清朝的要求,另一批由吏曹参议金允植率领的60名朝鲜青年访问了中国。在那里他们主要是研习制造和操作西方武器的技艺。这种改革尝试发自政府本身,所以改革的浪潮不久便广为蔓延,不仅席卷了两班和中等阶级,而且席卷了整个社会。1882年5月,朝鮮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条约》,朝鮮正式对西方打开了国门。条约签订后,英、法、德、俄、意、奥、比、荷、丹等国接踵而来,签订了类似条约。
脱离清朝
闵妃集团执掌国政后,国际国内局势动荡。1881年发生了针对高宗的未遂政变,次年发生壬午兵变。清朝派兵进入朝鮮。日本则因公使馆被兵变士兵焚毁提出赔偿要求,最后与朝鮮签订了《济物浦条约》。1884年,朝鮮的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宣布朝鮮脱离清朝而独立,但是兵变被清朝驻军将领袁世凯镇压。
1894年甲午(高宗三十一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鮮爆发甲午农民战争。两湖招讨使洪启薰兵败,上疏请借外国援兵。1894年6月3日,朝鮮政府照会清朝,请求出兵。为了争夺对朝鮮的控制权,清朝与日本进行了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在6月21日夜间迅速攻占汉城,控制国王,强迫其归政于大院君。6月23日,新组成的朝鮮政府宣布废除与清朝签订的一切条约,朝鮮将依赖日军从朝鮮领土上驱逐清朝军队。在中日战争中又强迫朝鮮签订与日本的同盟条约,共同反对清朝。
甲午战争后,在日本协助下,朝鮮新政府设立“军国机务处”,开始了内政改革,包括废除吏户礼兵工刑六曹,设立内务、外交、度支、军务、法务、农商务、学务、工务八部;废除八道,设立二十三府;宫府分离,政府以总理大臣执掌,宫廷事务由宫内大臣执掌;废除科举考试;还有使用李朝开国纪年、对腐败官员的纪律处置、放宽贸易活动限制、建立银本位的新货币制、在财政部管辖下统一财政管理、度量衡标准化、一切赋税用现金缴纳、建立股份公司、依据法院改组法把司法权分离、统一警察力量等社会、财政、文化等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共208条,史称“甲午更张”。1895年1月7日(高宗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高宗率领世子、百官参拜宗庙,举行誓告典礼,宣布《洪范十四条》,其中第一条即宣告“割断依附清国虑念,确建独立自主基础”,正式宣告朝鮮半岛与中华帝国上千年的宗藩关系就此终结。
联俄制日
甲午战争后,高宗和闵妃集团对中国彻底失去了依附的信心和基础,他们看到日本在俄国的干涉下被迫将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企图利用俄国来牵制日本。1895年年中,朝鲜政府以策划暗杀闵妃为由下令逮捕亲日派大臣朴泳孝,朴泳孝被迫亡命日本。闵妃日益亲俄,俄国在朝鲜的势力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10月8日拂晓,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率领日本士兵、浪人,挟持大院君衝入景福宫,在乾清宫杀死了闵妃并点火焚尸,清除了宫中的亲俄派势力,组成了以金弘集为首的新政府,史称乙未事变。金弘集内阁宣布实行公历,改开国五百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为五百零五年一月一日(1896年1月1日),并建元号为“建阳”。同时还宣布了断发令,要求朝鲜人民剪发易服。此举引发了朝鲜全国范围内的不满情绪。俄国公使韦伯利用这一形势,从停泊在仁川的兵舰上调兵100多人至汉城,经与亲俄派协商后,1896年2月11日,高宗率领王世子走出王宫,前往俄国公使馆请求避难(俄馆播迁事件)。高宗在俄国公使馆命令逮捕逆贼五大臣,总理大臣金弘集在俄馆播迁当天即倒台,和农工商大臣郑秉夏在押送入狱途中被巡检和市民打死,逃亡外地的度支大臣鱼允中也在回乡途中被杀,内部大臣、法部大臣和前军部大臣逃亡日本。朝鲜建立起以金柄植为总理大臣、李完用为外部大臣的亲俄政权。
1897年2月11日,高宗一行离开俄国使馆,返回庆云宫,并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改建阳二年为光武元年,改国王为皇帝,王世子为皇太子,追封闵妃为皇后,并在汉城的圜丘和皇穹宇祭拜天地,是為光武改革。此后日本与俄国为了确立双方在朝鲜的利益,先后签署了小村—韦伯协定、山县—罗巴洛夫协定、西—罗先协定,协调两国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而清朝则与朝鲜/大韩帝国建立了平等的近代外交关系。
1903年前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逐渐激化。日本主张“满韩交换”,日俄分别占有朝鲜和满洲。俄国则主张独占满洲,以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半岛为俄国势力范围,39线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但是日本不可将其用于军事目的。1904年2月10日,日本对俄国宣战,日俄战争爆发,韩国被迫签订六条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
日本统治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公使林权助又强迫朝鮮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
1905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保护条约”),共有 5条:
- 第一,“今后韩国对于外国的关系及事务”,“由(日本)外务省监理指挥”,在外国的韩国侨民及利益,由“日本国的外交及领事保护”。
- 第二,“由日本负责履行韩国与外国所签订的现存条约,今后不经过日本政府同意,不得签订任何国际性的条约及协定”。
- 第三,由日本政府设统监一名,专理外交一项,驻紮汉城,日本政府还往各地方派驻理事官,“在统监指挥之下,行使从前属于驻韩日本领事的一切职务,并掌管本协约的完全实施”。
- 第四,“日本韩国之间的现存条约及协定,凡不抵触本协约的条款,均继续有效。”
- 第五,“日本政府保证维持朝鮮皇室的安宁及尊严”。
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朝鮮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此时主掌韩国国政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军部大臣李根泽、内部大臣李址鎔、外部大臣朴齐纯、农工商大臣权重显被朝鮮人民称为“乙巳五贼”。
《日韩保护协约》签订后,日本对朝鮮的控制由顾问统治转为日本朝鮮统监府的统治。1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协约全文,并将此事通知与朝鮮有外交关系的各国政府,要它们撤走驻韩外交代表机构。在各国外交使团尚未撤离时,日本就关闭了驻汉城的使馆,成立了统治朝鮮的新机关——统监府,派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各道的日本领事馆也撤销,成立了统监府的地方机关——理事厅。
《日韩保护协约》签订不久,高宗就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4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海牙召开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高宗秘遣秘使带着高宗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朝鮮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朝鮮,宣布日韩保护条约无效。由于与会各国均承认日本对朝鮮的保护权,于是向高宗确认代表身份,此时朝鮮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询问电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係伪造。。日本指责朝鮮违反了保护条约。伊藤威胁高宗说: “陛下用如此阴险手段蹂躏日本的保护权,不如对日宣战”,“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进行,大可以公开幹”。伊藤还授意朝鮮亲日组织“一进会”开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在伊藤的指使和恫吓之下,李完用内阁在7月6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会长宋秉畯对高宗威胁说:“今为陛下着想,只有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天皇谢罪,二则陛下……迎长谷川(好道)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开战败后将如何受辱,难以设想。”17日,李完用等7大臣逼迫高宗退位。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达汉城,和总理大臣李完用一起逼高宗退位,双方僵持不下。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却称朝鮮皇帝已经退位。1907年7月19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着庆云宫驾设6门大炮,并派日军包围庆雲宫。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在庆云宫中和殿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坧即位,是为纯宗。
高宗被迫退位后,称太上皇,被日军监视居住于庆云宫(改名德寿宫)内。1910年日韩合并,朝鮮皇帝、太上皇和皇太子被授予日本皇族的身份,高宗的封号降为“德寿宫李太王”。1919年1月22日凌晨三时,高宗突然在德寿宫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关于其死因,日本朝鮮总督公布为“脑溢血发作”,但是没有病理报告,自然不太可信。據說由於高宗计划向巴黎和会派遣密使,代表韩国民众诉说在日本总督统治下韩国的苦难,要求韩国独立,但是这一计划被洩露了,所以日本朝鮮总督府命令高宗身边的侍从在高宗的御膳裡暗中下了毒。高宗去世当晚用了解毒的醋,不久便毒性发作,痛苦地说“我吃的是什么东西,这么难过”,不久便死去,死后两眼发赤,全身有红斑,且很快腐烂。1919年3月1日,在为去世的高宗举行国葬的时候,朝鮮国民借悼念这位一生经历坎坷的国王的机会,在各地聚集游行,要求朝鮮独立。是为“三一运动”,也是朝鮮近代独立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家庭
皇后
- 明成皇后閔玆暎
後宮
- 徳安宮純獻皇貴妃嚴氏(淳嬪嚴氏)〔1854-1911〕後被追封為純獻皇后
- 永寶堂貴人李順娥〔1843-1928〕
- 貴人張氏(本為宮人,追封貴人﹞義和君 李堈生母,傳說被明成皇后虐待而死,也有說削髮為尼
- 內安堂貴人李氏〔1847-1914〕
- 寶賢堂貴人鄭氏
- 福寧堂貴人梁氏〔1882-1929〕
- 光華堂貴人李完興〔1887-1970〕
- 三祝堂尚宮金玉基〔1890-1972〕
- 貞和堂尚宮金氏
- 宮人廉氏
- 宮人徐氏
- 宮人金氏
兄弟
- 長兄完興君李載冕
- 庶兄李載先,西元1881被賜死
子女
子
- (庶長子)完和君 李墡(永寶堂貴人李氏出)(後封完亲王)(早逝)
- (嫡長子)(夭折)
- (嫡次子)纯宗大王 李坧 (王世子)
- (嫡三子)(夭折)
- (庶次子)义和君 李堈(宫人张氏出)(後封义亲王)
- (嫡四子)(夭折)
- (庶三子)英亲王 李垠(純獻皇貴妃严氏出)(後封懿愍皇太子)
- (庶四子)李堉(夭折)(光華堂貴人李氏出)
- (庶五子)李堣(夭折)(貴人鄭氏出)
女
- (嫡長女)(夭折)
- (庶長女)(內安堂貴人李氏出)(夭折)
- (庶次女)皇女 李文鎔〔誕於私宅,宮人廉氏出〕1900年-1987
- (庶三女)德惠翁主〔贵人梁氏出〕1912年-1989
外部連結
朝鮮高宗 (在位:1863年-1907年) | |
---|---|
王位繼承 | |
前任君主 | 哲宗 |
繼任君主 | 純宗 |
李氏朝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