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修订间差异
第40行: | 第40行: | ||
*[[吞槍|飲彈]] |
*[[吞槍|飲彈]] |
||
*[[自焚]] |
*[[自焚]] |
||
*[[臥軌]] |
*[[臥軌]]、[[墜軌]] |
||
*[[吞金]] |
*[[吞金]] |
||
*詳見《[[完全自殺手冊]]》 |
*詳見《[[完全自殺手冊]]》 |
2008年2月2日 (六) 09:12的版本
自殺 |
---|
自殺是指生物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亦即殺死自己。是一種違反生物求生本能的舉動,最常見於人類。人類以外的動物也有被認為是自殺的行為。
不是生物的物體也會有自殺的行為,例如病毒,附在生物體上後,會讓生物病死,同時也殺死自己。還有,人工智慧在被電腦病毒入侵的情況下,會啟動殺毒程式,同時刪除自己體內的檔案,甚至將自己關機、銷毀。這也算是一種自殺行為。
在很多宗教中,自殺是罪惡的,有些國家的法律禁止自殺或協助他人自殺,但在一些國家的文化中,自殺有時是具有榮譽感的行為,並獲得輿論的肯定。
自殺的原因多和心理層面相關,因此是心理學的研究課題之一,另外也與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有相當的關連,故亦為精神醫學的研究範疇。在現代精神醫學中,對自殺有一個基本的假定:「自殺總是發生在非正常狀態下,或是社會偏離了常態,或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況偏離了常態。」
於中小學校之心理教育輔導中自殺亦為重要課題,一般認為青少年的自殺易受新聞報導及同儕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於2004年稱每年有28.7萬多人自殺[1]。在台灣,自殺自1997年起進入十大死因排行榜,2005年有超過4000人自殺身亡。[2]
自殺動機與目的
此章节需要扩充。 |
- 失戀
- 情緒低落或無傾訴對象
- 與重要的人關係破裂
- 家庭破碎、失去家人
- 患了重病、失去健康
- 被判坐牢、失去自由
- 工作或學校的過大壓力
- 失去工作、金錢、地位、自尊、重要的人、事、物
- 酗酒及濫用藥物
- 厭惡自己或這個世界
- 處在被折磨或極度痛苦的環境
- 處在瀕臨死亡的危機中
自殺方式
Template:不安 自殺方式非常多樣,以下僅列出常見方式:
有自殺傾向的初期警號
想自殺的人可能會在自殺前數天、數星期或數月有以下的徵狀:
- 表示自己一事無成、沒有希望或感到絕望
- 感到極度挫敗、羞恥或內疚
- 曾經寫出或說出想自殺
- 談及「死亡」、「離開」及在不尋常情況下說「再見」
- 將至愛的物品送走
- 避開朋友或親人、不想和人溝通或希望獨處
- 性格或儀容劇變
- 作出一些失去理性或怪異的行為
- 情緒反覆不定,由沮喪或低落變得異常平靜開心
知名自殺人物列表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香港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電話:2389-2222。
臺灣
馬偕紀念醫院於民國五十八年成立了生命線,提供諮詢服務,電話為+886-2-2571-8427、+886-2-2543-3535轉2010‧2011‧2486‧2487協談中心。
動物自殺
在人類以外的動物上也有發現疑似自殺的行為。世界各地曾多次發現鯨魚和海豚擱淺海灘,牠們被人們送回海中後又掉頭重返海灘,最終死亡,原因不明。有說是海中環境有變,令牠們寧願冒死上岸也不願回海中;另一說是其中的成員的身體機能出現問題,引致擱淺,而動物的群體性生活習慣令其他同伴跟隨或「盲從」,引發集體自殺行為,例如:綿羊跳崖。
參見
參考文獻
- 吳飛,〈無言的游魂——“理解自殺”札記之一〉,《讀者》,2005(7),P3-10
- ^ 〈各國的自殺干預手段〉,北京《新聞晚報》2004年9月9日。
- ^ 行政院衛生署 94年衛生統計重要指標
外部連結
这是一篇與心理学及精神疾病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