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球暖化在北极的影响: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
标签已被回退
第9行: 第9行:


== 永久凍土解凍 ==
== 永久凍土解凍 ==
[[File:Beaufort_Permafrost1.JPG|右|缩略图|正在快速解凍的北極永久凍土和海蝕,位於北冰洋的波弗特海,接近阿拉斯加州的Point Lonely。圖片攝於年8月]]
[[File:Beaufort_Permafrost1.JPG|右|缩略图|正在快速解凍的北極永久凍土和海冰洋的波弗特海,接近阿拉斯加州的Point Lonely。圖片攝於年8月]]
在本世紀內,不同種類的北極凍土解凍會釋放大量碳至大氣層。據估計,大約三份之二釋出的碳以二氧化碳的狀態進入大氣,這些二氧化碳主要源自長達~7000公里的東西伯利亞北極架(ESAS)海岸線之古老冰積,以及淺薄的海底凍土。解凍之後,海岸線及海床冰積的崩解和侵蝕可能會因氣候暖化的北極放大效應而加速。<ref><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J. E. Vonk, L. Sánchez-García, B. E. van Dongen, V. Alling, D. Kosmach, A. Charkin, I. P. Semiletov, O. V. Dudarev, N. Shakhova, P. Roos, T. I. Eglinton, A. Andersson & Ö. </cite></ref>
在本世紀內,不同種類的北極凍土解凍會釋放大量碳至大氣層。據估計,大約三份之二釋出的碳以二氧化碳的狀態進入大氣,這些二氧化碳主要源自長達~7000公里的東西伯利亞北極架(ESAS)海岸線之古老冰積,以及淺薄的海底凍土。解凍之後,海岸線及海床冰積的崩解和侵蝕可能會因氣候暖化的北極放大效應而加速。<ref><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J. E. Vonk, L. Sánchez-García, B. E. van Dongen, V. Alling, D. Kosmach, A. Charkin, I. P. Semiletov, O. V. Dudarev, N. Shakhova, P. Roos, T. I. Eglinton, A. Andersson & Ö. </cite></ref>



2020年12月11日 (五) 07:28的版本


全球暖化在北極的影響包括温度上升、 海冰消失和格陵蘭冰原的融化。[1][2][3] 在該地區潛在的甲烷釋出(尤其是永久凍土甲烷水合物) 亦值得關注。由於北極對全球暖化的放大反應,這經常被視為全球暖化的領先指標。 格陵蘭冰蓋的融化跟極地放大效應有關聯。[4][5]

溫度上升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根據每日最高和最低溫度,北極暖化已經跟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嚴重。」[6] 1995年-2005年是自從至少在17世紀起最溫暖的十年,溫度比1951年-1990年的平均高2 °C (3.6 °F)。[7] 北極一些地區甚至暖化得更快,阿拉斯加州及加拿大西部的温度就上升3-4度(5.40-7.20 °F)。[8] 此暖化的成因不單是温室氣體上升,北極冰上的煤煙沉積也有關係。[9] 一篇在2013年由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發佈的文章顯示,自44,000年前起,或許甚至在120,000年起,該地區的温度未曾像目前般高。作者總結出「人為增加的温室氣體已經造成前所未有的地區性暖化。」[10][11]

北冰洋海冰減少

目前海冰在面積、廣度和體積上都在減少,可能會在21世紀中某個時候完全消失。海冰面積即是受冰覆蓋的總面積,海冰廣度即是佔了至少15%海冰的海洋面積,而體積即是在北極中的海冰總數。[12]

永久凍土解凍

正在快速解凍的北極永久凍土和海冰洋的波弗特海,接近阿拉斯加州的Point Lonely。圖片攝於年8月

在本世紀內,不同種類的北極凍土解凍會釋放大量碳至大氣層。據估計,大約三份之二釋出的碳以二氧化碳的狀態進入大氣,這些二氧化碳主要源自長達~7000公里的東西伯利亞北極架(ESAS)海岸線之古老冰積,以及淺薄的海底凍土。解凍之後,海岸線及海床冰積的崩解和侵蝕可能會因氣候暖化的北極放大效應而加速。[13]

氣候模型顯示在海冰快速流失期間,溫度上升會影響遠至1,450公里的內陸,加速陸地上的永久凍土解凍,導致碳和甲烷釋出。 [14][15]

參考文獻

  1. ^ Foster, Joanna M. (8 February 2012).
  2. ^ Slivka K (25 July 2012).
  3. ^ Goldenberg S (24 July 2012).
  4. ^ Study links 2015 melting Greenland ice to faster Arctic warm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June 2016 University of Georgia
  5. ^ doi:10.1038/ncomms11723
  6. ^ McCarthy, James J. (2001).
  7. ^ Przybylak, Rajmund (2007).
  8. ^ Arctic Climate Impact Assessment (2004): Arctic Climate Impact Assessment.
  9. ^ Quinn, P.K., T. S. Bates, E. Baum et al. (2007): Short-lived pollutants in the Arctic: their climate impact and possible mitigation strategies,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Vol. 7, S. 15669–15692, siehe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Arctic Temperatures Highest in at Least 44,000 Yea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vescience, 24 October 2013
  11. ^ Miller, G. H.; Lehman, S. J.; Refsnider, K. A.; Southon, J. R.; Zhong, Y. (2013).
  12. ^ "Daily Updated Time series of Arctic sea ice area and extent derived from SSMI data provided by NERSC"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09-10..
  13. ^ J. E. Vonk, L. Sánchez-García, B. E. van Dongen, V. Alling, D. Kosmach, A. Charkin, I. P. Semiletov, O. V. Dudarev, N. Shakhova, P. Roos, T. I. Eglinton, A. Andersson & Ö.
  14. ^ Stranahan, Susan Q. "Melting Arctic Ocean Raises Threat of 'Methane Time Bomb'"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2-04..
  15. ^ "Permafrost Threatened by Rapid Retreat of Arctic Sea Ice, NCAR Study Finds – News Release"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1-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