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的批判:修订间差异
第134行: | 第134行: | ||
*陳進益:以科學專業的背景,檢視佛教的義理、佛教的經典,及立教的歷史傳承典故,指陳佛教內部派別與教義衝突與矛盾之處。陳進益認為:佛教是一團迷霧,法師擁抱迷霧沾沾自喜,還自認深奧,對於佛門醜事卻不自清,對於佛教教義矛盾也不梳理,因而呼籲大家走出佛教的迷霧。此外,作者也以儒家的復興者自居,提倡原始儒家以人為本的精神。 |
*陳進益:以科學專業的背景,檢視佛教的義理、佛教的經典,及立教的歷史傳承典故,指陳佛教內部派別與教義衝突與矛盾之處。陳進益認為:佛教是一團迷霧,法師擁抱迷霧沾沾自喜,還自認深奧,對於佛門醜事卻不自清,對於佛教教義矛盾也不梳理,因而呼籲大家走出佛教的迷霧。此外,作者也以儒家的復興者自居,提倡原始儒家以人為本的精神。 |
||
*張開基:著有《釋迦牟尼的惑世任務》、《千古騙局:業報輪迴》(上下冊)等書。全面地檢視及批判佛教的教義、佛的人格、佛教密教化、佛教收編印度教神祇的作法等。 |
*張開基:著有《釋迦牟尼的惑世任務》、《千古騙局:業報輪迴》(上下冊)等書。全面地檢視及批判佛教的教義、佛的人格、佛教密教化、佛教收編印度教神祇的作法等。 |
||
==参见== |
|||
{{div col|2}} |
|||
*[[无神论]] |
|||
*[[羅素的茶壺]] |
|||
*[[透明粉紅獨角獸]] |
|||
*[[无神论]] |
|||
*[[不可知论]] |
|||
*[[奇茲米勒訴多佛學區案]] |
|||
*[[歸謬法]] |
|||
[[上帝错觉]] |
|||
*[[宗教]] |
|||
{{div col end}}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2021年3月8日 (一) 13:34的版本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7月1日) |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
對佛教的批判,更像是一般對宗教的批判,可以從反對者或質疑斷言、信仰、許多佛教派別的其他因素中發現。一些佛教教派、許多佛教國家和獨立的佛教領導人已經以一種或其他方式批判。批評者來自不可知論的、懷疑者、反宗教主義、無神論者、其他宗教的擁護人、佛教徒改革或僅是簡單的表達不喜歡。
佛经中超自然的描述(永生,轮回,地狱,鬼神,超自然奇迹等)是与科学相矛盾的。1979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警示人们, 世界需要从漫长的宗教信仰噩梦中醒来;对我们科学家来说,为削弱宗教信仰而可以做的任何事情都应该去做,实际上这可能是我们对文明的最大贡献。宗教是弊大于利的。[1] 认他还认为:无论有没有宗教,好人都会做好事,坏人都会做恶事。 但是,若你想要好人做恶事,就需要宗教了。[2]
战争与暴力
《阿育王經》記載,阿育王曾將以萬計的分那婆陀那國的拜偶像外道屠殺,甚至将异教徒全家活活烧死屋中[3] ;也有記載稱他曾因佛教僧侶不與外道一起和合說戒,而屠殺了都城內的佛教僧侶[4]。據記載因為此事導致阿育王的老師亦被當是外道屠殺了,於是阿育王後悔了(Steven L. Danver、Huu Phuoc Le等學者認為這些記載是捏造出來的,並不可信[5][6])。之後的他也再没有迫害其它教派的具體記載,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
与其他政教合一的国家一样,佛教在佛教国家里也无法避免地卷入政治冲突之中[7],如中世纪的东南亚国家蒲甘王國、素可泰王国和波隆納魯沃區的古国等。现代斯里兰卡的僧侣也经常卷入国家政治斗争[8]。
- Christine J. Nissen, (2008), "Buddhism and Corruption", in People of virtue: reconfiguring religion, power and moral order in Cambodia today, Alexandra Kent (Ed.), NIAS Press, p. 272-292.
- Lopez, Donald S. Prisoners of Shangri-La: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9: 3.
- John K. Locke (2005), "The Unique features of Newar Buddhism", in Buddh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Religious Studies, Vol. 6, Jane Williams (Ed.), Routeledge; p 295.
- Lopez, Donald S. Buddhism & science: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30.
- Seager, Richard Hughes. Buddhism in Americ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0: 119.
- Powell, Andrew. Living Buddh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13.
非真正的佛教徒操守
批評者包括信仰佛教文化和習俗,這些批評對於原本的佛教徒操守,並非所有都是真的。山姆·哈里斯著名的新無神論擁護者[9] 和佛學禪修者宣稱,修行者不適當的把佛教當作是宗教,並且他們的信仰通常是"天真、一廂情願和迷信的",而這些阻止他們是真的佛教徒操守。[10]一些批評者宣稱佛教徒和領導人已經是唯物主義並且墮落於不當的財富和權力而不是追尋佛教操守[11]。有許多已知的性醜聞和新興西方佛教徒群体的導師有關[12]。
批判者列表
教內批判者
*釋印順:他畢生推行人間佛教,承繼於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主張而來。人間佛教重視「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主張「然佛法以人為本,也不應天化、神化。不是鬼教,不是(天)神教,非鬼化非神化的人間佛教,才能闡明佛法的真意義」。這種主張被視為「一種為了佛教適應近代社會的發展而探尋其理論和實踐的運動」。然而,其某些觀點招來反對者的激列批判,如:印順早期的淨土論述《念佛淺說》、《淨土新論》,不被奉「明清以來淨土宗」為圭臬的蓮宗信眾所接受,而對其淨土思想產生反對聲浪。據江燦騰所說:反印順激進者,如台中李炳南居士領導的台中蓮社的部份信眾,曾出現燒書破魔說事件。
- 釋昭慧:其從事女性主義、同性婚姻法制化等社會運動、發起「廢除八敬法」等佛教改革運動;因支持慈濟之立場與政治觀點、以其驃悍的作風與強硬文筆和反對者論戰,而遭受爭議、常與特定群眾引發論戰。
- 江燦騰:1990年,江燦騰批評印順法師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引起論戰。[來源請求]
教外批判者
- 范縝:天監六年(507年),著《神滅論》一文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也。」反對當時藉助政權力量以勢壓人的佛學,認為物質是實在的,精神是附生的,希望人們不要迷信宗教,以節省金錢。
- 韓愈: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写到,佛教信徒出现了自残倾向且不务正业:“焚顶烧指……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韩愈认为必须禁止佛教,以避免伤风败俗、贻笑四方。而在《原道》中,韩愈进一步认为佛教弃绝君臣、父子的人伦关系:“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韩愈认为对佛教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必须把和尚尼姑还俗,烧掉佛经,把佛寺变成平民的住宅。),对于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十年长养,一纪教训,自然益国,可以足兵”。
- 富永仲基(1715年-1746年),日本江戶時代的學者。出生於大阪商人家庭,是一位著名的宗教批評家。他在其著作中,包括《出定後語》(1745年)和《翁之文》(1746年),批評佛教,儒家和神道教,理由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實的,有違情理。
此段落論述以台湾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9年5月31日) |
- 龔天民:以基督教的立場批判佛教,著有一系列批判佛教的文章。
- 宋澤萊:批判以大乘佛教為主的中國佛教,出版《被背叛的佛陀》、《被背叛的佛陀續集》、《拯救佛陀:根本佛教教義精論》等書,提倡以《阿含經》傳統為主的原始佛教,並鼓勵以台語來弘法,以脫離中國佛教的影響,成為台灣佛教批判文學的先驅。
- 董芳苑:以基督教的立場批判佛教,其著作《台灣宗教大觀》、《台灣宗教論集》等,裡中有不少批判佛教(尤其是台灣的佛教)的文章。
- 陳進益:以科學專業的背景,檢視佛教的義理、佛教的經典,及立教的歷史傳承典故,指陳佛教內部派別與教義衝突與矛盾之處。陳進益認為:佛教是一團迷霧,法師擁抱迷霧沾沾自喜,還自認深奧,對於佛門醜事卻不自清,對於佛教教義矛盾也不梳理,因而呼籲大家走出佛教的迷霧。此外,作者也以儒家的復興者自居,提倡原始儒家以人為本的精神。
- 張開基:著有《釋迦牟尼的惑世任務》、《千古騙局:業報輪迴》(上下冊)等書。全面地檢視及批判佛教的教義、佛的人格、佛教密教化、佛教收編印度教神祇的作法等。
参见
参考文献
- ^ Steven Weinberg, Closing statements of presentation at Beyond Belief : Science, Religion, Reason and Survival, 5 November 2006.
I think the world needs to wake up from its long nightmare of religious belief; and anything that we scientists can do to weaken the hold of religion should be done, and may in fact be our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civilization
- ^ Steven Weinberg, A Designer Universe?, PhysLink.com.
With or without religion, good people can behave well and bad people can do evil; but for good people to do evil—that takes religion.
- ^ 《阿育王經.卷第三》(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复有一国名分那婆陀那(翻正增长)。彼国一切信受外道。复有一人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有一佛弟子见此事白阿育王。王时闻已语驶将来。阿育王所领。於虚空中半由旬上。一切夜叉悉系属王。地下一由旬一切诸龙悉系属王。是时夜叉闻王语已。於一念顷即将外道弟子并画像来。时阿育王见已生大瞋心。於分那婆陀那国一切外道悉皆杀之。於一日中杀十万八千外道。 复有一外道弟子。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时阿育王复闻是事。即敕余人令取此人及其亲属。置一屋中以火焚之。 时王复敕。若有人能得一尼揵首者。我当与其金钱一枚。
- ^ 見錫蘭覺音論師著,漢譯《善見律毘婆沙》卷二 : 「阿育王知已,遣一大臣,來入阿育僧伽藍,白 眾僧:「教滅鬥爭和合說戒」。大臣受王敕已入寺, 以王命白眾僧,都無應對者。臣便還更諮傍臣,王有 敕令,眾僧滅爭而不順從。卿意云何?傍臣答言: 「我見大王往伏諸國,有不順從王即斬殺,此法亦應如此。」傍臣語已,使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 有敕令,眾僧和合說戒,而不順從。」上座答言: 「諸善比丘!不與外道比丘共布薩,非不順 從。」於是臣從上座次第斬殺,次及王弟帝須而止。……帝須比丘便前遮護,臣不得殺。臣即置刀, 往白王言:我受王敕,令諸比丘和合說戒,而不順從,我已依罪次第斬殺。」 此事同樣見於錫蘭銅鍱部傳的《大王統史》
- ^ Steven L. Danver. Popular Controversies in World History: Investigating History's Intriguing Questions. ABC-CLIO. 22 December 2010: 99. ISBN 978-1-59884-078-0.
- ^ Huu Phuoc Le; Le Huu Phuoc. Buddhist Architecture. Grafikol. 2010: 32. ISBN 978-0-9844043-0-8.
- ^ Jerryson, Michael and Mark Juergensmyer (2010). Buddhist Warfare, ch. 1, "Introduction."
- ^ Ananda Abeysekara, "The Saffron Army, Violence, Terror(ism): Buddhism,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in Sri Lanka". Numen 48.1 (2001).
- ^ Dawkins, Harris, Hitchens and Daniel Dennett have been described as 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New Atheism". See 'THE FOUR HORSEMEN,' Discussions with Richard Dawkins: Episode 1, RDFRS - RichardDawkins.net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10-07. and » Blog Archive » 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New Atheis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7-30.
- ^ Killing the Buddha by Sam Harris
- ^
- Laird, Thomas. The Story of Tibet: Conversations with the Dalai Lama. Grove Press. 2007: 278.
- Kieschnick, John. The impact of Buddhism on Chinese material cultu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13.
- Tarling, Nichola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From early times to c. 18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45.
- Rinpoche, Samdhong. Samdhong Rinpoche: uncompromising truth for a compromised world : Tibetan Buddhism and today's world. World Wisdom, Inc. 2006: 139–140.
- Mabbett, Ian W. Modern China: the mirage of modernity. Taylor & Francis. 1985: 112.
- ^ Bell, Sandra. Scandals in Emerging Western Buddhism. Charles S Prebish & Martin Baumann (编). Westward Dharma: Buddhism Beyond Asia (PD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230–242. ISBN 052022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