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已移除至阿雷西博天文台的重定向
无编辑摘要
第3行: 第3行:
== 历史 ==
== 历史 ==
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口径为305米,落成后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望远镜,该记录一直保持到2016年7月,被中国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所取代。
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口径为305米,落成后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望远镜,该记录一直保持到2016年7月,被中国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所取代。

== 望远镜贡献 ==
[[File:Arecibo message.png|thumb|150px|阿雷西博信息,信息本身没有颜色,颜色是人为标注用于区分的]]

=== 天文学领域 ===
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现了[[水星]]的自转周期、证明了[[中子星]]的存在,第一次直接观测到小行星影像,辅助发现了第一批系外行星。

==== 发现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 ====
1974年,美国的[[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通过使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现了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它由一颗[[脉冲星]],[[PSR 1913+16]],与一颗[[中子星]]构成,轨道周期很短,仅为7.75小时。轨道的[[偏心率]]为0.617。当两颗子星相互靠得很近时,极强的引力辐射会导致它们的距离愈加靠近,轨道周期会逐渐变短。泰勒等人通过精确地测量射电脉冲双星轨道周期的变化,间接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ref>{{Cite journal|title=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项目——脉冲双星与引力波|author=卞毓麟|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9495&filename=XDWZ199403001|journal=现代物理知识|issue=03|doi=|others=|year=1994|volume=|page=第4-6页|pmid=}}</ref>,验证[[广义相对论]]。赫尔斯和泰勒也因此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发现第一个毫秒脉冲星 ====
1982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天文物理学家]]{{Internal link helper/en|唐纳德·贝克|Donald C. Backer}}和他的合作者利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现了[[PSR B1937+21]],它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颗[[毫秒脉冲星]]。

=== 阿雷西博訊息 ===
{{主条目|阿雷西博信息}}
1974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訊号,称为[[阿雷西博訊息]]。如果訊息被[[主動搜尋地外文明計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並正確解讀,会得到如右图所示的訊息,从上到下依次为:用二进制表示的1-10十个数字、[[DNA]]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序号、[[核苷酸]]的化学式、DNA的双螺旋形状、人的外形、[[太阳系]]的组成、望远镜的口径和波长。向球状星团M13发送訊息的原因是其中的[[恒星]]分布比较密集,被地外智慧生命接收的可能性较大。

=== 文创取景地 ===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因其外形壮观等特点,曾被電影、電視劇和游戏等文创作品采为取景地。[[黃金眼|007系列黄金眼]]和电影《[[接觸未來]]》的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 分散式运算项目 ===
{{主条目|SETI@home}}阿雷西博天文台的观测数据为1999年開始的分散式运算项目[[SETI@home]]做出贡献。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2021年5月5日 (三) 21:47的版本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英語:Arecibo Radio Telescope)是位于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1963年建成,2020年完全损毁。[1]

历史

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口径为305米,落成后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望远镜,该记录一直保持到2016年7月,被中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所取代。

望远镜贡献

阿雷西博信息,信息本身没有颜色,颜色是人为标注用于区分的

天文学领域

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现了水星的自转周期、证明了中子星的存在,第一次直接观测到小行星影像,辅助发现了第一批系外行星。

发现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

1974年,美国的拉塞尔·赫尔斯约瑟夫·泰勒通过使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现了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它由一颗脉冲星PSR 1913+16,与一颗中子星构成,轨道周期很短,仅为7.75小时。轨道的偏心率为0.617。当两颗子星相互靠得很近时,极强的引力辐射会导致它们的距离愈加靠近,轨道周期会逐渐变短。泰勒等人通过精确地测量射电脉冲双星轨道周期的变化,间接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2],验证广义相对论。赫尔斯和泰勒也因此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现第一个毫秒脉冲星

1982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唐纳德·贝克英语Donald C. Backer和他的合作者利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现了PSR B1937+21,它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颗毫秒脉冲星

阿雷西博訊息

1974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訊号,称为阿雷西博訊息。如果訊息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並正確解讀,会得到如右图所示的訊息,从上到下依次为:用二进制表示的1-10十个数字、DNA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序号、核苷酸的化学式、DNA的双螺旋形状、人的外形、太阳系的组成、望远镜的口径和波长。向球状星团M13发送訊息的原因是其中的恒星分布比较密集,被地外智慧生命接收的可能性较大。

文创取景地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因其外形壮观等特点,曾被電影、電視劇和游戏等文创作品采为取景地。007系列黄金眼和电影《接觸未來》的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分散式运算项目

阿雷西博天文台的观测数据为1999年開始的分散式运算项目SETI@home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 Cramer, Maria; Overbye, Dennis. The Arecibo Observatory in Puerto Rico Collapses.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2-01 [2021-05-05].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2. ^ 卞毓麟. 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项目——脉冲双星与引力波. 现代物理知识. 1994, (03): 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