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選區: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7行: 第7行:
===以人劃分===
===以人劃分===
世界各地因應不同政治地位而劃分的席位
世界各地因應不同政治地位而劃分的席位
* 職業代表制:
* 職業代表制:如[[香港立法會]]所使用的[[功能界別]]、[[澳門立法會]]所使用的[[間接選舉議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武警部隊]]所設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中華民國]][[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的職業團體代表。
** [[香港立法會]]所使用的[[功能界別]]
** [[澳門立法會]]所使用的[[間接選舉議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武警部隊]]所設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
** [[中華民國]][[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的職業團體代表。
* [[法國]][[三級會議]]或階級會議
* [[法國]][[三級會議]]或階級會議
* 民族劃分:[[中華民國]][[立法院]]的[[平地原住民選舉區]]及[[山地原住民選舉區]]
* 民族劃分:[[中華民國]][[立法院]]的[[平地原住民選舉區]]及[[山地原住民選舉區]]

2021年6月8日 (二) 17:41的版本

選區(英語:Electoral district),即「選舉區」的簡稱,是在選舉時,投票制度組織劃分選民投票轉換成議席的單位,實際上不單單以地區形式出現。除了考量地區或人口分布的「區域代表制」(Geographical Representation)之外,另有從職業團體選出的「職業代表制」(Professional Representation),選區劃分的選民基礎也有所不同。

劃分方式

以人劃分

世界各地因應不同政治地位而劃分的席位

以地劃分

  • 小選區制,又稱單一選區制
    • 劃分方式以較小的基層行政區為主,常見於國家議會等級的選舉,例如日本東京都有25個眾議員。
    • 選區劃分通常較詳細,例如前述的其中世田谷區大部分位於第6區,少部分位於第5區。
    • 如果選區被劃分得歪七扭八,代表可能不當劃分。
  • 複數選區制
    • 劃分方式以較多的基層行政區為主,常見於地方議會等級的選舉,例如日本東京都議會有127個議員,大多為複數選區。
    • 選區劃分相對較簡單,例如前述議會中其中世田谷區以全區為單位,選出8位議員。

註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