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塞迦斯坦 (薩珊王朝行省):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把我在2020年3月2日發表的翻譯重新校訂,順理中文表達,修正錯誤,根據英文版增添/修訂部分作對應翻譯。請指教。
标签加入不存在模板
第4行: 第4行:
| common_name = 薩卡斯坦
| common_name = 薩卡斯坦
| subdivision = 行省
| subdivision = 行省
| nation = [[薩珊王朝]]
| nation = [[薩珊王朝]]
| era = [[古典時代晚期]]
| era = [[古典時代晚期]]
| status_text =
| status_text =
第10行: 第10行:
| year_start = 約公元240年
| year_start = 約公元240年
| year_end = 公元650/1年
| year_end = 公元650/1年
| event_end = 被拉希敦哈里發征服
| event_end = 為[[正統哈里發時期|正統哈里發]][[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征服]]
| p1 = 印度-帕提亞王國
| p1 = 印度-帕提亞王國
| flag_p1 =
| flag_p1 =
| s1 = 正統哈里發時期
| s1 = 正統哈里發時期|正統哈里發
| flag_s1 =
| flag_s1 =
| image_flag =
| image_flag =
第20行: 第20行:
| symbol =
| symbol =
| symbol_type =
| symbol_type =
| image_map =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Sasanian Empire.jpg
| image_map = The provinces of Sakastan, Paradan, Turan, Makuran and Hind in the early Sasanian era.svg
| image_map_caption = 薩珊王朝東南各省地圖
| image_map_caption = 薩珊王朝東南各省地圖
| capital = [[扎蘭季]]
| capital = [[扎蘭季]]
| today = {{Flag|Afghanistan}}<br>{{Flag|Iran}}<br>{{Flag|Pakistan}}
| today = {{Flag|Afghanistan}}<br>{{Flag|Iran}}<br>{{Flag|Pakistan}}
}}
}}


'''薩卡斯坦'''(又稱 '''Sagestān''''''Sagistan''''''Seyanish''''''Segistan''''''Sistan''' '''Sijistan''')是在[[古典時代晚期]][[薩珊王朝]]的一個行省,位於薩珊王朝四大區域中東南方的[[尼姆魯茲省|尼姆魯茲]](Nemroz)的範圍內(關於 kust 的解釋,請參考介紹公元八世紀末,九世紀初寫作的 - {{link-en|伊朗行省域|Šahrestānīhā ī Ērānšahr}})。這個省的西邊是{{link-en|克爾曼|Kirman (Sasanian province)}}薩珊王朝行省,約相當今日的[[克爾曼省]]),西北邊是{{link-en|斯帕方|Spahan (province)}}(薩珊王朝行省,約相當今日的[[伊斯法罕省]]),東北邊是{{link-en|庫山薩爾|Kushanshahr}}(薩珊王朝行省,主要位在中亞,此地與印度的貴霜帝國有密切的貿易關係),和東南邊的{{link-en|圖蘭|Turan (Sasanian province)}}(薩珊王朝行省)。這個行省的總督擁有{{link-en|馬茲班|marzban}}的頭銜,總督還擁有("Sakanshah",“薩卡斯坦君王”) 的頭銜,但這個 "Sakanshah" 的頭銜在約公元459年/60年被廢除。
'''薩卡斯坦'''({{lang-en|Sakastan}},也可拼寫為'''Sagestān''''''Sagistan''''''Seyanish''''''Segistan''''''Sistan'''和'''Sijistan''')是在[[古典時代晚期]][[薩珊王朝]]的一個行省,位於薩珊王朝所建立的四大區域中的[[尼姆魯茲省|尼姆魯茲]]區(
kust)之內內。這個行省的西邊是{{link-en|克爾曼|Kirman (Sasanian province)}}省,西北邊是{{link-en|斯帕方|Spahan (province)}}省,東北邊是{{link-en|庫山薩爾|Kushanshahr}}省,和東南邊的{{link-en|圖蘭|Turan (Sasanian province)}}省。這行省的總督擁有{{link-en|馬茲班|marzban}}的頭銜,還擁有“Sakanshah”(“[[塞迦人]]君王”)的頭銜,但“Sakanshah”的頭銜在約公元459年/460年受到廢除。


== 名詞來源 ==
== 名詞來源 ==
“ Sakastan”一詞的意思是“ [[塞迦]]人的土地("the land of the Saka")”,這個[[斯基泰人]]的部族,從公元前2世紀到1世紀間遷移到伊朗高原和印度,在那裡他們建立一個[[印度-斯基泰王國]]。{{sfn|Frye|1984|p=193}}{{sfn|Bosworth|1997|pp=681-685}} {{link-en|奔達辛|Bundahishn}}(用中古伊朗{{link-en|巴列維字母|Pahlavi scripts}}撰寫的[[瑣羅亞斯德教]]經文)中,這個省的名稱寫為“ Seyansih”。{{sfn|Brunner|1983|p=750}} 在阿拉伯人征服伊朗後,這省被稱為"Sijistan",後來又被稱為"Sistan",至今它仍是伊朗的一個省([[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sfn|Bosworth|1997|pp=681-685}}。
“Sakastan”的意思是“[[塞迦]]人的土地(“the land of the Saka”)”,塞迦人是個[[斯基泰人]]的部族,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間遷移到[[伊朗高原]][[印度]]他們在那裡建立一個[[印度-斯基泰王國]]。{{sfn|Frye|1984|p=193}}{{sfn|Bosworth|1997|pp=681-685}}在{{link-en|奔達辛|Bundahishn}}(用[[中古波斯]]撰寫的[[教]]經文)中,這個省的名稱寫為“Seyansih”。{{sfn|Brunner|1983|p=750}}在阿拉伯人征服伊朗後,這省被稱為“Sijistan”,後來又被稱為“Sistan”,至今它仍是伊朗的一個省([[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sfn|Bosworth|1997|pp=681-685}}。


== 歷史 ==
== 歷史 ==
省約在公元 240年,[[沙普爾一世]]統治時期(約240年到270年)所建立,沙普爾一世此舉是為帝國實施中央集權統治的措施之一 - 在此之前,這個省由[[印度-帕提亞王國]](也稱蘇倫王國)所統治統治者為 Ardashir Sakanshah,他在沙普爾一世的父親[[阿爾達希爾一世]]在世時(統治期間224年到242年),成為薩珊王朝的附庸,沙普爾一世還將[[扎蘭季]]古城重建,作為這個省的省會。{{sfn|Christensen|1993|p=229}} 沙普爾一世的兒子[[納塞赫]]是這個行省的總督,他擔任這個職務直到271年,之後由薩珊王朝的王子{{link-en|霍爾米茲|Hormizd of Sakastan}}擔任總督
這個行省約在公元240年,[[沙普爾一世]](在位期間約240年到270年)所建立,沙普爾一世此舉是為實施中央集權的措施之一在此之前,這個省由[[印度-帕提亞王國]](也稱蘇倫王國)所統治統治者為Ardashir Sakanshah),它在沙普爾一世的父親[[阿爾達希爾一世]]在世時(在位期間224年到242年成為薩珊王朝的附庸,沙普爾一世還將[[扎蘭季]]古城重建,作為這個省的省會。{{sfn|Christensen|1993|p=229}}沙普爾一世的兒子[[納塞赫]]是這個行省的總督,他擔任這個職務直到271年,之後由薩珊王朝的王子{{link-en|霍爾米茲|Hormizd of Sakastan}}接手


稍後約在公元281年,霍爾米茲對他的堂兄[[巴赫拉姆二世]](統治期間274年到293年)發動叛變,叛變期間,薩卡斯坦人民支持霍爾米茲。巴赫拉姆二世在283年將叛亂鎮壓,並任命自己的兒子{{link-en|巴赫拉姆三世|Bahram III}}為總督。在[[沙普爾二世]](巴赫拉姆二世遺腹子)統治初期(統治期間309年到379年),他任命的兄弟{{link-en|沙普爾·薩坎沙|Shapur Sakanshah}}為薩卡斯坦總督。{{link-en|佩羅茲一世|Peroz I}}(統治期間459年到484年)在他的早期統治期間,安排一位{{link-en|卡倫家族|House of Karen}}(請參考[[伊朗七大家族]])的族人擔任總督,從而結束了這個省的家族任命的原因是為避免在這裡發進一步的家族衝突,並取得對這個省更多直接控制權。{{sfn|Christensen|1993|p=229}}
稍後約在公元281年,霍爾米茲對他的堂兄,薩珊王朝君王[[巴赫拉姆二世]](在位期間274年到293年)發動叛變,叛變期間,薩卡斯坦人民支持霍爾米茲。巴赫拉姆二世在283年將叛亂平息,並任命自己的兒子{{link-en|巴赫拉姆三世|Bahram III}}為總督。在[[沙普爾二世]](巴赫拉姆二世遺腹子)統治初期(在位期間309年到379年),他任命自己的兄弟{{link-en|沙普爾·薩坎沙|Shapur Sakanshah}}為薩卡斯坦總督。薩珊王朝另一位君王{{link-en|佩羅茲一世|Peroz I}}(統治期間459年到484年)在他的早期統治期間,安排一位{{link-en|卡倫家族|House of Karen}}的族人擔任總督,由王朝皇族統治這個省的被打破佩羅茲一世如此做原因是為避免皇族間為此而生衝突,並取得更多控制權。{{sfn|Christensen|1993|p=229}}
[[File:YazdegerdIIIOlderCoinHistoryofIran.jpg||缩略图|薩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公元651年在薩卡斯坦所鑄的銀幣。]]
[[File:YazdegerdIIIOlderCoinHistoryofIran.jpg|thumb|right|薩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公元651年在薩卡斯坦所鑄的銀幣。]]


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的過程中,最後一位薩珊王朝國王[[伊嗣俟三世]]在640年代中期逃到薩卡斯坦,那裡的總督{{link-en|阿帕維茲|Aparviz of Sakastan}}(這總督或多或少是獨立的幫助了他。然而,當伊嗣俟三世要求阿帕維茲繳納稅款,而阿帕維茲無法支付時,後者迅速終止對伊嗣俟三世支持。{{sfn|Pourshariati|2008|p=222}}{{sfn|Morony|1986|pp=203-210}}{{sfn|Zarrinkub|1975|p=24}} 在公元650/1年,剛征服{{link-en|克爾曼|Kirman (Sasanian province)}}的{{link-en|阿卜杜拉·伊本·阿米爾|Abdallah ibn Amir}}派遣{{link-en|拉比·伊本·茲亞德·哈利提|Rabi ibn Ziyad Harithi}}前往薩卡斯坦遠征一段時間內,他到克爾曼與薩卡斯坦之間的邊境城鎮扎里克(Zaliq),在那裡他強迫該鎮的{{link-en|地主階級|dehqan}}接受{{link-en|拉希敦哈里發|Rashidun Caliphs}}的統治。然後,他卡爾庫亞(Karkuya)要塞做同樣的事,這座要塞有座著名的[[瑣羅亞斯德教]]{{link-en|火神廟|fire temple}},在[[波斯語]]歷史作品 《Tarikh-i Sistan (History of Sistan)》中曾提及。{{sfn|Zarrinkub|1975|p=24}}
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伊斯蘭征服波斯]]的過程中,最後一位薩珊王朝國王[[伊嗣俟三世]]在640年代中期逃到薩卡斯坦,當時的總督{{link-en|阿帕維茲|Aparviz of Sakastan}}(這總督或多或少有自治權力收容他。然而,當伊嗣俟三世要求阿帕維茲繳納稅款,而阿帕維茲無法繳納時,後者迅速終止對伊嗣俟三世支持。{{sfn|Pourshariati|2008|p=222}}{{sfn|Morony|1986|pp=203-210}}{{sfn|Zarrinkub|1975|p=24}}在公元650/1年,剛征服克爾曼行省的{{link-en|阿卜杜拉·伊本·阿米爾|Abdallah ibn Amir}}([[正統哈里發時期]]的阿拉伯軍事領袖),派遣部屬{{link-en|拉比·伊本·茲亞德·哈利提|Rabi ibn Ziyad Harithi}}領軍遠征薩卡斯坦。拉比抵達克爾曼與薩卡斯坦交界城鎮扎里克(Zaliq),強迫該鎮的{{link-en|地主階級|dehqan}}接受{{link-en|拉希敦哈里發|Rashidun Caliphs}}的統治。然後,他抵達卡爾庫亞(Karkuya)要塞做同樣的事,這座要塞有座著名的[[教]]{{link-en|火神廟|fire temple}},在[[波斯語]]歷史作品《Tarikh-i Sistan (薩卡斯坦歷史(History of Sistan))》中曾提及。{{sfn|Zarrinkub|1975|p=24}}


拉比·伊本·茲亞德·哈利提繼續在薩卡斯坦省奪取更多土地,而後包圍扎蘭季,經過城外激烈戰鬥,阿帕維茲和他的士兵投降當阿帕維茲與拉比見面,討論投降條件時,他看到拉比用兩名陣亡士兵的屍體當椅子,阿帕維茲大為驚駭,為了讓薩卡斯坦人擺脫阿拉伯人殺戮,和約諦成,由薩卡斯坦提供大量的貢物,包括一千名男童為奴,還有一千個金製器{{sfn|Zarrinkub|1975|p=24}}{{sfn|Morony|1986|pp=203-210}}。薩卡斯坦從此落入拉希敦哈里發控制。
拉比繼續在薩卡斯坦省征服更多土地,而後包圍扎蘭季,經過城外激烈戰鬥,阿帕維茲和他的士兵投降當阿帕維茲與拉比見面,討論投降條件時,他看到拉比用兩名陣亡士兵的屍體當椅子,大為驚駭,為避免薩卡斯坦人再度受阿拉伯人殺戮,和約諦成薩卡斯坦獻出大量的貢物,包括一千名男童為奴,還有一千個金製器皿給阿拉伯征服者{{sfn|Zarrinkub|1975|p=24}}{{sfn|Morony|1986|pp=203-210}}。薩卡斯坦從此拉希敦哈里發控制。


== 人口與宗教 ==
== 人口與宗教 ==
在[[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薩卡斯坦(當時稱為{{link-en|安納|Drangiana}})由一個波斯化的東伊朗部族,被稱為安納人所盤踞。{{sfn|Schmitt|1995|pp=534–537}}{{sfn|Brunner|2004|pp=326-336, 337-344}} 從公元前2世紀到1世紀之間,有大量的[[塞迦]]部族,和一些[[安息帝國|帕提亞人]]湧入薩卡斯坦,用[[伊朗百科全書]]編輯之一克里斯多福·布倫納博士 (Dr. Christopher J. Brunner)的話來,“(這種大量的外來民族)重塑了這個地區較老的人口格局”。{{sfn|Brunner|1983|p=773}}
在[[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薩卡斯坦(當時稱為{{link-en|德蘭亞那|Drangiana}})由一個已{{le|波斯化|Persianization}},被稱為德蘭亞那的東伊朗部族所盤踞。{{sfn|Schmitt|1995|pp=534–537}}{{sfn|Brunner|2004|pp=326-336, 337-344}}從公元前2世紀到1世紀之間,有大量的[[塞迦]]部族,和一些[[帕提亞人]]湧入薩當地,用[[伊朗百科全書]]編輯之一克里斯多福·布倫納博士(Dr. Christopher J. Brunner)的說法:“(這種大量的外來民族)這個地區既有的人口格局重塑”。{{sfn|Brunner|1983|p=773}}


薩卡斯坦的居民主要是信奉瑣羅亞斯德教,其中有小部分是[[東方教會|聶斯脫里派教會]]信徒。{{sfn|Bosworth|1997|pp=681-685}}
薩卡斯坦的居民主要是信奉教,其中有小部分是[[聶斯脫里主義]]基督教信徒。{{sfn|Bosworth|1997|pp=681-685}}


== 蘇倫家族 ==
== 蘇倫家族 ==
{{link-en|蘇倫家族|House of Suren}}是[[安息帝國]]的的貴族,曾在安息帝國,後來也在薩珊王朝的朝廷裡侍奉過,是[[伊朗七大家族]]之一,每個家族在薩珊王朝的不同地區擁有土地,蘇倫家族擁有的土地在在薩卡斯坦。{{sfn|Brunner|1983|p=705}}
{{link-en|蘇倫家族|House of Suren}}是[[安息帝國]]的的貴族,曾在安息帝國,後來也在薩珊王朝的朝廷裡侍奉過,是[[伊朗七大家族]]之一,每個家族在薩珊王朝的不同地區擁有土地,蘇倫家族在薩卡斯坦幾處擁有土地。{{sfn|Brunner|1983|p=705}}

==鑄造錢幣==
在沙普爾二世在位時期,曾在薩卡斯坦建立一座鑄幣廠(錢幣上標記:SKSTN, S, SK)。從[[喀瓦德一世]] (在位期間約488年到496年)開始,這座鑄設於於省會扎蘭季(錢幣上標記:ZR、ZRN、ZRNG)。{{sfn|Potts|2018|page=1319}}


== 已知的薩卡斯坦總督名單 ==
== 已知的薩卡斯坦總督名單 ==
{{div col|colwidth=30em}}


* [[納塞赫]](公元240年到271年)
* [[納塞赫]](公元240年到271年)
第62行: 第67行:
* 薩卡斯坦的羅斯塔姆(Rostam of Sakastan,7世紀初)
* 薩卡斯坦的羅斯塔姆(Rostam of Sakastan,7世紀初)
* {{link-en|阿帕維茲|Aparviz of Sakastan}}(??? 到650/1年)
* {{link-en|阿帕維茲|Aparviz of Sakastan}}(??? 到650/1年)
{{div col end}}

==參見==
*[[珊王朝]]
*{{link-en|伊朗行政區域|Šahrestānīhā ī Ērānšahr}}
*[[塞迦]]
*[[印度-斯基泰王國]]
*[[安息帝國]]
*[[伊朗七大家族]]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reflist}}
{{reflist|2}}

==參考書目==
*{{cite book|last1=Greatrex|first1=Geoffrey|last2=Lieu|first2=Samuel N. C.|title=The Roman Eastern Frontier and the Persian Wars (Part II, 363–630 AD)|location=New York, New York and London, United Kingdom|publisher=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year=2002|isbn=0-415-14687-9|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c8iAQAAIAAJ}}
*{{cite book|last=Pourshariati|first=Parvaneh|title=Decline and Fall of the Sasanian Empire: The Sasanian-Parthian Confederacy and the Arab Conquest of Iran|location=London and New York|publisher=I.B. Tauris|year=2008|isbn=978-1-84511-645-3|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I-xtAAAAMAAJ}}
* {{cite book | title =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4: From the Arab Invasion to the Saljuqs | year = 1975 | publishe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ocation = Cambridge | last = Zarrinkub | first = Abd al-Husain | chapter = The Arab conquest of Iran and its aftermath | pages = 1–57 | isbn = 978-0-521-20093-6 | url =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vx9jq_2L3EC}}
* {{cite encyclopedia | title = ʿARAB ii. Arab conquest of Iran | last = Morony | first = M. | url = http://www.iranicaonline.org/articles/arab-ii | encyclopedia =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II, Fasc. 2 | pages = 203–210 | year = 1986 }}
* {{ODLA|last=Potts|first=Daniel|title=Sagastan|url=https://www.oxfordreference.com/view/10.1093/acref/9780198662778.001.0001/acref-9780198662778-e-4153?rskey=9TAfnp&result=6}}
*{{cite book|last=Christensen|first=Peter|title=The Decline of Iranshahr: Irrigation and Environme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 500 B.C. to A.D. 1500|publisher=Museum Tusculanum Press|year=1993|isbn=9788772892597|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bB_ac13v3UC&q=false|pages= 1–351}}
*{{cite encyclopedia | last = Shapur Shahbazi | first = A. | title = SASANIAN DYNASTY | url = http://www.iranicaonline.org/articles/sasanian-dynasty | year = 2005 | encyclopedia = 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 access-date = 3 April 2014}}
* {{cite book | title = The History of Ancient Iran | year = 1984 | publisher = C.H.Beck | last = Frye | first = Richard Nelson | author-link = Richard Nelson Frye | pages = [https://archive.org/details/historyofancient0000frye/page/n20 1]–411 | isbn = 9783406093975 | url = https://archive.org/details/historyofancient0000frye| url-access = registration | quote = The history of ancient iran. }}
* {{cite encyclopedia | title = DRANGIANA | last = Schmitt | first = R. | url = http://www.iranicaonline.org/articles/drangiana | encyclopedia =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II, Fasc. 5 | pages = 534–537 | year = 1995 }}
* {{cite encyclopedia | title = Sīstān | first = Clifford Edmund | last = Bosworth | encyclopedia = The Encyclop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IX: San–Sze | location=Leiden, and New York | publisher=BRILL | year=1997 | isbn=9789004082656 | pages = 681–685 | url =http://referenceworks.brillonline.com/entries/encyclopaedia-of-islam-1/sistan-SIM_5452?s.num=247&s.rows=100&s.start=180 }}
* {{cite book | title = The Sistani Cycle of Epics and Iran's National History: On the Margins of Historiography | year = 2015 | publisher = BRILL | last = Gazerani| first = Saghi | pages = 1–250 | isbn = 9789004282964 | url =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92zsCgAAQBAJ&q=false}}
*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volume=3b | last = Brunner | first = Christopher | authorlink = | chapter = Geographical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Settlements and Economy| pages=747–778}}
{{伊朗主题}}


[[分類:伊朗歷史]]
[[Category:萨珊王朝行省]]
[[分類:伊朗帝國及王國]]

2021年6月11日 (五) 11:33的版本

薩卡斯坦
Sagistān
薩珊王朝的行省
約公元240年—公元650/1年

薩珊王朝東南各省地圖
國家薩珊王朝
首府扎蘭季
歷史時期古典時代晚期
• 成立
約公元240年
公元650/1年
前身
继承
印度-帕提亞王國
正統哈里發時期
今属于 阿富汗
 伊朗
 巴基斯坦

薩卡斯坦(英語:Sakastan,也可拼寫為SagestānSagistanSeyanishSegistanSistan、和Sijistan)是在古典時代晚期薩珊王朝的一個行省,位於薩珊王朝所建立的四大區域中的尼姆魯茲區( kust)之內內。這個行省的西邊是克爾曼英语Kirman (Sasanian province)省,西北邊是斯帕方英语Spahan (province)省,東北邊是庫山薩爾英语Kushanshahr省,和東南邊的圖蘭英语Turan (Sasanian province)省。這行省的總督擁有馬茲班英语marzban的頭銜,還擁有“Sakanshah”(“塞迦人君王”)的頭銜,但“Sakanshah”的頭銜在約公元459年/460年受到廢除。

名詞來源

“Sakastan”的意思是“塞迦人的土地(“the land of the Saka”)”,塞迦人是個斯基泰人的部族,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間遷移到伊朗高原印度,他們在那裡建立一個印度-斯基泰王國[1][2]奔達辛英语Bundahishn(用中古波斯語撰寫的祆教經文)中,這個省的名稱寫為“Seyansih”。[3]在阿拉伯人征服伊朗後,這省被稱為“Sijistan”,後來又被稱為“Sistan”,至今它仍是伊朗的一個省(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2]

歷史

這個行省約在公元240年,沙普爾一世(在位期間約240年到270年)所建立,沙普爾一世此舉是為實施中央集權的措施之一,在此之前,這個省由印度-帕提亞王國(也稱蘇倫王國)所統治(統治者為Ardashir Sakanshah),它在沙普爾一世的父親阿爾達希爾一世在世時(在位期間約224年到242年)成為薩珊王朝的附庸,沙普爾一世還將扎蘭季古城重建,作為這個省的省會。[4]沙普爾一世的兒子納塞赫是這個行省的總督,他擔任這個職務直到271年,之後由薩珊王朝的王子霍爾米茲英语Hormizd of Sakastan接手。

稍後約在公元281年,霍爾米茲對他的堂兄,薩珊王朝君王巴赫拉姆二世(在位期間約274年到293年)發動叛變,叛變期間,薩卡斯坦人民支持霍爾米茲。巴赫拉姆二世在283年將叛亂平息,並任命自己的兒子巴赫拉姆三世為總督。在沙普爾二世(巴赫拉姆二世的遺腹子)統治初期(在位期間約309年到379年),他任命自己的兄弟沙普爾·薩坎沙英语Shapur Sakanshah為薩卡斯坦總督。薩珊王朝另一位君王佩羅茲一世英语Peroz I(統治期間約459年到484年)在他的早期統治期間,安排一位卡倫家族英语House of Karen的族人擔任總督,由王朝皇族統治這個行省的傳統被打破。佩羅茲一世如此做原因是為避免皇族間為此而生衝突,並取得更多控制權力。[4]

薩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公元651年在薩卡斯坦所鑄的銀幣。

伊斯蘭征服波斯的過程中,最後一位薩珊王朝國王伊嗣俟三世在640年代中期逃到薩卡斯坦,當時的總督阿帕維茲英语Aparviz of Sakastan(這總督或多或少有自治權力)收容他。然而,當伊嗣俟三世要求阿帕維茲繳納稅款,而阿帕維茲無法繳納時,後者迅速終止對伊嗣俟三世的支持。[5][6][7]在公元650/1年,剛征服克爾曼行省的阿卜杜拉·伊本·阿米爾英语Abdallah ibn Amir正統哈里發時期的阿拉伯軍事領袖),派遣部屬拉比·伊本·茲亞德·哈利提英语Rabi ibn Ziyad Harithi領軍遠征薩卡斯坦。拉比抵達克爾曼與薩卡斯坦交界城鎮扎里克(Zaliq),強迫該鎮的地主階級接受拉希敦哈里發英语Rashidun Caliphs的統治。然後,他抵達卡爾庫亞(Karkuya)要塞做同樣的事,這座要塞有座著名的祆教火神廟英语fire temple,在波斯語歷史作品《Tarikh-i Sistan (薩卡斯坦歷史(History of Sistan))》中曾提及。[7]

拉比繼續在薩卡斯坦省征服更多土地,而後包圍扎蘭季,經過城外激烈戰鬥,阿帕維茲和他的士兵投降。當阿帕維茲與拉比見面,討論投降條件時,他看到拉比用兩名陣亡士兵的屍體當椅子,而大為驚駭,為避免薩卡斯坦人再度受阿拉伯人殺戮,和約諦成。薩卡斯坦獻出大量的貢物,包括一千名男童為奴,還有一千個金製器皿給阿拉伯征服者[7][6]。薩卡斯坦從此由拉希敦哈里發所控制。

人口與宗教

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薩卡斯坦(當時稱為德蘭吉亞那英语Drangiana)由一個已波斯化英语Persianization,被稱為德蘭吉亞那人的東伊朗部族所盤踞。[8][9]從公元前2世紀到1世紀之間,有大量的塞迦部族,和一些帕提亞人湧入薩當地,用伊朗百科全書編輯之一克里斯多福·布倫納博士(Dr. Christopher J. Brunner)的說法:“(這種大量的外來民族)把這個地區既有的人口格局重塑”。[10]

薩卡斯坦的居民主要是信奉祆教,其中有小部分是聶斯脫里主義基督教信徒。[2]

蘇倫家族

蘇倫家族英语House of Suren安息帝國的的貴族,曾在安息帝國,後來也在薩珊王朝的朝廷裡侍奉過,是伊朗七大家族之一,每個家族在薩珊王朝的不同地區擁有土地,蘇倫家族在薩卡斯坦幾處擁有土地。[11]

鑄造錢幣

在沙普爾二世在位時期,曾在薩卡斯坦建立一座鑄幣廠(錢幣上標記:SKSTN, S, SK)。從喀瓦德一世 (在位期間約488年到496年)開始,這座鑄設於於省會扎蘭季(錢幣上標記:ZR、ZRN、ZRNG)。[12]

已知的薩卡斯坦總督名單

參見

參考文獻

  1. ^ Frye 1984,第193頁.
  2. ^ 2.0 2.1 2.2 Bosworth 1997,第681-685頁.
  3. ^ Brunner 1983,第750頁.
  4. ^ 4.0 4.1 Christensen 1993,第229頁.
  5. ^ Pourshariati 2008,第222頁.
  6. ^ 6.0 6.1 Morony 1986,第203-210頁.
  7. ^ 7.0 7.1 7.2 Zarrinkub 1975,第24頁.
  8. ^ Schmitt 1995,第534–537頁.
  9. ^ Brunner 2004,第326-336, 337-344頁.
  10. ^ Brunner 1983,第773頁.
  11. ^ Brunner 1983,第705頁.
  12. ^ Potts 2018,第1319頁.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