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頂: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2行: 第2行:


== 族群 ==
== 族群 ==
在排灣族傳統領域所劃的範圍中,社頂是自恆春鎮的東海岸向西至[[龍鑾潭]],由北自門馬羅山向南至墾丁海岸及鵝鑾鼻半島。<ref> {{Cite book | author = 林瓊瑤 | title = 半島今昔| location = 屏東縣 | date = 2003年 | pages = | ISBN = 9789570161427 | accessdate = 2016年8月21日 | language = zh-hant }} </ref> 由於地處[[恆春半島]]的邊陲地帶,使[[清廷]]採取禁止漢人移墾為政策,直到[[1867年]]([[同治]]六年)發生[[羅發號事件]],之後又於同治十三年再發生[[牡丹社事件]],此後的清廷才開始改變政策,積極對當地進行開發、招墾、治理等多項措施,逐漸地使得社頂原本只有居住之[[排灣族]]族人,因此出現了[[閩南人|閩南]]、[[客家人|客家]]、[[阿美族|阿美]]等族群移入,人口大增。<ref> {{Cite book | author = 李匡悌 | title = 恆春半島的人文史蹟 | location = 屏東縣 | date = 2009年 | pages = | ISBN = 9789860204469 | accessdate = 2016年8月21日 | language = zh-hant }} </ref>
在排灣族傳統領域所劃的範圍中,社頂是自恆春鎮的東海岸向西至[[龍鑾潭]],由北自門馬羅山向南至墾丁海岸及鵝鑾鼻半島。<ref> {{Cite book | author = 林瓊瑤 | title = 半島今昔| location = 屏東縣 | date = 2003年 | pages = | ISBN = 9789570161427 | accessdate = 2016年8月21日 | language = zh-hant }} </ref> 由於地處[[恆春半島]]的邊陲地帶,使[[清廷]]採取禁止漢人移墾為政策,直到[[1867年]]([[同治]]六年)發生[[羅發號事件]],之後又於[[1874年]](同治十三年再發生[[牡丹社事件]],此後的清廷才開始改變政策,積極對當地進行開發、招墾、治理等多項措施,逐漸地使得社頂原本只有居住之[[排灣族]]族人,因此出現了[[閩南人|閩南]]、[[客家人|客家]]、[[阿美族|阿美]]等族群移入,人口大增。<ref> {{Cite book | author = 李匡悌 | title = 恆春半島的人文史蹟 | location = 屏東縣 | date = 2009年 | pages = | ISBN = 9789860204469 | accessdate = 2016年8月21日 | language = zh-hant }} </ref>
[[File:Sheding Nature Park entrance 20120616.jpg|thumb|社頂自然公園。]]
[[File:Sheding Nature Park entrance 20120616.jpg|thumb|社頂自然公園。]]
[[File:View in Sheding Natural Park.jpg|thumb|社頂自然公園珊瑚礁岩]]
[[File:View in Sheding Natural Park.jpg|thumb|社頂自然公園珊瑚礁岩]]

2021年8月15日 (日) 09:36的版本

社頂台灣地名,位於屏東縣恆春鎮,為排灣族的一個部落。該部落古稱龜子甪社排灣語:kulaliuc;台羅:Ku-a-lut),因地居瑯嶠十八番社之中最高處,故而稱為「社頂」。

族群

在排灣族傳統領域所劃的範圍中,社頂是自恆春鎮的東海岸向西至龍鑾潭,由北自門馬羅山向南至墾丁海岸及鵝鑾鼻半島。[1] 由於地處恆春半島的邊陲地帶,使清廷採取禁止漢人移墾為政策,直到1867年同治六年)發生羅發號事件,之後又於1874年(同治十三年)再發生牡丹社事件,此後的清廷才開始改變政策,積極對當地進行開發、招墾、治理等多項措施,逐漸地使得社頂原本只有居住之排灣族族人,因此出現了閩南客家阿美等族群移入,人口大增。[2]

社頂自然公園。
社頂自然公園珊瑚礁岩

生態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規劃下,將社頂的居民自原居住地遷出,劃設出面積廣達128.7公頃的社頂自然公園,以高位珊瑚礁生態及開闊的視野為主要特色。社頂的地質屬於更新世石灰岩,主要由珊瑚有孔蟲、石灰藻及貝殼所組成,歷經長久淋洗而形成中性偏酸的砂質壤土。由於當地的氣候乾濕季分明,且秋末至春初有強烈的落山風吹拂,因此生長於珊瑚礁岩塊頂端植披多呈匍匐狀;岩塊窪地中之樹木則可能出現板根特徵。[3]

参考文献

  1. ^ 林瓊瑤. 半島今昔. 屏東縣. 2003年. ISBN 9789570161427 (中文(繁體)). 
  2. ^ 李匡悌. 恆春半島的人文史蹟. 屏東縣. 2009年. ISBN 9789860204469 (中文(繁體)). 
  3. ^ 王鑫. 墾丁國家公園地形景觀. 屏東縣. 2009年. ISBN 9789860209341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