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联邦第一特区:修订间差异
54603784wk(留言 | 贡献) 小 修改政府网站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7行: | 第17行: | ||
|image_skyline=Myanmar-China Border Yanlonkyine Gate.jpg |
|image_skyline=Myanmar-China Border Yanlonkyine Gate.jpg |
||
|imagesize=250px |
|imagesize=250px |
||
|image_caption=果敢 |
|image_caption=果敢杨龙寨口岸,对面是中国[[镇康县]][[南伞镇|南伞口岸]] |
||
|symbol_type= |
|symbol_type= |
||
|image_map = kokang.svg |
|image_map = kokang.svg |
||
第29行: | 第29行: | ||
|government_type = 領導委員會 |
|government_type = 領導委員會 |
||
|leader_title = 主席 |
|leader_title = 主席 |
||
|leader_name = |
|leader_name = 李正福 |
||
|sovereignty_type = [[果敢歷史|歷史]] |
|sovereignty_type = [[果敢歷史|歷史]] |
||
|established_title = 自治區成立 |
|established_title = 自治區成立 |
||
第47行: | 第47行: | ||
'''果敢'''({{lang-my|ကိုးကန့်}}),正式名稱為'''果敢自治区'''({{Script/shn-Mymr|{{lang|my|ကိုးကန့်ကိုယ်ပိုင်အုပ်ချုပ်ခွင့်ရဒေသ}}}}),是緬甸[[掸邦]]下轄的一個自治區,首府[[老街 (果敢)|老街]]。 |
'''果敢'''({{lang-my|ကိုးကန့်}}),正式名稱為'''果敢自治区'''({{Script/shn-Mymr|{{lang|my|ကိုးကန့်ကိုယ်ပိုင်အုပ်ချုပ်ခွင့်ရဒေသ}}}}),是緬甸[[掸邦]]下轄的一個自治區,首府[[老街 (果敢)|老街]]。 |
||
2011年3月30日前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在籍人口約14萬,以[[果敢族]]佔多數,世居緬北的漢族在緬甸國內被定義為[[果敢族]],具有緬甸官方[[緬甸民族|法定少數民族]]的地位。果敢在明、清兩朝屬於[[鎮康州]]之地,[[楊國華 (土司)|楊國華]]在1840年被清廷冊封領有果敢县,領原[[鎮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戶地{{NoteTag|另有一方記載,鎮康州土司至[[改土歸流]]之前,還是將怒江以東全視為自己的領土。}}。1897年因《 |
2011年3月30日前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在籍人口約14萬,以[[果敢族]]佔多數,世居緬北的漢族在緬甸國內被定義為[[果敢族]],具有緬甸官方[[緬甸民族|法定少數民族]]的地位。果敢在明、清兩朝屬於[[鎮康州]]之地,[[楊國華 (土司)|楊國華]]在1840年被清廷冊封領有果敢县,領原[[鎮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戶地{{NoteTag|另有一方記載,鎮康州土司至[[改土歸流]]之前,還是將怒江以東全視為自己的領土。}}。1897年因《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的簽訂而劃歸英國,二戰之後殖民地獨立,果敢紹帕簽署{{translink|en|Panglong Agreement|彬龍協議}}而成為緬甸聯邦下的一個邦{{R|果敢志}}。民國文人視果敢為清末少人知悉的滇西失地{{R|頌華|民國史紀要}}。 |
||
==歷史== |
==歷史== |
||
第76行: | 第76行: | ||
===撣邦第一特區=== |
===撣邦第一特區=== |
||
{{main|緬甸撣邦第一特區}} |
{{main|緬甸撣邦第一特區}} |
||
1989年,[[彭家聲]]治下的果敢脫離緬共,與緬甸政府停戰,3月11日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通称“果敢同盟军”)、 |
1989年,[[彭家聲]]治下的果敢脫離緬共,與緬甸政府停戰,3月11日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通称“果敢同盟军”)、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和缅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特區保有有限的軍力,獨立的內政、軍事、財政等權力。中央政府派駐少量的公共服務人員至果敢<ref name="緬共">參考從革命者到毒販——7、緬甸共產黨的最後歲月,http://sinoliberal.blog.sohu.com/530287.html</ref>。 |
||
1992年,楊家兄弟政變,驅逐了彭家聲,楊氏政權獲得聯邦政府承認。1995年彭家聲武力奪回果敢政權。2003年全面停種[[罌粟]]。 |
1992年,楊家兄弟政變,驅逐了彭家聲,楊氏政權獲得聯邦政府承認。1995年彭家聲武力奪回果敢政權。2003年全面停種[[罌粟]]。 |
||
===果敢自治區時期=== |
===果敢自治區時期=== |
||
2009年發生[[2009年果敢軍事衝突|八二七武裝衝突]]之後,彭遭驅逐,特區政府改組,由[[白所成]]擔任果敢地区临时管理委员会主席{{R|何润锋}}。2011年,果敢自治區成立。2011年底,果敢自治區與中國臨滄市、鎮康縣決定合作開闢125國際工業區。2016年4月, |
2009年發生[[2009年果敢軍事衝突|八二七武裝衝突]]之後,彭遭驅逐,特區政府改組,由[[白所成]]擔任果敢地区临时管理委员会主席{{R|何润锋}}。2011年,果敢自治區成立。2011年底,果敢自治區與中國臨滄市、鎮康縣決定合作開闢125國際工業區。2016年4月,趙德強任新一屆果敢自治區領導委員會主席。<ref>{{Cite web |url=http://www.kokangnet.com/news/201604/12329.html |title=趙德強擔任果敢自治區領導委員會主席-緬甸撣邦果敢新聞中心 |access-date=2016-04-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9000824/http://www.kokangnet.com/news/201604/12329.html |archive-date=2016-04-19 |dead-url=yes }}</ref> |
||
[[File:Laukkai.jpg|缩略图|center|500px|果敢老街]] |
[[File:Laukkai.jpg|缩略图|center|500px|果敢老街]] |
||
第107行: | 第107行: | ||
==文化及教育== |
==文化及教育== |
||
果敢的主要人口為明代漢族移民的後裔,數百年來傳承著[[汉文化]]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與臨近的雲南省[[鎮康縣]]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傳統的儒家思想。此外還有緬甸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為老街的 |
果敢的主要人口為明代漢族移民的後裔,數百年來傳承著[[汉文化]]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與臨近的雲南省[[鎮康縣]]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傳統的儒家思想。此外還有緬甸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為老街的果敢大廟。 |
||
果敢现有千户以上[[李姓|李]]、[[楊姓|杨]]、[[王姓|王]]、[[羅姓|罗]]四大姓及千户以下500户以上[[张姓|张]]、[[鲁姓|鲁]]、[[周姓|周]]三大姓,全部在册286个[[姓氏]]。 |
果敢现有千户以上[[李姓|李]]、[[楊姓|杨]]、[[王姓|王]]、[[羅姓|罗]]四大姓及千户以下500户以上[[张姓|张]]、[[鲁姓|鲁]]、[[周姓|周]]三大姓,全部在册286个[[姓氏]]。 |
2021年8月27日 (五) 12:06的版本
23°42′N 98°45′E / 23.700°N 98.750°E
果敢自治區 ကိုးကန့်ကိုယ်ပိုင်အုပ်ချုပ်ခွင့်ရဒေသ | |
---|---|
自治區 | |
果敢(綠色)在撣邦(黃色)的位置 | |
坐标:23°41′N 98°46′E / 23.68°N 98.77°E | |
國家 | 緬甸 |
邦 | 掸邦 |
鎮區編號 | 2 |
自治區成立 | 2011年3月30日 |
政府 | |
• 类型 | 領導委員會 |
• 主席 | 李正福 |
面积 | |
• 总计 | 2,060 平方公里(800 平方英里) |
人口(2011年) | |
• 總計 | 131,164人 |
果敢(緬甸語:ကိုးကန့်),正式名稱為果敢自治区(ကိုးကန့်ကိုယ်ပိုင်အုပ်ချုပ်ခွင့်ရဒေသ),是緬甸掸邦下轄的一個自治區,首府老街。
2011年3月30日前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在籍人口約14萬,以果敢族佔多數,世居緬北的漢族在緬甸國內被定義為果敢族,具有緬甸官方法定少數民族的地位。果敢在明、清兩朝屬於鎮康州之地,楊國華在1840年被清廷冊封領有果敢县,領原鎮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戶地[註 1]。1897年因《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的簽訂而劃歸英國,二戰之後殖民地獨立,果敢紹帕簽署彬龍協議而成為緬甸聯邦下的一個邦[1]。民國文人視果敢為清末少人知悉的滇西失地[2][3]。
歷史
清代以前
果敢地區及其周邊地區(如佤邦、克欽邦等等)在歷史上多屬於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區,未成為中央集權國家所能直接统治的邊境地區;崎嶇複雜的地形決定了其多樣化的民族組成。
該地曾為哀牢百濮的地域,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於東漢永昌郡西南邊陲。
三國時代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蹟。在大理國時期,劃屬永昌府孟纏甸範圍。
元代,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孟纏甸的一部份。明代,其地流轉於傣族鎮康土司、孟定土司、耿馬土司、木邦土司。[4][5][6]17世紀南明政權向西南方敗退,大規模的漢族平民隨著永曆帝的明軍遷徙雲南。
楊氏土司世襲統治
18世紀,鎮康州以及木邦的交界處出現了楊姓漢人勢力,楊獻才與繼任者楊維興以興達戶為基礎,對外擴張。至1840年,第四代領導者楊國華被清朝冊封為世襲果敢縣土司。[7][8][9][10]
1886年,英國吞并緬甸貢榜王朝,同时將緬甸北方臣服於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國與清朝簽訂契約,界定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没有穩定歸屬的土司,一些被分為中國所有,部分則屬緬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範圍[11][7][8]成為木邦大土司轄下的小土司邦。
二戰之後,果敢與鄰近的土司邦一同自英國獨立,果敢土司楊振材出席彬龍會議,簽訂彬龍協議與英屬緬甸殖民地下的其他各邦共同組成緬甸聯邦[1]。果敢獲得大土司的地位,不再從屬於木邦,但喪失江西地區的統轄權[1]。楊姓土司的世襲統治權至1959年結束,歷時兩百餘年的果敢土司至此交權予地方議會。[12]
後土司暨緬共執政時期
土司政權結束之後,果敢陷入了長年的動亂。1963年楊振材遭到緬甸奈溫政府逮捕,土司家族成員楊振聲隨即建立了軍隊與政府相抗,反抗勢力很快地被瓦解,但戰爭沒有完全結束,由原有的反奈溫政府戰爭,逐漸演變為果敢各方勢力內戰。楊振聲最後流亡法國。1968年以後,緬甸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援下,吸收了緬甸東北山區的少數民族武裝,控制緬甸東北邊境地區,包含果敢大部分領土。
撣邦第一特區
1989年,彭家聲治下的果敢脫離緬共,與緬甸政府停戰,3月11日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通称“果敢同盟军”)、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和缅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特區保有有限的軍力,獨立的內政、軍事、財政等權力。中央政府派駐少量的公共服務人員至果敢[13]。
1992年,楊家兄弟政變,驅逐了彭家聲,楊氏政權獲得聯邦政府承認。1995年彭家聲武力奪回果敢政權。2003年全面停種罌粟。
果敢自治區時期
2009年發生八二七武裝衝突之後,彭遭驅逐,特區政府改組,由白所成擔任果敢地区临时管理委员会主席[14]。2011年,果敢自治區成立。2011年底,果敢自治區與中國臨滄市、鎮康縣決定合作開闢125國際工業區。2016年4月,趙德強任新一屆果敢自治區領導委員會主席。[15]
地理與人口
疆域
1989年彭家聲脫離緬甸共產黨之際,一同脫離緬共的軍區包含果敢、貴概及勐固,均屬於撣邦第一特區管理。1990年代特區內部紛爭,薩爾溫江以西脫離第一特區,特區僅領有薩爾溫江東岸的果敢。
果敢面積2060平方公里,四面以高山或河流為界,境內遍佈高山深壑,全境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間,山與山之間的壩子海拔約1100米。主要精華區位中部的麻栗壩山間盆地。疆域西抵薩爾溫江,南以南定河與佤邦(撣邦第二特區)相對,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為鄰,少部份與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芒市。
民族、人口
果敢是一個以果敢族為主的地區,也居住有其他民族,共有汉族(果敢族)、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克欽族共7個民族,通用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云南方言)。在常住人口中,漢人佔87%。大多數的果敢人是明代移民的後代。在掸語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果敢人自己的解释却是:“果”等于果断,“敢”等于勇敢。
截至2009年,果敢常住人口14萬人,暫住人口3萬人,果敢族多集中在老街,緬族移民則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駐的公共事業職員。
據果敢政府統計,截止2011年,果敢的民族民族構成為果敢族 86.57%、德昂族 7.27%、傈僳族 2.53%、苗族 1.45%、傣族 1.42%。[1][17]
經濟
果敢在經濟上屬相對落後的地區,自英國殖民於緬甸以來,以種植罌粟為主,以出產優質大煙聞名於世。在20世紀初土司治理的時期,曾有一段繁榮的歷史,罌粟曾是果敢唯一的經濟來源。
由於長年戰亂,原有的經濟建設、政治體制、社會基礎皆遭受極大的破壞,使基礎建設被破壞以後未獲重建且停滯不前,直到緬共與緬甸軍政府停戰以後才穩定發展。但2003年果敢停止生產罌粟,切斷了當地的經濟來源,且替代種植的情況並不理想,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另一方面,果敢的產業朝向博彩業發展,主要對中國招攬遊客,有「小澳門」之稱,但近年財政收入因中國政府對境外賭博旅遊有所限制而隨之銳減。
由於果敢在緬共執政時期與緬甸軍政府對立,果敢的經濟嚴重依賴雲南,積極從中國引進資金、技術及人才。電力方面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通過35千伏南果東線提供[18]。通信方面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在附近建有基站,使用中國臨滄地區區號0883,網際網路也經由中國對外聯繫。另外,中國電信及中國移動的手機用戶漫游至果敢地區時是沒有國際漫遊費,無需申請國際漫遊功能。
文化及教育
果敢的主要人口為明代漢族移民的後裔,數百年來傳承著汉文化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與臨近的雲南省鎮康縣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傳統的儒家思想。此外還有緬甸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為老街的果敢大廟。
果敢现有千户以上李、杨、王、罗四大姓及千户以下500户以上张、鲁、周三大姓,全部在册286个姓氏。
教育
果敢的文教尚在發展階段,基礎教育於停戰後重建,有中小學校十餘所,學校以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混合緬語授課,每週有三至四小時的緬文課程,由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緬文教師教授。[19]境內沒有高等教育,極少數人曾到緬甸內地和中國大陸留學,許多產業的技術人才一般從中國招募。
果敢自治区共有206所学校,其中,中小学校4所,幼儿园2所。在校生共21090人,其中初中生283人,小学生19946人,学前幼儿861人。缅果双语学校112所,缅语在校生13072人。果敢語(中文)教师426人,缅语教师254人(2013年8月份新缅语老师报到前统计)。
傳媒
果敢有數家本地媒體,傳媒有果敢電視台,《果敢大众報》和《果敢季刊》。從2016年開始,政府開通了網站,是果敢對外的網路窗口。
傳統節日
交通運輸
果敢地勢崎嶇,馬和騾適應山區道路,為果敢主要的運輸工具。穿越群山、聯絡各地的公路品質欠佳,若天候不好則不能行車。大眾運輸不發達,首府老街為果敢最重要的交通節點,市區有計程車和客運站。
另外,過去果敢當地發出的車牌一向依從中國車牌的格式,採用以「果」字開首的車牌;2009年以後,改為与缅甸格式一致的「KK」字頭車牌[20]。
政治與軍事
军事力量
果敢自治区武装部队:八八事件后接受缅甸改编的前同盟军部分人员,负责自治区安保工作,由缅甸中央及自治区双重领导。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八八事件前果敢正规军事力量,八八事件后已转战山区与缅甸政府军打游击战谋求驱逐缅军恢复政权。
驻滚弄部队:驻守果敢与掸邦其他地区交通要冲,控制滾弄大橋,进可解决民族武装及外来威胁,退可保緬甸內地安全。
主要事件
在2009年之前,果敢的軍事力量由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以及緬甸中央政府派駐於滾弄的軍隊所構成。同盟軍由彭家聲所領導,負責特區的治安以及面對中國邊境的國防,而中央政府的軍隊則駐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據點滾弄,負責特區對撣邦其他方面的軍事控制,不負責特區內部事務。特區政府的掌握的邊防警力規模由緬甸中央政府規定,但武裝配備由特區政府負責,特區政府擁有較高的自主權。[13]
2009年8月軍事衝突之後,聯邦政府驅逐了彭家。果敢自治區政府的机关部门新增加了缅族成员[21],缅当局宣布“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改編成邊防部隊”。[22]然而,事实上被改编的仅为同盟军的少数人员。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在战局不利下暂时撤离果敢,但仍試圖重新占领果敢。
2015年2月9日果敢发生军事冲突,彭家聲率領重整後的同盟軍反攻果敢,自治區的難民湧向南傘以及臘戍。[23]2月10日,彭家聲發表公開求救信,呼籲中國人民和全球華人關注果敢華人命運,並強調是緬甸軍政府在果敢實施暴力鎮壓才被迫抵抗。中國邊防軍已在安置難民。[24]3月13日缅甸军机將炸弹落入中國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平民5死8伤[25]。
对外事务
果敢的涉外事務活動以鄰近的佤邦、勐拉(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克欽邦以及中國雲南省鎮康縣為主,往來非常密切,外交事务则由缅甸中央政府负责。
參見
- 緬甸政治
-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
- 1992年果敢內戰
- 1995年果敢內戰(果敢81事件以及1122事件)
- 2009年果敢軍事衝突
- 2015年果敢军事冲突
- 緬甸民族
- 果敢族
- 緬甸華人
- 佤邦
- 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相關文獻資料
論文
- 王士錄,2005,《緬甸的果敢族:族稱、來歷、狀況及跨國互動》
- 馮建勇,2007,《近代云南西部疆域变迁述论》
- 袁方 刘镇发,2007,《缅东果敢话音系探析》
- 李子平,2016,《論緬甸果敢民族歷史、禮俗與華人性》
書籍
- 魯成旺,2012,《果敢志》
- Jackie Yang Li, 1997,《The House of Yang, guardians of an unknown frontier》。中文版書名《楊家,一個未知國門的守護者》
- 蔡山,1989,《果敢》
- 蕭德虎等,1992,《鎮康縣志》
- 魯成旺,1994,《永德縣志》
- 尤中,1986,《中國西南邊疆變遷史》
- 鳳凰衛視,2005,《唐人街故事》
專題影片
- 2004年,《唐人街-果敢之行》,鳳凰衛視製作。
- 2009年,《果敢恩仇录:缅甸边城战地报告》,鳳凰衛視製作。
注释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魯成旺. 《果敢志》. 香港: 天馬出版. 2012. ISBN 9789624502084.
- ^ 頌華. 〈不知不覺間失掉的滇邊果敢縣〉. 《東方雜誌》 (上海). 1929, 26卷 (22號): 8–10頁 (中文).
-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 臺北市: 國史館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1.
- ^ 魯成旺. 《永德縣志》.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4. ISBN 7-222-01630-9.
- ^ 蕭德虎. 《鎮康縣志》.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 ISBN 7-5409-1003-8.
- ^ 參考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ISBN 978-7-980013-01-5/K‧01
- ^ 7.0 7.1 參考土司後裔所撰寫的《楊家》
- ^ 8.0 8.1 參考臨滄市政府公眾信息網,臨滄大事紀(清朝部份),[1][永久失效連結]
道光二十年(1840),雲貴總督奏准,將被木邦所侵蝕的鎮康州上、中、下六戶地,冊封為楊姓土司世襲果敢縣。
光緒二十三年(1897),英國政府迫使清政府在《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中,將果敢劃歸英國。 - ^ 參考《世界民族》2005年第5期,王士錄《緬甸的果敢族:族稱、來歷、狀況及跨國互動》
- ^ 龍中. 《中國西南邊疆変遷史》. 雲南教育出版社. 1987: 第283頁.
- ^ 參考中國華文教育網刊載資料,http://www.hwjyw.com/trainings/invite_in/teaching_stories/200804/t20080425_16030.shtml
- ^ 參考http://www.4dw.net/royalark/Burma/kokang2.htm
- ^ 13.0 13.1 參考從革命者到毒販——7、緬甸共產黨的最後歲月,http://sinoliberal.blog.sohu.com/530287.html
- ^ 何润锋、杜伟安,鳳凰衛視,独家专访:果敢临时领导人白所成否认叛变,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miandiandongdang/news/200909/0904_7925_1335651.shtml
- ^ 趙德強擔任果敢自治區領導委員會主席-緬甸撣邦果敢新聞中心. [2016-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9).
- ^ 蔡山所著的《果敢》中如此形容
- ^ 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網站. [2009-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南方電網做好與緬甸果敢相鄰區域特殊時期保供電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2009-09-03.
- ^ 參考走進「北金三角」重鎮———果敢,http://www.kakabook.net/research/35/7635-8145.html[永久失效連結]
- ^ 果敢新闻:果敢临管会司法部关于车辆牌照和店铺招牌的公告.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论坛. [2009-12-17].[永久失效連結]
- ^ [2]
- ^ 白所成. 〈首屆幹部代表大會總結報告〉. 《新果敢》新闻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0).
- ^ China worried as Myanmar fighting pushes refugees across border路透社, 02.10.2015
- ^ 緬甸爆發內戰 10萬難民湧入中國雲南
- ^ 中缅关系恶化 北京改弦更张鳳凰評論, 03.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