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羅友倫: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留言 | 贡献
留言 | 贡献
第14行: 第14行:
|branch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rine Corps.svg}}[[中華民國陸軍]]
|branch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rine Corps.svg}}[[中華民國陸軍]]
|serviceyears =
|serviceyears =
|rank = [[File:Taiwan-Marine-OF-9a.svg|25px]][[二級上將]]
|rank = [[File:Taiwan-army-OF-9a.svg|25px]][[二級上將]]
| educate =
| educate =
*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騎兵科(1929年)
*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騎兵科(1929年)

2021年9月22日 (三) 08:47的版本

羅友倫
File:19690506羅友倫.jpg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2年2月4日
逝世1994年8月25日(1994歲—08—25)(82歲)
籍贯廣東省梅縣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儿女羅文山
军事背景
服役中華民國陸軍
军衔二級上將
学历
经历
羅友倫故居
位置 臺灣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81巷45號
官方名称羅友倫故居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评定时间2015年8月10日
詳細登錄資料

羅友倫(1912年2月4日—1994年8月25日),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廣東省梅縣瑶上乡人,為1950年政府遷臺後首位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後接任第四任海軍陸戰隊司令、第五任憲兵司令陸軍第一野戰軍團司令、陸軍訓練作戰發展司令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與聯勤總司令等要職,退伍後轉任駐薩爾瓦多共和國大使與總統府國策顧問

兒子羅文山也是軍人,官拜陸軍中將,曾任1983-1988年的陸軍裝甲兵司令與陸軍六軍團司令,為陸軍六軍團主官首次有父子檔。

青年时期

出生于一个亦农亦商家庭。五岁丧父。六岁入学。十一岁到县城读高小。1927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七期预科。一年后入骑兵科。1929年12月毕业,入陸軍教導第一師任少尉排長,到湖北追剿李先念红军,又到河南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12月20日升中尉排长。到赣东北进剿方志敏红军。1931年底由师长徐庭瑶保荐,以上尉资格(实际上是中尉代理连长)考入南京陸軍步兵學校第一期,1932年1月至1933年1月学制一年。1933年4月入南京陸軍步兵學校校官研究班第一期,学制6个月。1934年2月入軍事委員會交通研究所任上尉區隊長。1934年6月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調查科任股員。1935年5月入军事委员会訓練總監部軍事教育隊任科員,1935年6月任区队长。1935年10月,入军官外语学校第一期,学习法语两年。1936年12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5期。

抗战时期

1939年3月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从正则班毕业学员中选留约10名为陆军大学兵学研究院第八期研究员,1939年6月入学。1939年12月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任上校参谋处长,参加昆仑关战役。1942年2月作为第五军少将参谋长,随部队调云南参加中国远征军。与杜聿明军长率第五军军部走到印度阿萨姆邦。1942年12月1日在昆明就任第五军汽车兵团少将团长。1945年1月22日,就任第五军第49师师长,该师随即被裁撤。1945年3月17日,就任第五军第200师师长。1945年4月5日就任青年军第207师师长。

内战时期

陸軍官校校長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的1950年3月1日,蔣中正發表了陸軍官校的復校演說[2]。蔣中正說:陸軍官校,為革命軍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與建軍建國的前途有莫大之關係,早就應該恢復校長一職,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長人選未定之前,軍校的名稱不願恢復,這次任命羅友倫同志為校長,正式恢復軍校。羅友倫隨即在1950年8月接任復校後首任校長一職,而陸官也在同年10月於臺灣高雄縣鳳山鎮正式復校,校址為原日本陸軍的武器儲存庫等設施所在。1951年4月,第四軍官訓練班的所有學員、教師及設施都被編進學員總隊,並成立第24期學生總隊,其訓練期為二年。而羅友倫的治校理念是以精神教育培養軍人之武德,以軍事教育完成基本戰鬥訓練,以科學教育學習各學科知識,以體能訓練鍛鍊吃苦耐勞精神。陸官遷臺後的首次校慶於1954年6月16日舉辦,同時也是陸官成立三十周年的校慶,羅友倫隨侍在當時的總統蔣中正旁,主持校慶閱兵、校閱骑兵隊[3]。羅友倫於1954年8月卸任校長交于謝肇齊

憲兵司令

羅友倫在1954年9月1日接替黃珍吾為中華民國憲兵司令部第五任司令,於1955年9月1日卸任司令交于劉煒。而憲兵司令部也因國防組織法修訂,於101年12月30日後改稱為憲兵指揮部[4]

海軍陸戰隊司令

1957年4月1日羅友倫接替唐守治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第四任司令,他制定了「永遠忠誠」隊訓(譯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座右銘「永遠忠實」-Semper fidelis),並將黃埔精神於東征北伐時校軍要求的三不怕精神「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訂為海軍陸戰隊的信念,意在培養陸戰隊員服從負責的團隊精神與誓死達成任務的堅定意志,期使海軍陸戰隊是一支軍紀嚴明、訓練嚴格、驍勇善戰的兩棲勁旅。他於1960年12月31日卸任司令,由鄭為元繼任。

上將與駐薩爾瓦多大使

羅後續接任國防部副參謀總長與幾項司令要職,並在1969年1月1日晉升二級上將,接任唐守治為總政治作戰部主任[5],1975年4月7日接任鄭為元為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總司令[6],軍退後轉任駐薩爾瓦多共和國大使總統府國策顧問

參考資料

  1. ^ 陸軍軍官學校歷屆校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陸軍軍官學校 2012-2-23[2013-3-18]
  2. ^ 鳳山時期校史簡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2-23[2013-3-18]
  3. ^ 陸軍官校成立三十周年校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 Tube影音網 2009-6-29[2013-3-18]
  4. ^ 國防部憲兵司令部組織規程廢止 植根法律網 101-12-30[2013-3-18]
  5. ^ 總政戰部主任羅友倫上將慰問馬祖官兵活動台視全球資訊網 1975-2-7[2013-3-18]
  6. ^ 聯勤總司令羅友倫上將慰問一江山烈士遺族[永久失效連結]台灣記憶 1976-2-5[2013-3-18]

書目

外部連結

參見

军职
中華民國陸軍
前任:
張耀明
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1950年8月-1954年8月
繼任:
謝肇齊
中華民國憲兵
前任:
黃珍吾
憲兵司令
1954年9月1日-1955年9月1日
繼任:
劉煒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前任:
唐守治
海軍陸戰隊司令
1957年4月1日-1960年12月31日
繼任:
鄭為元
中華民國國防部
前任:
唐守治
總政治作戰部主任
1969年1月1日-1975年4月6日
繼任:
王昇
前任:
鄭為元
聯合勤務總司令
1975年4月7日-1977年3月31日
繼任:
王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