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修订间差异
Monalisalt(留言 | 贡献) 修改语法 |
Monalisalt(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
||
第1行: | 第1行: | ||
[[File:米芾行楷《離騷》.jpg|thumb|宋代[[米芾]]行楷《離騷》]] |
[[File:米芾行楷《離騷》.jpg|thumb|宋代[[米芾]]行楷《離騷》]] |
||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代]][[楚辭]],作者为[[楚國]]人[[屈原]],是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共約2470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他指稱為「小人」的人誹謗中傷,抒發因被君王疏遠而感到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屈原於此作品中聲稱,其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表達屈原遺世獨立,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的思想感情。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代]][[楚辭]],作者为[[楚國]]人[[屈原]],是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共約2470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他指稱為「小人」的人誹謗中傷,抒發因被君王疏遠而感到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屈原於此作品中聲稱,其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表達屈原遺世獨立,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的思想感情。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
||
==原文== |
|||
<br>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 |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
|||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
|||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
|||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
|||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
|||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
|||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
|||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
|||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
|||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
|||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
|||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
|||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
|||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
|||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
|||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
|||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
|||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
|||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
|||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
|||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
|||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
|||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
|||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
|||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
|||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
|||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
|||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
|||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
|||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
|||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
|||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
|||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
|||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
|||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
|||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
|||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
|||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
|||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
|||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
|||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
|||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
|||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
|||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
|||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
|||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
|||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
|||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
|||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
|||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
|||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
|||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
|||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
|||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
|||
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
|||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
|||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
|||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
|||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
|||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
|||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
|||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
|||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
|||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
|||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
|||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
|||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
|||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
|||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
|||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
|||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
|||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
|||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
|||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
|||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
|||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
|||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
|||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
|||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
|||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
|||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
|||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
|||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
|||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
|||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
|||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
|||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
|||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
|||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
|||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
|||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
|||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
|||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
|||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
|||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
|||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
|||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
|||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
|||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
|||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
|||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
|||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
|||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
|||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
|||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
|||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
|||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
|||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
|||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
|||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
|||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
|||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
|||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
|||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
|||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
|||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
|||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
|||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
|||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
|||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
|||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
|||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
|||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
|||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
|||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
|||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
|||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
|||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
|||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
|||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
|||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
|||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
|||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
|||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
|||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
|||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
|||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
|||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
|||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
|||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
|||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
|||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
|||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
|||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
|||
乱曰:已矣哉! |
|||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
|||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br> |
|||
==背景== |
==背景== |
||
[[File:Qu Yuan Sang while Walking.jpg|200px|缩略图|[[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
[[File:Qu Yuan Sang while Walking.jpg|200px|缩略图|[[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
2021年12月7日 (二) 05:47的版本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代楚辭,作者为楚國人屈原,是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共約2470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他指稱為「小人」的人誹謗中傷,抒發因被君王疏遠而感到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屈原於此作品中聲稱,其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表達屈原遺世獨立,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的思想感情。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背景
《離騷》作者乃屈原,楚國貴族與王族成員,博學多才,受楚懷王重用,擔任左徒和三閭大夫,受令草擬憲令。他忠君愛國,過度熱心,受譭謗中傷,其政敵批評他把功勞據為己有,使楚懷王疏遠了他,派他出使齊國[1]:138-140。政治上,屈原主張合縱抗秦,抗議與秦國交好,被放逐到楚國南方,仍試圖苦諫朝廷。楚懷王的遇害和郢都的淪陷,使屈原大受打擊,最後自沉於汨羅江自盡[2]:19、3。陸侃如認為,《離騷》作於屈原約29歲時[3]:67,完成於《九章》之先,當時屈原開始政治失意[4]:225。廖平、胡適、何天行懷疑《離騷》不是屈原所作,但學術界一般相信屈原是《離騷》作者[2]:214-215。
內容
詩題「離騷」指遭逢憂患、牢騷[5]:205,或不幸遭遇的悲憤[2]:4。全篇2477字[6]:31,約400句,可說是屈原的自序[3]:65、60。竹治貞夫把《離騷》分為五段,第一段自我介紹,敘述充當楚國大臣,蒙受譭謗,終至退隱[4]:228。文章一開始指出高陽(即顓頊)是他的始祖[1]:140,自敘系譜、遠祖與父親名字,出生年月日[7]:277,誇耀自己的才能[3]:60和美德,用花比擬自己的品德。他的宏願是協助君主治國,害怕和厭惡無良官員誤導君王,貪婪諂諛,他選擇了為理想而戰鬥,以達到「彭咸遺則」。彭咸可能是殷商時賢人、巫師祖先[1]:140、142,或道家真人[2]:206。奸官因嫉妒而誣捏他自命不凡,被讒見疏後,屈原心知抗爭無可避免失敗,仍盡力挽回君主的信任,但始終被疏遠[1]:141。第二段敘述詩人立下遊觀四方之志,但受到女嬃反對和勸告,於是向重華詢問[4]:228。女嬃是屈原的姊姊或女侍[6]:32,警告他不要過於固執,要他將就一點,但他仍要維持自己的道德標準[1]:139。他渡過沅、湘,向九嶷山的神靈重華陳辭[4]:235,評論夏桀、商紂、夏禹和商湯[6]:33,歷述賢主昏君古今成敗之跡[3]:226,治亂興亡的歷史,表述自己對楚國宮廷的態度[4]:236,申明寧死不悔[3]:226。
《離騷》第三段敘述詩人遊觀上下四方以求索美女,但苦無良媒而失敗[4]:228。詩人向天界漫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余馬於咸池,揔余轡乎扶桑」,有神靈扈從,龍鳳為御,風雷為他奔波,仙禽為他開路,雲霓玉鸞簇擁著他飛向皇天[7]:290。他到達天帝的宮門,但不能進入,然後求下界的美女[4]:238,求宓妃而中途違棄,欲求簡狄和有虞二姚,都苦無良媒[6]:32。第四段敘述詩人感失落失意,向靈氛和巫咸求教[1]:142(此二人是巫師或占卜師[6]:32),占卜去留,他們都勸詩人再遠行以求美女[4]:228,做人圓滑一點,不要堅持理想,或離開楚國。屈原猶豫未決,內心強烈鬥爭[1]:140、142,在去國與留下來之間掙扎[6]:32,抒發了對楚國現狀的感慨。第五段敘述詩人再次登上周遊之途,窮極四方,但不忍懷鄉之情,以致終止行程[4]:228。他飛升上天,周流遠遊,遊踪廣遠,氣派宏大壯觀,是文章的高潮。他駕著飛龍,以神駒駕車,糧食精美,載歌載舞[6]:32,有龍鳳玉車,歷經崑崙縣圃、流沙、不周山和皇天[1]:144,打算遠走高飛,希望尋得新天地[6]:32,找尋理想伴侶,但並不成功[1]:142。他捨不得離開故鄉,內心矛盾[6]:33,最後決定留在楚國[1]:142,突然放棄了追求,「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要回到理想化的世界,投奔彭咸而去[8]:271、273。篇末最後五句稱為「亂」,情感特別激昂[3]:80,批評國人對他並不公正[2]:33。
主題思想
《離騷》是自傳與抒情詩,強調詩人身處困境中種種情感的激盪與掙扎,抒寫激情傾訴、苦悶矛盾中的吶喊彷徨[7]:277、283、287,並描寫詩人從出生到政治失敗的生活[1]:140。作品主題是死守善道[6]:31,詩人沒有聽從命運的安排,在和女嬃、靈氛和巫咸辯論時,他並沒有被說服去同流合污,對他來說,皇天是正直的,好人一定有報酬[1]:146-147,申明對純潔的追尋以及與邪惡的鬥爭[7]:293。作品表達了詩人的政治抱負[9]:109,以向神女求婚,比喻追求賢人和賢君[3]:245。他以楚國為己任,被命運付託,必須導引國君,其悲哀在於他將至高極美的自我奉獻給國君時,國君卻拒絕他的正直與忠誠,結束在「踡局顧而不行」的懸止中,形成一個永恒靜止的姿勢,象徵詩人無法解決的生命困境[7]:280-281。詩人重覆說他並不怕死[1]:142,表明寧死不悔的決心[3]:235,願意為人性的純潔至美對抗不義,付出性命,「雖九死其猶未悔」,有種近乎宗教殉道者的情感[7]:298。
《離騷》充滿孤芳自賞之情[2]:4,將自己認同於自然純美的品質,顯現出自戀的傾向。作品開端的自傳書寫,深具「自我建構」的意味,顯示詩人心理上自我肯定的強烈意欲[7]:297、283。他像個遺世獨立的英雄,懷抱百代流芳的熱望,遠遊天國仙鄉[5]:198。詩人明白自己生不逢時,世界溷濁,顛倒是非,醜與惡受到讚揚,善和美卻被蔑視,嫉妒與諂媚之徒得勢掌權,有才能者卻因君主反覆無常,聽信讒言而犧牲[2]:35,嘆息無人了解自己的才德[3]:223,「國無人莫我知」的孤獨寂寞[7]:296。他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實現願望,於是登上天上世界去追求他的理想。但天門不為他而開,他在天上世界尋找哲王和美女,終究是徒勞無益[10]:76,最後意識到,鮮花香草和道德氣節都不再為人所珍視[9]:109。詩人因群小當道,讒諂交加,失意仕途之餘,憂心忡忡,竭力在短暫的人世間追求安身之所,頓覺人生如寄,短暫不居[5]:206,慨嘆時不我予,時光飛逝,「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6]:33。
《離騷》所寫進入天界,應是宗教上的神秘體驗,採取存想與集中精神而進入恍惚狀態,然後人格解離而神魂翱翔升天[11]:24。《離騷》抒發無法在情感上捨棄故土,詩人虛擬兩次天界遨遊,象喻他企圖遠離中心,另求理想以擺脫眼前困境的嘗試,但第一次求女不成而返,第二次則停頓半空中,意味無論經過多少痛苦的掙扎,都無法轉移詩人對自己國家的愛戀。只有楚國,才是他生命唯一的中心[7]:297-298。
風格與手法
《離騷》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情懷悲壯,辭采瑰麗[6]:34,語言繁麗,語調高亢,氣象雄偉[5]:204、206,有敘事詩式的表現手法[4]:225,神話富麗堂皇,意象華美[7]:283,修辭奇特,具戲劇性的表演性質,運用了香草香花、天界巡遊、聖哲古帝三種的意象,鋪張陳列,構成雄偉奇麗的風格,充滿巫術浪漫神秘的色彩與戲劇風格[7]:288、293。陳炳良認為《離騷》是悲劇詩,詩人的不妥協態度導致他的悲劇。他堅持道德情操,同時準備接受一切後果[1]:137、139、142。詩中有不可避免的衝突和命運的逆轉,為了減輕讀者的精神壓力,詩人用了多種手法,如花和美人的意象,歷史故事、占卜和天空飛翔,做成藝術的距離[1]:144-145。
《離騷》善用比喻手法,托物寓意,正如王逸說「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8]:255、260。作品通篇充滿芬芳的香草香花,意象潔美,奇麗繽紛,帶有巫術祭祀儀式的神聖意義。屈原以這些具有靈性的花草,作為自我表述的象徵[7]:288。他佩戴「江離與闢芷」等香草,塑造一個重視道德修養,出身高貴的朝臣的形象[8]:260。他以花草、玉石、寶劍等飾物[11]:9,披花綴草,強化自己的美德,純化自己的人格[8]:260,象徵其聖潔的人格,有別於混濁的世俗,並象徵一位完美主義者對美與善的堅持[11]:9、16。他以荷花、芙蓉為衣裳,表達其潔身自持的初衷;以戴冠和佩劍,表現他所禀受的教養,能正式進入楚廷的仕宦生活,彰顯其君子形象[11]:13、20,又以蘭花暗示自己的忠貞、才華與美德[2]:31。栽培和佩戴香花芳草,象徵高風亮節[5]:195,惡草椒木最後侵犯和毀掉蘭蕙,則是楚懷王聽信讒言而釀成的[8]:268。《離騷》以用「鷙鳥」的孤獨以自喻個性及處境,暗喻小人為嘈雜的雀鳥,並將君臣上下的關係比擬為君妾的相對待,「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11]:28-29,模擬女性的善怨口吻。通媒求女,象徵他一再尋求同志以謀合作,卻因世俗的妒才心理而致敗[11]:30-31。
句式方面,《離騷》以四句為一節,在偶數句末押韻[4]:242,全篇換韻70多處。語言方面,《離騷》語句形象深刻,深具感染力[3]:65,用了幾十個雙聲詞、疊韻詞及疊詞,如「零落」、「純粹」、「耿介」、「冉冉」等,使音調格外婉轉淒涼[3]:66。結構方面,《離騷》全篇一氣呵成[4]:228,不分段,後人難以劃分章節。缺點是層次感不足,沒有層遞手法,詞意前後反覆,缺乏嚴謹結構[6]:31-34。
影響
文學方面
《離騷》對辭賦發展影響深遠,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楚辭作品所模倣[2]:5,漢代文人發展為「士不遇」的辭賦傳統[11]:36。《離騷》用對話體,有女嬃、重華、靈氛、巫咸四段談話,後來演化為漢賦《子虛賦》、《上林賦》中的問答[3]:64。《離騷》善用雙聲、疊韻等聯綿詞,後世辭賦作家司馬相如、陸機等人都學習《離騷》這種聯綿詞[3]:66。《離騷》抒寫被君王所疏遠,明知失敗也要跟貪婪和腐敗的官僚戰鬥,能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1]:141,深具感染力,漢代賈誼、劉安、司馬遷都深受感動[5]:192,劉安為《離騷》作註釋[9]:107,揚雄讀《離騷》讀至痛哭流涕[1]:141,柳宗元被貶謫時寫下辭賦《吊屈原文》,重現《離騷》的主題[2]:61-62。《離騷》周遊天界,開啟了後世的遊仙文學[11]:36,是遊仙詩的開山鼻祖,前無古人,後來的摹擬作品也有所不及[12]:108、110。《離騷》以棄婦比喻逐臣,以失寵女子的語氣埋怨被楚王疏離,將君臣關係比作男女關係,開啟了後世閨怨詩的政治隱喻傳統[13]。《離騷》中屈原曾食菊花,後世文學上菊花成為獨立不群、孤芳自賞的象徵[2]:51。
音樂方面
古琴音樂中有以〈離騷〉為題之琴曲,現存最早的版本在明代的《神奇秘譜》中,至少37個琴譜中有此曲。自1950年代起,琴人著手於古代琴曲之打譜,〈離騷〉便是其中之一,以管平湖和吳文光根據《神奇秘譜》打譜的版本最具代表性。[14][15]在此之外,余青欣和梅曰強二人各自依《自遠堂琴譜》打譜並錄音。[16][17]
地位
《離騷》是楚辭和屈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4]:250、225,是楚辭裏最著名和寫得最好的一篇[1]:137,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6]:34。屈原之前,中國沒有知名的詩人,《離騷》「宣告中國詩歌第一個抒情自我的誕生」[7]:275、300。東漢王逸認為《離騷》「依託五經以立義」,能承繼《詩經》的傳統,諍諫君王[2]:28、30。後世文人遇有挫折,往往讀《離騷》作為寄託。歷代對《離騷》有多家注解,如南宋吳仁傑《離騷草木疏》[11]:36。在近代,《離騷》有時被用作悼念為國捐軀的革命者,聞一多讚揚《離騷》是人民的藝術形式的創作,在政治上的成就大於藝術上的成就[2]:88、120。1949年以後,屈原成為文化英雄和政治樣版,郭沫若讚揚《離騷》既是浪漫主義又是現實主義,周揚宣稱,《離騷》表露了屈原「眷念祖國和熱愛人民的胸懷、嫉惡如仇的精神和雄奇壯美的幻想而成為光照千古的傑作」[2]:151、170-171。徐志嘯認為《離騷》可與意大利但丁《神曲》媲美,兩者都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擅用比喻和象徵手法[6]:33。
翻譯
《離騷》英譯本有15家,分別出自帕克(Parker,1879年)、理雅各(1895年)、林文慶(1929年)、白英(1947年)、楊憲益及戴乃迭(1953年)、霍克思(1959年)、約翰遜(1959年)、柳無忌(1975年)、許淵沖(1994年)、宇文所安(1996年)、孫大雨(1996年)、卓振英(2006年)、吳伏生(2008年)、夏克胡(Gopal Sukhu,2012年)、馬思清(2013年)[18]。《楚辭》日文譯本有多種,收錄於《漢籍國字解全書》(1911年)、《漢文大系》(1916年)、《國譯漢文大成》(1922年)、《漢文叢書》(1928年)、《中國古典文學全集》(1960年)、《新譯漢文大系》(1970年)、《中國古典文學大系》(1969年)、《中國古典新書》(1970年)等[19]:58-59。《離騷》法文譯本出自讓·弗朗索瓦·羅林(Jean-François Rollin,1990年)[20]。
註釋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陳炳良. 〈「離騷」的悲劇主題〉. 鄭樹森等 (编). 《中西比較文學論集》. 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0: 135–154 (中文(繁體)).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施耐德(Laurence Schneider). 《楚國狂人屈原與中國政治神話》. 張嘯虎等譯.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ISBN 7535105033 (中文(简体)).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藤野岩友. 《巫系文學論——以《楚辭》為中心》. 韓基國編譯.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5. ISBN 7536664168 (中文(简体)).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竹治貞夫. 〈《離騷》——夢幻式敘事詩〉. 尹錫康等 (编). 《楚辭資料海外編》. 孫歌等譯.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225–254 (中文(繁體)).
- ^ 5.0 5.1 5.2 5.3 5.4 5.5 陳世驤. 〈“詩的時間”之誕生——《離騷》欣賞與分析〉. 尹錫康等 (编). 《楚辭資料海外編》. 周發祥譯.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189–207 (中文(繁體)).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黃維樑. 〈委心逐辭 辭溺者傷亂——從《文心雕龍.熔裁》論《離騷》的結構〉. 《雲夢學刊》. 2005, 6: 31–34 [2017-12-20] (中文(简体)).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張淑香. 〈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 柯慶明等 (编). 《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 台北: 台大出版中心. 2009: 275–302. ISBN 9789860211696 (中文(繁體)).
- ^ 8.0 8.1 8.2 8.3 8.4 王靖獻. 〈衣飾與追求——《離騷》、《仙后》比較研究〉. 尹錫康等 (编). 《楚辭資料海外編》. 周發祥譯.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255–276 (中文(繁體)).
- ^ 9.0 9.1 9.2 孫康宜、宇文所安 (编). 《劍橋中國文學史》上卷. 劉倩等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13. ISBN 7108044684 (中文(简体)).
- ^ 小南一郎. 〈《楚辭》的時間觀念〉.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6: 72–79 [2017-12-20] (中文(简体)).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李豐楙. 〈服飾與禮儀:《離騷》的服飾中心說〉. 《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 1–45. ISBN 9787101073959 (中文(简体)).
- ^ 朱光潛. 〈遊仙詩〉. 《詩論新編》. 台北: 洪範書店. 1984: 105–130 (中文(繁體)).
- ^ 馮幼衡. 〈風花雪月事 曠古沉哀圖——唐寅的仕女畫及其意涵〉. 一點資訊. 2017-06-22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中文(繁體)).
- ^ 管平湖. 管平湖古琴曲集. 香港: 龍音音像. 1995.
- ^ 吳文光. 神奇秘譜樂詮. 中國: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7512516.
- ^ 余青欣. 清新致爽. 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 2015.
- ^ 梅曰強. 移雲齋心旨. 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6.
- ^ 馮俊. 〈《離騷》在西方:典籍翻譯與中華文化“走出去”〉. 鳳凰網. 2017-08-04 [2017-12-22] (中文(简体)).
- ^ 魯惟一 (编). 《中國古代典籍導讀》. 李學勤等譯.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 ISBN 7538247246 (中文(简体)).
- ^ Jean-François Rollin. Li Sao, Jiu Ge et Tian Wen. Paris: Orphée/La Différence. 1990. ISBN 9782729104801 (法语).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許又方. 〈路曼曼其脩遠兮/論〈離騷〉中的時空焦慮〉 (PDF). 《東華人文學報》. 2001, 3: 381–416 [2017-12-20] (中文(繁體)).
- 陳逸根. 〈神話創造與心理治療──〈離騷〉之神遊情節新探〉 (PDF). 《興大中文學報》. 2008, 23: 1–51 [2017-12-20] (中文(繁體)).
- 張世磊. 〈《離騷》:托之巫口的托言體詩〉. 《文藝評論》. 2016, 6: 82–85 [2017-12-20] (中文(简体)).
- 王海龙:〈《离骚》语义认知与词汇语用之解构〉。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