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神經元: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
无编辑摘要
第3行: 第3行:
[[File:Complete neuron cell diagram zh.svg|thumb|410px|right|神經元細胞結構示意圖]]
[[File:Complete neuron cell diagram zh.svg|thumb|410px|right|神經元細胞結構示意圖]]
[[File:Neuron-section.jpg|thumb|神經組織切片,中央的大細胞爲神經元細胞,可見樹突與軸突結構。包圍神經元的是膠質細胞]]
[[File:Neuron-section.jpg|thumb|神經組織切片,中央的大細胞爲神經元細胞,可見樹突與軸突結構。包圍神經元的是膠質細胞]]
'''神经元'''({{lang-en|'''neuron'''}}),又名'''神经元'''或'''神经细胞'''(英語:''nerve cell''),是[[神经系统|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之一。神经元能感知环境的变化,再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并指令集体做出反应。神經元佔了神經系統約一半,其他大部分由[[神經膠質細胞|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所構成。基本構造由樹突、軸突、髓鞘、細胞核組成。傳遞形成電流,在其尾端為受體,藉由化學物質([[神經傳遞物質|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傳導([[多巴胺|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乙醯膽鹼|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在適當的量傳遞後在兩個突觸間形成電流傳導。
'''神经元'''({{lang-en|'''neuron'''}}),又名'''神经元'''或'''神经细胞'''(英語:''nerve cell''),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之一。神经元能感知环境的变化,再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并指令集体做出反应。神經元佔了神經系統約一半,其他大部分由[神經膠質細胞]所構成。基本構造由樹突、軸突、髓鞘、細胞核組成。傳遞形成電流,在其尾端為受體,藉由化學物質([神經傳遞物質])傳導([多巴胺]、[乙醯膽鹼]),在適當的量傳遞後在兩個突觸間形成電流傳導。


人脑中,神经细胞约有860亿个。其中约有700亿个为{{tsl|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鬼滅之刃吊飾壓克力}}
人脑中,神经细胞约有860亿个。


== 演化生物學 ==
== 演化生物學 ==

2021年12月14日 (二) 02:32的版本

神經元細胞結構示意圖
神經組織切片,中央的大細胞爲神經元細胞,可見樹突與軸突結構。包圍神經元的是膠質細胞

神经元(英語:neuron),又名神经元神经细胞(英語:nerve cell),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之一。神经元能感知环境的变化,再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并指令集体做出反应。神經元佔了神經系統約一半,其他大部分由[神經膠質細胞]所構成。基本構造由樹突、軸突、髓鞘、細胞核組成。傳遞形成電流,在其尾端為受體,藉由化學物質([神經傳遞物質])傳導([多巴胺]、[乙醯膽鹼]),在適當的量傳遞後在兩個突觸間形成電流傳導。

人脑中,神经细胞约有860亿个。

演化生物學

前寒武纪新元古代腔腸動物已擁有神經元和突觸的瀰散的神經網絡[1]

形態學

虽然神经元形态与功能多种多样,但结构上大致都可分成細胞体(cell body, or soma)和神经突两部分。神经突又分树突(Dendrites)和轴突(Axon)两种。轴突往往很长,由细胞轴丘分出,其直径均匀,开始一段称为始段,离开细胞体若干距离后始获得髓鞘,成为神经纤维。习惯上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纤维无髓纤维两种,实际上所谓无髓纤维也有一薄层髓鞘,并非完全无髓鞘。
細胞体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直径仅5~6μm,大的可达100μm以上。突起的形态、数量和长短也很不相同。树突多呈树状分支,它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终末(axon terminal),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终末。通常一个神经元有一个至多个树突,但轴突只有一条。神经元的胞体越大,其轴突越长。

不論是何種神經元,皆可分成:接收區(receptive zone)、觸發區(trigger zone)、傳導區(conducting zone),和輸出區(output zone)。

接收區(receptive zone):為樹突到胞體的部份(偽單極神經元為接受器的部份),會有電位的變化,為階梯性的生電(Graded electrogenesis)。所謂階梯性是指樹突接受(接受器)不同來源的突觸,如果接收的來源越多,對胞體膜電位的影響越大,反之亦然。而接受的訊息在胞體內整合。

觸發區(trigger zone):在胞體整合的電位,決定是否產生神經衝動的起始點。位於軸突和胞體交接的地方。也就是軸丘(axon hillock)的部份。

傳導區(conducting zone):為軸突的部份,當產生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時,傳導區能遵守全有全無的定律(all or none)來傳導神經衝動。

輸出區(output zone):神經衝動的目的就是要讓神經末梢,突觸神經傳遞物質或電力釋出,才能影響下一個接受的細胞(神經元、肌肉細胞或是腺體細胞),此稱為突觸傳遞。

分類

神经元按照傳輸方向及功能可分为三种:感覺神經元运动神经元聯絡神經元[2][3]。不同功能、不同區域的神經元外型有所差異,依照突起的多寡分成多極神經元單極神經元偽單極神經元)、雙極神經元。如感覺神經元中的偽單極神經元,因為看起來只有一個突觸,只有單一條軸突,沒有樹突而得名。

相關條目

文內注釋

  1. ^ 迪克·斯瓦伯荷兰语Dick Swaab. 我即我脑荷兰语Wij zijn ons brein:从子宫中孕育,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中消亡.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21.  王奕瑶、陈琰璟、包爱民译。原始神经元的发育可以追溯到6.5 亿到5.43 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时代。在那时,腔肠动物已经拥有包含了真正神经元和突触的弥散的神经网络。
  2. ^ Types of neurons. 昆士兰大学. 2017-11-09 [2021-02-20] (英语). 
  3. ^ NEURON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杨百翰大学. [2021-02-20] (英语). 

延伸閱讀

  • Kandel E.R., Schwartz, J.H., Jessell, T.M. 2000.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4th ed., McGraw-Hill, New York.
  • Bullock, T.H., Bennett, M.V.L., Johnston, D., Josephson, R., Marder, E., Fields R.D. 2005. The Neuron Doctrine, Redux, Science, V.310, p. 791–793.
  • Ramón y Cajal, S. 1933 Histology, 10th ed., Wood, Baltimore.
  • Richard S. Snell: Clinical neuroanatom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Ed.6th 2006) Philadelphia, Baltimore, New York, London. ISBN 978-963-226-293-2
  • Roberts A., Bush B.M.H. 1981. Neurones Without Impuls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 Peters, A., Palay, S.L., Webster, H, D., 1991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Nervous System, 3rd ed., Oxford, New York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