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理事會:修订间差异
Liuxinyu970226(留言 | 贡献)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organization|native_name={{unbulleted list| |
|||
{{refimprove|time=2015-06-09T02:46:09+00:00}} |
|||
Arctic Council |
|||
[[File:ArcticCouncil.svg|thumb|300px|北極理事會會籍情況{{legend|#002387|成員國与地区}}{{legend|#0087BD|觀察員國}}]] |
|||
{{native name|da|Arktisk Råd}} |
|||
{{native name|fi|Arktinen neuvosto}} |
|||
{{native name|fr|Conseil de l'Arctique}} |
|||
{{native name|kl|Issittumi Siunnersuisoqatigiit}} |
|||
{{native name|is|Norðurskautsráðið}} |
|||
{{native name|iu|ᐅᑭᐅᖅᑕᖅᑐᒥ ᑲᑎᒪᔨᖏᑦ}} |
|||
{{native name|se|Árktalaš ráđđi}} |
|||
{{native name|no|Arktisk råd}} |
|||
{{native name|ru|Арктический совет}} |
|||
{{native name|sv|Arktiska rådet}} |
|||
}}|map_size=300px|membership={{Unbulleted list|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headquarters=[[挪威]][[特羅姆瑟]](自2012年)|purpose=論壇性質,推進各環北極國家的合作與互動,同時涉及北極圈內的本土民族|type=[[政府間組織]]|formation={{start date|1996|09|19}}|map_caption={{align|left|{{legend|#002387|成員國}}{{legend|#0087BD|觀察員國}} }}|map_alt=|map=File:ArcticCouncil.svg|image=|logo_caption=|logo_alt=左側爲一隻北極狐,右側爲北極爲中心的世界地圖|logo_size=|logo=Arctic Council logo.svg|caption=|alt=|image_size=|homepage={{URL|arctic-council.org|arctic-council.org}}}}[[File:ArcticCouncil.svg|thumb|300px|北極理事會會籍情況{{legend|#002387|成員國与地区}}{{legend|#0087BD|觀察員國}}]] |
|||
'''北極理事會'''({{lang-en|The Arctic Council}}、{{lang-ru|Арктический совет}}),又译为'''北極議會'''、'''北极委员会'''、'''北极协会''',是一個高層次國際論壇,關注鄰近[[北極]]的政府和[[原住民]]所面對的問題。總部設於[[挪威]][[特羅姆瑟]]。 |
'''北極理事會'''({{lang-en|The Arctic Council}}、{{lang-ru|Арктический совет}}),又译为'''北極議會'''、'''北极委员会'''、'''北极协会''',是一個高層次國際論壇,關注鄰近[[北極]]的政府和[[原住民]]所面對的問題。總部設於[[挪威]][[特羅姆瑟]]。 |
||
2021年12月30日 (四) 17:55的版本
成立時間 | 1996年9月19日 |
---|---|
創始地 | 渥太華 |
類型 | 政府間組織 |
總部 | 挪威特羅姆瑟(自2012年) |
會員 |
|
目標 | 論壇性質,推進各環北極國家的合作與互動,同時涉及北極圈內的本土民族 |
網站 | arctic-council.org |
北極理事會(英語:The Arctic Council、俄语:Арктический совет),又译为北極議會、北极委员会、北极协会,是一個高層次國際論壇,關注鄰近北極的政府和原住民所面對的問題。總部設於挪威特羅姆瑟。
歷史
創立北極理事會的第一步是在1991年由八個鄰近北極的政府所簽署的《北極環境保護策略》。在1996年,渥太華宣言引致北極理事會的成立,致力於北極地區的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會籍
成員
現在北極理事會的成員有加拿大、丹麥(包括屬土格陵蘭及法羅群島)、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1]主席一職由八個成員國家每兩年輪流擔任。第一任主席(1996-1998)由加拿大擔任。第二任(1998-2000)是為美國。第三任(2000-2002)則是芬蘭。冰島負責第四任(2002-2004)。第五任(2004-2006)為俄羅斯。挪威則為第六任(2006-2008)。第七任為丹麥(2009-2011)。瑞典為第八任(2011-2013)。第九任主席(2013-2015)由加拿大擔任。六個北極原住民族在北極理事會中有永久參與的議席。這些代表包括阿留申國際協會、北極阿薩巴斯卡議會、哥威迅國際議會、因纽特北極圈議會、俄羅斯北方原住民族協會和薩米理事會。[2]
觀察員
此外,北極理事會還有一些永久觀察員,譬如六個非北極國家——法國、德國、荷蘭、波蘭、西班牙、英國;[3]幾個國際組織如:北極議會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國際紅十字會、北歐理事會、北方論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4]和一些非政府組織如:世界馴鹿人協會、北極大學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北極規劃小組。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意大利、大韓民國、日本、印度、新加坡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永久观察员国[5]。2017年5月11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召开的第十次部长级会议上,瑞士成为正式观察员国[6]。另設特殊觀察員。特殊觀察員和永久觀察員的分別是,永久觀察員會自動獲邀出席所有會議(雖然它們未必會全部參與),特殊觀察員出席每一次會議都需要批准(雖然批准已屬例行形式)。
會議
北極理事會差不多每六個月在主席國家內某個地點召開一次資深北極官員會議。資深北極官員是八個成員國的高層代表,有時是領事或資深外交官。六名永久議席代表及認可觀察員會同時出席。當兩年任期快要結束,主席召開部長級會議,正是北極理事會在整個時期的工作高峰期。八個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北方事務部長或環境部長都會出席。每次部長級會議都有以當地城市為名的宣言。這份宣言涵蓋了主要議題包括氣候改變、持續發展、北極監督和評估、永久生物污染物及其他北極中的致污物,還有五個工作小組的工作。2006年的部長級會議在俄羅斯薩列哈爾德舉行,俄羅斯在10月26日宣佈《薩列哈爾德宣言》。研究指出北極區的硫磺污染來自俄羅斯金屬精鍊工廠和遙遠南方的工業。
協調工作
每一任的主席國負責設立一個秘書處。秘書處負責全面統籌議會活動,譬如組織半年一次的會議、管理議會網站、分發有關議會的報告和文件。幾個成員國都希望建立常設秘書處,但美國自北極理事會成立開始就一直否決這建議。
工作小組
北極理事會的實際工作是由轄下的六个工作小組負責。他們共有三個規劃和行動計畫[7]:
工作小組
- 北極議會對於減少北極污染的行動計劃[1] (ACAP)
- 北極監督和評估計畫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MAP)
- 北極動植物保育 [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AFF)
- 緊急、預防、準備和反應 [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PPR)
- 保護北極海洋環境 [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AME)
- 永續發展工作組 [6](SDWG)
規劃和行動計畫
參見
腳注
- ^ Arctic States. Arctic Council. [2021-05-21] (英语).
- ^ Permanent Participants. Arctic Council. [2021-05-21] (英语).
- ^ Non-Arctic states. Arctic Council. [2021-05-21] (英语).
- ^ Intergovernmental and interparliamentary organizations. Arctic Council. [2021-05-21] (英语).
- ^ 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4).
- ^ ARCTIC COUNCIL MINISTERS MEET, SIGN BINDING AGREEMENT ON SCIENCE COOPERATION, PASS CHAIRMANSHIP FROM U.S. TO FINLAND.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2).
- ^ Working Groups. Arctic Council. [2021-05-2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