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乌克兰战争: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35行: | 第35行: | ||
{{Campaignbox 烏克蘭-蘇維埃戰爭}} |
{{Campaignbox 烏克蘭-蘇維埃戰爭}} |
||
'''苏维埃-乌克兰战争'''是1917年至1922年间,[[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之间的一场战争,是[[乌克兰独立战争]]的一部分。战争始于[[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派[[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前往南俄罗斯和乌克兰作战。乌克兰一方的领导人为[[西蒙·彼得留拉]]。苏联历史学家认为布尔什维克在此次战争中将乌克兰从西方势力和波兰手中解放出来,而现代乌克兰历史学家则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民族独立战争。 |
'''苏维埃-乌克兰战争'''是1917年至1922年间,[[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之间的一场战争,是[[乌克兰独立战争]]的一部分。战争始于[[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派[[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前往南俄罗斯和乌克兰作战。乌克兰一方的领导人为[[西蒙·彼得留拉]]。{{who|苏联历史学家}}认为布尔什维克在此次战争中将乌克兰从西方势力和波兰手中解放出来,而{{who|现代乌克兰历史学家}}则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民族独立战争。 |
||
== 背景 == |
== 背景 == |
2022年2月10日 (四) 14:19的版本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5月29日) |
苏维埃-乌克兰战争 | |||||||||||
---|---|---|---|---|---|---|---|---|---|---|---|
烏克蘭獨立戰爭与俄国内战的一部分 | |||||||||||
基輔圣米迦勒金顶修道院前的乌克兰人民军士兵 | |||||||||||
| |||||||||||
参战方 | |||||||||||
德意志帝國 (1920–21) |
各独立武装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自由地區 (烏克蘭)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西蒙·彼得留拉 米哈伊尔·奥梅利亚诺维奇-帕夫连科 奥列克桑德·乌多维琴科 帕夫洛·斯科罗帕德斯基 |
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 约瑟夫·毕苏斯基 |
米哈伊尔·阿尔捷米耶维奇·穆拉维约夫 格奥尔基·列昂尼多维奇·皮达可夫 弗拉基米尔·彼得洛维奇·扎东斯基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肖尔斯 |
内斯托尔·伊万诺维奇·马赫诺 西蒙·卡列特尼克 费迪尔·舒斯 维克多·贝拉什 |
苏维埃-乌克兰战争是1917年至1922年间,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与苏俄之间的一场战争,是乌克兰独立战争的一部分。战争始于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派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前往南俄罗斯和乌克兰作战。乌克兰一方的领导人为西蒙·彼得留拉。苏联历史学家[谁?]认为布尔什维克在此次战争中将乌克兰从西方势力和波兰手中解放出来,而现代乌克兰历史学家[谁?]则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民族独立战争。
背景
在經過二月革命後的沙皇帝國(已改名為俄羅斯共和國)內的民族從要求民族自治。所以在1917 年夏天,臨時政府批准中央拉達在前沙皇烏克蘭的部分地區進行管理。
1917 年 10 月,烏克蘭政府譴責布爾什維克的武裝起義,並宣布將果斷地打擊烏克蘭的任何未遂政變。為了控制局勢,成立了一個特別的保革命聯合委員會。在基輔命令試圖阻止布爾什維克政變,導致街頭打鬥,並最終導致城市被布爾什維克軍隊所控制。1917 年 11 月 14 日烏克蘭中央拉達 發表了“中央委員會對烏克蘭公民的呼籲”,其中批准將烏克蘭的國家權力移交給自己。11 月 16 日,拉達和當地工人和士兵蘇維埃執行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中承認中央拉達是烏克蘭的地區當局。1917 年 11 月 20 日,拉達宣布烏克蘭為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是俄羅斯共和國的一個自治部分,並定於 1918 年 1 月 9 日舉行烏克蘭制憲議會選舉。軍事部長西蒙·佩特留拉 (Symon Petliura)表示,他打算將橫跨烏克蘭的西南戰線和羅馬尼亞戰線合併為一個烏克蘭方面軍,由 德米特里·謝爾巴喬夫上將。
1917 年 12 月 17 日,布爾什維克計劃召開全烏克蘭蘇維埃代表大會,並於 1917 年 12 月 11 日至 12 日在基輔、敖德薩、文尼察引發了烏克蘭各地的一系列起義。他們被拉達成功擊敗。在1917年12月17日拉達啟動與同盟國的談判,蘇俄送48小時最後通牒,要求拉達它停止“反革命行動”或準備戰爭。同樣是在 1917 年 12 月 17 日,Reingold Berzins率領他的軍隊從明斯克向哈爾科夫,他們在巴赫馬赫的一個火車站發生武裝衝突因為烏克蘭軍隊拒絕讓紅軍(三個團和一個砲兵師)通過。中央拉達不接受指控,並提出了條件:承認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不干涉其內政和新組建的烏克蘭陣線事務,允許將烏克蘭軍隊轉移到烏克蘭,分裂前者帝國財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參與一般和平談判。同日在基輔召開的全烏克蘭蘇維埃代表大會在布爾什維克代表團離開後,承認了烏克蘭政府的權威,並譴責了俄羅斯政府的最後通牒。基輔布爾什維克反過來譴責那次代表大會,並在哈爾科夫安排了另一次代表大會。明天,弗拉基米爾·安東諾夫-奧夫謝延科被任命為對卡列金和南俄羅斯的遠征軍總司令,而在靠近烏克蘭邊境(布良斯克-別爾哥羅德)的紅軍開始集結。
逃到哈爾科夫的基輔布爾什維克加入了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蘇維埃共和國地區蘇維埃代表大會。然後他們宣布這次會議是第一次全烏克蘭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成立烏克蘭人民蘇維埃共和國。它稱烏克蘭中央拉達是人民的敵人,於 1 月 2 日向它宣戰。拉達隨後於 1918 年 1 月 22 日斷絕了與彼得格勒的一切聯繫,宣布獨立,從而開始了烏克蘭獨立戰爭。 正是在這一點上,布爾什維克軍隊開始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戰爭
後酋長干預
後果
戰爭結束後,烏克蘭的大部分領土併入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該共和國於 1922 年 12 月 30 日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創始成員之一。正如裡加和約所規定的那樣,烏克蘭西部的部分地區落入波蘭第二共和國的控制之下。由西蒙·彼得留拉領導的 UNR 政府被迫流亡。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將繼續試圖對蘇聯發動黨派游擊戰。他們得到了波蘭情報的幫助;然而他們沒有成功。在大饑荒期間,最後一次活躍的烏克蘭運動將大部分被根除。此外,波蘭對烏克蘭事業的支持相對缺乏將導致波蘭的烏克蘭少數民族對波蘭越來越不滿。
历史
在苏联的历史编纂和术语中,武装冲突被描述为更大的俄罗斯内战的一部分:在乌克兰,这场战争是在中央拉达(由西蒙·彼得留拉领导)和布尔什维克政府(由列宁领导)之间进行的。
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