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我反思: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历史:​ 内容扩充,来自英文条目
内容扩充
第32行: 第32行:


== 影响 ==
== 影响 ==
自我反思是个人与内在自我的交流。当一个人分析自己的性格或行为时,他也是在分析这些行为的成因,预估其结果的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后续行为进行规划。


== 与清醒的关系 ==
== 与清醒的关系 ==


== 另见 ==
== 另见 ==

* [[人類中心主義|人类中心主义]]
* {{Le|人的境况(哲学)|Human condition|人的境况}}
* [[身份认同]]
* [[後設認知|后设认知]]
* {{Le|心理察觉能力|Psychological mindedness}}
* [[智慧]]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2022年3月18日 (五) 11:26的版本

自我反思英语:Self-reflection)是一种观察和评估自我感知、情绪和行为的过程。在心理学中,归功于威廉·詹姆士的工作,有一些特定的术语被用于指代这一过程,例如“反思意识(reflective awareness)”和“反思认知(reflective consciousness)”。[1][2]

自我反思依赖一系列认知功能,其中包括内省后设认知,这些功能自婴儿到青少年时期一直持续发展,它们能够影响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以及所作出的抉择。[3]

自我反思还与哲学上的意识研究相关,包括广泛意义上的感知和意识,以及心灵哲学。自我反思的概念非常久远,距今3000多年的德尔斐箴言就曾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历史

早期文本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可能与用于指代人类的古老词语的起源相关。例如拉丁语中用于表示人类的homo前缀意指“在地上的”,或许它与那些“在天上”的存在相对。希腊语 ἂνθρωπος(*Anthropos)意指“视线低垂”,或许它与一种更高,更神圣的视角相对。

前三千纪古埃及王朝开始出现与来世信仰相关的记载,并伴随着一种相信今世所作的行为能够影响来世存在的信念。人类自我意识的苏醒伴随着的是一种强烈的悲观主义。例如,在希伯来圣经创世纪1:28,即使上帝向人类许诺了美好的未来,但个体却仍无法摆脱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而在传道书中,作者甚至哀叹人类所有努力的必然消亡。

古典时期

普罗泰戈拉曾作出一个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4]苏格拉底推崇古老的谚语“认识你自己”,然后他开玩笑说,人的定义是“没有羽毛的两脚动物”。[5]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也即强调人类本性中强大的社会构建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类成为了一种“承载思想的动物(理性动物)”[6],这种观点或许也影响到了后来的动物分类学,从而将人类被归为“智人”。

中世纪

天主教会主导了欧洲中世纪的思想,它认为虽然人的本质为善,并且源于上帝的恩典,然而却因贪欲而被玷污,带上了的印记,只能祈求在其死后获得完满。13世纪的教宗依诺增爵三世在其作品《论人世苦难》中描述了世间苦难的本质,但吉安诺佐·马奈蒂英语Giannozzo Manetti借助《论人的尊严与卓越》驳斥了教宗的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

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表达对人类的赞叹[7]

人类是个多么美妙的杰作, 它拥有著崇高的理智,

也有无限的能力与优美可钦的仪表。 其举止就如天使, 灵性可媲神仙。

它是天之骄子, 也是万物之灵。 但是, 对我来讲, 它岂不是朽如粪土?

勒内·笛卡尔也提出过著名且简洁的论断: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法语:Je pense donc je suis)。[8]这句话不是对人类整体的评价,但很显然,它折射出了人类进行理性推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自我反思的潜在来源。

现代

现代的基础源于启蒙时期,而启蒙的信念是构建在康德的“人之所以高于动物,是因为他的自我意识,因为他是‘理性动物’”之上的。为反抗19世纪的传统,卡尔·马克思提出了“人是劳动动物”的论断。而20世纪早期,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很大一部分行为都取决于潜意识的作用。

影响

自我反思是个人与内在自我的交流。当一个人分析自己的性格或行为时,他也是在分析这些行为的成因,预估其结果的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后续行为进行规划。

与清醒的关系

另见

参考文献

  1. ^ James, W. (1981/1890).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Vol. 1). New York: Dover.
  2. ^ Farthing, G. W. (1992).The psychology of consciousnes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3. ^ Self-Reflection | Encyclopedia of Adolescence - Credo Reference. search.credoreference.com. [2022-03-17]. 
  4. ^ 柏拉图 《泰阿泰德篇》
  5. ^ 柏拉图 《政治家篇》
  6. ^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克伦理学
  7. ^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第二幕,第二场,朱生豪译
  8. ^ 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