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6 |
|||
第3行: | 第3行: | ||
中永和於1958年以前長期屬同一行政區(日治時代的[[中和庄]]和戰後初期的[[中和鄉]]),兩區關係密切。在交通方面,中和區雖然可透過華中橋直通台北市,但每日仍有大量通勤人口利用[[台北捷運|捷運]][[中和新蘆線]]及數十線公車穿越永和區往返台北市;永和區的車輛要前往中、南部也大多經由位於中和區的[[中和交流道 (國道3號、台64線)|中和交流道]]進入[[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
中永和於1958年以前長期屬同一行政區(日治時代的[[中和庄]]和戰後初期的[[中和鄉]]),兩區關係密切。在交通方面,中和區雖然可透過華中橋直通台北市,但每日仍有大量通勤人口利用[[台北捷運|捷運]][[中和新蘆線]]及數十線公車穿越永和區往返台北市;永和區的車輛要前往中、南部也大多經由位於中和區的[[中和交流道 (國道3號、台64線)|中和交流道]]進入[[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
||
在都市發展方面,中永和最初仿效英國[[花園城市]]的概念,規劃大量狹窄迂迴的道路與緊密的街廓,但並未加以控管導致人口急遽增長,導致原先規劃的舒適空間變得擁塞雜亂,該處也經常讓人如同置身[[迷宮]]般容易迷路,故有網友創作出《中永和之歌》。<ref> |
在都市發展方面,中永和最初仿效英國[[花園城市]]的概念,規劃大量狹窄迂迴的道路與緊密的街廓,但並未加以控管導致人口急遽增長,導致原先規劃的舒適空間變得擁塞雜亂,該處也經常讓人如同置身[[迷宮]]般容易迷路,故有網友創作出《中永和之歌》。<ref>{{Cite web |url=http://weekly.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haran20060702182246&&dd=2012%2F4%2F6%20%A4W%A4%C8%2005%3A13%3A25 |title=「中永和之歌」順口溜!背熟不迷路 |access-date=2022-03-31 |archive-date=2016-02-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215210628/http://weekly.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haran20060702182246&&dd=2012%2F4%2F6%20%A4W%A4%C8%2005%3A13%3A25 |dead-url=yes }}</ref><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5/today-taipei2.htm 記牢順口溜到了雙和不迷路]</ref> |
||
==參見== |
==參見== |
2022年3月31日 (四) 01:18的版本
雙和,又稱中永和,是台灣新北市的中和區與永和區兩行政區的合稱。其中幅員較小的永和區位於雙和東北側,其西北、東北及東南隔新店溪分別與台北市的萬華區、中正區、文山區為界;幅員較大的中和區位於雙和西南側,其西北、西南、東南分別與新北市的板橋區、土城區、新店區相鄰,北邊及東邊各有一小段隔新店溪與台北市的萬華區、文山區為界。
中永和於1958年以前長期屬同一行政區(日治時代的中和庄和戰後初期的中和鄉),兩區關係密切。在交通方面,中和區雖然可透過華中橋直通台北市,但每日仍有大量通勤人口利用捷運中和新蘆線及數十線公車穿越永和區往返台北市;永和區的車輛要前往中、南部也大多經由位於中和區的中和交流道進入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在都市發展方面,中永和最初仿效英國花園城市的概念,規劃大量狹窄迂迴的道路與緊密的街廓,但並未加以控管導致人口急遽增長,導致原先規劃的舒適空間變得擁塞雜亂,該處也經常讓人如同置身迷宮般容易迷路,故有網友創作出《中永和之歌》。[1][2]
參見
參考資料
- ^ 「中永和之歌」順口溜!背熟不迷路.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5).
- ^ 記牢順口溜到了雙和不迷路
这是一篇與台灣地理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