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攤: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7 |
圖片寫的是阿根廷 |
||
第4行: | 第4行: | ||
}} |
}} |
||
{{commons category|Newspaper stands}} |
{{commons category|Newspaper stands}} |
||
[[File:Street Scene - Salta - Argentina.jpg|thumb|right|250px| |
[[File:Street Scene - Salta - Argentina.jpg|thumb|right|250px|[[阿根廷]]的報攤]] |
||
[[File:WSTM-CornFedChicks0026.JPG|thumb|250px|在紐約街頭的報攤]] |
[[File:WSTM-CornFedChicks0026.JPG|thumb|250px|在[[紐約]]街頭的報攤]] |
||
[[File:NewspaperStand NathanRd HK.jpg|thumb|right|250px|位於香港街頭的報攤]] |
[[File:NewspaperStand NathanRd HK.jpg|thumb|right|250px|位於[[香港]]街頭的報攤]] |
||
'''報攤''',在香港常稱之'''報紙檔''',主要是街頭販賣[[報紙]]及[[雜誌]],通常兼賣[[香煙]]、[[打火機]]、[[口香糖]]、[[飲料]]、獨立[[包裝]][[紙巾]]仔等。報紙檔常見於人流多的[[街道]]、[[機場]]、[[火車站]]、[[酒樓]]門口等常見。 |
'''報攤''',在香港常稱之'''報紙檔''',主要是街頭販賣[[報紙]]及[[雜誌]],通常兼賣[[香煙]]、[[打火機]]、[[口香糖]]、[[飲料]]、獨立[[包裝]][[紙巾]]仔等。報紙檔常見於人流多的[[街道]]、[[機場]]、[[火車站]]、[[酒樓]]門口等常見。 |
||
2022年5月24日 (二) 12:51的版本
報攤,在香港常稱之報紙檔,主要是街頭販賣報紙及雜誌,通常兼賣香煙、打火機、口香糖、飲料、獨立包裝紙巾仔等。報紙檔常見於人流多的街道、機場、火車站、酒樓門口等常見。
香港概況
報攤在香港已有悠久歷史,第一個流動報攤出現於1904年,位置在山頂纜車的花園道站[1]。報館在該處設立報紙檔是原因是因為早期的報紙是英文,而半山和山頂的居民大部份為外籍人士。在報紙檔出現之前,報紙是由報販以沿途叫賣的方式售賣[2]。
香港的報紙檔在1960年代已經有所規範,設計是由當時一名駐守深水埗的外籍警司John Browett所草擬,後來更於《政府憲報》正式公佈[2]。在60、70年代,香港市區的街頭隨處可以看到報紙檔。尤其是茶樓的門口,家長去飲茶前,順便在報紙檔買一份報紙,而年幼的子女則會買《老夫子》或《兒童樂園》等流行刊物。可是,報紙檔這種街頭文化隨著媒體網路化的興起,已經日漸式微。加上近年免費報章的出現及連鎖店速銷手法的競爭,導致報紙檔逐漸於街頭上消失。
香港報攤可售賣的物品有12種,紙巾、香煙、打火機、糖果、香口膠、涼果、電池和原子筆,樽裝蒸餾水、小飾物、利是封及流動電話儲值卡。
街頭販賣在香港已有悠久歷史,雖然這類活動某程度上可利便市民購物,但亦會帶來環境衞生、噪音滋擾及阻塞公眾通道等問題。以2011年11月計算,全港持牌報販數目為540個,市政局自一九七○年代起,在一般情況下已不再簽發新的小販牌照,而已簽發小販牌照的繼承和轉讓亦有嚴格限制,目的是藉自然淘汰逐步減少小販數目。[3]
資料來源
- ^ 呂嘉麗. 【報紙檔.三】報紙檔由誰設計? 不為人知的百年報檔三段趣史. 香港01. 2017-05-26 [202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 ^ 2.0 2.1 第三集——消失中的報紙檔。香港故事(第十四輯)。香港電台網站,播出日期2010年11月21日。. [201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立法會二題:報販牌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1年11月16日
參考資料
- 莊玉惜著。《街邊有檔報紙檔》,三聯書店,香港,2010年。ISBN 978962042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