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Smartneddy(留言 | 贡献)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1行: | 第11行: | ||
[[Category:戏曲]] |
[[Category:戏曲]] |
||
[[Category:河南]] |
[[Category:河南]] |
||
[[Category: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8年6月17日 (二) 12:30的版本
河南越调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又称“四股弦”,主要流行于河南南部、东部,以及湖北的北部(有人称其为“湖北越调”)。
越调历史悠久,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河南南阳一代广为流传。咸丰之后,逐渐出现了越调剧社。越调形成剧社之后,有三种演出形式:一是皮影越调戏,而是木偶越调戏,三位越调大班戏。这三种演出的形式,迄今仍在广大的农村流行。
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正装戏和外装戏。郑装戏为越调的传统剧目,其构思严整,唱词深奥,主要演历史剧,以生、净为主角,如《报火斗》、《乌江岸》、《文王吃子》等。外装戏多为民间生活戏以及公案戏,词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气息浓重,代表剧目有《李双喜借粮》、《诸葛亮吊孝》、《白奶奶醉酒》等等。
河南越调的主要演员有张秀卿、申凤梅、毛爱莲等,他们都在观众中享有盛誉。“大宝贝”张秀卿是越调的正宗泰斗,申凤梅饰演诸葛亮的戏偏多,演的也绝,被誉为“活诸葛”,而毛爱莲则工旦角,她塑造的性格各异的旦角,从闺门旦,到花旦,到正旦,都别具风格,毛尤以其特殊的甜美的发音深深的罩住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