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47号潜艇: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4行: | 第14行: | ||
1915年11月20日,在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倡议下,[[國家海軍辦公室 (德意志帝國)|国家海军办公室]]分别向四家德国造船厂合共增订21艘UC-II型潜艇。UC-47号因此成为[[不来梅]][[威悉股份公司|威悉船厂]]承建的第二批次(UC-46至UC-48号)二号艇,建造编号为257。它于1916年2月1日{{ld|龙骨架设|Kiellegung|动工}}、8月30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0月13日在曾执掌[[UB-16号潜艇|UB-16号]]的[[功勋勋章 (普鲁士)|功勋艇长]]、海军中尉{{ld|保罗·洪迪乌斯|Paul Hundius}}的指挥下{{le|新船投运|Ship commissioning|交付使用}},随即展开{{le|海试|Sea trial}}。<ref name=Hundius />在洪迪乌斯之后,京特·维甘科夫中尉也曾担任UC-47号的末任艇长。<ref name=UC-47 />完成海试后,该艇于1917年1月23日被编入驻[[泽布吕赫]]的[[佛兰德区舰队]],成为{{ld|海军佛兰德集团军|Marinekorps Flandern}}的一份子。<ref name=UC-47 />{{sfn|Herzog|p=139}} |
1915年11月20日,在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倡议下,[[國家海軍辦公室 (德意志帝國)|国家海军办公室]]分别向四家德国造船厂合共增订21艘UC-II型潜艇。UC-47号因此成为[[不来梅]][[威悉股份公司|威悉船厂]]承建的第二批次(UC-46至UC-48号)二号艇,建造编号为257。它于1916年2月1日{{ld|龙骨架设|Kiellegung|动工}}、8月30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0月13日在曾执掌[[UB-16号潜艇|UB-16号]]的[[功勋勋章 (普鲁士)|功勋艇长]]、海军中尉{{ld|保罗·洪迪乌斯|Paul Hundius}}的指挥下{{le|新船投运|Ship commissioning|交付使用}},随即展开{{le|海试|Sea trial}}。<ref name=Hundius />在洪迪乌斯之后,京特·维甘科夫中尉也曾担任UC-47号的末任艇长。<ref name=UC-47 />完成海试后,该艇于1917年1月23日被编入驻[[泽布吕赫]]的[[佛兰德区舰队]],成为{{ld|海军佛兰德集团军|Marinekorps Flandern}}的一份子。<ref name=UC-47 />{{sfn|Herzog|p=139}} |
||
在不足一年的[[佛兰德]]役期中,UC-47号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西洋潜艇战|大西洋潜艇战]],足迹遍及[[爱尔兰岛]]和[[法斯耐特灯塔|法斯耐特岩]]周边,以及[[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le|霍夫登|Hoofden}}水域。{{sfn|NARS|p=65}}通过其十三次布雷及{{ld|破交战|Handelskrieg}}巡逻,UC-47号合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55艘商船、1艘军舰和2艘辅助军舰,累计总吨位为74494吨。<ref name=UC47-ships />其中,体积最大的受害者是[[容积总吨]]为4876吨的英国[[货轮]]日本王子号 ({{lang|en|''Japanese Prince''}});它于1917年2月10日从[[纽波特纽斯]]前往[[南安普敦]]途中,在距[[主教岩]]西南约{{convert|24|nmi|km}}处遭洪迪乌斯发射鱼雷击沉。<ref>{{cite Uboat.net|id=3122|name=Japanese Prince|type=1ship|access-date=2022-09-21}}</ref>此外,排水量为880吨、隶属[[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le|廓尔喀人号驱逐舰|HMS Ghurka (1907)|廓尔喀人号}}则是两天前在{{le|邓杰内斯角|Dungeness}}东南约{{convert|4|nmi|km}}处撞上由UC-47号布设的水雷而沉没,造成舰上多达74 |
在不足一年的[[佛兰德]]役期中,UC-47号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西洋潜艇战|大西洋潜艇战]],足迹遍及[[爱尔兰岛]]和[[法斯耐特灯塔|法斯耐特岩]]周边,以及[[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le|霍夫登|Hoofden}}水域。{{sfn|NARS|p=65}}通过其十三次布雷及{{ld|破交战|Handelskrieg}}巡逻,UC-47号合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55艘商船、1艘军舰和2艘辅助军舰,累计总吨位为74494吨。<ref name=UC47-ships />其中,体积最大的受害者是[[容积总吨]]为4876吨的英国[[货轮]]日本王子号 ({{lang|en|''Japanese Prince''}});它于1917年2月10日从[[纽波特纽斯]]前往[[南安普敦]]途中,在距[[主教岩]]西南约{{convert|24|nmi|km}}处遭洪迪乌斯发射鱼雷击沉。<ref>{{cite Uboat.net|id=3122|name=Japanese Prince|type=1ship|access-date=2022-09-21}}</ref>此外,排水量为880吨、隶属[[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le|廓尔喀人号驱逐舰|HMS Ghurka (1907)|廓尔喀人号}}则是两天前在{{le|邓杰内斯角|Dungeness}}东南约{{convert|4|nmi|km}}处撞上由UC-47号布设的水雷而沉没,造成舰上多达74名官兵阵亡。<ref>{{cite Uboat.net|id=2448|name=HMS Ghurka|type=1ship|access-date=2022-09-21}}</ref> |
||
1917年11月7日,UC-47号从泽布吕赫启航,前往[[英格兰]]东岸执行巡逻任务,从此再未归航。在相继击沉了数艘商船后,该艇于11月18日在{{le|弗兰伯勒角|Flamborough Head}}附近({{coord|54|00|N|00|24|E|display=inline,title}})遇到了由英国海军少校{{le|哈里·查尔斯·伯尼|Harry Charles Birnie}}指挥的[[巡逻艇]]P-57号。伯尼先是下令以全速对潜艇实施撞击,然后投下[[深水炸弹]]。UC-47号就此沉没,艇内23名官兵全数阵亡。<ref name=UC-47 />1918年2月,伯尼因这一功绩而获颁[[杰出服务勋章]],同时[[英国海军部 (1709年至1964年)|英国海军部]]还发放了1000[[英镑]]的“射杀”奖金,由P-57号的船员分享。<ref name=monster>{{Cite encyclopedia |first=Senan |last=Molony |url=http://www.encyclopedia-titanica.org/captain-rostrons-monster.html |title=Rostron's Monster |encyclopedia=Encyclopedia Titanica | access-date=14 April 2014}}</ref><ref>[http://www.divernet.com/wrecks/p298385-rammed!.html Kendall McDonald, "Rammed!". Divernet.]</ref><ref>{{London Gazette |issue=30536 |date=19 February 1918 |page=2301 |supp=y |nolink=yes }}</ref> |
|||
== 注释 == |
== 注释 == |
2022年9月22日 (四) 02:49的版本
陛下之UC-47号艇(德語:SM UC 47[註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C-II型近岸布雷潜艇或称U艇。它由不来梅的威悉船厂承建,于1916年8月30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0月13日交付使用。其全长51.85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450吨和502吨,艇载武器则包括三具鱼雷发射管、六具水雷滑射槽以及一门88毫米口径甲板炮。UC-47号入役后曾被部署至驻比利时的佛兰德区舰队,并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通过其十三次巡逻,共直接或间接击沉58艘协约国或中立国舰船,累计总吨位为74494吨。1917年11月18日,UC-47号在英格兰的弗兰伯勒角附近遭英国巡逻艇P-57号击沉,艇内28名官兵全数阵亡。
设计
1915年秋天,由于中立国美国的干预,U艇战几乎陷入停顿,导致德国广泛开展《国际法》所允许的水雷战,从而使布雷潜艇的需求量相应增加。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监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的开发部门留意到了这一点,遂以UB-II型为基础,按照兼顾布雷效率和生产速度的要求,以41号工程的名义设计了UC-II型潜艇。为了弥补前型UC-I型的缺陷,UC-II型艇不仅更大,而且采用双轴推进系统。然而,与前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UC-II型艇重新运用了双壳体结构。但它并非纯粹的双体潜艇,而是一种中间过渡型;因为外层没有封闭耐压壳体,而是作为鞍形水柜附在上方。[1]
UC-47号是64艘UC-II型方案的其中一艘。这个亚型的艇体结构与UB-II型类似,但体积更大,全长为51.85米,并有3.67米的吃水深度;由于不再考虑铁路运输的装载限界,舷宽也得以增至5.22米。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420吨和502吨。艇只采用两台猛狮六缸四冲程600匹公制馬力(440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460匹公制馬力(340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1.7節(21.7公里每小時),水下6.9節(12.8公里每小時);能够在水面以7節(13公里每小時)航速续航7,280海里(13,48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连续在水下航行54海里(100公里)而无需充电。其潜没需时约为30秒,能够在50米的深度下运作。[2][3]
作为布雷潜艇,UC-47号改将六具布雷滑射槽安装在艇体前部,每具储存井内的水雷数量增至3枚,即合共18枚UC200型水雷。布雷时只需将存储井底部的盖板打开,水雷便可凭借自身重量滑入水中。[4]随着滑射槽长度增加,艇体艏楼的上层建筑被抬高,上层建筑与司令塔之间的凹陷处布置了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作为甲板炮。但由于位置相对较低,火炮甲板在恶劣海况下很容易被涌浪淹没。此外,UC-47号还装备有三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这极大提升了潜艇的攻击能力。其中艇艏两具外置在两侧、艇艉一具则为内置式,并可搭载合共7枚G6型鱼雷。其标准船员编制为3名军官及23名水兵。[3]
历史
1915年11月20日,在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倡议下,国家海军办公室分别向四家德国造船厂合共增订21艘UC-II型潜艇。UC-47号因此成为不来梅威悉船厂承建的第二批次(UC-46至UC-48号)二号艇,建造编号为257。它于1916年2月1日动工、8月30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0月13日在曾执掌UB-16号的功勋艇长、海军中尉保罗·洪迪乌斯的指挥下交付使用,随即展开海试。[5]在洪迪乌斯之后,京特·维甘科夫中尉也曾担任UC-47号的末任艇长。[6]完成海试后,该艇于1917年1月23日被编入驻泽布吕赫的佛兰德区舰队,成为海军佛兰德集团军的一份子。[6][7]
在不足一年的佛兰德役期中,UC-47号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足迹遍及爱尔兰岛和法斯耐特岩周边,以及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霍夫登水域。[8]通过其十三次布雷及破交战巡逻,UC-47号合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55艘商船、1艘军舰和2艘辅助军舰,累计总吨位为74494吨。[9]其中,体积最大的受害者是容积总吨为4876吨的英国货轮日本王子号 (Japanese Prince);它于1917年2月10日从纽波特纽斯前往南安普敦途中,在距主教岩西南约24海里(44公里)处遭洪迪乌斯发射鱼雷击沉。[10]此外,排水量为880吨、隶属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廓尔喀人号则是两天前在邓杰内斯角东南约4海里(7.4公里)处撞上由UC-47号布设的水雷而沉没,造成舰上多达74名官兵阵亡。[11]
1917年11月7日,UC-47号从泽布吕赫启航,前往英格兰东岸执行巡逻任务,从此再未归航。在相继击沉了数艘商船后,该艇于11月18日在弗兰伯勒角附近(54°00′N 00°24′E / 54.000°N 0.400°E)遇到了由英国海军少校哈里·查尔斯·伯尼指挥的巡逻艇P-57号。伯尼先是下令以全速对潜艇实施撞击,然后投下深水炸弹。UC-47号就此沉没,艇内23名官兵全数阵亡。[6]1918年2月,伯尼因这一功绩而获颁杰出服务勋章,同时英国海军部还发放了1000英镑的“射杀”奖金,由P-57号的船员分享。[12][13][14]
注释
脚注
- ^ 陈进,第48頁.
- ^ UC16 (UC II) coastal submarine minelayers (1916 - 1917). Navypedia. [2022-09-16].
- ^ 3.0 3.1 Gröner 1991,第31-32頁.
- ^ 陈进,第46頁.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Hundius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6.0 6.1 6.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UC-47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Herzog,第139頁.
- ^ NARS,第65頁.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UC47-ships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Japanese Princ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9-21].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HMS Ghurka.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9-21].
- ^ Molony, Senan. Rostron's Monster. Encyclopedia Titanica. [14 April 2014].
- ^ Kendall McDonald, "Rammed!". Divernet.
- ^ 第30536號憲報. The London Gazette (Supplement). 19 February 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