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Kopperby/工作區: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30行: 第30行:


==形成==
==形成==
昆明話形成過程中受到當地少數民族、抗戰時期南遷人口和推廣普通話運動的影響,分為「老派」、「中派」、「新派」三派。中派發音介於老派和新派之間。{{r|新老派昆明話|page1=78}}它的形成與歷史上漢族人口移居雲南有密切關係,漢族人口向昆明地區(古滇池地區)不斷的遷徙造就了現今的昆明話。最早在公元前三世紀末,[[庄蹻]]率楚國大軍入滇,擊敗[[夜郎]]後征服[[洱海]]地區,遂在[[滇池]]地区定居,建立[[滇国]]。<ref>《後漢書·西南夷》:“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豪(莊蹻)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於岸而步戰。既滅夜郎,因留王滇池。……滇王者,莊蹻之後也。”</ref>[[西漢]]元封二年,郭昌率數萬巴蜀士卒征伐滇國,在滇池地區設益州郡, 下轄十餘縣, 委派官吏, 留兵駐守。<ref>《汉书》武帝纪</ref>而最能影響雲南人口結構的大規模移民則是[[明朝]]時期,[[洪武]]十五年明軍進滇,同年三月在當地建立五十餘府,推行府、州、縣行政區劃。<ref name=變遷與交融:明代雲南漢族移民研究>{{Cite book|title=變遷與交融:明代雲南漢族移民研究|author=陸韌|publisher=雲南教育出版社|year=2001|isbn=7-5415-2017-9|pages=10}}</ref>明朝後期的雲南約有一百二十萬軍事移民,加上罪徒移民、自發性移民以及其他原因的移民則一共有近三百萬人,形成了龐大的漢族人群。{{r|變遷與交融:明代雲南漢族移民研究|page1=2}}[[清朝|清]]初,川、贛、湘、黔、桂等地人民因為不滿民族壓迫大量流亡雲南,不少人定居昆明地區。{{r|新老派昆明話|page1=75}}
昆明話形成過程中受到當地少數民族、抗戰時期南遷人口和推廣普通話運動的影響,分為「老派」、「中派」、「新派」三派。中派發音介於老派和新派之間。{{r|新老派昆明話|page1=78}}它的形成與歷史上漢族人口移居雲南有密切關係,漢族人口向昆明地區(古滇池地區)不斷的遷徙造就了現今的昆明話。最早在公元前三世紀末,[[庄蹻]]率楚國大軍入滇,擊敗[[夜郎]]後征服[[洱海]]地區,遂在[[滇池]]地区定居,建立[[滇国]]。<ref>《後漢書·西南夷》:“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豪(莊蹻)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於岸而步戰。既滅夜郎,因留王滇池。……滇王者,莊蹻之後也。”</ref>[[西漢]]元封二年,郭昌率數萬巴蜀士卒征伐滇國,在滇池地區設[[益州郡]], 下轄十餘縣, 委派官吏, 留兵駐守。<ref>《汉书》武帝纪</ref>而最能影響雲南人口結構的大規模移民則是[[明朝]]時期,[[洪武]]十五年明軍進滇,同年三月在當地建立五十餘府,推行府、州、縣行政區劃。<ref name=變遷與交融:明代雲南漢族移民研究>{{Cite book|title=變遷與交融:明代雲南漢族移民研究|author=陸韌|publisher=雲南教育出版社|year=2001|isbn=7-5415-2017-9|pages=10}}</ref>明朝後期的雲南約有一百二十萬軍事移民,加上罪徒移民、自發性移民以及其他原因的移民則一共有近三百萬人,形成了龐大的漢族人群。{{r|變遷與交融:明代雲南漢族移民研究|page1=2}}[[清朝|清]]初,川、贛、湘、黔、桂等地人民因為不滿民族壓迫大量流亡雲南,不少人定居昆明地區。{{r|新老派昆明話|page1=75}}


==語音==
==語音==

2022年10月19日 (三) 14:56的最新版本

昆明話
发音/kʼuə̃ĩ4-43-1xua2-1-2/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区域雲南省昆明城區
母语使用人数
500萬
語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Glottologkunm1234[1]

昆明話國際音標/kʼuə̃ĩ4-43-1xua2-1-2/)是指昆明城區(包括但不限於五華區盤龍區西山區官渡區[2]本地人所使用的日常語言,屬於漢語族官話西南官話雲南片滇中小片方言的一種次方言。

自古中原地區以及巴蜀江淮湖廣的大量人口進入昆明地區,使昆明與內地的聯繫日益密切。內地漢族語言,特別是北方官話,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逐漸與當地方言融合而形成與官話同一類屬的地方方言昆明話。因此昆明方言與漢語普通話有不少共通之處。羅常培先生在《雲南之語言》一文中評價雲南方言時說昆明方言「音素純淨,調類簡明,詞彙雅達,語法平正。雖與中原相去萬里,而語言固無扦格也。」[3]:75

形成

[编辑]

昆明話形成過程中受到當地少數民族、抗戰時期南遷人口和推廣普通話運動的影響,分為「老派」、「中派」、「新派」三派。中派發音介於老派和新派之間。[3]:78它的形成與歷史上漢族人口移居雲南有密切關係,漢族人口向昆明地區(古滇池地區)不斷的遷徙造就了現今的昆明話。最早在公元前三世紀末,庄蹻率楚國大軍入滇,擊敗夜郎後征服洱海地區,遂在滇池地区定居,建立滇国[4]西漢元封二年,郭昌率數萬巴蜀士卒征伐滇國,在滇池地區設益州郡, 下轄十餘縣, 委派官吏, 留兵駐守。[5]而最能影響雲南人口結構的大規模移民則是明朝時期,洪武十五年明軍進滇,同年三月在當地建立五十餘府,推行府、州、縣行政區劃。[6]明朝後期的雲南約有一百二十萬軍事移民,加上罪徒移民、自發性移民以及其他原因的移民則一共有近三百萬人,形成了龐大的漢族人群。[6]:2初,川、贛、湘、黔、桂等地人民因為不滿民族壓迫大量流亡雲南,不少人定居昆明地區。[3]:75

語音

[编辑]

聲母

[编辑]
  • 清聲母佔優勢:昆明方言中祇有4個濁音聲母,祇在部份人中殘存著濁音聲母(實際音值是半元音或清化的),郊區則還有、和幾個濁音聲母。
  • 聲母不分尖、團:《廣韻》音系“精、清、從、心、邪”五母字及“見、溪、群”三母字不論齊齒呼韻母或撮口呼韻母,昆明方言都讀作聲母,而不區分為和。
  • 兩組聲母基本不混,衹有少數字、相混,部份人、相混;另外,除郊區部份地區外,昆明方言同普通話一樣具有舌尖后音聲母。
國際音標 [p] [pʰ] [m] [f] [t] [tʰ] [n] [l] [k] [kʰ] [x] [ʈʂ] [ʈʂʰ] [ʂ] [ʐ] [ʦ] [ʦʰ] [s] [ʨ] [ʨʰ] [ɕ]
拼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zh ch sh r z c s j q x

韻母

[编辑]
  • 沒有撮口呼,普通話中發/y/的均發/i/
  • 衹保留了-n一個韻尾

聲調

[编辑]

入聲消失,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單字調。以下為昆明話與普通話調值比較(五度標音法):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44 31 53 212 昆明話 說法一[3]:102
33 42 53 31 昆明話 說法二[7]
55 35 214 51 普通話

考量入聲

[编辑]

西南官話声调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古入声字今读阳平,而具有此一特點的昆明話也正是如此。涂良軍說用昆明話可以考量某些漢字在古音中是不是一個入聲字,方法如下:

  • 在普通話中不讀陽平,在雲南方言(昆明話適用)中讀陽平的字,就是古入聲字。
  • 如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中,一、七、八普通話讀陰平,六讀去聲,昆明話讀陽平,那麼一、六、七、八四個字就是古入聲字 。

但是有的入聲字在普通話和昆明話都是陽平,就無法判斷此字是不是古入聲字,比如古入聲字“十”。

詞彙

[编辑]

昆明方言的基本詞彙同北方話基本詞彙具有相當大的一致性,除了讀音有區別外,詞形、詞義完全相同的詞語占了很大的比重,即具有“同名同實”的特點。

昆明方言保留了相當數量的古語詞,尤其是中國元明以來一些用北方語寫成的古典文學作品,其中的某些詞語在現代北方話中已經很少使用以至消失,卻仍然保存在昆明方言的日常口語中。

語法

[编辑]

從語法方面看,昆明方言與普通話詞類劃分基本相同,語序結構大體一致,區別主要表現在某些特殊虛詞的運用和少數疑問句式、否定句式的結構形式上。羅常培先生在《雲南之語言》中指出:“大凡漢語各種方言中語法如有小異之處,多在主次,其基本語式固無不同。”這在昆明方言中可以得到印證。

參考文獻

[编辑]
  1.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Xinan Guanhua (Southwest Mandarin).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 方向明. 昆明(市區)話. 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1-06-01. 
  3. ^ 3.0 3.1 3.2 3.3 盧開磏. 昆明方言志. 玉溪師專學報. 1990, 1990 (Z1) (中文(简体)). 
  4. ^ 《後漢書·西南夷》:“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豪(莊蹻)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於岸而步戰。既滅夜郎,因留王滇池。……滇王者,莊蹻之後也。”
  5. ^ 《汉书》武帝纪
  6. ^ 6.0 6.1 陸韌. 變遷與交融:明代雲南漢族移民研究. 雲南教育出版社. 2001: 10. ISBN 7-5415-2017-9. 
  7. ^ 王渝光.五度調值標記法的改進與昆明話四聲的調值[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8(4):94.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紀錄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