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修订间差异
[InPageEdit] 没有编辑摘要 |
小 [InPageEdit] →外部連結: 没有编辑摘要 |
||
第34行: | 第34行: | ||
== 外部連結 == |
== 外部連結 == |
||
*柯馬丁:〈[https://scholar.princeton.edu/sites/default/files/mkern/files/han_fu_chinese.pdf 西漢美學與賦體的起源] {{Wayback|url=https://scholar.princeton.edu/sites/default/files/mkern/files/han_fu_chinese.pdf |date=20210421013932 }}〉。 |
*[[柯馬丁]]:〈[https://scholar.princeton.edu/sites/default/files/mkern/files/han_fu_chinese.pdf 西漢美學與賦體的起源] {{Wayback|url=https://scholar.princeton.edu/sites/default/files/mkern/files/han_fu_chinese.pdf |date=20210421013932 }}〉。 |
||
*苏瑞隆:〈[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424993 论儒家思想与汉代辞赋] {{Wayback|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424993 |date=20201205181026 }}〉。 |
*苏瑞隆:〈[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424993 论儒家思想与汉代辞赋] {{Wayback|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424993 |date=20201205181026 }}〉。 |
||
*谷口洋:〈[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7583849 试论两汉“赋序”的不同性质] {{Wayback|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7583849 |date=20201205181030 }}〉。 |
*谷口洋:〈[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7583849 试论两汉“赋序”的不同性质] {{Wayback|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7583849 |date=20201205181030 }}〉。 |
2022年11月4日 (五) 03:15的最新版本
汉赋是汉朝流行的赋,由《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篇》的体製,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
汉赋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是漢賦的特色。左思《三都赋序》就说汉赋“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
興盛原因
[编辑]漢賦的興盛,源於文體本身的發展,繼承《詩經》、《楚辭》、《荀子》短賦而進一步發展。漢賦興盛亦源於君王貴族的提倡。君王提倡於上,群臣響應於下,辭賦成了知識分子進身之階,於是爭相制作。
漢賦興起受政治經濟影響。漢初自文景之治後,海內昇平,經濟富庶,富麗堂皇的宮殿苑囿大規模興建,於是有專寫宮殿苑囿、巡遊田獵、聲色犬馬的富麗典雅大賦出現。
漢賦興起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認為賦能「抒下情而通諷諭,宣上德而盡忠孝」,具有積極作用,漢賦遂取代了楚辭而興起。漢代小學發達,亦導致漢賦興盛。
特質
[编辑]形式方面,漢賦多韻散結合,乃半詩半文的混合體。序言和亂辭多不押韻,正文部分則每多押韻。漢賦多是長篇巨製,前或有序言,後有亂辭,常用問答方式。詩體賦的句式以四言為主,騷體賦則多沿襲楚辭手法,多用楚辭句式,常用兮字。
風格方面,漢賦鋪陳誇飾,辭藻華麗,多用排偶,鋪采摛文,「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
主旨方面,漢賦題材內容駁雜龐大,多寫京殿、羽獵、山海、述行等題材,多歌頌帝王功德,描述宮廷生活,如田獵車騎,宮室苑囿,錦衣美食,音樂歌舞。漢賦並多有諷諫或勸戒之旨。
發展
[编辑]漢賦發展可分「形成期」、「全盛期」、「模擬期」及「轉變期」。
形成期自高祖至武帝初,騷體賦頗為盛行,如賈誼《弔屈原賦》、《鵩鳥賦》、董仲舒《士不遇賦》、司馬遷《悲士不遇賦》、枚乘《七發》等。散體大賦則遂漸形成。
全盛期自武帝至成帝之世,漢賦離棄楚辭風格,建立純散文的典型漢賦體,傾向精細雕飾,誇張鋪排,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東方朔《答客難》、王褒《洞簫賦》等。
模擬期自西漢末至東漢中葉,漢賦多依照一定的型體,堆積辭句,鋪陳形勢;雖然外表華麗,題材廣泛,但內容空洞。作品如揚雄的《甘泉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等。
轉變期起自東漢中葉以後,漢賦由長篇巨製變為短篇,多為表現個人胸懷的言志之作,如張衡《歸田賦》、《思玄賦》、趙壹《刺世疾邪賦》、禰衡《鸚鵡賦》等。
參考書目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 柯馬丁:〈西漢美學與賦體的起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苏瑞隆:〈论儒家思想与汉代辞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谷口洋:〈试论两汉“赋序”的不同性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谷口洋:〈从《七发》到《天子游猎赋》——脱离上古文学传统,确立汉赋表现世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竹田晃:〈以中国小说史的眼光读汉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