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薩爾塔龍屬: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VolkovBot留言 | 贡献
機器人 正在新增: fi:Saltasaurus
Hoseumou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2行: 第12行:
| subordo =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subordo =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infraordo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infraordo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unranked_familia = [[巨龍類]] Titanosauria
| unranked_familia =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 familia =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 familia =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 genus = '''薩爾塔龍屬 ''Saltasaurus'''''
| genus = '''薩爾塔龍屬 ''Saltasaurus'''''
| species = '''薩爾塔龍 ''S. loricatus''
| species = '''護甲薩爾塔龍 ''S. loricatus''
| binomial = ''Saltasaurus loricatus''
| binomial = ''Saltasaurus loricatus''
| binomial_authority = [[約瑟·波拿巴|Bonaparte]] & [[Jaime Eduardo Powell|Powell]], [[1980年|1980]]
| binomial_authority = [[約瑟·波拿巴|Bonaparte]] & [[Jaime Eduardo Powell|Powell]], [[1980年|1980]]
}}
}}


'''薩爾塔龍'''(屬名:''Saltasaurus'')意為「來自薩爾塔省的蜥蜴」,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薩爾塔龍在蜥腳類恐龍當中相當小,但對人類而言還是很巨大。牠們擁有類似[[梁龍科]]的頭部,牙齒僅位在嘴部的後方,而且牙齒是鈍的。薩爾塔龍的皮膚上嵌有小型骨版,這些骨板由Osteoderms([[皮內成骨]]/骨化皮膚)構成,大型骨板四處散佈,如人的手掌大小,小型骨板緊湊排列,只有碗豆大小;其他[[巨龍類]]恐龍身上也發現了骨板,某些梁龍科恐龍的背上也曾發現一排鱗甲。當薩爾塔龍類的骨板首次被發現時,因為是獨立於骨骸被發現,所以被推論屬於[[甲龍類]]恐龍。
'''薩爾塔龍'''(屬名:''Saltasaurus'')意為「薩爾塔省的蜥蜴」,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薩爾塔龍在蜥腳類恐龍當中相當小,但對人類而言還是很巨大。牠們擁有類似[[梁龍科]]的頭部,牙齒僅位在嘴部的後方,而且牙齒是鈍的。薩爾塔龍的皮膚上嵌有小型骨版,這些骨板由Osteoderms([[皮內成骨]]/骨化皮膚)構成,大型骨板四處散佈,如人的手掌大小,小型骨板緊湊排列,只有碗豆大小;其他[[泰坦巨龍類]]恐龍身上也發現了骨板,某些梁龍科恐龍的背上也曾發現一排鱗甲。當薩爾塔龍類的骨板首次被發現時,因為是獨立於骨骸被發現,所以被推論屬於[[甲龍類]]恐龍。


薩爾塔龍的屬名(''Saltasaurus'')取自於[[阿根廷]]西北部的[[薩爾塔省]],也是首次發現牠們化石的地點。薩爾塔龍的化石也發現於[[烏拉圭]]。薩爾塔龍的屬名有時會與[[三疊紀]]的[[跳龍]](''Saltopus'')產生混淆,然而這兩個屬非常地不相似。
薩爾塔龍的屬名(''Saltasaurus'')取自於[[阿根廷]]西北部的[[薩爾塔省]],也是首次發現牠們化石的地點。薩爾塔龍的化石也發現於[[烏拉圭]]。薩爾塔龍的屬名有時會與[[三疊紀]]的[[跳龍]](''Saltopus'')產生混淆,然而這兩個屬非常地不相似。
第27行: 第27行:
薩爾塔龍是由[[約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與Jaime E. Powell在1980年首次敘述,牠們被估計身長為12公尺(39呎),而體重有7公噸。如同所有蜥腳類恐龍,薩爾塔龍也是[[草食性]]動物。牠們頸部的骨質肌腱顯示牠們無法將頭部高抬過肩膀。
薩爾塔龍是由[[約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與Jaime E. Powell在1980年首次敘述,牠們被估計身長為12公尺(39呎),而體重有7公噸。如同所有蜥腳類恐龍,薩爾塔龍也是[[草食性]]動物。牠們頸部的骨質肌腱顯示牠們無法將頭部高抬過肩膀。


薩爾塔龍屬目前僅有一個種''S. loricatus''。''S. robustus''不再認為是個獨立的種,而''S. australis''現在被認為是獨立的[[內烏肯龍]]屬。
薩爾塔龍屬目前僅有一個種護甲薩爾塔龍(''S. loricatus''強壯薩爾塔龍(''S. robustus''不再認為是個獨立的種,而南方薩爾塔龍(''S. australis''現在被認為是獨立的[[內烏肯龍]]屬。


目前所發現的薩爾塔龍化石包含:[[脊椎]]、四肢骨頭、數個顎部骨頭、以及不同的骨板。某些骨板似乎擁有針刺,但這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確定。[[南極龍]]與[[銀龍]]的骨骸相似,牠們也可能擁有骨板。
目前所發現的薩爾塔龍化石包含:[[脊椎]]、四肢骨頭、數個顎部骨頭、以及不同的骨板。某些骨板似乎擁有針刺,但這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確定。[[南極龍]]與[[銀龍]]的骨骸相似,牠們也可能擁有骨板。
第41行: 第41行:


==恐龍蛋==
==恐龍蛋==
在1997年,[[路易斯·齊亞比]](Luis Chiappe)與他的團隊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Auca Mahuevo附近,發現了一個大型的[[巨龍類]]蛋巢。這些小型恐龍蛋,長度約11到12公分,內部有時[[化石]]化的胚胎,這些完整胚胎擁有批夫痕跡,但無法顯示是否有任何真皮組織或是羽毛。這些恐龍蛋被認為屬於薩爾塔龍。
在1997年,[[路易斯·齊亞比]](Luis Chiappe)與他的團隊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Auca Mahuevo附近,發現了一個大型的[[泰坦巨龍類]]蛋巢。這些小型恐龍蛋,長度約11到12公分,內部有時[[化石]]化的胚胎,這些完整胚胎擁有批夫痕跡,但無法顯示是否有任何真皮組織或是羽毛。這些恐龍蛋被認為屬於薩爾塔龍。


這個遺跡很明顯地是數百隻雌性個體挖掘洞穴,產下牠們的蛋,並用泥土或植被復蓋恐龍蛋。這顯示出牠們是群居動物,牠們可能就由群體行動以及骨板,來抵抗大型掠食者的攻擊,例如[[阿貝力龍]]。
這個遺跡很明顯地是數百隻雌性個體挖掘洞穴,產下牠們的蛋,並用泥土或植被復蓋恐龍蛋。這顯示出牠們是群居動物,牠們可能就由群體行動以及骨板,來抵抗大型掠食者的攻擊,例如[[阿貝力龍]]。

2008年7月20日 (日) 01:55的版本

薩爾塔龍
化石時期: 晚白堊紀

保护状况
化石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超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未分级)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科: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屬: 薩爾塔龍屬 Saltasaurus
種: 護甲薩爾塔龍 S. loricatus
二名法
Saltasaurus loricatus
Bonaparte & Powell, 1980

薩爾塔龍(屬名:Saltasaurus)意為「薩爾塔省的蜥蜴」,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薩爾塔龍在蜥腳類恐龍當中相當小,但對人類而言還是很巨大。牠們擁有類似梁龍科的頭部,牙齒僅位在嘴部的後方,而且牙齒是鈍的。薩爾塔龍的皮膚上嵌有小型骨版,這些骨板由Osteoderms(皮內成骨/骨化皮膚)構成,大型骨板四處散佈,如人的手掌大小,小型骨板緊湊排列,只有碗豆大小;其他泰坦巨龍類恐龍身上也發現了骨板,某些梁龍科恐龍的背上也曾發現一排鱗甲。當薩爾塔龍類的骨板首次被發現時,因為是獨立於骨骸被發現,所以被推論屬於甲龍類恐龍。

薩爾塔龍的屬名(Saltasaurus)取自於阿根廷西北部的薩爾塔省,也是首次發現牠們化石的地點。薩爾塔龍的化石也發現於烏拉圭。薩爾塔龍的屬名有時會與三疊紀跳龍Saltopus)產生混淆,然而這兩個屬非常地不相似。

敘述

薩爾塔龍是由約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與Jaime E. Powell在1980年首次敘述,牠們被估計身長為12公尺(39呎),而體重有7公噸。如同所有蜥腳類恐龍,薩爾塔龍也是草食性動物。牠們頸部的骨質肌腱顯示牠們無法將頭部高抬過肩膀。

薩爾塔龍屬目前僅有一個種護甲薩爾塔龍(S. loricatus)。強壯薩爾塔龍(S. robustus)不再認為是個獨立的種,而南方薩爾塔龍(S. australis)現在被認為是獨立的內烏肯龍屬。

目前所發現的薩爾塔龍化石包含:脊椎、四肢骨頭、數個顎部骨頭、以及不同的骨板。某些骨板似乎擁有針刺,但這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確定。南極龍銀龍的骨骸相似,牠們也可能擁有骨板。

薩爾塔龍的其他特徵包含:每節頸椎都有一個骨質棘、髖帶多出一節脊椎骨、尾椎擁有互相交鎖球窩關節。牠們可能以後肢站起,並將尾巴當作第三支柱,以接觸到較高的樹枝。

不斷改變的敘述

白堊紀時期,北美洲蜥腳類恐龍失去優勢草食性恐龍地位,這個時期的北美洲優勢草食性動物是鴨嘴龍類,例如艾德蒙頓龍。然而,澳洲南美洲在當時是島嶼大陸,從未出現過鴨嘴龍類恐龍,而蜥腳類持續在南方大陸繼續牠們的演化途徑。

薩爾塔龍是高度演化的蜥腳類恐龍之一,牠們生存於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當1980年首次發現薩爾塔龍的化石時,古生物學家開始重新思考蜥腳類恐龍的定義,因為薩爾塔龍的確是種蜥腳類恐龍,但身上卻有骨板。在這之前,蜥腳類恐龍被認為以牠們巨大的體型作為防禦手段。

然而,因為發現了一隻擁有骨質瘤狀物的薩爾塔龍化石,身長10到12公尺,古生物學家們開始重新思考其他的蜥腳類恐龍可能也擁有骨板,例如:阿根廷龍拉布拉達龍

恐龍蛋

在1997年,路易斯·齊亞比(Luis Chiappe)與他的團隊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Auca Mahuevo附近,發現了一個大型的泰坦巨龍類蛋巢。這些小型恐龍蛋,長度約11到12公分,內部有時化石化的胚胎,這些完整胚胎擁有批夫痕跡,但無法顯示是否有任何真皮組織或是羽毛。這些恐龍蛋被認為屬於薩爾塔龍。

這個遺跡很明顯地是數百隻雌性個體挖掘洞穴,產下牠們的蛋,並用泥土或植被復蓋恐龍蛋。這顯示出牠們是群居動物,牠們可能就由群體行動以及骨板,來抵抗大型掠食者的攻擊,例如阿貝力龍

相關書籍

  • Walking on Eggs: The Astonishing Discovery of Thousands of Dinosaur Eggs in the Badlands of Patagonia, by Luis Chiappe and Lowell Dingus. June 19, 2001, Scribner. ISBN 0-7432-1211-8.
  • David Burnie. The Kingfisher Illustrated Dinosaur Encyclopedia. Kingfisher Publications Plc. 2002. 
  •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