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P·亨廷頓: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DENDEND1998(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DENDEND1998(留言 | 贡献) 小 修正翻譯腔 |
||
第38行: | 第38行: | ||
在[[吉米卡特]]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亨廷頓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規劃協調員,在80年代的[[南非]]種族隔離時代,他還擔任國P. W. Botha安全部門的顧問。 |
在[[吉米卡特]]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亨廷頓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規劃協調員,在80年代的[[南非]]種族隔離時代,他還擔任國P. W. Botha安全部門的顧問。 |
||
亨廷頓最闻名于世的是他在[[1993年]]所寫的《[[文明冲突论]]》一書,用以解釋冷戰後的世界格局,亨廷頓认为21世纪的戰爭將不會發生在國家之間,而 |
亨廷頓最闻名于世的是他在[[1993年]]所寫的《[[文明冲突论]]》一書,用以解釋冷戰後的世界格局,亨廷頓认为21世纪的戰爭將不會發生在國家之間,而會發生在文明之間<ref name="胡逢瑛2010">{{cite book|author=胡逢瑛|title=Glocalization|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AIARNb14j0C&pg=PA31|date=1 January 2010|publisher=秀威出版|isbn=978-986-221-367-4|pages=31–|access-date=2019-01-01|archive-date=2021-03-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2075806/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AIARNb14j0C&pg=PA31|dead-url=no}}</ref>亨廷頓与莫里斯·詹诺维茨是20世纪晚期[[政军关系]]研究的先驱者<ref>{{cite news|url=https://digital.library.txstate.edu/bitstream/handle/10877/3733/fulltext.pdf|title=Civil Military Relations in Emerging Democracies as Found in the Articles of Armed Forces and Society|date=1 February 2002|publisher=Texas State University|accessdate=2019-01-01|archive-date=2021-01-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8192535/https://digital.library.txstate.edu/bitstream/handle/10877/3733/fulltext.pdf|dead-url=no}}</ref>。這本著作裏,他認為[[伊斯蘭極端主義]]將成為[[西方世界]]的最大威脅,為了遏抑伊斯蘭恐怖組織,亨廷頓不斷幫助美國重新塑造出和諧的“軍民關係”,這種有利於增加政府威望的做法在美國國內受到廣泛讚譽<ref name="nytimes">{{cite web |last=Lewin |first=Tamar |title=Samuel P. Huntington, 81, Political Scientist, Is Dead |url=https://www.nytimes.com/2008/12/29/education/29huntington.html?_r=0 |accessdate=June 9, 2015 |work=[[The New York Times]] |date=December 28, 2008}}</ref>。根據開放教學大綱的統計,亨廷頓的文章是美國[[政治學]]課程中被引用次數第二多的作者<ref>{{Cite web | url=https://opensyllabus.org/results-list/authors?size=50&fields=Political%20Science |title = Open Syllabus Project}}</ref>。 |
||
他是[[美国民主党|民主党]]右翼的一員,屬於支持民主黨的堅定[[保守派]],近来他对美国移民问题的論調亦广受美國社會的关注。 |
他是[[美国民主党|民主党]]右翼的一員,屬於支持民主黨的堅定[[保守派]],近来他对美国移民问题的論調亦广受美國社會的关注。 |
2023年1月12日 (四) 02:24的版本
森姆·P·亨廷頓 Samuel P. Huntington | |
---|---|
![]() 杭亭頓,攝於2004年1月 | |
出生 | 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 1927年4月18日 ![]() |
逝世 | 2008年12月24日![]() | (81歲)
国籍 | ![]() |
教育程度 | 史岱文森高中 |
母校 | |
知名于 | 《文明衝突論》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政治学 |
机构 | |
施影响于 | 法蘭西斯·福山、約翰·米爾斯海默 |
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英語: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1927年4月18日—2008年12月24日[1]),是美國的一個政治學評論家、顧問和學者,他在哈佛大學度過了半個多世紀,曾任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的主任,和艾伯特·J·韋瑟黑德三世一起擔任大學教授。
在吉米卡特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亨廷頓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規劃協調員,在80年代的南非種族隔離時代,他還擔任國P. W. Botha安全部門的顧問。
亨廷頓最闻名于世的是他在1993年所寫的《文明冲突论》一書,用以解釋冷戰後的世界格局,亨廷頓认为21世纪的戰爭將不會發生在國家之間,而會發生在文明之間[2]亨廷頓与莫里斯·詹诺维茨是20世纪晚期政军关系研究的先驱者[3]。這本著作裏,他認為伊斯蘭極端主義將成為西方世界的最大威脅,為了遏抑伊斯蘭恐怖組織,亨廷頓不斷幫助美國重新塑造出和諧的“軍民關係”,這種有利於增加政府威望的做法在美國國內受到廣泛讚譽[4]。根據開放教學大綱的統計,亨廷頓的文章是美國政治學課程中被引用次數第二多的作者[5]。
他是民主党右翼的一員,屬於支持民主黨的堅定保守派,近来他对美国移民问题的論調亦广受美國社會的关注。
人物生平
亨廷頓于1927年在紐約市出生。他高中畢業後進入耶鲁大学,曾在美國陸軍中短暫服役。退役後在芝加哥大學获碩士學位,在哈佛大学获哲學博士学位。1950年起,亨廷頓在哈佛大學政治學系获得教職,直到他去世。1959年至1962年期間他曾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2008年12月24日,亨廷頓逝世於麻薩諸塞州瑪莎葡萄園島。
主要作品
- 《军人与国家:军民关系的理论与政治》(1957年)。
-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年)。
- 《美国政治:不和谐的承诺》(1981年)。
- 《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1991年):指出从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开始,就出现了第三波民主化潮流,描绘了一个包括欧洲60多个国家, 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全球趋势。 亨廷顿因为这本书赢得了1992年路易斯维尔大学的格文美尔大奖。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
- 《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2004年):亨廷顿的最后一本书。该书主要讨论了美国的国家认同问题,以及大规模拉丁裔移民对美国可能构成的文化威胁。亨廷顿警告说:“(拉丁裔移民)会将美国割裂为两种人、两种文化、两种语言”。
参考文献
- ^ Obituary: Samuel Huntington. The Guardian. 31 December 2008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 胡逢瑛. Glocalization. 秀威出版. 1 January 2010: 31– [2019-01-01]. ISBN 978-986-221-36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 ^ Civil Military Relations in Emerging Democracies as Found in the Articles of Armed Forces and Society (PDF). Texas State University. 1 February 2002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8).
- ^ Lewin, Tamar. Samuel P. Huntington, 81, Political Scientist, Is Dead.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8, 2008 [June 9, 2015].
- ^ Open Syllabus Project.
参阅相关
外部链接
![](/upwiki/wikipedia/commons/thumb/e/ec/Wiktionary-logo.svg/40px-Wiktionary-logo.svg.png)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Huntingtonianism」。
- Samuel Huntington explaining himself his book and thesis about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in a 1997 interview with Charlie Ro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Crisis of Democrac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August 21, 2019,. Trilateral Commission report
- C-SPAN內的頁面(英文)
- Sam Huntington discusses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with Jenny Attiyeh 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oughtcast
- "Interview with Sam Huntington" by Amina R. Chaudary – a 2006 interview with Islamica Magazine
- Samuel Huntington: Ideas Have Consequences by James Kurth
- Samuel Huntington, a prophet for the Trump er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Carlos Lozada, Washington Post, July 1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