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席慕德: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Lunayen留言 | 贡献
top:​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Lunayen留言 | 贡献
版面調整
第1行: 第1行:
{{BLPsources|time=2022-06-14T03:17:46+00:00}}
{{BLPsources|time=2022-06-14T03:17:46+00:00}}


== 簡介 ==
[[File:19690410席慕德.jpg|thumb|攝於1969年]]'''席慕德'''(1938年3月3日-),聲樂家。籍貫為[[察哈爾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察哈爾]],出生於北平(今北京),兒時成長於香港。1958年,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大學音樂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主修聲樂,副修鋼琴,師事江心美教授與張彩賢教授,同時隨蕭而化教授學習音樂理論。1962年獲德國政府獎學金,就讀於[[慕尼黑音乐戏剧学院|慕尼黑音樂學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於1966年畢業後展開演出計畫;隔年進入德國雷根斯堡歌劇院 (Theater Regensburg),擔任該歌劇院的女高音歌唱家<ref name=":0">{{Cite web|author=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title=席慕德-生平|url=https://musiciantw.ncfta.gov.tw/people?uid=2&pid=85}}</ref>。
[[File:19690410席慕德.jpg|thumb|攝於1969年]]'''席慕德'''(1938年3月3日-),聲樂家。籍貫為[[察哈爾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察哈爾]],出生於北平(今北京),兒時成長於香港。1958年,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大學音樂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主修聲樂,副修鋼琴,師事江心美教授與張彩賢教授,同時隨蕭而化教授學習音樂理論。1962年獲德國政府獎學金,就讀於[[慕尼黑音乐戏剧学院|慕尼黑音樂學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於1966年畢業後展開演出計畫;隔年進入德國雷根斯堡歌劇院 (Theater Regensburg),擔任該歌劇院的女高音歌唱家<ref name=":0">{{Cite web|author=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title=席慕德-生平|url=https://musiciantw.ncfta.gov.tw/people?uid=2&pid=85}}</ref>。



2023年1月13日 (五) 07:46的版本

攝於1969年

席慕德(1938年3月3日-),聲樂家。籍貫為蒙古察哈爾,出生於北平(今北京),兒時成長於香港。1958年,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大學音樂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主修聲樂,副修鋼琴,師事江心美教授與張彩賢教授,同時隨蕭而化教授學習音樂理論。1962年獲德國政府獎學金,就讀於慕尼黑音樂學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於1966年畢業後展開演出計畫;隔年進入德國雷根斯堡歌劇院 (Theater Regensburg),擔任該歌劇院的女高音歌唱家[1]


在1969年、1971年兩度受德國文化機構–歌德學院 (Goethe Institute) 慕尼黑總部選派到東南亞國家巡迴「德國藝術歌曲獨唱會」,為第一批參與德國文化交流巡迴東南亞各國的非德籍藝術家。1971年返國任教,於母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吳大學,以及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教授聲樂與德國藝術歌曲。1975年赴美國紐約進修,師事女高音伊蓮諾‧史蒂柏 (Eleanor Steber) ;1982年於美國錄製個人專輯,曲目涵蓋西方古典音樂與中國民謠,並編目於紐約林肯中心音樂圖書館。1985年,重返母校擔任教職,教授聲樂、德文藝術歌曲詮釋及歌唱語音等課程。1999-2006年,擔任7年「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長」,期間致力推廣臺灣聲樂藝術以及發展聲樂檢定、比賽等活動[1]


席慕德自2003年臺師大音樂系專任退休後,仍持續推動聲樂教育,並著有多樣類型著作,包含音樂散文、演唱評論、歌譜編選與譯詞等,這些著作成為國內聲樂學子的重要參考資料。不僅如此,其擔任國內外專業比賽評審、音樂會策劃以及製作等工作,同時在各音樂雜誌發表多篇論述,對於推廣和提升聲樂藝術上,具有重要貢獻[1]

簡歷

家庭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席慕德-生平.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