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英 (清朝):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Huang Bohua(留言 | 贡献) 小 →書畫風格 |
||
第41行: | 第41行: | ||
==書畫風格== |
==書畫風格== |
||
林朝英擅長鵝群體[[草書]]及運用竹葉體[[行楷]],並將奇秀豪放的筆意鎔鑄於繪畫之中,大膽舒放用筆,與[[明]][[徐渭]]狂逸一脈相承。同時並將古代字帖畫稿,慎為校對,再雕刻在木板上。其遺墨包含題寫[[臺南開元寺]]三川門的楹聯、[[開基天后祖廟]]「湄靈肇造」與「慈慧」兩匾。<ref>〈臺南市府應多層次發揮歷史名人之貢獻〉:「他在書畫藝術方面的成就,有人譽為「清代台灣唯一藝術家」,雖不無溢美,但他多才多藝的總體成就卻構成一座後人難以企越的高峰。他的「一峰」獨秀,既有自許,亦有自詡,絕非倖致。」,2016年12月7日,《[[中華日報]]》社論</ref>如作於嘉慶八年(1803年)之〈墨荷〉,構圖在畫面中心交錯幾成十字型,筆法率意且富動感,呈現豐富的空間感。另外作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的〈蕉石白鷺〉,其芭蕉葉的橫筆刷染與石頭的勾勒渲染,均係徐渭作風之延續。 |
林朝英擅長鵝群體[[草書]]及運用竹葉體[[行楷]],並將奇秀豪放的筆意鎔鑄於繪畫之中,大膽舒放用筆,與[[明]][[徐渭]]狂逸一脈相承。同時並將古代字帖畫稿,慎為校對,再雕刻在木板上。其遺墨包含題寫[[臺南開元寺]]三川門的楹聯、<ref>{{Cite web|date=2023-02-04|title=臺南開元禪寺書法竹葉字|url=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01.008.0425|url-status=live|access-date=2023-02-04|website=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ref>[[開基天后祖廟]]「湄靈肇造」與「慈慧」兩匾。<ref>〈臺南市府應多層次發揮歷史名人之貢獻〉:「他在書畫藝術方面的成就,有人譽為「清代台灣唯一藝術家」,雖不無溢美,但他多才多藝的總體成就卻構成一座後人難以企越的高峰。他的「一峰」獨秀,既有自許,亦有自詡,絕非倖致。」,2016年12月7日,《[[中華日報]]》社論</ref>如作於嘉慶八年(1803年)之〈墨荷〉,構圖在畫面中心交錯幾成十字型,筆法率意且富動感,呈現豐富的空間感。另外作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的〈蕉石白鷺〉,其芭蕉葉的橫筆刷染與石頭的勾勒渲染,均係徐渭作風之延續。 |
||
==詩作== |
==詩作== |
2023年2月4日 (六) 04:08的版本
林朝英 | |
---|---|
林朝英 (清朝) | |
時代 | 清朝 |
姓 | 林 |
字 | 伯彦 |
號 | 梅峰 |
籍貫 | 漳州府海澄縣[1] |
出生 | 乾隆四年(1739年) |
逝世 | 嘉慶廿一年(1816年) |
墓葬 | 臺南南山公墓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
---|---|
漢字 | 林朝英 |
注音 | ㄌㄧㄣˊ ㄔㄠˊ ㄧㄥ |
台語羅馬字 | Lîm Tiâu-Ing |
客羅 | Lim11 Zeu24-In24 |
林朝英(1739年—1816年),清代臺灣府臺灣縣(今臺南市)人,字伯彦,號梅峰、又號鯨湖英, 別署一峯亭,小名耀華或作夜華[1]。善於水墨畫、雕刻及書法,因被譽為「清代臺灣唯一藝術家」[註 1][1]。而除了藝術家的身分,他也是府城的知名富商,樂善好施,曾獨資贊助臺灣縣文廟的興建[註 2][1]。
生平
清康熙卅二年(1693年),林朝英祖父林登榜攜家帶眷渡臺,居住在府城嶺後街[註 3],創立「元美」號,經營布匹、砂糖等海運事業[1][2]。乾隆四年(1739年),林朝英出生。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林朝英28歲入郡庠(府學)受知於臺灣道道臺張珽,但數次赴福州秋闈皆不及第。在鄉試失利多次後,林朝英按部就班,從生員、廩生,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取得貢生資格[1]。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在臺灣府城三界壇興築宅第[註 4],名曰「蓬臺書室」,懸掛「一峰」木匾於庭園某亭[註 5][1]。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資授中書科中書銜[3]。
嘉慶九年(1804)有鑑於臺灣縣儒學(文廟)[註 6]老舊破敗,獨資捐出白銀五千多兩贊助重修[註 7],歷經三年完工[1]。廟成後,朝廷加以褒揚:封從六品光祿寺署正,賜「重道崇文」匾、建牌坊[註 8][1]。
嘉慶二十年(1816)壽終,年七十八歲,受清廷諡封「謙尊」。
書畫風格
林朝英擅長鵝群體草書及運用竹葉體行楷,並將奇秀豪放的筆意鎔鑄於繪畫之中,大膽舒放用筆,與明徐渭狂逸一脈相承。同時並將古代字帖畫稿,慎為校對,再雕刻在木板上。其遺墨包含題寫臺南開元寺三川門的楹聯、[5]開基天后祖廟「湄靈肇造」與「慈慧」兩匾。[6]如作於嘉慶八年(1803年)之〈墨荷〉,構圖在畫面中心交錯幾成十字型,筆法率意且富動感,呈現豐富的空間感。另外作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的〈蕉石白鷺〉,其芭蕉葉的橫筆刷染與石頭的勾勒渲染,均係徐渭作風之延續。
詩作
- 闕題
又住湖干上,依人屋數椽。
晚山如我瘦,明月向誰圓。
酒薄寒難禦,愁多病易纏。
怒濤飛不到,聊借一枝眠。[註 9]
- 闕題
疏萱翠葉影離離,歲晚松梅締故知。
棲鳳化鱗翻有待,虛心直節表清奇。[註 10]
- 闕題
仙客乘槎不乘鶴,江上登樓槎上宿。
大別山頭風雨多,晴川閣上千年日。
江人但食武昌魚,溪女猶歌大堤谷。
國□萬艘去不遲,三楚遺思在蔀屋。
為君剪斷鸚鵡洲,染破瀟湘一片綠。[註 11]
紀念
- 林朝英之子林瀛將「墓誌銘」、「行狀」的資料整合,刻板印製《一峰亭林朝英行略》[1]。
- 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盧嘉興發表〈清代臺灣唯一的藝術家林朝英〉。
- 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盧嘉興再發表〈清代臺灣藝術家林朝英〉。
- 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何政廣輯《清代臺南府城書畫展覽專集》。
- 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其自畫像被公開展示。
- 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陳奇祿主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曾策畫精刊《明清時代臺灣書畫》。
- 民國一百五年(2016年)12月4日,「一峰獨秀─林朝英逝世二百週年紀念」活動,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等單位通力合作舉辦。
其他
《臺灣日日新報》曾刊載署名「心庵」的〈一峰亭林朝英〉一文(1906年11月6日),文中曾寫說康熙時有個林姓太監試圖毒害皇帝,在動手之前曾企圖邀林朝英加入他,但林朝英反而寫信勸止他的不軌行動。而後林太監的毒殺行動失敗,在臺灣的林朝英以為會禍事上身,遂服毒自殺。然而林朝英是乾隆、嘉慶時的人,此則傳說與其完全對不上。[1]
而連橫《臺灣通史》又將林朝英與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林清事件結合,記說林朝英曾寫信勸諫林清,事後朝廷發現後曾召他入朝嘉獎,但林朝英以患病為由婉拒的故事。林文龍〈臺南林朝英史實與誤說〉認為《臺灣通史》的此段記述可能是與《臺灣日日新報》刊載的林太監故事有關,而連橫又將林太監改成了林清,並修改了一些情節。但認為這段記述並不足信,為所謂的「誤說」。[1]
註釋
- ^ 日治時期尾崎秀真便評論說林朝英是「臺灣二百五十年間唯一之藝術家」[1]。民國五十五年,盧嘉興發表〈清代臺灣唯一的藝術家林朝英〉。
- ^ 林朝英也曾與其他紳商一起參與修建考棚、中社書院、南社、南壇、嶽帝廟、城隍廟等建設[1]。
- ^ 嶺後街的「嶺」指的是鷲嶺,相當於現在中和境北極殿附近到民權路一段220巷北側一帶[2]。嶺後街是商業活動興盛的地區,除了林家的「元美號」,也有陳家的「元益藥鋪」[2]。此外該地也是粧佛業集中地[2]。
- ^ 其故居位於臺灣府城三界壇街、今湯德章紀念公園附近,後在臺灣日治時期遭到拆毀。
- ^ 光緒十二年(1886)亭額「一峰」被盜,一說是被淮軍所竊[3]。
- ^ 跟現在的臺南孔子廟(府儒學)不同,位在今府前路一段附近。縣儒學為臺灣縣知縣沈朝聘在任時興建,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後建物改稱「安平縣學」[4]。內部有大成殿、明倫堂、忠義祠、孝悌祠等設施[4]。日治初期,縣儒學跟附近的司學署、萬壽宮曾一起被充為臺南地方法院廳舍與宿舍使用(1897年─1914年)[4]。
- ^ 銀4264兩為修建費用,此外並捐了相當於銀800兩的田產,以田地的租息充實儒學經費[1]。
- ^ 重道崇文坊牌坊於日治時期被遷至臺南公園內,現列為直轄市定古蹟。
- ^ 此詩收於蛻葊老人《大屯山房譚薈》,又載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蛻葊老人註:「詩無專集。曾見手書摺扇一葉,有五律云。」
- ^ 此詩收於盧嘉興〈清代臺灣藝術家林朝英〉,又載陳奇祿《明清時代臺灣書畫》,題畫詩落款:「於蓬臺書室。東寧南嶺一峰亭。年七十又四。林朝英。」編者按:林氏於嘉慶十七年(1812)所作。
- ^ 此詩收於陳奇祿《明清時代臺灣書畫》,文建會,1984年。行書落款:「壬申年(1812)小陽春。一峰亭林朝英。」
參考來源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林文龍. 〈臺南林朝英史實與誤說〉. 《臺灣科舉家族軼聞與傳說》.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6-10: 159–163. ISBN 978-986-05-0085-1.
- ^ 2.0 2.1 2.2 2.3 張耘書. 《臺南府城舊街新路》.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7-07: 79–81. ISBN 978-986-05-2924-1.
- ^ 3.0 3.1 《臺灣通史‧卷三十四列傳六》
- ^ 4.0 4.1 4.2 吳建昇、柯如蓉. 《臺南地方法院》.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8-08: 85–87. ISBN 978-986-05-5991-0.
- ^ 臺南開元禪寺書法竹葉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2023-02-04 [2023-02-04].
- ^ 〈臺南市府應多層次發揮歷史名人之貢獻〉:「他在書畫藝術方面的成就,有人譽為「清代台灣唯一藝術家」,雖不無溢美,但他多才多藝的總體成就卻構成一座後人難以企越的高峰。他的「一峰」獨秀,既有自許,亦有自詡,絕非倖致。」,2016年12月7日,《中華日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