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揆一: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H-YuChia留言 | 贡献
TH-YuChia留言 | 贡献
第52行: 第52行:
== 著作 ==
== 著作 ==
[[File:《被遺忘的福爾摩沙》.jpg|thumb|'''《被遺忘的福爾摩沙》內頁描繪鄭荷交戰期間的情景及鄭成功騎馬圖像。''']]
[[File:《被遺忘的福爾摩沙》.jpg|thumb|'''《被遺忘的福爾摩沙》內頁描繪鄭荷交戰期間的情景及鄭成功騎馬圖像。''']]
1675年署名「'''{{lang|la|C.E.S.}}'''」的《{{lang|nl|'t Verwaerloosde Formosa}}》(英譯:{{lang|en|Neglected Formosa}},譯:[[被遺誤的臺灣]],有一譯為:被遺忘的福爾摩沙)一書出版,書中譴責[[荷蘭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高層怠忽職守、拒派援軍、遺誤時機,才使台灣淪陷,震驚荷蘭各界。19世紀荷蘭學者J. A. Grothe斷定「{{lang|la|C.E.S.}}」為「{{lang|la|Coyett et Socii}}(揆一與同僚)」,此書為揆一為自己辯護,此說為學界普遍認可<ref>翁佳音,[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ontents/011/cca220003-li-wpkbhisdict002686-0802-u.xml 《被遺誤的臺灣》]{{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臺灣歷史辭典(十一畫),2004-05-18</ref><ref>{{cite web|author1=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title=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被遺誤的福爾摩沙》,荷蘭使節與鄭成功談判圖|url=http://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0057e407-7c1e-4534-aba9-9cd9b6ac700d|agency=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work=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access-date=2018-01-25|archive-date=2020-10-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6034540/http://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0057e407-7c1e-4534-aba9-9cd9b6ac700d|dead-url=no}}</ref>。
1675年署名「'''{{lang|la|C.E.S.}}'''」的《{{lang|nl|'t Verwaerloosde Formosa}}》(英譯:{{lang|en|Neglected Formosa}},譯:[[被遺誤的臺灣]],有一譯為:被遺忘的福爾摩沙)一書出版,書中譴責[[荷蘭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高層怠忽職守、拒派援軍、遺誤時機,才使台灣淪陷,震驚荷蘭各界。19世紀荷蘭學者J. A. Grothe斷定「{{lang|la|C.E.S.}}」為「{{lang|la|Coyett et Socii}}(揆一與同僚)」,此書為揆一為自己辯護,此說為學界普遍認可<ref>翁佳音,[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ontents/011/cca220003-li-wpkbhisdict002686-0802-u.xml 《被遺誤的臺灣》]{{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臺灣歷史辭典(十一畫),2004-05-18</ref><ref>{{cite web|author1=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title=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被遺誤的福爾摩沙》,荷蘭使節與鄭成功談判圖|url=http://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0057e407-7c1e-4534-aba9-9cd9b6ac700d|agency=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work=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access-date=2018-01-25|archive-date=2020-10-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6034540/http://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0057e407-7c1e-4534-aba9-9cd9b6ac700d|dead-url=no}}</ref>。
[[File:《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書名頁.jpg|thumb|'''《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書名頁''']]
[[File:《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書名頁.jpg|thumb|'''《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書名頁''']]
[[File:《被遺忘的福爾摩沙》荷蘭人描繪臺灣原住民祭祀場所.jpg|thumb|'''《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書內出現荷蘭人想像西拉雅原住民祭祀場所「公廨」的版畫。西方人以教堂形式來描繪呈現。''']]
[[File:《被遺忘的福爾摩沙》荷蘭人描繪臺灣原住民祭祀場所.jpg|thumb|'''《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書內出現荷蘭人想像西拉雅原住民祭祀場所「公廨」的版畫。西方人以教堂形式來描繪呈現。''']]

2023年4月23日 (日) 11:00的版本

揆一
Coyett
傳言為揆一的半身像
(實際是巴達維亞總督約翰·馬特索科爾像)
出生1615年
瑞典帝國斯德哥尔摩
逝世1687年10月17日(1687歲—10—17)(72歲)
荷蘭共和國阿姆斯特丹
国籍瑞典
头衔第12任台灣長官(30 June 1656 - 1 February 1662);第14任出島駐日首席(4 November 1652 - 10 November 1653);第9任出島駐日首席(3 November 1647 - 9 December 1648)
配偶Susanna Boudaens(1645-56), Helena de Sterke(1658-?), G.M. Gossens(1687-1687)
儿女Balthasar Coyett

揆一荷蘭語Frederick Coyett,1615年—1687年10月17日),直譯為弗雷德里克·科耶特,是一名瑞典貴族、荷蘭東印度公司官員,也是台灣荷蘭統治時期的第十二任暨最後一任台灣長官

生平

揆一於1615年(或 1620年)[1]生於斯德哥爾摩,具有荷蘭/佛萊明(Dutch/Flemish)淵源的家族為逃避宗教迫害[2]約於1569年自神聖羅馬帝國布拉邦公國(Duchy of Brabant)[3]移居瑞典[1]瑞典知名駐英外交官彼得·朱利葉斯·科耶(Peter Julius Coyet[4]是他的大弟,小弟奧托·科耶特(Otto Coyett)在莫斯科有一家玻璃廠。父親吉利斯·科耶(Gillis Coyet)是瑞典國王約翰三世(John III of Sweden)[5]的金匠,後被任命為皇室鑄幣師,1629年移居俄羅斯,後成立鑄幣廠,1634年在莫斯科去世。

揆一的原文姓名拼法十分多元,依不同年代或語言而有下列拼法:Frederick 會被拼為 Fredrik 或 Fredrick;Coyett 則會被拼為 Coyet、Coignet 或 Coijet。[1]

早年職涯:出島

1643年,揆一任職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經歷各種職階,1645年在巴達維亞升任為高級商務專員。揆一兩次擔任荷蘭東印度公司「駐日首席」(VOC Opperhoofd[6] at Dejima in Japan),1647年被任命為日本出島商館館長(兩次任期分別為:1647年11月3日-1648年12月9日;1652年11月4日-1653年11月10日)。曾於尼可拉斯·維堡(Nicolaas Verburgh)擔任臺灣長官時(1649-53)批評維堡對郭懷一反荷事件(1652年9月7-19日)的鎮壓政策。

揆一為方思華·卡隆(François Caron, 1600-73)的連襟,兩人負責1643年「南部事件」(Nambu affair of 1643)10位荷蘭囚犯的釋放案。「南部事件」起因於布列斯肯號(the Breskens)的船長 Hendrick Cornelisz Schaep及九名船員於陸奧國盛岡藩山田浦(今岩手縣)登陸被俘。[7]

揆一在巴達維亞的長官對他「駐日首席」的表現感到滿意。應對來自幕府方面的困難與挑釁,他能夠維持最佳的外交立場。1649年,他與他的弟弟Peter Julius受到瑞典Christina[10]王后冊封為貴族後地位更加鞏固。[11]

臺灣長官

揆一最為人所知的頭銜為末代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語: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臺灣長官。1650年,他唯一的兒子Balthasar Coyett[12]在臺灣熱蘭遮城出生。1656年6月30日上任後,台灣的收益急遽擴大,揆一的評價水漲船高;5個月後臺灣島颱風侵襲,損失慘重。於此之間,揆一持續向總部說明鄭成功的危險性,並反覆報告應該注意鄭氏之動向,但強化熱蘭遮城的防衛計畫卻被拒絕。對此,揆一在沒有巴達維亞的許可下逕自強化熱蘭遮城的守備。

166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才意識到台灣的危機。1660年7月16日Jan van der Laan出任司令官,率領12艘船組成救援艦隊自巴達維亞出航,9月抵達台灣。但艦隊收到的命令似乎是若台灣無事,艦隊應轉而攻擊位於澳門的葡萄牙軍隊。因台灣防禦戰的勝利並不會得到什麼,但攻略澳門則會得到莫大的利益。為此,當初 van der Laan 司令官輕視台灣的危機,與揆一意見相左,1661年2月留下4艘船,並率領其餘船艦返回巴達維亞。van der Laan 司令官向公司控訴揆一不適任台灣長官,公司因而任命Harmen Klenck van Odessen為新長官。

1661年4月30日,鄭成功率領戎克船300艘,軍隊25,000人往熱蘭遮城近海襲來。荷蘭方的守軍則不足1,140名。翌日開始激烈的登陸戰。東印度公司留下的四艘船中,最大艘的船爆炸沉沒,剩餘的三艘船自戰場脫逃。陸地上,荷蘭守軍耐力良好,鄭成功於五月底開始從積極進攻轉為包圍戰。6月24日,從熱蘭遮城逃脫的三艘船抵達巴達維亞,並報告熱蘭遮城遭到鄭成功軍隊的攻擊。7月5日Jacob Caeuw 出任司令官,率領九艘船組成的艦隊由巴達維亞出發馳援熱蘭遮城,只是Caeuw並沒有戰鬥經驗。7月30日,「新長官」van Odessen雖抵達台灣,但一知道荷鄭雙方交戰方酣而沒有登陸,旋即逃往長崎。8月12日Caeuw 司令官率領的救援艦隊抵達台灣,因為天候惡劣無法登陸,直到9月8日至10日才成功將補給品及軍隊送上陸地。9月16日,荷蘭艦隊向鄭成功艦隊發起進攻,但以失敗收場。知曉鄭成功對台灣發動攻擊的大清向荷軍發起救援。11月26日Caeuw 司令官以運送大清援軍的名目率艦隊離開,最終卻逃回巴達維亞,至此,荷軍士氣低落。

而鄭成功對熱蘭遮城的內部情形並沒有把握,但熱蘭遮城的逃兵將城內情形告訴鄭成功,鄭成功因此改採積極攻勢。1662年2月10日,經過9個月的圍城後,城內嚴重缺乏食物和飲用水,許多人死於水腫、腹瀉和壞血病,教堂和倉庫裡到處是生病和受傷的人,揆一被迫投降締和,放棄熱蘭遮城。揆一在鄭軍的允許下,帶著足夠的輜重、1000多名荷蘭人及其眷屬離開臺灣,回到巴達維亞

作為揆一連襟的卡隆為其提供關照,但卡隆返國後揆一失去這層庇護,而身為瑞典籍的揆一並沒有得到其他荷蘭人積極的庇護。揆一旋即受到審判,以丟失台灣或失去公司重要財產之罪,一度被判處死刑,1665年,經過三年囚禁的揆一被終身流放班達群島以西的艾一島(Pulau Ai);另有一說,是被流放至該群島最東邊的哈撻島(Pulau Hatta,英語:Rosengain)。1674年,經過九年的流放,揆一的兒子、朋友向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陳情,其中瑞典政府也居中協調,並以25,000荷蘭盾(約合白銀7000銀元9700元)贖出揆一,在威廉特赦下獲釋。釋放揆一的條件是一旦回到荷蘭就不可以再次出國,這項條件被認為是受到揆一連襟卡隆於1667年至競爭對手法國東印度公司出任長官的影響所致。

1684年揆一於阿姆斯特丹的 Keizersgracht(意:皇帝的運河)購買一棟原為Hemony兄弟工作室[13]的房子作為住處,最終沒有回到故國瑞典,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逝世。

揆一的獨生子 Balthasar Coyett,由其元配 Susanna Boudaens 於 1650年所生,追隨其父親的腳步進入荷蘭東印度公司服務,最終成為安汶長官。[14]

在巴達維亞的遺產

揆一曾是荷蘭「諸印度理事會」(Council of the Indies)的一員。1604 年在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貿易指揮官前,揆一曾是初審法院(Secretary of the Landraad, court of the first instance)的秘書。1658年12月8日,揆一再娶 Helena de Stereke,Pieter van Alphen 高級商務專員的孀婦。1736年,他在巴達維亞城東南邊的土地建造一棟鄉間別墅。揆一以印度教及佛教藝術的收藏家聞名,並以他的收藏來妝點他的鄉間別墅,作為他收藏之一的印度教神祇「俱毗羅」(Kubera)雕像現正展示於印尼國家博物館

揆一在過世前的幾日與Westpalm 的孀婦 G.M. Gossens再婚,Gossens因此成為揆一遺產的唯一繼承人。1762年,揆一的鄉間別墅被改建為一座中式廟宇(klenteng)。揆一的一些塑像仍在這棟建築中展出,位於現今雅加達的 Vihara Buddhayana。

著作

《被遺忘的福爾摩沙》內頁描繪鄭荷交戰期間的情景及鄭成功騎馬圖像。

1675年署名「C.E.S.」的《't Verwaerloosde Formosa》(英譯:Neglected Formosa,中譯:被遺誤的臺灣,另有一中譯為:被遺忘的福爾摩沙)一書出版,書中譴責東印度公司高層怠忽職守、拒派援軍、遺誤時機,才使台灣淪陷,震驚荷蘭各界。19世紀荷蘭學者J. A. Grothe斷定「C.E.S.」為「Coyett et Socii(揆一與同僚)」,此書為揆一為自己辯護,此說為學界普遍認可[15][16]

《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書名頁
《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書內出現荷蘭人想像西拉雅原住民祭祀場所「公廨」的版畫。西方人以教堂形式來描繪呈現。

該書最新中文譯本(第五本)於2011年12月6日由台灣前衛出版社出版,全名《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並特地請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許雪姬寫導讀[17]

後代

揆一後代麥克與愛德瑞恩現居比利時,曾於2006年訪臺,並遊覽安平等地且祭祀鄭成功,感念300年前不殺先祖之恩[18]

2010年,作家、行動藝術工作者黃宏成為促進台灣與瑞典兩國外交,親赴瑞典斯德哥爾摩找尋麥克與愛德瑞恩,並在駐瑞典代表朱文祥的見證下跟兩人親吻瑞典土地[19]

揆一像

安平古堡中設有揆一像。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翁佳音則認為此像應為審訊並流放揆一的巴達維亞總督約翰·馬特索科爾英语Joan Maetsuycker(Joan Maetsuycker),而非揆一本人[20]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Frederick Coyett. Wikipedia. 2022-10-26 (英语). 
  2. ^ 八十年戰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3-01-03 (中文). 
  3. ^ Duchy of Brabant. Wikipedia. 2022-11-18 (英语). 
  4. ^ Peter Julius Coyet. Wikipedia. 2021-04-02 (英语). 
  5. ^ John III of Sweden. Wikipedia. 2022-11-17 (英语). 
  6. ^ VOC opperhoofden in Japan. Wikipedia. 2022-11-30 (英语). 
  7. ^ 7.0 7.1 ブレスケンス号事件. Wikipedia. 2022-10-04 (日语). 
  8.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arten_Gerritsz_Vries
  9.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thony_van_Diemen
  10.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na,_Queen_of_Sweden
  11. ^ Müllern, Gunnar (1963) Förste svensken i Japan. Han som miste Formosa. Stockholm: Saxon & Lindstöms förlag, p. 69, 74.
  12. ^ Balthasar Coyett. Wikipedia. 2022-10-26 (英语). 
  13. ^ Pieter and François Hemony. Wikipedia. 2022-04-24 (英语). 
  14. ^ "Indonesia". WorldStatesmen.org.
  15. ^ 翁佳音,《被遺誤的臺灣》[永久失效連結],臺灣歷史辭典(十一畫),2004-05-18
  16.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被遺誤的福爾摩沙》,荷蘭使節與鄭成功談判圖.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18-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17. ^ 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5). 
  18. ^ 鄭成功以德報怨 荷蘭後代感恩.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19. ^ 台灣阿成 找到荷蘭總督揆一後代.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20. ^ 《臺灣史十一講》,ISBN 9860085021,國立歷史博物館

外部連結

官衔
前任:
康納利斯·西撒爾
台灣長官
1656年—1662年
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