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金曲獎:修订间差异
小 內容擴充 |
內容擴充 增加或調整參考來源 |
||
第13行: | 第13行: | ||
'''此处改为条目主题'''是一个 |
'''此处改为条目主题'''是一个 |
||
'''傳藝金曲獎'''(英語譯名:The Golden Melody Awards for Traditional Arts and Music,縮寫:GMATAM)為獎勵臺灣傳統暨藝術音樂及戲曲表演藝術之相關從業人員及團體,而設置之獎項。其前身為[[金曲獎]]項下「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金曲獎自民國79年起開辦,原設立宗旨為:提高流行音樂水準、鼓勵音樂創作之從業人員,並以臺灣音樂獎的最高榮譽為目標<ref name=":2">{{Cite web|title=文化新聞-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url=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31614.html|website=文化部}}</ref>。從[[第8屆金曲獎|第八屆]](87年)起分設「流行音樂類」與「非流行音樂類」,第十二屆(90年)起再將「非流行音樂類」更名為「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至102年共辦理24屆<ref>{{Cite web|author=徐玫玲|date=2012-05-18|title=金曲獎|url=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1209|website=臺灣大百科全書}}</ref>。隨著[[文化部 (中華民國)|文化部]]成立,原由[[行政院新聞局|新聞局]](已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ref>{{Cite news|url=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84233a1e-23bb-4b1d-bc66-c74e2e82a30a|title=新聞局520走入歷史,今舉辦惜別會,總統及行政院長暨各界貴賓到場致意|author=新聞傳播處|publisher=行政院|date=2012-05-15}}</ref>)主辦金曲獎的業務已併入文化部[[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有關金曲獎流行音樂類由該局續辦;另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則自103年起交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傳藝中心)續辦<ref>{{Cite news|url=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686589|title=傳藝金曲大寶庫 彭雙松三代同堂領獎|author=凌美雪|date=2013-06-09|work=自由時報}}</ref><ref>{{Cite news|url=https://newnet.tw/Newsletter/comment.aspx?Iinfo=5&iNumber=10489|title=脫胎換骨重新出發 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author=徐慧君|work=新網新聞網|publisher=|date=2014-02-26}}</ref>。 |
|||
[[金曲獎]]自民國79年起開辦,原設立宗旨為:提高流行音樂水準、鼓勵音樂創作之從業人員,並以臺灣音樂獎的最高榮譽為目標<ref name=":2">{{Cite web|title=文化新聞-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url=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31614.html|website=文化部}}</ref>。 |
|||
從[[第8屆金曲獎|第八屆]](87年)起分設「流行音樂類」與「非流行音樂類」,第十二屆(90年)起再將「非流行音樂類」更名為「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至102年共辦理24屆<ref name=":2" />。 |
|||
隨著文化部成立,原由新聞局主辦金曲獎的業務已併入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有關金曲獎─流行音樂類由該局續辦;另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則自103年起交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傳藝中心)續辦<ref name=":2" /><ref>{{Cite web|title=傳藝金曲獎|url=https://gmafta.ncfta.gov.tw/home/zh-tw|access-date=2023-02-07|website=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f>。 |
|||
== 辦理原則 == |
== 辦理原則 == |
||
金曲獎已是一個符號,品牌建立不易,故不更換獎項名稱,續沿用金曲獎舊名,以免模糊焦點,因此103年即由傳藝中心以'''「傳藝金曲獎」'''續辦,並延續之前屆數,為[[第25屆傳藝金曲獎|第25屆]]。在獎項設置上,第25屆之獎項部分維持原有之獎項,部分則刪減、合併及新增<ref name=":2" /><ref name=":0">{{Cite web|title=傳藝新聞-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入圍暨特別獎名單|url=https://www.ncfta.gov.tw/information_45_42996.html|website=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f>。 |
金曲獎已是一個符號,品牌建立不易,故不更換獎項名稱,續沿用金曲獎舊名,以免模糊焦點,因此103年即由傳藝中心以'''「傳藝金曲獎」'''續辦,並延續之前屆數,為[[第25屆傳藝金曲獎|第25屆]]。在獎項設置上,第25屆之獎項部分維持原有之獎項,部分則刪減、合併及新增<ref name=":2" /><ref name=":0">{{Cite web|title=傳藝新聞-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入圍暨特別獎名單|url=https://www.ncfta.gov.tw/information_45_42996.html|website=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f><ref>{{Cite news|url=https://tw.news.yahoo.com/%E5%82%B3%E8%97%9D%E9%87%91%E6%9B%B225%E5%85%AC%E5%B8%83%E5%85%A5%E5%9C%8D-%E6%A8%8A%E6%9B%BC%E5%84%82-%E5%8A%89%E6%96%87%E4%BA%AE%E7%8D%B2%E7%89%B9%E5%88%A5%E7%8D%8E-033000753.html|title=傳藝金曲25公布入圍 樊曼儂、劉文亮獲特別獎|author=江昭倫|date=2014-06-30|work=Yahoo!新聞}}</ref>。 |
||
== 獎項 == |
== 獎項 == |
||
第25屆傳藝金曲獎所設置的獎項分為2類,共計13個獎項。此2類分別為「出版類」專輯獎、個人獎以及「戲曲表演類」 |
第25屆傳藝金曲獎所設置的獎項分為2類,共計13個獎項。此2類分別為「出版類」專輯獎、個人獎以及「戲曲表演類」<ref name=":0" /><ref>{{Cite news|url=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043282|title=與金曲分家 傳藝金曲自立品牌公布入圍名單|author=楊明怡|work=自由時報|date=2014-06-30}}</ref>。 |
||
其中出版類專輯獎分為: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像出版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出版類個人獎分為:最佳創作獎、最佳詮釋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錄音獎、特別獎。戲曲表演類則分為:最佳年度演出團體、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特別獎 |
其中出版類專輯獎分為: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像出版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出版類個人獎分為:最佳創作獎、最佳詮釋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錄音獎、特別獎。戲曲表演類則分為:最佳年度演出團體、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特別獎<ref name=":0" /><ref>{{Cite news|url=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792285|title=【藝術文化】第25屆傳藝金曲公布入圍名單|author=楊明怡|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14-07-01}}</ref>。 |
||
== 獎項調整 == |
== 獎項調整 == |
||
第32行: | 第28行: | ||
為提升傳藝金曲獎國際化之格局及華人音樂及傳統表演藝術之視野與能見度,於第26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調整為除戲曲表演類個人獎項外,其餘出版類獎項之參賽資格均不限國籍<ref name=":3">{{Cite web|date=2015-7-02|title=文化新聞-第26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出爐 上揚唱片創始人林敏三張碧夫婦獲出版類特別獎 歌仔戲前輩藝人呂福祿獲表演類特別獎|url=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37344.html|website=文化部}}</ref>。 |
為提升傳藝金曲獎國際化之格局及華人音樂及傳統表演藝術之視野與能見度,於第26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調整為除戲曲表演類個人獎項外,其餘出版類獎項之參賽資格均不限國籍<ref name=":3">{{Cite web|date=2015-7-02|title=文化新聞-第26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出爐 上揚唱片創始人林敏三張碧夫婦獲出版類特別獎 歌仔戲前輩藝人呂福祿獲表演類特別獎|url=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37344.html|website=文化部}}</ref>。 |
||
「最佳創作獎」及「最佳詮釋獎」,原僅1名得獎者,考量此二獎項類別及呈現方式較為多元,為期名實相符並獎勵個人獨特創作能力及詮釋方式,於第26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將該二獎項之入圍作品由之5名增加至6名,得獎者調整為1至3名 |
「最佳創作獎」及「最佳詮釋獎」,原僅1名得獎者,考量此二獎項類別及呈現方式較為多元,為期名實相符並獎勵個人獨特創作能力及詮釋方式,於第26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將該二獎項之入圍作品由之5名增加至6名,得獎者調整為1至3名<ref>{{Cite web|author=林采韻|date=2015-09|title=第26屆傳藝金曲獎 黃金舞臺「獎」不完|url=https://magazine.ncfta.gov.tw/onlinearticle_135_56.html|website=傳藝Online}}</ref><ref>{{Cite news|url=https://tw.news.yahoo.com/%E5%82%B3%E8%97%9D%E9%87%91%E6%9B%B2%E7%8D%8E%E5%85%A5%E5%9C%8D%E5%90%8D%E5%96%AE%E5%87%BA%E7%88%90-%E4%B8%8A%E6%8F%9A%E5%94%B1%E7%89%87%E5%89%B5%E5%A7%8B%E4%BA%BA%E7%8D%B2%E7%89%B9%E5%88%A5%E7%8D%8E-094021537.html|title=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出爐 上揚唱片創始人獲特別獎|author=鍾佩芸|work=Yahoo!新聞|date=2015-07-02}}</ref>。 |
||
=== (二) [[第27屆傳藝金曲獎|第27屆]]: === |
=== (二) [[第27屆傳藝金曲獎|第27屆]]: === |
||
為鼓勵傳統戲曲表演類之資深演員,於第27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中增設「年度最佳演員」獎項,並同步下修「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之參賽年齡,使戲曲表演類在演員的鼓勵上更加周延全面<ref>{{Cite web|date=2016-08-15|title=師大新聞-民音所呂錘寬教授 獲傳藝金曲獎特別獎|url=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16155&type_id=73|website=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f><ref>{{Cite web|title=《第27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url=https://www.ncfta.gov.tw/information_45_50262.html|website=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f>。 |
為鼓勵傳統戲曲表演類之資深演員,於第27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中增設「年度最佳演員」獎項,並同步下修「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之參賽年齡,使戲曲表演類在演員的鼓勵上更加周延全面<ref>{{Cite web|date=2016-08-15|title=師大新聞-民音所呂錘寬教授 獲傳藝金曲獎特別獎|url=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16155&type_id=73|website=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f><ref>{{Cite web|date=2016-06-24|title=《第27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url=https://www.ncfta.gov.tw/information_45_50262.html|website=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f>。 |
||
=== (三) [[第30屆傳藝金曲獎|第30屆]]: === |
=== (三) [[第30屆傳藝金曲獎|第30屆]]: === |
||
原「最佳創作獎」獨立為「最佳作曲獎」、「最佳作詞獎」及「最佳編曲獎」3獎項。戲曲表演類增設「最佳劇本獎」及「最佳音樂設計獎」。「特別獎」,為使獎勵機制更具彈性,將以往特別獎各1名之限制取消,改為2類,共可選出2名,以有效獎勵當年度之特別獎得主。其他名稱調整:「最佳年度演出團體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刪除「年度」二字,調整為「最佳演出團體獎」、「最佳演員獎」<ref>{{Cite web|title=第30屆傳藝金曲獎|url=https://gmafta.ncfta.gov.tw/home/zh-tw/30SignUp|website=傳藝金曲}}</ref><ref>{{Cite news|url=https://tw.news.yahoo.com/%E8%91%89%E5%9E%82%E9%9D%92-%E7%8E%8B%E5%AE%89%E7%A5%88%E7%8D%B2%E7%AC%AC30%E5%B1%86%E5%82%B3%E8%97%9D%E9%87%91%E6%9B%B2%E7%8D%8E%E7%89%B9%E5%88%A5%E7%8D%8E-064626940.html|title=葉垂青、王安祈獲第30屆傳藝金曲獎特別獎|publisher=Yahoo!新聞|date=2019-06-25}}</ref>。 |
原「最佳創作獎」獨立為「最佳作曲獎」、「最佳作詞獎」及「最佳編曲獎」3獎項。戲曲表演類增設「最佳劇本獎」及「最佳音樂設計獎」。「特別獎」,為使獎勵機制更具彈性,將以往特別獎各1名之限制取消,改為2類,共可選出2名,以有效獎勵當年度之特別獎得主。其他名稱調整:「最佳年度演出團體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刪除「年度」二字,調整為「最佳演出團體獎」、「最佳演員獎」<ref>{{Cite web|author=安理實|date=2019-10|title=傳藝金曲 非「非主流」|url=https://magazine.ncfta.gov.tw/onlinestoryarticle_121_139.html|website=傳藝Online}}</ref><ref>{{Cite web|title=第30屆傳藝金曲獎|url=https://gmafta.ncfta.gov.tw/home/zh-tw/30SignUp|website=傳藝金曲}}</ref><ref>{{Cite news|url=https://tw.news.yahoo.com/%E8%91%89%E5%9E%82%E9%9D%92-%E7%8E%8B%E5%AE%89%E7%A5%88%E7%8D%B2%E7%AC%AC30%E5%B1%86%E5%82%B3%E8%97%9D%E9%87%91%E6%9B%B2%E7%8D%8E%E7%89%B9%E5%88%A5%E7%8D%8E-064626940.html|title=葉垂青、王安祈獲第30屆傳藝金曲獎特別獎|publisher=Yahoo!新聞|date=2019-06-25}}</ref>。 |
||
=== (四) [[第33屆傳藝金曲獎|第33屆]]: === |
=== (四) [[第33屆傳藝金曲獎|第33屆]]: === |
2023年5月1日 (一) 07:26的版本
傳藝金曲獎允許任何人不經同意就編輯此頁面。 |
- 請在頁面底部{{Draft categories}}內加入適當的分類。 路西法人 2023年2月19日 (日) 08:23 (UTC)
此处改为条目主题是一个
傳藝金曲獎(英語譯名:The Golden Melody Awards for Traditional Arts and Music,縮寫:GMATAM)為獎勵臺灣傳統暨藝術音樂及戲曲表演藝術之相關從業人員及團體,而設置之獎項。其前身為金曲獎項下「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金曲獎自民國79年起開辦,原設立宗旨為:提高流行音樂水準、鼓勵音樂創作之從業人員,並以臺灣音樂獎的最高榮譽為目標[1]。從第八屆(87年)起分設「流行音樂類」與「非流行音樂類」,第十二屆(90年)起再將「非流行音樂類」更名為「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至102年共辦理24屆[2]。隨著文化部成立,原由新聞局(已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3])主辦金曲獎的業務已併入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有關金曲獎流行音樂類由該局續辦;另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則自103年起交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傳藝中心)續辦[4][5]。
辦理原則
金曲獎已是一個符號,品牌建立不易,故不更換獎項名稱,續沿用金曲獎舊名,以免模糊焦點,因此103年即由傳藝中心以「傳藝金曲獎」續辦,並延續之前屆數,為第25屆。在獎項設置上,第25屆之獎項部分維持原有之獎項,部分則刪減、合併及新增[1][6][7]。
獎項
第25屆傳藝金曲獎所設置的獎項分為2類,共計13個獎項。此2類分別為「出版類」專輯獎、個人獎以及「戲曲表演類」[6][8]。
其中出版類專輯獎分為: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像出版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出版類個人獎分為:最佳創作獎、最佳詮釋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錄音獎、特別獎。戲曲表演類則分為:最佳年度演出團體、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特別獎[6][9]。
獎項調整
(一) 第26屆:
為提升傳藝金曲獎國際化之格局及華人音樂及傳統表演藝術之視野與能見度,於第26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調整為除戲曲表演類個人獎項外,其餘出版類獎項之參賽資格均不限國籍[10]。
「最佳創作獎」及「最佳詮釋獎」,原僅1名得獎者,考量此二獎項類別及呈現方式較為多元,為期名實相符並獎勵個人獨特創作能力及詮釋方式,於第26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將該二獎項之入圍作品由之5名增加至6名,得獎者調整為1至3名[11][12]。
(二) 第27屆:
為鼓勵傳統戲曲表演類之資深演員,於第27屆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中增設「年度最佳演員」獎項,並同步下修「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之參賽年齡,使戲曲表演類在演員的鼓勵上更加周延全面[13][14]。
(三) 第30屆:
原「最佳創作獎」獨立為「最佳作曲獎」、「最佳作詞獎」及「最佳編曲獎」3獎項。戲曲表演類增設「最佳劇本獎」及「最佳音樂設計獎」。「特別獎」,為使獎勵機制更具彈性,將以往特別獎各1名之限制取消,改為2類,共可選出2名,以有效獎勵當年度之特別獎得主。其他名稱調整:「最佳年度演出團體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刪除「年度」二字,調整為「最佳演出團體獎」、「最佳演員獎」[15][16][17]。
(四) 第33屆:
新增「評審團獎」及「最佳偶戲主演獎」兩大獎項,而原「最佳演員獎」及「最佳偶戲主演獎」調整為不侷限於單一得主,另原「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更名為「最佳青年演員獎」[18][19]。
參考資料
- ^ 1.0 1.1 文化新聞-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 文化部.
- ^ 徐玫玲. 金曲獎.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12-05-18.
- ^ 新聞傳播處. 新聞局520走入歷史,今舉辦惜別會,總統及行政院長暨各界貴賓到場致意. 行政院. 2012-05-15.
- ^ 凌美雪. 傳藝金曲大寶庫 彭雙松三代同堂領獎. 自由時報. 2013-06-09.
- ^ 徐慧君. 脫胎換骨重新出發 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 新網新聞網. 2014-02-26.
- ^ 6.0 6.1 6.2 傳藝新聞-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入圍暨特別獎名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 江昭倫. 傳藝金曲25公布入圍 樊曼儂、劉文亮獲特別獎. Yahoo!新聞. 2014-06-30.
- ^ 楊明怡. 與金曲分家 傳藝金曲自立品牌公布入圍名單. 自由時報. 2014-06-30.
- ^ 楊明怡. 【藝術文化】第25屆傳藝金曲公布入圍名單. 自由時報. 2014-07-01.
- ^ 文化新聞-第26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出爐 上揚唱片創始人林敏三張碧夫婦獲出版類特別獎 歌仔戲前輩藝人呂福祿獲表演類特別獎. 文化部. 2015-7-02.
- ^ 林采韻. 第26屆傳藝金曲獎 黃金舞臺「獎」不完. 傳藝Online. 2015-09.
- ^ 鍾佩芸. 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出爐 上揚唱片創始人獲特別獎. Yahoo!新聞. 2015-07-02.
- ^ 師大新聞-民音所呂錘寬教授 獲傳藝金曲獎特別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08-15.
- ^ 《第27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16-06-24.
- ^ 安理實. 傳藝金曲 非「非主流」. 傳藝Online. 2019-10.
- ^ 第30屆傳藝金曲獎. 傳藝金曲.
- ^ 葉垂青、王安祈獲第30屆傳藝金曲獎特別獎. Yahoo!新聞. 2019-06-25.
- ^ 王祖鵬. 傳藝金曲獎因應時代做出重大變革:新增評審團獎、最佳偶戲主演獎,並規劃開放觀眾人氣票選. 關鍵評論網. 2022-03-15.
- ^ 曹麗蕙. 讓偶戲專業受重視 傳藝金曲獎新增「最佳偶戲主演獎」. 人間福報.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