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鄭清文: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鄭清文:​ // Edit via Wikiplus
标签Wikiplus
Devilkin3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9行: 第19行:
}}
}}


'''鄭清文'''({{bd|1932年|9月16日|2017年|11月4日|catIdx=Cheng}}),[[台灣]][[作家]],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今桃園市),本姓[[李姓|李]],後由舅父收養,改姓[[鄭姓|鄭]],遷至[[臺北州]][[新莊郡]][[新莊街]](今[[新北市]][[新莊區]])。七歲入學「新莊公學校」受日本教育,[[台灣戰後時期|戰後]]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任職[[華南銀行]]四十多年,利用閒暇從事寫作,五十九年不斷<ref>{{Cite web |url=https://www.chinatimes.com/amp/newspapers/20171105000431-260115 |title=中時新聞網:鄭清文辭世 一生懸命創作 |access-date=2021-11-01 |archive-date=2022-01-0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05012914/https://www.chinatimes.com/amp/newspapers/20171105000431-260115 }}</ref>,著有多本著作。2017年11月4日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壽85歲。曾得吳三連文藝獎、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及國家文藝獎。
'''鄭清文'''({{bd|1932年|9月16日|2017年|11月4日|catIdx=Cheng}}),[[台灣]][[作家]],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今桃園市),本姓[[李姓|李]],後由舅父收養,改姓[[鄭姓|鄭]],遷至[[臺北州]][[新莊郡]][[新莊街]](今[[新北市]][[新莊區]])。<ref name=":0">{{Cite book|title=《鄭清文自選集》|last=鄭清文|year=2013|isbn=|location=臺灣|pages=6-9}}</ref>七歲入學「新莊公學校」受日本教育,[[台灣戰後時期|戰後]]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任職[[華南銀行]]四十多年,利用閒暇從事寫作,五十九年不斷<ref>{{Cite web|author=許文貞|date=2017-11-05|title=鄭清文辭世 一生懸命創作|url=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105000431-260115?chdtv|url-status=|archive-url=|archive-date=2017-11-05|access-date=2023-07-07|website=中時新聞網}}</ref>,著有多本著作。2017年11月4日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壽85歲。曾得吳三連文藝獎、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及國家文藝獎。


==學、經歷==
==學、經歷==
鄭清文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並任職於銀行業直到1998年退休。<ref>{{Cite web|title=鄭清文|url=http://www.cite.com.tw/publisher/authors/226|access-date=2023-06-09|publisher=城邦文學花園}}</ref> 1958年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ref>{{Cite web |url=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id/112852 |title=中央廣播電臺:作家向陽 談鄭清文是淡彩寫人間的小說家 |access-date=2021-11-01 |archive-date=2022-01-0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05012923/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id/112852 }}</ref>後踏入文壇,此後創作頗豐,重要里程碑包括1965年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簸箕谷》出版、1970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峽地》出版等。此外,2017年,他成為「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的共同發起人。<ref>{{Cite web |url=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85789 |title= 調降文言文比率 鍾肇政等135位作家連署支持 |author= |date= 2017年9月6日 |publisher= 自由時報 |language= 中文 |accessdate= |quote= |archive-date= 2017年9月11日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11115038/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85789 |dead-url= no }}</ref>
鄭清文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並任職於銀行業直到1998年退休。<ref name=":0" /> 1958年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ref>{{Cite web|author=向陽、徐凡|date=2020-10-30|title=中央廣播電臺:作家向陽 談鄭清文是淡彩寫人間的小說家|url=https://player.soundon.fm/p/3102b870-d7b4-48b2-b915-bf8b664b549c/episodes/3a007784-f0cf-46e5-b374-af1c13af7aae|url-status=|archive-url=|archive-date=2020-10-30|access-date=2023-07-07|website=中央廣播電台:相逢·有詩(續 寫作這條路)}}</ref>後踏入文壇,此後創作頗豐,重要里程碑包括1965年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簸箕谷》出版、1970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峽地》出版等。此外,2017年,他成為「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的共同發起人。<ref>{{Cite web|author=|date=2017年9月6日|title=調降文言文比率 鍾肇政等135位作家連署支持|ur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85789|archive-ur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85789|archive-date=2017-09-06|accessdate=2023-07-07|publisher=自由時報|language=中文|quote=|dead-url=no}}</ref>


==創作歷程==
==創作歷程==
鄭清文從大學時代開始廣讀文學書,並開始著手進行寫作。在〈偶然與必然──文學的形成〉文中,鄭清文表示:「我讀文學書,可能是進入大學以後。我時常到舊書攤找書。一本日本新潮社的《俄羅斯三人集》,[[果戈里]]、[[契訶夫]]、[[马克西姆·高尔基|高爾基]],可說影響到我以後的寫作生涯。」
鄭清文從大學時代開始廣讀文學書,並開始著手進行寫作。在〈偶然與必然──文學的形成〉文中,鄭清文表示:「我讀文學書,可能是進入大學以後。我時常到舊書攤找書。一本日本新潮社的《俄羅斯三人集》,[[果戈里]]、[[契訶夫]]、[[马克西姆·高尔基|高爾基]],可說影響到我以後的寫作生涯。」<ref>{{Cite book|title=〈偶然與必然—文學的形成〉|last=鄭清文|year=1988|location=台北|pages=283-300}}</ref>


1958年,鄭清文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同年,鄭清文於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五篇作品,作為一個新銳作家,因為主編[[林海音]]的提攜,從而在世人眼中展露頭角。196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簸箕谷》;1970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峽地》,此後一生創作不斷,在兼顧銀行工作之餘,持續書寫。除了短篇小說以外,晚年也專注於台灣童話文學的寫作,著重於培養兒童創新的想像力,出版《燕心果》、《天燈、母親》等童話作品。
1958年,鄭清文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同年,鄭清文於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五篇作品,作為一個新銳作家,因為主編[[林海音]]的提攜,從而在世人眼中展露頭角。196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簸箕谷》;1970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峽地》,此後一生創作不斷,在兼顧銀行工作之餘,持續書寫。除了短篇小說以外,晚年也專注於台灣童話文學的寫作,著重於培養兒童創新的想像力,出版《燕心果》、《天燈、母親》等童話作品。<ref name=":0" />


相較於其他作家,鄭清文因為通曉日文,在未有中文譯著的年代裡,以日文直接閱讀西方經典,造就他深受西方文學影響的背景。而他的作品亦深受西方作家啟發,他常以含蓄簡潔的筆法,描述人物複雜的心理,這樣的風格主要受[[海明威]]的「{{link-en|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影響:「凡是你所知道的東西,都能刪去;刪去的是水底看不見的部分,是足以強化你的冰山。」鄭清文喜歡透過結構簡單、敘事語言平淡的書寫,將深層的含義隱藏作品之中,雖然時常受到讀者「簡單卻讀不懂」的抱怨,他卻始終堅信著這個原則,使看來並不艱深的作品蘊含縱深的心理意涵。
相較於其他作家,鄭清文因為通曉日文,在未有中文譯著的年代裡,以日文直接閱讀西方經典,造就他深受西方文學影響的背景。而他的作品亦深受西方作家啟發,他常以含蓄簡潔的筆法,描述人物複雜的心理,這樣的風格主要受[[海明威]]的「{{link-en|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影響:「凡是你所知道的東西,都能刪去;刪去的是水底看不見的部分,是足以強化你的冰山。」<ref>{{Cite book|title=《死在午後》|last=海明威|year=上海譯文出版社|isbn=9787532754014|location=上海|pages=192-193}}</ref>鄭清文喜歡透過結構簡單、敘事語言平淡的書寫,將深層的含義隱藏作品之中,雖然時常受到讀者「簡單卻讀不懂」的抱怨,他卻始終堅信著這個原則,使看來並不艱深的作品蘊含縱深的心理意涵。


==風格==
==風格==
鄭清文大部分的短篇小說,都由人內心生活的[[透視]]來浮現時代、[[社會]]的轉變給人內心的[[制約]]與反應,擅長以平淡無奇的筆觸來呈現驚浪怒濤迭起的深層[[心理]]活動。
鄭清文大部分的短篇小說,都由人內心生活的[[透視]]來浮現時代、[[社會]]的轉變給人內心的[[制約]]與反應,擅長以平淡無奇的筆觸來呈現驚浪怒濤迭起的深層[[心理]]活動。<ref name=":0" />

鄭清文與[[李喬 (1934年)|李喬]]同屬於[[本省]]戰後第二代台灣作家。經歷過[[台灣日治時期]],曾受過幾年[[日文]][[教育]],對「日本天年」的陰影記憶猶深。由於這些本省第二代作家通曉日文,所以對外國文學的吸收能力和領悟力較高。李喬曾說他「擅長描寫『悲劇的流程』」。鄭清文的作品常出現地名「舊鎮」,實影射其童年居住地新莊。<ref>{{Cite web|author=陳螢萱|date=2015-12-8|title=〈ㄟ新莊 鄭清文絕版作品重現〉|url=https://tw.news.yahoo.com/%E7%95%AB%E5%92%B1-%E6%96%B0%E8%8E%8A-%E9%84%AD%E6%B8%85%E6%96%87%E7%B5%95%E7%89%88%E4%BD%9C%E5%93%81%E9%87%8D%E7%8F%BE-215007854.html|url-status=|archive-url=|archive-date=2015-12-08|access-date=2023-07-07|website=YHOO新聞}}</ref>


鄭清文與[[李喬 (1934年)|李喬]]同屬於[[本省]]戰後第二代台灣作家。經歷過[[台灣日治時期]],曾受過幾年[[日文]][[教育]],對「日本天年」的陰影記憶猶深。由於這些本省第二代作家通曉日文,所以對外國文學的吸收能力和領悟力較高。李喬曾說他「擅長描寫『悲劇的流程』」。鄭清文的作品常出現地名「舊鎮」,實影射其童年居住地新莊。
== 作品 ==
== 作品 ==
=== 小說 ===
=== 小說 ===
第74行: 第75行:
*《青椒苗:鄭清文短篇小說選3》,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12年9月
*《青椒苗:鄭清文短篇小說選3》,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12年9月


===== 〈來去新公園飼魚〉 =====
===== 〈來去新公園飼魚〉<ref name=":1">{{Cite book|title=《鄭清文全集》|last=鄭清文|year=2022|location=台南|pages=118}}</ref> =====
1990年發表於《臺灣春秋》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的主角是福壽伯與福壽姆這對原本育有兩子的老夫婦,他們的長子-阿和,在十九歲時被警察跟憲兵以匪徒的罪名,於一個寒冷的夜晚被強行逮捕入獄,這個意外,對他們一家四口來說是一個好不了的傷痕,抑或說是一場醒不過來的惡夢,作者以全知的觀點描寫福壽伯與福壽姆前往新公園餵魚的情節,一步步地呈現白色恐怖對這些政治受難者遺族所造成的巨大傷害,以及掌權者對於這個影響眾多臺灣人民的歷史事件的忽視。
1990年發表於《臺灣春秋》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的主角是福壽伯與福壽姆這對原本育有兩子的老夫婦,他們的長子-阿和,在十九歲時被警察跟憲兵以匪徒的罪名,於一個寒冷的夜晚被強行逮捕入獄,這個意外,對他們一家四口來說是一個好不了的傷痕,抑或說是一場醒不過來的惡夢,作者以全知的觀點描寫福壽伯與福壽姆前往新公園餵魚的情節,一步步地呈現白色恐怖對這些政治受難者遺族所造成的巨大傷害,以及掌權者對於這個影響眾多臺灣人民的歷史事件的忽視。


第81行: 第82行:
作者在這篇小說中不以強烈的指責來批判政府對於白色恐怖的漠視,而是透過「母愛」這個大多數人觸手可及的情感來帶出政治迫害的可惡,福壽姆在阿和被捕後,總是沉浸在深深的悲痛當中,甚至常常以淚洗面,她說:「我看他,哭他,才算活著。」,她對阿和深厚的母愛在政治迫害的加壓之下,已經不知不覺地轉化成箝制自己的手銬腳鐐,她不再擁有自己的生活,每天所做的就只有「等」,等阿和再次回到他們的身邊,她的思想、情緒無一不被那場意外所影響,看到警察就會想起阿和被抓走的那個夜晚、看到椰子樹幹上的窟窿就會連想到槍痕,她已經被這場意外摧毀了。
作者在這篇小說中不以強烈的指責來批判政府對於白色恐怖的漠視,而是透過「母愛」這個大多數人觸手可及的情感來帶出政治迫害的可惡,福壽姆在阿和被捕後,總是沉浸在深深的悲痛當中,甚至常常以淚洗面,她說:「我看他,哭他,才算活著。」,她對阿和深厚的母愛在政治迫害的加壓之下,已經不知不覺地轉化成箝制自己的手銬腳鐐,她不再擁有自己的生活,每天所做的就只有「等」,等阿和再次回到他們的身邊,她的思想、情緒無一不被那場意外所影響,看到警察就會想起阿和被抓走的那個夜晚、看到椰子樹幹上的窟窿就會連想到槍痕,她已經被這場意外摧毀了。


===== 〈三腳馬〉 =====
===== 〈三腳馬〉<ref name=":1" /> =====
小說由「我」尋找木刻工藝品寫起,以第一人稱觀點敘事,藉由找到三腳馬的創作者曾吉祥,引出這位老先生的人生故事:一個從小因為外在缺陷被取笑為「白鼻狸」的男孩,受盡周圍的歧視與嘲弄。因緣際會之下,他成為了傾向日本人的警察,透過權力的掌握,當起了壓迫自己的同胞、認同意識搖擺不定的「三腳仔」。在日本戰敗後,曾吉祥為了避免報復而逃走,留下妻子吳玉蘭承擔一切。在妻子死亡後,他一生都無法赦免自己,從此雕刻起表情複雜、生動活現的三腳馬。也正是這樣以刻不完的三腳馬作為餘生贖罪的行為,讓曾吉祥的作品得以被「我」發現,更進一步發現「我」的父親也曾是他迫害的一員。故事最後,「我」似乎也能理解曾吉祥內心的矛盾,並未帶走曾吉祥心中有著妻子吳玉蘭形象的三腳馬,而是選擇退出他回憶的空間,讓他獨自在黑暗裡慢慢咀嚼這一切。
小說由「我」尋找木刻工藝品寫起,以第一人稱觀點敘事,藉由找到三腳馬的創作者曾吉祥,引出這位老先生的人生故事:一個從小因為外在缺陷被取笑為「白鼻狸」的男孩,受盡周圍的歧視與嘲弄。因緣際會之下,他成為了傾向日本人的警察,透過權力的掌握,當起了壓迫自己的同胞、認同意識搖擺不定的「三腳仔」。在日本戰敗後,曾吉祥為了避免報復而逃走,留下妻子吳玉蘭承擔一切。在妻子死亡後,他一生都無法赦免自己,從此雕刻起表情複雜、生動活現的三腳馬。也正是這樣以刻不完的三腳馬作為餘生贖罪的行為,讓曾吉祥的作品得以被「我」發現,更進一步發現「我」的父親也曾是他迫害的一員。故事最後,「我」似乎也能理解曾吉祥內心的矛盾,並未帶走曾吉祥心中有著妻子吳玉蘭形象的三腳馬,而是選擇退出他回憶的空間,讓他獨自在黑暗裡慢慢咀嚼這一切。



2023年7月7日 (五) 09:24的版本

鄭清文
出生李清文
(1932-09-16)1932年9月16日
日治臺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今桃園市
逝世2017年11月4日2017-11-04 (85歲)
臺灣台北市
職業作家
國籍 大日本帝国(1932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17年)
教育程度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學士
創作時期1958年─2017年
體裁報導文學散文小說劇本童話翻譯
代表作《簸箕谷》、《三腳馬》
獎項吳三連文藝獎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國家文藝獎

鄭清文(1932年9月16日—2017年11月4日),台灣作家,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今桃園市),本姓,後由舅父收養,改姓,遷至臺北州新莊郡新莊街(今新北市新莊區)。[1]七歲入學「新莊公學校」受日本教育,戰後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任職華南銀行四十多年,利用閒暇從事寫作,五十九年不斷[2],著有多本著作。2017年11月4日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壽85歲。曾得吳三連文藝獎、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及國家文藝獎。

學、經歷

鄭清文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並任職於銀行業直到1998年退休。[1] 1958年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3]後踏入文壇,此後創作頗豐,重要里程碑包括1965年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簸箕谷》出版、1970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峽地》出版等。此外,2017年,他成為「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的共同發起人。[4]

創作歷程

鄭清文從大學時代開始廣讀文學書,並開始著手進行寫作。在〈偶然與必然──文學的形成〉文中,鄭清文表示:「我讀文學書,可能是進入大學以後。我時常到舊書攤找書。一本日本新潮社的《俄羅斯三人集》,果戈里契訶夫高爾基,可說影響到我以後的寫作生涯。」[5]

1958年,鄭清文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同年,鄭清文於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五篇作品,作為一個新銳作家,因為主編林海音的提攜,從而在世人眼中展露頭角。196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簸箕谷》;1970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峽地》,此後一生創作不斷,在兼顧銀行工作之餘,持續書寫。除了短篇小說以外,晚年也專注於台灣童話文學的寫作,著重於培養兒童創新的想像力,出版《燕心果》、《天燈、母親》等童話作品。[1]

相較於其他作家,鄭清文因為通曉日文,在未有中文譯著的年代裡,以日文直接閱讀西方經典,造就他深受西方文學影響的背景。而他的作品亦深受西方作家啟發,他常以含蓄簡潔的筆法,描述人物複雜的心理,這樣的風格主要受海明威的「冰山理論英语Iceberg theory」影響:「凡是你所知道的東西,都能刪去;刪去的是水底看不見的部分,是足以強化你的冰山。」[6]鄭清文喜歡透過結構簡單、敘事語言平淡的書寫,將深層的含義隱藏作品之中,雖然時常受到讀者「簡單卻讀不懂」的抱怨,他卻始終堅信著這個原則,使看來並不艱深的作品蘊含縱深的心理意涵。

風格

鄭清文大部分的短篇小說,都由人內心生活的透視來浮現時代、社會的轉變給人內心的制約與反應,擅長以平淡無奇的筆觸來呈現驚浪怒濤迭起的深層心理活動。[1]

鄭清文與李喬同屬於本省戰後第二代台灣作家。經歷過台灣日治時期,曾受過幾年日文教育,對「日本天年」的陰影記憶猶深。由於這些本省第二代作家通曉日文,所以對外國文學的吸收能力和領悟力較高。李喬曾說他「擅長描寫『悲劇的流程』」。鄭清文的作品常出現地名「舊鎮」,實影射其童年居住地新莊。[7]

作品

小說

長篇小說

  • 《峽地》,臺中:臺灣省新聞處,1970年6月
  • 《大火》,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4月
  • 《舊金山─一九七二》,臺北:一方出版公司,2003年2月
  • 《丘蟻一族》,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9年6月;西田勝日语西田勝日譯,東京:法政大学出版局,2013年9月

短篇小說集

  • 《簸箕谷》,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65年10月
  • 《故事》,臺北:蘭開書店,1968年6月
  • 《校園裡的椰子樹》,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11月
  • 《鄭清文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12月
  • 《現代英雄》,臺北:爾雅出版社,1976年4月
  • 《最後的紳士》,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2月
  • 《局外人》,臺北:學英出版社,1984年9月
  • 《滄桑舊鎮》,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6月
  • 《報馬仔》,臺北:圓神出版社,1987年7月
  • 《不良老人》,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90年2月
  • 《春雨》,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1月
  • 《合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2月
  • 《相思子花》,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2年7月
  • 《故里人歸》,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
  • 《檳榔城》,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10月
  • 《鄭清文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12月
  •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1─水上組曲》,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6月
  •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2─合歡》,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6月
  •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3─三腳馬》,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6月
  •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4─最後的紳士》,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6月
  •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5─秋夜》,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6月
  •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6─白色時代》,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6月
  •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別卷─鄭清文和他的文學》,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6月
  • 《鄭清文短篇小說選》,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9年12月
  • 《五彩神仙》,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1年2月
  • 《樹梅集》,臺北板橋:臺北縣文化局,2002年12月
  • 《玉蘭花─鄭清文短篇小說精選2》,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年6月
  • 《青椒苗:鄭清文短篇小說選3》,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12年9月
〈來去新公園飼魚〉[8]

1990年發表於《臺灣春秋》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的主角是福壽伯與福壽姆這對原本育有兩子的老夫婦,他們的長子-阿和,在十九歲時被警察跟憲兵以匪徒的罪名,於一個寒冷的夜晚被強行逮捕入獄,這個意外,對他們一家四口來說是一個好不了的傷痕,抑或說是一場醒不過來的惡夢,作者以全知的觀點描寫福壽伯與福壽姆前往新公園餵魚的情節,一步步地呈現白色恐怖對這些政治受難者遺族所造成的巨大傷害,以及掌權者對於這個影響眾多臺灣人民的歷史事件的忽視。

夫婦倆前往新公園的路上,是一波三折的,先是在出了門之後,福壽伯才發現自己忘記帶麵包,接著,是推著福壽姆的輪椅,從家裡到新公園之間那段耗時四十分鐘的路程,好不容易到了新公園之後,卻又被圍繞著公園的柵欄給拒之門外,作者刻意以這些路上的波折,代表了政治受難者遺族人生上的阻礙,僅僅是前往個公園就如此艱辛,那在人生的道路上肯定更加難以邁開腳步。

作者在這篇小說中不以強烈的指責來批判政府對於白色恐怖的漠視,而是透過「母愛」這個大多數人觸手可及的情感來帶出政治迫害的可惡,福壽姆在阿和被捕後,總是沉浸在深深的悲痛當中,甚至常常以淚洗面,她說:「我看他,哭他,才算活著。」,她對阿和深厚的母愛在政治迫害的加壓之下,已經不知不覺地轉化成箝制自己的手銬腳鐐,她不再擁有自己的生活,每天所做的就只有「等」,等阿和再次回到他們的身邊,她的思想、情緒無一不被那場意外所影響,看到警察就會想起阿和被抓走的那個夜晚、看到椰子樹幹上的窟窿就會連想到槍痕,她已經被這場意外摧毀了。

〈三腳馬〉[8]

小說由「我」尋找木刻工藝品寫起,以第一人稱觀點敘事,藉由找到三腳馬的創作者曾吉祥,引出這位老先生的人生故事:一個從小因為外在缺陷被取笑為「白鼻狸」的男孩,受盡周圍的歧視與嘲弄。因緣際會之下,他成為了傾向日本人的警察,透過權力的掌握,當起了壓迫自己的同胞、認同意識搖擺不定的「三腳仔」。在日本戰敗後,曾吉祥為了避免報復而逃走,留下妻子吳玉蘭承擔一切。在妻子死亡後,他一生都無法赦免自己,從此雕刻起表情複雜、生動活現的三腳馬。也正是這樣以刻不完的三腳馬作為餘生贖罪的行為,讓曾吉祥的作品得以被「我」發現,更進一步發現「我」的父親也曾是他迫害的一員。故事最後,「我」似乎也能理解曾吉祥內心的矛盾,並未帶走曾吉祥心中有著妻子吳玉蘭形象的三腳馬,而是選擇退出他回憶的空間,讓他獨自在黑暗裡慢慢咀嚼這一切。

劇本

  • 《春雨》幾米繪,臺北:格林文化公司,1998年12月

報導文學

  • 《新莊─失去龍穴的城鎮》,臺北:臺灣省教育廳,1983年4月

兒童文學

  • 《燕心果》劉伯樂繪,臺北:號角出版社,1985年3月;玉山社出版公司,2000年
  • 《沙灘上的琴聲》陳建良圖,臺北:英文雜誌社,1998年
  • 《天燈.母親》林之助繪,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0年4月
  • 《春風新竹》,臺北:教育部兒童讀物出版會,2001年
  • 《採桃記》,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4年8月
  • 《三腳馬》唐壽南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6年2月

論述

  • 《臺灣文學的基點》,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7月
  • 《小國家大文學》,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0年10月
  • 《多情與嚴法─鄭清文評論集》,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4年5月

翻譯

主編

  • 《臺灣文學選‧一九九三》,鄭清文等主編,臺北:前衛出版,1994年
  • 《台灣當代小說精選:一九四五-一九八八》,鄭清文、李喬主編,郭楓總編輯,臺北新店:新地出版,1989年

合著

  • 《新莊往事:失去龍穴的舊鎮》,鄭清文、簡文仁,新北:新莊社區大學,2015年11月

得獎

傳述

  • 《鄭清文自傳》,王璞拍攝作家錄影傳記,1999年
  • 《小說與我[錄影]》,鄭清文主講,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年11月
  • 《走出峽地:鄭清文的人生故事》,鄭谷苑,麥田出版,2007年

研究

  • 《鄭清文小說中的社會變遷》,詹家觀,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
  • 《鄭清文作品中的童年敘事》,邱子寧,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1年
  • 《冰山底下的大水河:鄭清文短篇小說研究》,許素蘭,碩士論文--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1年
  • 《從易經類型學解讀鄭清文小說<三腳馬>中之美學結構,張文政,樂聲揚起-第一、二屆桃園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7月
  • 《源自於鄉土的人性關懷:談鄭清文的小說世界》,楊菁,樂聲揚起--第一、二屆桃園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7月
  • 《成長與記憶之沰:鄭清文小說研究》,呂佳龍,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3年
  • 《繼承與創新:論鄭清文的文學世界》,李進益,致良出版,2004年
  • 《鄭清文童話現象研究》,徐錦成,博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博士班,2006年
  • 《鄭清文童話現象研究:台灣文學史的思考》,徐錦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7年
  • 《鄭清文童話的特質與教育意義》,陳琪芬,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7年
  • 《樹的見證:鄭清文文學論集》,江寶釵,林鎮山主編,麥田出版,2007年
  • 〈臺灣文學作品的接受、改編與經典化——以鄭清文小說〈春雨〉為例〉顧敏耀,《聯大學報》,第9卷第2期,2012年12月,頁1-22。
  • 《樹的見證[錄影]:鄭清文:來自土地的作家》,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製作,新北市文化局,2014年9月
  • 『鄭清文とその時代ー郷土を愛したある台湾作家の生涯と台湾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変容』 ,松崎寛子,東京:東方書店,2020年。

評價

  • 楊菁:「鄭清文出生於桃園鄉下,在新莊的小鎮長大。他經歷過日本統治時代、二次世界大戰、戒嚴時期,也看到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向工商業社會、科技時代。他目睹社會經過激變後景物變遷,風俗民心也失去了原有的敦厚純樸。緣於他的經歷與觀察,他藉由小說創作,寫下他對舊社會的緬懷,讚頌早期人心的純樸與美善;他也藉著小說人物探討生命的困境,並試圖為生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鄭清文的小說人物多以平凡的小人物為主,反映出他對庶民生活的關懷之情。他的文字雖然簡淡,但因他的對人性有深刻的關懷,因此在簡樸的文字中實有他深厚的蘊涵。」[14]

資料來源

  1. ^ 1.0 1.1 1.2 1.3 鄭清文. 《鄭清文自選集》. 臺灣. 2013: 6–9. 
  2. ^ 許文貞. 〈鄭清文辭世 一生懸命創作〉. 中時新聞網. 2017-11-05 [2023-07-07]. 
  3. ^ 向陽、徐凡. 中央廣播電臺:作家向陽 談鄭清文是淡彩寫人間的小說家. 中央廣播電台:相逢·有詩(續 寫作這條路). 2020-10-30 [2023-07-07]. 
  4. ^ 〈調降文言文比率 鍾肇政等135位作家連署支持〉. 自由時報. 2017年9月6日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中文). 
  5. ^ 鄭清文. 〈偶然與必然—文學的形成〉. 台北. 1988: 283–300. 
  6. ^ 海明威. 《死在午後》.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2–193. ISBN 9787532754014. 
  7. ^ 陳螢萱. 〈ㄟ新莊 鄭清文絕版作品重現〉. YHOO新聞. 2015-12-8 [2023-07-07]. 
  8. ^ 8.0 8.1 鄭清文. 《鄭清文全集》. 台南. 2022: 118. 
  9. ^ 柴霍夫 Anton P Chekhov1860-1904
  10. ^ Evgeny Onegin/Aleksandr Sergeevich Pushkin1799-1837
  11. ^ 托爾斯泰Lev Nikolaevich Tolstoi 1828-1910撰
  12. ^ 著者誤題為太宰治,實為夏目漱石
  13. ^ Hesse Hermann1877-1962
  14. ^ 《源自於鄉土的人性關懷:談鄭清文的小說世界》,收錄於《樂聲揚起--第一、二屆桃園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7月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