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臺灣):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修正筆誤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应用程序编辑 Android应用编辑
第32行: 第32行:
[[File:Immaculate Conception Cathedral of Taipei 001 in 1889.jpg|270px|right|thumb|1914年竣工的大稻埕蓬萊町大聖堂,毀於[[台北大空襲]]]]
[[File:Immaculate Conception Cathedral of Taipei 001 in 1889.jpg|270px|right|thumb|1914年竣工的大稻埕蓬萊町大聖堂,毀於[[台北大空襲]]]]


[[台灣清治時期|清治時代]]末年,[[道明會]]來到[[臺北|台北]][[傳福音|傳教]],並於1889年在[[大稻埕]]建立第座[[教堂]]。1905年,道明會[[林茂才]][[神父]]來到大稻埕,後在教堂現址一帶購入大量土地,1911年動工興建[[哥德式建築|哥德式]]教堂一座。1914年教堂落成,稱為「'''[[蓬萊町]]大聖堂'''」,以[[彼得 (使徒)|聖伯多祿]]及[[保罗 (使徒)|聖保祿]]為[[主保聖人|主保]],為[[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台北市內規模最為宏偉的[[建築]]之一。1916年,道明會又在教堂旁成立[[女校|女學校]],即今之[[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靜修女中]]。1945年5月31日,該教堂在[[二戰]]末期發生的[[台北大空襲]]中遭[[盟軍]]炸毀,造成在此避難的民眾嚴重傷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僅以木板在原址旁興建簡易教堂使用。
[[台灣清治時期|清治時代]]末年,[[道明會]]來到[[臺北|台北]][[傳福音|傳教]],並於1889年在[[大稻埕]]建立第座[[教堂]](台北地區第一座教堂為蘆洲天主堂)。1905年,道明會[[林茂才]][[神父]]來到大稻埕,後在教堂現址一帶購入大量土地,1911年動工興建[[哥德式建築|哥德式]]教堂一座。1914年教堂落成,稱為「'''[[蓬萊町]]大聖堂'''」,以[[彼得 (使徒)|聖伯多祿]]及[[保罗 (使徒)|聖保祿]]為[[主保聖人|主保]],為[[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台北市內規模最為宏偉的[[建築]]之一。1916年,道明會又在教堂旁成立[[女校|女學校]],即今之[[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靜修女中]]。1945年5月31日,該教堂在[[二戰]]末期發生的[[台北大空襲]]中遭[[盟軍]]炸毀,造成在此避難的民眾嚴重傷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僅以木板在原址旁興建簡易教堂使用。


1959年3月,[[吉朝芳]]神父就任該堂[[主任司鐸]],即以重建大堂作為首要任務。經過多方奔走,1959年7月5日在[[郭若石]][[總主教]]主禮下,教堂重建工程正式開工。1961年5月教堂重建工程竣工,經時任宗座署理[[田耕莘]][[樞機]]指定爲主教座堂,以始胎無染原罪聖母為主保。同年5月30日,由[[成世光]][[輔理主教]]舉行落成祝聖大典,隔日由時任[[教廷駐華大使|教廷駐華公使]][[朱塞佩迪·卡普里奧|高理耀]][[蒙席]]主持首台[[彌撒]]聖祭。
1959年3月,[[吉朝芳]]神父就任該堂[[主任司鐸]],即以重建大堂作為首要任務。經過多方奔走,1959年7月5日在[[郭若石]][[總主教]]主禮下,教堂重建工程正式開工。1961年5月教堂重建工程竣工,經時任宗座署理[[田耕莘]][[樞機]]指定爲主教座堂,以始胎無染原罪聖母為主保。同年5月30日,由[[成世光]][[輔理主教]]舉行落成祝聖大典,隔日由時任[[教廷駐華大使|教廷駐華公使]][[朱塞佩迪·卡普里奧|高理耀]][[蒙席]]主持首台[[彌撒]]聖祭。

2023年11月11日 (六) 12:18的版本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教堂正面景觀;左後方為幼稚園用地,右方及大後方為靜修女中校舍
基本信息
国家 中華民國臺灣
位置10358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5號
宗教天主教會
祝聖1961年5月30日
功能状态主教座堂
建筑详情
奠基1959年7月5日 (1959-07-05)
竣工1961年5月1日 (1961-05-01)
地圖
地图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為天主教台北總教區主教座堂,也是台北市首座天主教堂;由於座落於民生西路,亦名民生西路天主堂。教堂附設有一幼稚園,教堂建地並與同為天主教機構的靜修女中比鄰而居。

歷史

1914年竣工的大稻埕蓬萊町大聖堂,毀於台北大空襲

清治時代末年,道明會來到台北傳教,並於1889年在大稻埕建立第二座教堂(台北地區第一座教堂為蘆洲天主堂)。1905年,道明會林茂才神父來到大稻埕,後在教堂現址一帶購入大量土地,1911年動工興建哥德式教堂一座。1914年教堂落成,稱為「蓬萊町大聖堂」,以聖伯多祿聖保祿主保,為日治時代台北市內規模最為宏偉的建築之一。1916年,道明會又在教堂旁成立女學校,即今之靜修女中。1945年5月31日,該教堂在二戰末期發生的台北大空襲中遭盟軍炸毀,造成在此避難的民眾嚴重傷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僅以木板在原址旁興建簡易教堂使用。

1959年3月,吉朝芳神父就任該堂主任司鐸,即以重建大堂作為首要任務。經過多方奔走,1959年7月5日在郭若石總主教主禮下,教堂重建工程正式開工。1961年5月教堂重建工程竣工,經時任宗座署理田耕莘樞機指定爲主教座堂,以始胎無染原罪聖母為主保。同年5月30日,由成世光輔理主教舉行落成祝聖大典,隔日由時任教廷駐華公使高理耀蒙席主持首台彌撒聖祭。

彌撒時間

以下時間以當地時間(台灣時間)為準

  • 平日彌撒
    • 星期一至五 上午07:30(AM)
  • 主日彌撒
    • 星期六 下午05:00(PM)
    • 星期日 上午09:00—10:00(AM)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