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赵:修订间差异
Smallbearwj(留言 | 贡献) 小 调整格式、排版 |
|||
第36行: | 第36行: | ||
304年,劉淵起兵,称漢王。308年称帝,国号“'''汉'''”。310年[[劉聰]]即位,311年和316年兩次攻破[[西晋]]都城洛陽、長安。318年[[靳準]]弒隱帝[[劉粲]],[[劉曜]]殺靳準即位,次年改国号為「'''趙'''」。329年被[[後趙]]所滅,立國凡26年。其统治地区包含[[并州刺史部]]、[[雍州刺史部]]、[[秦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司隶校尉部]]、[[冀州刺史部]]部分地区。 |
304年,劉淵起兵,称漢王。308年称帝,国号“'''汉'''”。310年[[劉聰]]即位,311年和316年兩次攻破[[西晋]]都城洛陽、長安。318年[[靳準]]弒隱帝[[劉粲]],[[劉曜]]殺靳準即位,次年改国号為「'''趙'''」。329年被[[後趙]]所滅,立國凡26年。其统治地区包含[[并州刺史部]]、[[雍州刺史部]]、[[秦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司隶校尉部]]、[[冀州刺史部]]部分地区。 |
||
劉淵以其祖先與[[汉朝]]宗室劉氏約為兄弟且有所[[和親|聯姻]]而自稱漢王,并称继承汉朝<ref>《晋书》卷101:[[刘渊|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ref>,故以“汉”为国号,史稱「'''前汉'''」<ref>中華民國教育部,[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劉淵 劉淵] {{Wayback|url=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A%89%E6%B7%B5 |date=20200921145337 }}; 攻入太原,據河東之地,自稱為「漢王」,史稱為「前漢」。</ref>;而因统治地区位于[[中原]]北方,故称「北汉」<ref>《记刘聪辱怀愍》:“一日聪谓二人曰:昔我高祖起西汉,及光武起东汉,吾今起为北汉。”,收入《古文小品咀华》。</ref><ref>[[熊十力]]《中国历史纲要》:“北汉:晋时匈奴刘渊称帝,号曰汉,史称北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见五胡十六国表。”</ref>;以多为匈奴人,又称「匈汉」。劉曜以其发迹之地为战国时[[赵国]]之地,改国号为赵,为别于石勒的[[后赵]],而史称「'''前趙'''」<ref>{{cite book zh| author = 徐俊 |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0年11月 | location = 湖北武昌 | pages = 92-97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7-5622-2277-0 }}</ref>,或合稱之為「'''漢趙'''」<ref>如十六國時期史官和苞所撰《漢趙記》,近人周偉洲所撰《漢趙國史》。 </ref>。 |
劉淵以其祖先與[[汉朝]]宗室劉氏約為兄弟且有所[[和親|聯姻]]而自稱漢王,并称继承汉朝<ref>《晋书》卷101:[[刘渊|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ref>,故以“汉”为国号,史稱「'''前汉'''」<ref>中華民國教育部,[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劉淵 劉淵] {{Wayback|url=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A%89%E6%B7%B5 |date=20200921145337 }}; 攻入太原,據河東之地,自稱為「漢王」,史稱為「前漢」。</ref>;而因统治地区位于[[中原]]北方,故称「北汉」<ref>《记刘聪辱怀愍》:“一日聪谓二人曰:昔我高祖起西汉,及光武起东汉,吾今起为北汉。”,收入《古文小品咀华》。</ref><ref>[[熊十力]]《中国历史纲要》:“北汉:晋时匈奴刘渊称帝,号曰汉,史称北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见五胡十六国表。”</ref>;以多为匈奴人,又称「'''匈汉'''」。劉曜以其发迹之地为战国时[[赵国]]之地,改国号为赵,为别于石勒的[[后赵]],而史称「'''前趙'''」<ref>{{cite book zh| author = 徐俊 |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0年11月 | location = 湖北武昌 | pages = 92-97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7-5622-2277-0 }}</ref>,或合稱之為「'''漢趙'''」<ref>如十六國時期史官和苞所撰《漢趙記》,近人周偉洲所撰《漢趙國史》。 </ref>。 |
||
== 歷史 == |
== 歷史 == |
2024年2月8日 (四) 01:21的版本
汉赵 | |||||||||
---|---|---|---|---|---|---|---|---|---|
304年—329年 | |||||||||
京城 | |||||||||
• | 平阳 | ||||||||
• | 長安 | ||||||||
君主 | |||||||||
• 304年-310年 | 劉淵 | ||||||||
• 310年 | 劉和 | ||||||||
• 310年-318年 | 刘聪 | ||||||||
• 318年 | 劉粲 | ||||||||
• 318年-328年 | 劉曜 | ||||||||
兴衰 | |||||||||
• 304年 | 劉淵起兵 | ||||||||
• 329年 | 後趙起兵 | ||||||||
|
漢趙(304年-329年),又称前趙,是南匈奴人劉淵所建的君主制政权,先後都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北)、長安,為十六国時期建立的第一個政權。
304年,劉淵起兵,称漢王。308年称帝,国号“汉”。310年劉聰即位,311年和316年兩次攻破西晋都城洛陽、長安。318年靳準弒隱帝劉粲,劉曜殺靳準即位,次年改国号為「趙」。329年被後趙所滅,立國凡26年。其统治地区包含并州刺史部、雍州刺史部、秦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司隶校尉部、冀州刺史部部分地区。
劉淵以其祖先與汉朝宗室劉氏約為兄弟且有所聯姻而自稱漢王,并称继承汉朝[1],故以“汉”为国号,史稱「前汉」[2];而因统治地区位于中原北方,故称「北汉」[3][4];以多为匈奴人,又称「匈汉」。劉曜以其发迹之地为战国时赵国之地,改国号为赵,为别于石勒的后赵,而史称「前趙」[5],或合稱之為「漢趙」[6]。
歷史
劉淵起兵
劉淵為南匈奴單于的後裔,其父劉豹為匈奴左部帥,在五部中勢力最強。劉豹卒后,代父為左部帥。西晉有意削弱他與部落的關係,後二遷為離石將兵都尉,劉淵則利用此職位的權限,暗中擴展勢力。楊駿輔政時,為了拉攏劉淵,命他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乡侯,給予統率匈奴五部軍事的大權。到元康末年,成都王司馬穎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極力拉攏劉淵,表其為「行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7],加強劉淵在匈奴五部中的地位,並命劉淵居鄴城,以便控制。
到晉惠帝太安中(302年─303年),因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等諸王相互殘殺,益州刺史部流民起義爆發,各地局勢不穩,在并州刺史部的匈奴五部右賢王劉宣等人也醞釀著反晋兴匈奴。劉宣與各部貴族商議共推劉淵為大單于,并派呼延攸告诉在邺城的刘渊,劉淵让呼延攸先回去告诉劉宣等召集各部,聲言聚集五部協助司馬穎,實際是為反晉作準備[8]。
晋惠帝永興元年(304年)三月,司馬穎等攻占洛陽,司馬越挾持晉惠帝攻鄴,司马颖打敗司馬越,並虜獲晉惠帝。八月,司马越势力王浚、司馬騰攻鄴城,刘渊请求带领匈奴五部帮助司马颖抵御,司馬穎同意,并封劉淵為北單于,派遣回并州刺史部的平阳郡調發匈奴五部為援。劉淵返回并州離石,眾人共推劉淵為大單于,并聚集五萬之眾。刘渊得知王浚军队已攻破邺城,司马颖南逃洛阳。刘渊还想遵守先前承诺帮助司马颖,劉宣等劝说刘渊起兵反晋[9]。十月,劉淵從離石遷于左國城,稱漢王,改年號為元熙,置百官,大赦境內,並以復漢為名義,正式建立政權。
建立國家
漢元熙元年(304年)十二月,晉并州刺史司馬騰遣兵攻漢,雙方大戰于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北),劉淵大勝,並遣劉曜等攻取上黨、太原、西河各郡縣。當時在青、徐二州的王彌,魏郡的汲桑、石勒,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徵等人均擁立劉淵為共主。劉淵命王彌、石勒等人攻取河北各郡縣,並一度攻入西晉的重鎮許昌,其兵鋒進抵至西晉的首都洛陽城下。308年十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年號為永鳳。309年,劉淵遣將攻占黎陽(今河南省浚縣東北),擊敗晉將王湛於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北),沉殺男女三萬人,又派遣四子劉聰進攻包圍洛陽。
310年,劉淵病重,命劉聰輔佐太子劉和。劉淵病死,劉和繼位,不久劉聰殺死劉和自立為帝。
西晉終結
劉聰繼位後,派遣族弟劉曜、大將王彌等率領四萬大軍攻取洛陽周邊的郡縣,以孤立斷絕洛陽。311年,石勒在苦縣(今河南鹿邑)消滅西晉主力部隊十多萬人。同年夏季,劉曜、王彌攻破洛陽,虜走晉懷帝,殺害官員百姓三萬餘人,史稱「永嘉之亂」。晉懷帝於次年被殺後,晉愍帝於長安即位。316年,劉聰派遣劉曜攻破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隨著西晉的滅亡,中原廣大的地區,皆成為漢政權的統治範圍。
漢國內亂
雖然劉聰名義上是中原的共主,但隨著领域的擴大,地方的割據迅速形成,漢國統治的地區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
318年,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位。匈奴貴族靳準殺死劉粲奪權,在平陽的劉氏男女不分老少全部被殺,靳準自立為漢天王。鎮守長安的劉聰族弟劉曜得知平陽有變,自立為皇帝,派遣軍隊至平陽,族滅靳氏。與此同時,石勒亦以討伐靳準為名,率軍至漢都平陽,于是,平陽、洛陽以東的地區,皆落入石勒勢力之中。漢國於是遷都到長安。
改漢為趙
319年,劉曜改國號「漢」為「趙」,史稱「前趙」或「漢趙」,改尚水德。同年,石勒在襄國自稱趙王,從前趙中分離出來,史稱「後趙」,双方決裂。後數年,關中地區連年叛亂及大疫,百姓死者眾多,劉曜撲滅了關中各地氐、羌人的反抗,於是遷徙上郡氐、羌二十萬人及隴西大姓楊、姜等一萬多戶到關中以充實人口。
前趙政權初步鞏固後,即向外擴張,平定隴右一帶的陳安,並向西進擊前涼。雙方在黃河沿岸僵持,張茂稱藩,並獻貢。前趙全盛时,擁兵二十八万五千餘人,據有司隶州、雍州、并州、豫州、秦州各一部,時關隴氐、羌,莫不降附。
324年,前赵军队開始向東挺进,意图夺取石勒所占的河南。325年,劉曜命劉岳率兵一萬五千人圍攻後趙石生於洛陽金墉城,石勒命從子石虎率軍救援,與劉岳在洛水西岸交戰,劉岳兵敗,退守石梁戌,石虎包圍石梁戌。劉曜率軍救援,屯兵于金谷(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夜中前赵軍中哗变,士卒潰散,劉曜退歸長安。不久,石虎攻下石梁戌,生擒劉岳等人。
328年,石勒命石虎率大軍四萬從軹關(今河南省濟源市西北十五里)西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鎮),劉曜親自率領水陸大軍從潼關渡河救援,石虎引兵撤退,劉曜追及並大破,石虎逃奔朝歌。劉曜取得這次大勝之後,從大陽關(今山西省平陸縣茅津渡)南渡,在洛陽金墉城圍攻石生。後趙的滎陽郡太守尹矩、野王郡太守張進等人相繼投降。这次战败震動了後趙。石勒認為洛陽一失守,劉曜必定會進攻河北,於是集結步兵六萬,騎兵二萬七千,從鞏縣渡洛水,進抵洛陽城下。
前趙敗亡
劉曜得知石勒親率大軍增援,撤走包圍金墉城的軍隊,在洛陽之西列陣十多萬軍隊,南北距離十多里。石勒率軍進入洛陽。到了決戰當天,由石虎率步兵三萬,從洛陽北方向西移動,攻擊劉曜的中軍;石堪、石聰各率騎兵八千,從洛陽西方向北移動,攻擊劉曜的前鋒。雙方大戰於洛陽西面的宣陽門外,交戰之後,石勒親自帶領主力,從西北大門出城,夾擊前趙軍,前趙軍大潰。劉曜飲酒過量,在昏醉中退走,為石堪所擒,這一仗前趙軍被斬首五萬人,主力部隊損失殆盡。
劉曜戰敗被擒,不久被殺。石勒軍乘勝西進,劉曜子劉熙、劉胤等人放棄長安,逃奔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329年九月,後趙出兵攻占上邽,殺趙太子劉熙及諸王公侯、將相卿校以下三千餘人,又在洛陽坑殺其王公及五郡屠各五千多人,並遷徙其百官、關東流民、秦雍大族九千多人到襄國,前趙滅亡。
疆域
在劉淵、劉聰時期,其範圍控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并州、雍州、司隶校尉部、秦州一帶,然而實際控制範圍不大,劉聰時期,只局限在并州的一角(其餘部分在劉琨手中)和由劉曜坐鎮的關中一部分地區。黄河以北地区一帶由石勒所有,王彌的部將曹嶷控有青州、兗州、徐州一帶,慕容鲜卑更是趁机向南统治到幽州的一帶。
劉曜時期,史稱「東不踰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踰隴坻,北不出汾、晉」[10],疆域範圍包括雍州、司隶州的渭水流域以及并州、豫州、秦州之黃河以東一帶。
政治
基本上,前趙的政治制度承襲漢魏以來的制度而又雜以舊俗。漢國的官制,自304年劉淵稱漢王建立君主制政權後,即採取漢朝的官制,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及六卿等中樞之官。軍事之官有大司馬、太尉、大將軍等高級將軍以及雜號將軍。而地方之官則沿習魏晉以來的州郡制,採用漢胡分治的政策來進行統治。大單于的權力極大,僅次於皇帝。到劉聰嘉平四年(314年),達到了較為完善的階段。而劉曜的前趙,繼承漢國之制度,小有改革。劉曜繼承君主制的前赵政權胡、汉分治的政策。以子劉胤為大司馬、大單于,置單于台于渭城(今陝西咸陽),自左、右賢王以下皆用少數族豪酋充當。另方面又大体沿用魏晉九品官人法,設立學校,肯定士族特權,笼络漢人的世家大族、士族,以巩固其統治。
劉淵時,設單于台,最高長官為大單于,統率六夷部落,單于台的設置,是沿匈奴舊制而來。劉聰時,在統治區內設置左、右司隸,各領戶20多萬,每1萬戶設置一名內史,內史共有43人。在大單于下設置單于左、右輔,各主六夷十萬落[11],萬落叟置一名都尉。
經濟社會
前趙的社會經濟主要是農業,其次是畜牧業,其生產方式,沿襲漢魏以來的生產方式。
在前趙社會中,從事農業、手工業、牧業生產的還有奴隸。奴隸的來源主要是戰俘,其次是犯罪的官吏。國內還有大量從事遊牧及畜牧業的「六夷」部落,因歸降及征服的部落日益增多,故設單于台進行管理。
漢在劉聰時(310—318年),杂夷戶口大約有六十三萬戶,人口大約有三四百萬人以上;汉户未详。
军队
在劉曜全盛時期,有兵力二十八萬五千人,在他出兵時,史稱「臨河列陣,百餘里中,鍾鼓之聲沸河動地,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12]。
重要人物
漢趙君主列表
廟号 | 諡号 | 姓名 | 統治時間 | 年号 |
---|---|---|---|---|
前漢 304年-318年 | ||||
高祖 | 光文皇帝 | 劉淵 | 304年-310年 | 元熙 304年-308年 |
劉和 | 310年 | 河瑞 310年 | ||
烈宗 | 昭武皇帝 | 劉聰 | 310年-318年 | 光興 310年-311年 |
隱皇帝 靈皇帝 |
劉粲 | 318年 | 漢昌 318年 | |
靳準 | 318年 |
|||
劉曜 | 318年-319年 | 光初 318年-319年 | ||
前趙 319年-329年 | ||||
景皇帝(劉曜追諡) | 劉亮 | |||
獻皇帝(劉曜追諡) | 劉廣 | |||
懿皇帝(劉曜追諡) | 劉防 | |||
宣成皇帝(劉曜追諡) | 刘某 | |||
劉曜 | 319年-328年 | 光初 319年-328年 |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
書籍
注釋
- ^ 《晋书》卷101: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
- ^ 中華民國教育部,劉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攻入太原,據河東之地,自稱為「漢王」,史稱為「前漢」。
- ^ 《记刘聪辱怀愍》:“一日聪谓二人曰:昔我高祖起西汉,及光武起东汉,吾今起为北汉。”,收入《古文小品咀华》。
- ^ 熊十力《中国历史纲要》:“北汉:晋时匈奴刘渊称帝,号曰汉,史称北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92–97. ISBN 7-5622-2277-0.
- ^ 如十六國時期史官和苞所撰《漢趙記》,近人周偉洲所撰《漢趙國史》。
- ^ 《晉書·劉元海載記》。
- ^ 《晋书》卷101:惠帝失驭,寇盗蜂起,元海从祖故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于是密共推元海为大单于。乃使其党呼延攸诣邺,以谋告之。元海请归会葬,颖弗许。乃令攸先归,告宣等招集五部,引会宜阳诸胡,声言应颖,实背之也。
- ^ 《晋书》卷101:王浚使将军祁弘率鲜卑攻邺,颖败,挟天子南奔洛阳。元海曰:「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然吾与其有言矣,不可不救。」于是命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等率步骑二万,将讨鲜卑。刘宣等固谏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单于积德在躬,为晋人所服,方当兴我邦族,复呼韩邪之业,鲜卑、乌丸可以为援,奈何距之而拯仇敌!今天假手于我,不可违也。违天不祥,逆众不济;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愿单于勿疑。」
- ^ 引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 ^ 六夷指匈奴、羯、鮮卑、氐、羌、巴人。
- ^ 《晉書.劉曜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