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沖洗: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Add 1 book for verifiability (20240207)) #IABot (v2.0.9.5) (GreenC bot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沖洗''',又稱'''底片沖洗''',是一種利用化學方法, 讓[[底片]]或[[相紙]]在曝光之後產生正像或負像的過程。 這個過程讓底片上的潛像 (不可見且容易受可見光破壞) 轉變為穩定可見的影像<ref name="Ullmann">Karlheinz Keller et al. "Photography"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DOI| 10.1002/14356007.a20_001}}</ref>。
'''沖洗''',又稱'''底片沖洗''',是一種利用化學方法, 讓[[底片]]或[[相紙]]在曝光之後產生正像或負像的過程。 這個過程讓底片上的潛像不可見且容易受可見光破壞轉變為穩定可見的影像<ref name="Ullmann">Karlheinz Keller et al. "Photography"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DOI| 10.1002/14356007.a20_001}}</ref>。


大多數基於明膠-銀的底片或像紙,雖然由不同的公司製造,其沖洗方式都很相似。較特別的例外如[[拍立得|拍立得公司]]生產的即影即有底片;或是如 Kodachrome正片需要[[柯達|柯達公司]]特有的K-14沖洗方法。Kodachrome正片在2009停止生產,不久之後柯達公司便停止供應K-14沖洗方法所需之藥水<ref>{{Cite news|url=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news/8232084/Kodachrome-film-retires-aged-75.html|title=Kodachrome film retires, aged 75|author=Matt Warman|publisher=Telegraph|accessdate=January 2, 2011|location=London|date=December 31, 2010|archive-date=2015-04-0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3121456/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news/8232084/Kodachrome-film-retires-aged-75.html|dead-url=no}}</ref>;Ilfochrome則是需要破壞染料的沖洗方法。
大多數基於明膠-銀的底片或像紙,雖然由不同的公司製造,其沖洗方式都很相似。較特別的例外如[[拍立得|拍立得公司]]生產的即影即有底片;或是如 Kodachrome正片需要[[柯達|柯達公司]]特有的K-14沖洗方法(Kodachrome正片在2009停止生產,不久之後柯達公司便停止供應K-14沖洗方法所需之藥水<ref>{{Cite news|url=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news/8232084/Kodachrome-film-retires-aged-75.html|title=Kodachrome film retires, aged 75|author=Matt Warman|publisher=Telegraph|accessdate=January 2, 2011|location=London|date=December 31, 2010|archive-date=2015-04-0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3121456/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news/8232084/Kodachrome-film-retires-aged-75.html|dead-url=no}}</ref>);Ilfochrome則是需要破壞染料的沖洗方法。


== 一般沖洗方法 ==
== 一般沖洗方法 ==
[[File:PhotoDeveloptKeySteps.png|thumb|銀基底片(像紙)產生成像的主要步驟: 1.在底片上的鹵化銀粒子, 受到光線('''')激發而產生潛像(銀原子)。 2.潛像再經由顯影步驟放大,將曝光的鹵化銀粒子轉變為不透光的金屬銀粒子。3.未曝光的鹵化銀由定影步驟移除 ]]
[[File:PhotoDeveloptKeySteps.png|thumb|銀基底片像紙產生成像的主要步驟: 1.在底片上的鹵化銀粒子, 受到光線''hν)''激發而產生潛像銀原子。 2.潛像再經由顯影步驟放大,將曝光的鹵化銀粒子轉變為不透光的金屬銀粒子。3.未曝光的鹵化銀由定影步驟移除 ]]
相紙和底片經過一連串的藥水處理,進行反應的時間和溫度需要謹慎控制。顯影是其中對於溫度和時間最敏感的步驟;其他的步驟則較不敏感。
相紙和底片經過一連串的藥水處理,進行反應的時間和溫度需要謹慎控制。顯影是其中對於溫度和時間最敏感的步驟;其他的步驟則較不敏感。


第22行: 第22行:
*除海波液可以在定影後使用,縮短水洗時間並去除殘存海波。
*除海波液可以在定影後使用,縮短水洗時間並去除殘存海波。


6. 底片可以在用稀釋的介面活性劑沖洗,使得烘乾的過程不會因為硬水而產生水漬。(如果所在地區的水質非常硬,要用去離子水先處裡,不然最後沖洗步驟中的溶劑可能會讓鈣離子形成鹽類沉澱,在底片上產生斑點)
6. 底片可以在用稀釋的介面活性劑沖洗,使得烘乾的過程不會因為硬水而產生水漬。如果所在地區的水質非常硬,要用去離子水先處裡,不然最後沖洗步驟中的溶劑可能會讓鈣離子形成鹽類沉澱,在底片上產生斑點


7. 底片最後在無塵環境中晾乾,切成小段放進無酸袋中。
7. 底片最後在無塵環境中晾乾,切成小段放進無酸袋中。


經由這些步驟處理的底片為負像。
經由這些步驟處理的底片為負像。



負像可以用來輸出,放置於放像機並且投影至像紙上曝光。很多的暗房技巧可以在放像的過程中使用。或是經由底片掃描產生檔案,進行數位輸出或後製等處理。
負像可以用來輸出,放置於放像機並且投影至像紙上曝光。很多的暗房技巧可以在放像的過程中使用。或是經由底片掃描產生檔案,進行數位輸出或後製等處理。
第35行: 第34行:
=== 黑白反轉沖洗 ===
=== 黑白反轉沖洗 ===
這個沖洗方法多出三個步驟:
這個沖洗方法多出三個步驟:
#在停止液後,底片上的負像(金屬銀)由經由漂白去除。底片上殘留的鹵化銀為潛在正像。
#在停止液後,底片上的負像金屬銀由經由漂白去除。底片上殘留的鹵化銀為潛在正像。
#接下來經過霧化的過程在鹵化銀中產生銀原子,做為下一步驟的成像位置,可由照光或化學藥劑處裡。
#接下來經過霧化的過程在鹵化銀中產生銀原子,做為下一步驟的成像位置,可由照光或化學藥劑處裡。
#經由霧化處理過的鹵化銀再由第二道顯影液處理,將其轉變為可見正像。
#經由霧化處理過的鹵化銀再由第二道顯影液處理,將其轉變為可見正像。
第49行: 第48行:
在RA-4中,漂白和定影可以由一個步驟完成。這可以精簡處理步驟<ref>Photographic Almanac, 1956, p. 429–423</ref>。
在RA-4中,漂白和定影可以由一個步驟完成。這可以精簡處理步驟<ref>Photographic Almanac, 1956, p. 429–423</ref>。


正片(幻燈片),除了Kodachrome以外,使用E-6步驟來沖洗:
正片幻燈片),除了Kodachrome以外,近代一般使用E-6步驟來沖洗:
#黑白顯影劑在膠層中產生金屬銀
#黑白顯影劑在膠層中產生金屬銀
#急制液停止顯影
#急制液停止顯影
#在反轉步驟中進行霧化處理
#在反轉步驟中進行霧化處理
#霧化的鹵化銀顯影劑還原成金屬銀,反應過後的顯影劑(顯影劑氧化後的產物)和染料結合。
#霧化的鹵化銀顯影劑還原成金屬銀,反應過後的顯影劑(顯影劑氧化後的產物)和染料結合。
#底片再經由漂白、定影等穩定程序<ref name="Langford" />。
#底片再經由漂白、定影等穩定程序<ref name="Langford" />。


第60行: 第59行:
== 底片後製 ==
== 底片後製 ==
不論是黑白的正像或負像,都可以再進一步處理。成像中的金屬銀可以和硒或硫結合,產生不同於黑白的色調、且更穩定的影像。
不論是黑白的正像或負像,都可以再進一步處理。成像中的金屬銀可以和硒或硫結合,產生不同於黑白的色調、且更穩定的影像。
在硒的色調處理中,金屬銀轉化為硒化銀;硫的處理中則為硫化銀。這些銀的化合物比起金屬銀較不會受空氣氧化變質。
在硒的色調處理中,金屬銀轉化為硒化銀;硫的處理中則為硫化銀。這些銀的化合物比起金屬銀較不會受空氣氧化變質。
如果彩色負片以傳統黑白顯影劑處理,並且用鹽酸和重鉻酸鉀的溶液定影漂白,產生的底片經過照光後,可以再次顯影產生奇特的彩色蠟筆效果。
如果彩色負片以傳統黑白顯影劑處理,並且用鹽酸和重鉻酸鉀的溶液定影漂白,產生的底片經過照光後,可以再次顯影產生奇特的彩色蠟筆效果。


第67行: 第66行:
===少量沖洗===
===少量沖洗===
[[Image:Light trap tank.jpg|right|thumb|200px|沖片罐剖面圖]]
[[Image:Light trap tank.jpg|right|thumb|200px|沖片罐剖面圖]]
在底片愛好者常用的沖洗方法中,膠捲從相機中取出後,在不影響底片的光源環境中重新展開(通常是在安全燈照明的暗房或是暗袋中)。通常將底片纏繞在螺旋型的片軸上面,並且在底片膠面間保留足夠的空間,使的藥水能夠在其間自由流動。片軸會放在特殊設計的不透光沖片罐中,直到最後的水洗程序完成後再將底片從片軸中取下。而相紙式的底片可以在塑膠盤,或是圓柱形的旋轉桶中處理。每張底片可以個別使用不同沖洗條件。有時候會使用不攪動的靜置方式,配合稀釋後的顯影液顯影。
在底片愛好者常用的沖洗方法中,膠捲從相機中取出後,在不影響底片的光源環境中重新展開通常是在安全燈照明的暗房或是暗袋中。通常將底片纏繞在螺旋型的片軸上面,並且在底片膠面間保留足夠的空間,使的藥水能夠在其間自由流動。片軸會放在特殊設計的不透光沖片罐中,直到最後的水洗程序完成後再將底片從片軸中取下。而相紙式的底片可以在塑膠盤,或是圓柱形的旋轉桶中處理。每張底片可以個別使用不同沖洗條件。有時候會使用不攪動的靜置方式,配合稀釋後的顯影液顯影。


===大量沖洗===
===大量沖洗===

2024年2月12日 (一) 14:50的最新版本

沖洗,又稱底片沖洗,是一種利用化學方法, 讓底片相紙在曝光之後產生正像或負像的過程。 這個過程讓底片上的潛像(不可見且容易受可見光破壞)轉變為穩定可見的影像[1]

大多數基於明膠-銀的底片或像紙,雖然由不同的公司製造,其沖洗方式都很相似。較特別的例外如拍立得公司生產的即影即有底片;或是如 Kodachrome正片需要柯達公司特有的K-14沖洗方法(Kodachrome正片在2009停止生產,不久之後柯達公司便停止供應K-14沖洗方法所需之藥水[2]);Ilfochrome則是需要破壞染料的沖洗方法。

一般沖洗方法

[编辑]
銀基底片(像紙)產生成像的主要步驟: 1.在底片上的鹵化銀粒子, 受到光線(hν)激發而產生潛像(銀原子)。 2.潛像再經由顯影步驟放大,將曝光的鹵化銀粒子轉變為不透光的金屬銀粒子。3.未曝光的鹵化銀由定影步驟移除

相紙和底片經過一連串的藥水處理,進行反應的時間和溫度需要謹慎控制。顯影是其中對於溫度和時間最敏感的步驟;其他的步驟則較不敏感。

黑白負片沖洗

[编辑]
1.曝光在底片上產生潛像 2.顯影液使潛像轉變為可見金屬銀影像 3.急制(停止)液停下顯影過程 4.定影液讓影像穩定,不再受曝光影響 5.水洗洗去藥液 6.烘乾

1. 底片可以先預濕使明膠層軟化,讓接下來的藥水較容易處理。

2. 顯影液將潛像轉變為可見尺度的銀金屬[3]

3. 急制(停止)液通常是稀釋的醋酸或檸檬酸溶液,用來使顯影液停止作用。此步驟也可以用水洗代替[4]

4. 定影液將多餘的鹵化銀溶解,使得影像穩定且不受光影響。常見的定影液之一為硫代硫酸鈉(海波)水溶液。

5. 水洗去除殘餘的定影液。殘存的定影液可能會腐蝕已經成像的銀金屬,使影像模糊或出現斑點。

  • 除海波液可以在定影後使用,縮短水洗時間並去除殘存海波。

6. 底片可以在用稀釋的介面活性劑沖洗,使得烘乾的過程不會因為硬水而產生水漬。(如果所在地區的水質非常硬,要用去離子水先處裡,不然最後沖洗步驟中的溶劑可能會讓鈣離子形成鹽類沉澱,在底片上產生斑點)

7. 底片最後在無塵環境中晾乾,切成小段放進無酸袋中。

經由這些步驟處理的底片為負像。

負像可以用來輸出,放置於放像機並且投影至像紙上曝光。很多的暗房技巧可以在放像的過程中使用。或是經由底片掃描產生檔案,進行數位輸出或後製等處理。

  • 在現代的底片沖洗機器中,停止液的步驟由機械壓力去除顯影液取代。

黑白反轉沖洗

[编辑]

這個沖洗方法多出三個步驟:

  1. 在停止液後,底片上的負像(金屬銀)由經由漂白去除。底片上殘留的鹵化銀為潛在正像。
  2. 接下來經過霧化的過程在鹵化銀中產生銀原子,做為下一步驟的成像位置,可由照光或化學藥劑處裡。
  3. 經由霧化處理過的鹵化銀再由第二道顯影液處理,將其轉變為可見正像。
  4. 最後經過定影過程穩定影像[5]

彩色沖洗

[编辑]

彩色底片運用染料形成彩色影像。近代的彩色負片多由C-41沖印處理;彩色相紙則由RA-4沖洗。這些沖洗方法非常相似,只有在第一道顯影劑有差異。 C-41和RA-4包含下列步驟:

  1. 彩色顯影劑產生銀的黑色影像,副產物活化染料在不同膠層中產生不同的色彩。
  2. 鹵素漂白劑氧化黑色金屬銀,轉化為鹵化銀。
  3. 定影劑移除鹵化銀鹽類
  4. 經過水洗等程序穩定影像[6]

在RA-4中,漂白和定影可以由一個步驟完成。這可以精簡處理步驟[7]

正片(幻燈片),除了Kodachrome以外,近代一般使用E-6步驟來沖洗:

  1. 黑白顯影劑在膠層中產生金屬銀
  2. 急制液停止顯影
  3. 在反轉步驟中進行霧化處理
  4. 霧化的鹵化銀給顯影劑還原成金屬銀,反應過後的顯影劑(顯影劑氧化後的產物)和染料結合。
  5. 底片再經由漂白、定影等穩定程序[6]

在一些較老式的沖洗步驟中,底片膠層常在漂白前硬化處理。這種硬化的步驟常使用醛類,如甲醛戊二醛。而在近代的沖洗步驟中,因為底片的膠層本身就具有足夠強度、不會被藥水破壞,硬化的步驟常會省略。

底片後製

[编辑]

不論是黑白的正像或負像,都可以再進一步處理。成像中的金屬銀可以和硒或硫結合,產生不同於黑白的色調、且更穩定的影像。 在硒的色調處理中,金屬銀轉化為硒化銀;硫的處理中則為硫化銀。這些銀的化合物比起金屬銀較不會受空氣氧化變質。 如果彩色負片以傳統黑白顯影劑處理,並且用鹽酸和重鉻酸鉀的溶液定影漂白,產生的底片經過照光後,可以再次顯影產生奇特的彩色蠟筆效果。

沖洗設備

[编辑]

在沖洗前,底片需要從相機片倉中取出,存放於不透光的片殼中。過程必須小心不要讓底片受到多餘的光線照射。

少量沖洗

[编辑]
沖片罐剖面圖

在底片愛好者常用的沖洗方法中,膠捲從相機中取出後,在不影響底片的光源環境中重新展開(通常是在安全燈照明的暗房或是暗袋中)。通常將底片纏繞在螺旋型的片軸上面,並且在底片膠面間保留足夠的空間,使的藥水能夠在其間自由流動。片軸會放在特殊設計的不透光沖片罐中,直到最後的水洗程序完成後再將底片從片軸中取下。而相紙式的底片可以在塑膠盤,或是圓柱形的旋轉桶中處理。每張底片可以個別使用不同沖洗條件。有時候會使用不攪動的靜置方式,配合稀釋後的顯影液顯影。

大量沖洗

[编辑]

在商業性的大量沖洗中,底片直接由機器從片罐中捲出。這種沖洗機器通常是以連續、不間斷的方式(如生產線般)處理底片。所有的沖洗步驟由一台沖洗機器,在控制的溫度、時間、溶液濃度下進行。有些機器有自動裁切底片的功能,但可能會在底片曝光不足時判斷錯誤,而將影像一分為二。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Karlheinz Keller et al. "Photography"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doi: 10.1002/14356007.a20_001
  2. ^ Matt Warman. Kodachrome film retires, aged 75. London: Telegraph. December 31, 2010 [January 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3. ^ Wall, 1890, p. 30–63
  4. ^ Wall, 1890, p. 88–89
  5. ^ Photographic Almanac, 1956, p. 149–155
  6. ^ 6.0 6.1 Langford, Michael. Basic Photography. Oxford: Focal Press. 2000: 210; 215–216. ISBN 0-240-51592-7. 
  7. ^ Photographic Almanac, 1956, p. 42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