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申请成为管理员/ATannedBurger/第2次: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Re:Kenny023的問題:​ // Edit via Wikiplus
Re:Kenny023的問題:​ // Edit via Wikiplus
第178行: 第178行:
:另外帶點私貨:我覺得當前如果能把IPBE的郵件請求做分類會是一個挺好的想法(比如分類成「等候申請人回覆」、「等待授權和創建帳戶」、「需要創建本地帳戶」等),這樣也方便做分流,之後若能導入類似上面提到的助理機制也能較好的與有簽NDA的IPBE授予員銜接。當然,前提是技術上可行且社群有興趣設立IPBE助理。一些如因不符合格式(第一題回覆中提到的問題)而自動通知申請人的自動回覆,或可供授予員使用的標準化制式回覆也可以幫助授予員提高效率。--[[User:ATannedBurger|<font size="0.001%"><math>\int</math></font>]]([[User_talk:ATannedBurger|☎]])dt <small>[[WP:RFA|管理員競選中]]</small> 2024年5月15日 (三) 05:37 (UTC)
:另外帶點私貨:我覺得當前如果能把IPBE的郵件請求做分類會是一個挺好的想法(比如分類成「等候申請人回覆」、「等待授權和創建帳戶」、「需要創建本地帳戶」等),這樣也方便做分流,之後若能導入類似上面提到的助理機制也能較好的與有簽NDA的IPBE授予員銜接。當然,前提是技術上可行且社群有興趣設立IPBE助理。一些如因不符合格式(第一題回覆中提到的問題)而自動通知申請人的自動回覆,或可供授予員使用的標準化制式回覆也可以幫助授予員提高效率。--[[User:ATannedBurger|<font size="0.001%"><math>\int</math></font>]]([[User_talk:ATannedBurger|☎]])dt <small>[[WP:RFA|管理員競選中]]</small> 2024年5月15日 (三) 05:37 (UTC)
::{{ping|Kenny023}}--[[User:ATannedBurger|<font size="0.001%"><math>\int</math></font>]]([[User_talk:ATannedBurger|☎]])dt <small>[[WP:RFA|管理員競選中]]</small> 2024年5月15日 (三) 05:40 (UTC)
::{{ping|Kenny023}}--[[User:ATannedBurger|<font size="0.001%"><math>\int</math></font>]]([[User_talk:ATannedBurger|☎]])dt <small>[[WP:RFA|管理員競選中]]</small> 2024年5月15日 (三) 05:40 (UTC)
::後面兩點(「一些如因不符合格式(第一題回覆中提到的問題)而自動通知申請人的自動回覆,或可供授予員使用的標準化制式回覆也可以幫助授予員提高效率」)也通知{{ping|Xiplus}}君看看在現有的框架下可不可行。--[[User:ATannedBurger|<font size="0.001%"><math>\int</math></font>]]([[User_talk:ATannedBurger|☎]])dt <small>[[WP:RFA|管理員競選中]]</small> 2024年5月15日 (三) 05:43 (UTC)


=====结果=====
=====结果=====

2024年5月15日 (三) 05:43的版本

現在的日期與時間是协调世界时2025年1月6日00時49分按此更新

投票現已結束!
請勿再作任何投票或改票,否則會被視為廢票。
  • 申請者:ATannedBurger讨论 | 貢獻
  • 提問時間:2024年5月1日 (一) 00:00 (UTC)—2024年5月14日 (一) 23:59 (UTC)
  • 投票時間:2024年5月29日 (一) 00:00 (UTC)—2024年6月11日 (一) 23:59 (UTC)
意見
問題
提问时间已经结束,请勿再增加问题,唯可以继续在意见区作讨论。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 2024年5月15日 (三) 04:44 (UTC)[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三个问题的回答
  1. 您期望幫忙怎麼樣的管理事務?請先閱讀管理員的介紹頁面。
    • 上次選後看到的評語(特別是「需要更多經驗」的常見理由)其實有讓我想過我自己有甚麼需要進步的:當時我有寫了幾篇條目(包括一條GA)、透過建立條目專題和評選時常幫助其他維基人完善他們的條目並擔任中維調查助理處理傀儡問題。我當時有在想或許社群不是只想要乖乖打掃卻默默無聞、毫無存在感的管理員,而是也要能夠在需要管理員的時刻出面並協助維護社群的完整性和5P。不過也因為我近期在現實中亦參與了不少模聯活動,使我對與他人溝通和化解矛盾方面亦增添了不少興趣。若這次有幸選上管理員,我希望處理一些比較多基於溝通的事務,包括封禁申訴和ANM,當然,一些長期積壓如修訂版本刪除也是時候該清了(貌似和上次選管理時相比又增加了不少)。
  2. 在所有您在維基百科撰寫的條目或作過的貢獻中,有沒有讓您覺得特別喜歡的部份?有的話,為什麼?
    • 幫助新手是一部分,不過近期我倒是比較喜歡嘗試推行長年提案。在與LuciferianThomas合作推行ARBCOM的過程中,我亦意識到這些提案本身對中維社群是有偌大好處。在與他人溝通和協調具體細節的時候,提出一個可被大多數(我自己是八二法則的信徒,當然可能有些人會認為80%對提案的認同可能有些過於苛刻)接受的提案能夠在讓社群意識到ARBCOM需求的同時解決一些可能的隱患。的確,最後雖然因為一些分歧使我並沒有繼續參與ARBCOM的創建討論,不過我還是要特別感謝當時與我有分歧的@0xDeadbeef君願意對我的參選表示支持。儘管之後或許會有用戶告訴我中維不能和模聯相提並論,但我仍認為討論出一個對現實有益的結果還是比大家困在一間會議室內寫幾張對現實世界沒什麼影響的紙還要有趣許多。
  3. 你有沒有在過去遇到任何有關編輯方面的衝突,或者是你認為其他用戶造成你的壓力?您如何處理這件事,以及未來遇到時您會怎麼處理?
    • 衝突倒是沒有,我自認為是相對還比較好說話的人,能用溝通解決的事情就沒必要衝突。有時候確實是會遇到溝通困難的情況,不過只要雙方有足夠的時間和意願,我相信最後還是會有一個大家(包括社群)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dt 2024年4月8日 (一) 05:19 (UTC)[回复]
落花有意12138的问题
  1. 请问“民主”在中文维基百科的作用都有什么?
  2. 您预期可能在何时不再活跃?
  3. 您的账户保安措施都有什么?
  4. 如果有人的发言对您采用了比较重的措辞,比如因编辑争议称某笔编辑是破坏,您可能如何反应?如果有人用词比较粗鲁,您可能如何反应?

以上——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5月1日 (三) 09:19 (UTC)[回复]

  1. 這裡可以分成兩個方向:
    1. 投票本身就是民主的一種表現方式。儘管中維不是民主的試驗場,我們不還是在管理員選舉中準備投票嗎?
    2. 民主本身的價值吧,比如說少數服從多數,這點在很多依靠共識的討論中亦有體現。
  2. 可能等到哪天中維沒有破壞的時候吧。我相信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笑
  3. 個人剛剛發現自己對2FA其實還蠻情有獨鍾:註冊的電郵用了2FA、VRT也用了2FA。個人用的是驗證應用(CISCO家的),安全性需求方面應該足夠。
  4. 第一種情況的話我會解釋自己做出那筆編輯的思路,遇到比較粗魯的人也是。保持住自己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日 (三) 21:37 (UTC)[回复]
HK5201314的问题
  • 你認為有甚麼外維方針指引很值得中維引入?
  • 請問閣下有否留意上月於Wikipedia talk:共识的討論爭議,當中一方是管理員,另一方是回退員。如果閣下成功當選,請問如何以第三方管理員身分解決爭議?

以上--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5月1日 (三) 12:51 (UTC)[回复]

抱歉回覆的有點遲,昨天實在沒什麼時間答完,回應見下:
  • 雖然不是方針,不過我認為en:Wikipedia:Don't spite your face是個蠻有參考價值的論述。即使是一份能幫助中維進步的提案,若在推行時遭受很大的阻力,倒不如不要強求社群接受。儘管立竿見影很容易讓社群覺得中維正在變得更好,但把腳步放慢也不一定是壞事。與其追求效率,倒不如追求最合理的作法。
  • 同理,上個月的討論也有出現類似的情況。有用戶(我不是很喜歡特別提及用戶的身分,比如是否為管理員)對一個提案提出了質疑,然後後續亦有不少多方討論,結果最後變成「我沒力氣跟你吵下去」這種情況。與其設立高標準強求社群,倒不如換個角度、換個更有邏輯的方式處理當前遇到的問題。
  • 一點個人想法:其實我覺得那篇討論本身不太算得上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是在參與討論的用戶上而非提案本身。重翻一次討論後亦發現了不少翻舊帳的行為,與其說在這個討論中會需要用到管理員身分處理爭議,倒不如說管理員應該在一開始就做出處理。--)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2日 (四) 21:30 (UTC)[回复]

第三條問題:
現時,中維沒有任何方針指引單獨論述交通條目,當中香港巴士及鐵路條目被指「愛好者網站」,有不少IP或新使用者添加車牌車次等原創研究,也有個別編輯者刪除或淡化附來源而具爭議的事項。試根據黨鐵打手全面在維基刪除港鐵車站歷史和負面內容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的討論,

  1. 說明中維管理員在交通條目的角色是什麼。
  2. 有人認為管理員針對燙手山芋「不為」/「冷處理」,導致公眾或投訴者認為維基百科偏幫個別用戶,閣下對此指控有什麼看法?
  3. 有人在討論區質疑該名編輯者可能違反WP:利益衝突,作為管理員後選人,如何看待此事?
  4. #87 回覆#90 回覆 請問閣下對此觀點有什麼看法?

以上。--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5月3日 (五) 14:53 (UTC)[回复]

  1. 總的來說,我認為管理員在討論中的角色應偏向群聊管理員,即維護討論的品質(如注意有沒有人身攻擊、不文明行為等),而非以管理員的身分給出建議。這不是說管理員不能在討論中發表意見,而是管理員不應該在條目討論中主導整個討論的走向。交通條目方面的話,由於有不少LTA涉及交通主題,管理員亦需要注意編輯歷史以辨別LTA並回退不具建設性的編輯。在發生編輯戰的時候,管理員應當保護和回退到編輯戰尚未發生前的版本並要求參與編輯戰的編輯進行討論。若有編輯不願意參與討論,那應當以擾亂論處。
  2. 絕大多數的「不為」/「冷處理」很多時候都是心有餘力而不足(一天只有24小時,管理員一天的時間並不會比一般使用者多)。我也承認的確因為這樣而間接縱容了個別使用者,進而導致公眾或投訴者會有這種指控。個人認為這方面確實是當前整個社群需要努力的地方,不僅是給當前管理員們的一個反思,也是讓社群意識到自己不足的機會。
    當然,我這邊也想引用前美國總統甘迺迪的一段話:「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你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如果有人對維基百科有不滿,我們應當邀請他們加入社群來嘗試改變,而不要在別的地方怨維基百科哪裡不好,結果甚麼都沒有變。
  3. 這其實蠻呼應下面Thomas君的「輕率魯莽指控他人行為不當」。「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我想若是公眾或投訴者有興趣加入維基百科來改變的話,這會是很好的第一課。當然假定善意也很重要,不過在那種情緒下,個人覺得後者在實踐上會有些困難。
最後一題稍後回覆。--)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6日 (一) 07:21 (UTC)[回复]
4. 這兩個回覆其實都夾雜著主觀評價和實際上客觀存在的問題。列出的問題是存在的,但衍伸出的主觀評價也有惡意推定的問題。我個人覺得#87比#90較具建設性:與其空泛的提出問題,#87提供了細節使編輯能更快找出可能有問題的段落。嘛,當然,這兩段回覆也有展現出外人對維基百科運作的不熟悉(比如「只要有媒體報道發生事,就應該寫」)。儘管我對於他們提出的一些建議也非常認同(想法很好),但如果真全權讓他們來維護和改善那些條目,出於他們對維基百科的不完全理解,我其實會感到有些擔憂。--)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6日 (一) 22:53 (UTC)[回复]
兩個問題
  • 請談談您對棘手封禁的看法,以及您若當選是否會是願意做出棘手封禁的管理員?
  • 當您和其他維基人因為不和(編輯爭議以外的)而發生最糟糕的衝突時,您會如何處理?

以上。--🎋🎍 2024年5月2日 (四) 08:50 (UTC)[回复]

  1. 個人認為「棘手封鎖」的絕大多數成因皆為沒有經過有效的討論,若能讓用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理論上就不會有「棘手封鎖」的問題。在有必要的狀況下個人並不會迴避棘手封鎖,但我還是會提倡先釐清問題在哪,認知到這個問題對維基社群是否有害,再來討論封禁。
  2. 我自己其實用過不少方式:從冷處理(見三個問題的回答)到用文明的方式罵人(也算是在同個討論吧)。效果吧,後者除了感覺為了自己出了口氣之外,沒什麼好處(前者當然對討論本身也沒什麼用)。我希望之後能盡量走在這兩個路線的中間,即用假定善意的方式分析整件事並認知到自己的立場,但也明白自己的立場未必是這個問題的最優解,然後在這個前提之上和他人進行溝通。
--)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2日 (四) 22:14 (UTC)[回复]
路西法人的提問

感謝自薦參選管理員。

  1. 您如何定義文明方針所列的「輕率魯莽指控他人行為不當」?您認為目前社群當中此類不文明行為的發生頻率有多高?您不必參考我所寫的論述,請按自己理解回應。
  2. 我注意到社群各方面的討論都屢屢出現缺乏實質有效論據及論證的發言;也有用戶因某些規定和指示不合意,認定這些規定和指示「不需遵守」,並在討論中拒絕正視相關規定和指示背後至今仍然存在的意義和作用。您如何看待此類型的用戶發言,又能否提出該如何處理及避免此類窒礙社群進步的行為?
  3. 我一向形容本站多數管理人員是「聖母」性格,對於顯然應被驅逐的長期擾亂社群秩序者抱持過度仁慈的態度,往往讓這些擾亂者成功以片面之詞拉攏支持者擾亂社群。您對此抱有什麼看法?

以上。--西 2024年5月2日 (四) 10:23 (UTC)[回复]

關於這點,個人的解讀其實較為嚴格。我在站外曾和一位編輯討論過這件事,以下是我的看法:
只要是超出了「陳述對方的觀點」,那就要開始去看推導出來的言論是否有任何邏輯上的問題。個人認為只要是涉及到主觀評價的言詞就必然會是輕率的指控,這不是說應該禁止所有編輯使用主觀言詞,而是希望所有用戶在對某件事做出評價的時候應當慎重自己的言論(換句話說,對自己寫的東西負責)。事件重大的頻率大概一個月一到三次吧,比較小的個人認為每天都在發生。
(剩餘2題稍後回覆)--)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2日 (四) 21:49 (UTC)[回复]
第二題我想了挺久,也觀摩了一下其他候選人怎麼回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比較難的部分不是如何看待,而是如何處理的問題。雖然我在維基百科上鮮少遇到過不講道理的人(真正不講道理的超過大半都是LTA),但我對這類用戶的發言必然會用另一套標準去檢視他們的想法。論「如何處理」的話,儘管我意識到可能有些用戶會依靠短短幾句話就評斷一個用戶是否在講理,我還是會選擇以對話為優先,指出問題,然後再看他們對自己邏輯謬誤的反應為如何。若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謬誤並承認錯誤,那並不是代表他們選擇不講理,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沒有在講理。WP:不要伤害新手,我相信多點耐心總是好的。不過這邊也得補充:多點耐心並不是多點機會,對方的態度也是評量是否還能「被教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態度好不好不適用於傀儡問題,因為即使作為管理員也沒辦法接觸第一手CU資料。
過去幾個月來,我看到過太多因為缺乏耐心而導致社群分裂的情況,而我還不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裡看到繁簡分家(嘛,或任何形式的分家),所以在如何處理長期擾亂社群秩序者這點上我是和其他候選人抱持著較為不同的立場。多對話,少罵人;少點分歧,多點common ground(原本要寫成共識,但共識在維基百科有另一層的意思,而我是想避免透過這層濾鏡來看待這個回答)總是好的。
第三題比較好答些:不要期待破壞和擾亂的人會自發性的改變,這點我認為是在很多處理長期擾亂社群秩序者時沒有想到的。
以上--)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5日 (日) 03:40 (UTC)[回复]
稍微更正一下為何用了英文的註解--)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6日 (一) 09:22 (UTC)[回复]
August0422的问题

1.您認為當使用者產生爭議時,應如何透過非封禁的方式處理?

2.您對於兩岸高風險頁面的核心方針為何?August0422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09:09 (UTC)[回复]

  1. 對話。透過對話才能搞清楚爭議發生的來龍去脈,並在釐清事實後開始做邏輯分析以確認雙方是否有哪裡隱藏了不應該成立的邏輯謬誤或前提。
(第二題稍後回答)--)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8日 (三) 03:03 (UTC)[回复]
Aotfs2013的問題

請詳細評價Sid的回答,如果有,請列出正面或負面的地方並詳述理由。並請您分享您是否會採取一樣的方法,如果不一樣,請詳述您的方法及理由。此外,您可以依照您的作法實際嘗試處理它。期待您的回答。——Aotfs2013 留於 2024年5月7日 (二) 18:19 (UTC)[回复]

按照正常程序應當在條目討論頁先發起合併討論並通知有大幅參與的編輯,但這點Belarus101似乎並沒有做到。
單就命名的問題,我認為Belarus101的操作沒有任何問題。翻看其他類似條目如朝鮮人民軍戰略軍朝鮮人民軍陸軍皆是直接使用韓文漢字,符合命名一致性
如果用名從主人的方式去解釋其實有個問題:我自己在搜尋引擎上是沒有找到完整的"朝鮮人民軍特殊作戰軍"翻譯(除了不可靠來源外)。如果要用那段方針進行論述的話必然會需要舉證和提供來源。
在實踐上我認為Sid提到的使用{{Merged-to}}標記被合併條目的討論頁,{{Merged-from}}標記合併條目的討論頁,編輯摘要順便說明相關情況,可以的話通知被合併條目的建立者,可以的話與之討論怎麼合併。除此之外加入我所知曉的地區用詞轉換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如果是我的話我大概也會採取這個方法。除此之外,我還會按照Wikipedia:合并页面中的詳細版進行對應的操作。個人認為詳細版中已經列出了如何處理這個頁面的SOP。
實際處理的話,我剛剛已加入{{合併重新導向}}至被合併的朝鮮人民軍特種作戰軍一重新導向中。
合併頁面歷史的話,因編輯歷史中有不少時間上的重疊之處,所以我並不會考慮。--)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8日 (三) 03:01 (UTC)[回复]
@ATannedBurger謝謝您的回答,在此追問:
  1. 有人認為您在討論頁添加{{Merged-from}}無法解決Belarus101版本侵權的問題,請嘗試理解為什麼?以及您同意嗎?若您同意,又應該怎麼做?
  2. 您同意另外千村對此一問題的回答與您的出入嗎?
——Aotfs2013 留於 2024年5月9日 (四) 20:37 (UTC)[回复]
我先回第二題,因為我看到了千村用了朝鮮中央社的來源所以又去多做了點研究:
我對他的回答大致上認同。我自己是偏向用方針去理解和解決問題(當然,這必須要做很多的討論考古以避免違背方針本意),但我也能理解並認同千村用常識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儘管在這個問題上朝鮮通訊社對國內的特種部隊確實是使用了「特殊作战军方队」一詞,但我覺得解題思路是不錯的。我自己作為一名司法克制者(用戶頁有提到)並不是很喜歡基於常識或直覺去推導出問題的答案,但我同時也承認這兩項工具對維基百科的進步至關重要。
(第一題稍後回覆)--)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0日 (五) 00:51 (UTC)[回复]
(第一題回覆)首先,先澄清一點:我在上述的實際操作中並沒有在對應討論頁添加{{Merged-from}}。誠然使用{{Merged-from}}合併條目非常重要,但我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加入那個模板的編輯
這題裡房間中的大象想必就是WP:剪貼移動。由於Belarus101君沒有在編輯摘要中提及「所有編輯該頁的使用者」進而衍伸出侵權問題,而這點我亦認同(嘛,管理員怎麼能在未經討論的情況下反對社群先前的共識呢,笑)。目前個人能想到的最佳補救措施為使用RRD刪除前面的侵權版本,並重新合併和在編輯摘要中加入「所有編輯該頁的使用者」。
另外補充一下第二題的回覆:我認為使用地區轉換詞是沒有必要的。翻看Manchiu君提到的安理會文件第一頁右上方亦有提到朝鮮方提交的原文為英文,可假定中文版是後續翻譯出來的。與其使用被翻譯過的文件,個人更傾向使用朝鮮中央社提到的「特殊作战军」。誠然在中文語境中使用特種部隊一詞較為常見,個人認為倒是可以在條目內文中闡述「特殊作战军」為何較佳。--)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0日 (五) 04:15 (UTC)[回复]
gluo88的问题
  1. 关于对方针的“合理诠释”。 由于个人难以排除主观性, 对方针的解读也会不同,很难有客观的方法判断。 社群讨论时曾提到:“究竟是什么是‘合理诠释’?这正是社群过往许多争议的核心。”。 按自己对方针的解读所进行的管理操作引起社群多人异议或反对时,阁下如何处理?
  2. 关于“棘手争议”。 由于“棘手争议”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个人难以排除主观性,所用的判断(“合理诠释”)标准也会不同,对方针的解读也会不同,很难像形式逻辑的命题那样,有客观的方法, 通过纯粹的严密逻辑推理来做出判断和说服。比如,国家政治中,除了专制国家, 民主国家(特别是欧美), 无论是议会或选举, 各派都是无穷的道理,也都无法说服对方。 社群讨论时曾提到:“很多时候‘勇于出手’与‘专断独行’真的只是一线之隔而已”。 有时管理员的某个管理操作被一部分人看作是‘勇于出手’, 但被另一部分人看作‘专断独行’。 处理不好会引起重大争议,甚至引起管理争议/管理战等, 是否有不给管理员来太大压力的处理方法? 阁下如何处理“棘手争议”?
  3. 关于Wikipedia:共识。 常看到讨论相僵持不下,新的发言往往本质上只是对已有观点的重复,相互都无法说服对方。 由于任何个人的看法都具有主观性,所用的判断(“合理诠释”)标准也会不同,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情况(一致同意的共识)。比如,1. 上月於Wikipedia talk:共识的討論爭議; 2. Bigbullfrog1996案, 已经出现非涉事管理员的处理被当管理事员回退, 产生了管理操作争议。 方针提出“共识应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并和重要少数的意见作出适当妥协”。 尽管容易客观判断“多数人的意见”,阁下对其它类似案件如何处理中, 如何引导社群客观判断讨论足够充分否和已经和少数的意见作出适当妥协?--Gluo88留言2024年5月8日 (三) 17:10 (UTC)[回复]
    1. 正是因為很有可能會有方針解讀的不同,所以在進行詮釋的時候則更應該去做一些方針考古:當初設立的目的為何?是否有考慮過這種情況?若沒有考慮過這種情況,那有沒有類似的例子是曾被考慮到的?管理員的職責是執行(enforcement)方針,而非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強加原方針沒有闡述的內容。既然對方針的詮釋符合當初設立方針者/社群的初衷,那我想就不會有不合理詮釋的問題。
      當然,正是因為方針不會涵蓋到所有情況,所以當社群意識到這點並開始修訂方針的時候,管理員也必然需要重新去審視該方針的意涵。
    2. 首先,既然各方都已經認定是「棘手爭議」了,那處理該案的管理員必然壓力會十分巨大。我自己認為不論有甚麼措施能減輕管理員處理的壓力,其結果大概也收效甚微。
      溝通和說明在處理這些爭議中至關重要:這包括對當事方和其他管理員進行充足的溝通,確保自己接下來可能會採取的行動得到充足的理解和共識。總結:先溝通(要注意溝通和討論有本質上的不同),再行動。
    (最後一題稍後回覆)--)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1日 (六) 00:17 (UTC)[回复]
    谢谢回答。--Gluo88留言2024年5月13日 (一) 13:06 (UTC)[回复]
    抱歉最後一題的回覆有點遲,見下。
    我自己不是很喜歡「引導社群客觀判斷」這樣的想法,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聯想到綁架社群。應該這麼說吧,雖然我自己是一直提倡「各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在實際層面上確實會遇到您提到的這個問題。這個時候凍結提案,甚至以無共識結案都是很好的辦法,但前提是雙方沒因為對方的「擾亂」態度而被負面情緒沖昏了頭。若是直接用強硬的方式結案,我只認為會埋下日後仇視的種子。
    我認為最實際的作法是當一名「勸架者」(而這並不需要成為管理員),即試著讓討論回到事上,而非人,並釐清各方的顧慮,然後再重新出發。上方您提到的兩個討論都有一些共通點:討論最後都不是對事,而變成了互相的人格貶低。這種情況必須避免。我是建議也不需要去提醒管理員或任何長期參與討論的用戶保持文明或不要人身攻擊,因為(嘛...)他們通常都知道他們自己在做甚麼,而去做這種提醒無非只是在情緒方面火上澆油。或許他們會開始注意到並嘗試克制自己的情緒,但更多的反而會是像這樣的回答。--)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3日 (一) 19:45 (UTC)[回复]
    在下也认同您提到:"这个时候冻结提案,甚至以无共识结案都是很好的办法", "若是直接用强硬的方式结案,我只认为会埋下日后仇视的种子。"
    您是否同意至少“避免采用只有少数人支持的方案。如果一个方案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那么它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可能无法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当然, 可以不急于结案,继续讨论。如果双方观点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可以选择暂时搁置争议,继续收集信息和意见,以便在未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Gluo88留言2024年5月13日 (一) 22:01 (UTC)[回复]
    大致上是認同的,避免不等同於禁止。與其說「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倒不如說這一或多個提案當前還不適合社群採用
    個人其實挺喜歡您不執著於通過提案,而是把提案本身當作一個「收集資訊和意見」過程。儘管我認為支持這項觀點的用戶可能較為小眾,但確實是一個發人深省的論述。--)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3日 (一) 22:35 (UTC)[回复]
    谢谢回答。--Gluo88留言2024年5月13日 (一) 23:41 (UTC)[回复]
Y. Sean的問題
  1. 您對中文維基百科最大的期許是什麼?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盡可能)達成這個期許?
  2. 您認為哪些中維現行的方針條文有缺陷,又應該如何修改?
  3. 簡單敘述您在中維最喜歡的工作。—Y. Sean 2024年5月10日 (五) 12:29 (UTC)[回复]
    1.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透過對話、包容、理解、尊重來維持社群的完整性和多元性。一些比較practical(實際)的方式比如提升和完善導師功能和建立條目專題,對BITE、文明和人身攻擊零容忍來達成這個期許。
    2. 會嚴重影響站務的缺陷是沒有,倒是很多細節的部份如量化GNG。英維當前使用的定義為「Significant coverage is more than a trivial mention, but it does not need to be the main topic of the source material」,即有效介紹比順帶提及深入,但並不需要作為來源的主題。個人認為比起當前「專門闡述」的用詞,界定何謂「專門闡述」(量化)是一個可以改進的地方以減少模糊空間。
    3. 討論和進步。不論是在AFC與新手討論和改進條目,或是在客棧討論來幫助社群/中維進步都是我有興趣的工作。以前的我可能會形容自己為一位想多了解各種不同想法和思維的人,所以才會喜歡討論,但過去了這些年,我發覺其實我在中維做的一些事並不是只是出於自己「喜歡」,而是我認為幫助中維能變得更好和讓世界變得更好是等價的(另見三個問題的回答)。或許是因為這種。。。使命感嗎(笑),所以我才在中維繼續做著我「喜歡」的事。儘管經常要面對一些壓力很大的討論和質疑(包括因現實生活裡的瑣事造成的影響),但我還是堅持下去了。
    --)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4日 (二) 16:47 (UTC)[回复]
Rice King的問題

您認為「對事不對人」和「對事又對人」有哪些差別?您是否覺得某些情況下「對事又對人」是必要的?--Rice King 信箱 · 留名邊緣人 2024年5月10日 (五) 15:44 (UTC)[回复]

對事不對人應基於以下要點:
  1. 翻舊帳。這不是說在已經決定執行封禁操作時不得去檢視該用戶的封禁歷史以決定封禁時長,而是說不應該因為某用戶的封禁歷史而去決定該用戶是否被封禁。
  2. 應因反對某位用戶對某事的意見進而對該用戶本身進行批判或貶損,不論是透過直說或暗示的方式。這也多少有保持文明的成分,當然後者(暗示)很容易就會觸發訴諸動機和假定惡意的問題就是了。
  3. 騷擾反對自己某份或多份提案的用戶。個人覺得近期這類事件意外的多。
對事又對人基本上就是違反了以上某一或多個要點。在以管理員身分行事時,「對事又對人」在任何情況下是不能被允許的,因這很容易就導致管理員自己對某一或一些用戶產生偏見,進而影響判斷能力。若是作為一名普通用戶,確實在某些情況下「對事又對人」可以。。。把「試圖擾亂討論」的用戶「罵走」,而在這種情況下的話我覺得是見仁見智。若社群自己心裡已有結論,就不會導致上方有被問到「社群各方面的討論都屢屢出現缺乏實質有效論據及論證的發言」的問題了。--)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2日 (日) 00:06 (UTC)[回复]
Sanmosa的問題

這裏我就著上面路西法人的提問中提到的“缺乏實質有效論據及論證的發言”來問問題,畢竟社羣討論的爭端實在是太多了,而這越發顯得“事實勝於雄辯”的重要性。我想知道的是你會如何判定一個留言是否具備“實質有效論據及論證”?這點很重要,因為WP:共识#什么是共识有説明“共識應當考慮到所有正當合理的意見”。Sanmosa 全方貧工之聯合 2024年5月14日 (二) 10:02 (UTC)[回复]

論證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 前提
  2. 推理
  3. 結論
前提都應是事實,比如「共識是維基百科編者作出決議的第一途徑」(WP:共識第一句話)。釐清事實是在檢視一個留言是否具備「實質有效論據及論證」的必須步驟,不然很有可能會在之後的過程誤把事實當作邏輯謬誤來看待。
檢視推理就是要注意有沒有邏輯謬誤,常見的謬誤有「共識是維基百科編者作出決議的一途徑」。當然,很明顯我們都知道這是錯的。
推理的部分是我不論以前或之後會重點關照的地方。可能有時候會被覺得頭腦轉的不夠快吧,不過問問題絕對是在檢視推理是否有出現紕漏的重要方法。
結論,即基於前提和有效論證(推理)而得出的結果。
如果在以上三個步驟都沒有問題的話,那我會稱該留言為「實質有效論據及論證」。--)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4日 (二) 13:34 (UTC)[回复]
行,感謝回應。這答案我還是比較滿意的,至少我能確定大家要選的人是有能力判斷「實質有效論據及論證」是甚麽的。Sanmosa 全方貧工之聯合 2024年5月14日 (二) 15:06 (UTC)[回复]
Kenny023的問題
  1. 閣下您好,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用戶會關心IPBE。而您目前是IPBE授予員。個人注意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申請IPBE仍有大量積壓請求,您認為引起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何無法有效解決積壓的問題?
  2. 接上題。您對因應積壓情況嚴重,有建議提出建立新的IPBE授予員類型的特殊IPBEG用戶組看法是?謝謝您的寶貴時間。--Kenny023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22:44 (UTC)[回复]
    @ATannedBurger 候选人仍需要完成回答此题。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 2024年5月15日 (三) 04:45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Re:Kenny023的問題
  1. 我自己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其實是申請者沒有按照Wikipedia:通过电子邮件申请IP封禁豁免指南#第二步:撰写邮件中提到的排版來撰寫郵件,這導致在處理的時候必須再去請求更多資訊進而延長處理時間。當然,授予員本身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儘管我能在離峰期間(UTC+8早上和深夜)幫忙處理請求,但終究在平均只有四、五位活躍審核員的情況下,想追上諸多用戶提交申請的速度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
  2.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想法,大致上是認同的。當然,細節肯定是會需要更多討論的地方(如「授權者應該檢查新帳號的編輯,直到使用者做出足夠多多筆有貢獻性的編輯,期間如有破壞則提報」,這種長期的追蹤而導致的壓力使個人倒是不太看好),個人覺得不妨也可以考慮讓有NDA的用戶負責核查是否需要IPBE,確認需要後再交由IPBE助理創建帳號和授權。IPBE助理授權完成後通知授予員回覆郵件(或自行回覆,雖然不知道後者會不會有NDA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把原本要IPBE授予員做的溝通、判斷、行動三個步驟分拆出來。由授予員負責溝通和判斷,而IPBE助理負責創建帳戶、授予IPBE和存檔。
另外帶點私貨:我覺得當前如果能把IPBE的郵件請求做分類會是一個挺好的想法(比如分類成「等候申請人回覆」、「等待授權和創建帳戶」、「需要創建本地帳戶」等),這樣也方便做分流,之後若能導入類似上面提到的助理機制也能較好的與有簽NDA的IPBE授予員銜接。當然,前提是技術上可行且社群有興趣設立IPBE助理。一些如因不符合格式(第一題回覆中提到的問題)而自動通知申請人的自動回覆,或可供授予員使用的標準化制式回覆也可以幫助授予員提高效率。--)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5日 (三) 05:37 (UTC)[回复]
@Kenny023--)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5日 (三) 05:40 (UTC)[回复]
後面兩點(「一些如因不符合格式(第一題回覆中提到的問題)而自動通知申請人的自動回覆,或可供授予員使用的標準化制式回覆也可以幫助授予員提高效率」)也通知@Xiplus君看看在現有的框架下可不可行。--)dt 管理員競選中 2024年5月15日 (三) 05:43 (UTC)[回复]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