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霍姆斯彗星: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op:​ 修飾語句
标签移除或更換文件
top:​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調整格式、排版
第4行: 第4行:
| caption= {{longitem|Comet 17P/Holmes and its blue [[Comet#Physical characteristics|ion tail]]<br />''(taken on November 4, 2007)''|style=padding: 6px 0 8px 0;}}
| caption= {{longitem|Comet 17P/Holmes and its blue [[Comet#Physical characteristics|ion tail]]<br />''(taken on November 4, 2007)''|style=padding: 6px 0 8px 0;}}
| discovery_date= 1892年11月6日
| discovery_date= 1892年11月6日
| designations=1892 V1、1892 III、<br/> 1892f、1899 L1、<br/> 1899 II、 1899d、<br/> 1906 III、1906f、<br/> 1964 O1、1964 X、<br/> 1964i、1972 I、<br/> 1971b、1979 IV、<br/> 1979f、1986 V、<br/> 1986f、1993 VII、<br/> 1993i
| designations=1892 V1、1892 III、1892f<br/> 1899 L1、1899 II、 1899d、<br/> 1906 III、1906f、<br/> 1964 O1、1964 X、 1964i<br/>1972 I、1971b<br/>1979 IV、1979f<br/>1986 V、1986f<br/> 1993 VII、1993i
| epoch=October 27, 2007年10月27日([[儒略日|JD]] 2454400.5)
| epoch= 2007年10月27日([[儒略日|JD]] 2454400.5)
| semimajor=3.618414 [[天文單位|AU]]
| semimajor=3.618414 [[天文單位|AU]]
| perihelion=2.053218 AU
| perihelion=2.053218 AU
第28行: 第28行:
|archive-date=2015-09-11
|archive-date=2015-09-11
|url-status=dead
|url-status=dead
}}</ref><br/>March 27, 2014<br/>May 4, 2007
}}</ref><br/> 2014年3月27<br/> 2007年5月4
| next_p= 2028年1月31日<ref name=mpc>{{cite web
| next_p= 2028年1月31日<ref name=mpc>{{cite web
|title=17P/Holmes Orbit
|title=17P/Holmes Orbit
第41行: 第41行:
}}
}}


'''霍姆斯彗星'''({{IPAc-en|'|h|oʊ|m|z}},官方名稱:'''17P/Holmes''')是[[太陽系]]的一顆[[周期星|短週期會星]],於1892年11月6日首度被英國業餘天文學家[[埃德溫·霍姆斯]]發現。儘管通常是一顆非常微弱的天體,但霍姆斯在2007年10月回歸時變得引人注目,當時它暫時變亮了一百萬倍,而變得肉眼可見,這是已知最大的彗星爆發<ref name="Evolution of the dust trail">{{cite journal |last1=Gritsevich |first1=M. |last2=Nissinen |first2=M. |last3=Oksanen |first3=A. |last4=Suomela |first4=J. |last5=Silber |first5=E. A. |title=Evolution of the dust trail of comet 17P/Holmes |journal=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date=June 2022 |volume=513 |issue=2 |pages=2201–2214 |doi=10.1093/mnras/stac822|hdl=10995/117894 |hdl-access=free }}</ref>。因為其[[彗星#彗髮|彗髮]](彗星周圍消散中的薄塵埃球)膨脹到比[[太陽]]的直徑更大(儘管它的[[質量]]仍然很小),使它也曾短暫地成為[[太陽系極端天體清單|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ref name=atmosphere>{{cite web |last=Jewitt |first=David |date=2007-11-09 |url=http://www2.ess.ucla.edu/~jewitt/holmes.html |title=Comet Holmes Bigger Than The Sun |publisher=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t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ccess-date=2007-11-17}}</ref>。1857年至2106年間,近日點仍在2.05至2.36天文單位之間<ref name="Kinoshita">{{cite web
'''霍姆斯彗星'''({{IPAc-en|'|h|oʊ|m|z}},官方名稱:'''17P/Holmes''')是[[太陽系]]的一顆[[周期星|短週期會星]],於1892年11月6日首度被英國業餘天文學家[[埃德溫·霍姆斯]]發現。儘管通常是一顆非常微弱的天體,但霍姆斯在2007年10月回歸時變得引人注目,當時它暫時變亮了一百萬倍,而變得肉眼可見,這是已知最大的彗星爆發<ref name="Evolution of the dust trail">{{cite journal |last1=Gritsevich |first1=M. |last2=Nissinen |first2=M. |last3=Oksanen |first3=A. |last4=Suomela |first4=J. |last5=Silber |first5=E. A. |title=Evolution of the dust trail of comet 17P/Holmes |journal=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date=June 2022 |volume=513 |issue=2 |pages=2201–2214 |doi=10.1093/mnras/stac822|hdl=10995/117894 |hdl-access=free }}</ref>。因為其[[彗星#彗髮|彗髮]](彗星周圍消散中的薄塵埃球)膨脹到比[[太陽]]的直徑更大(儘管它的[[質量]]仍然很小),使它也曾短暫地成為[[太陽系極端天體清單|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ref name=atmosphere>{{cite web |last=Jewitt |first=David |date=2007-11-09 |url=http://www2.ess.ucla.edu/~jewitt/holmes.html |title=Comet Holmes Bigger Than The Sun |publisher=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t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ccess-date=2007-11-17}}</ref>。1857年至2106年間,近日點仍在2.05至2.36天文單位之間<ref name="Kinoshita">{{cite web
|title=17P/Holm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rbital elements
|title=17P/Holm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rbital elements
|url=http://jcometobs.web.fc2.com/pcmtn/0017p.htm
|url=http://jcometobs.web.fc2.com/pcmtn/0017p.htm

2024年5月18日 (六) 18:39的版本

霍姆斯彗星(17P/Holmes)
Comet 17P/Holmes and its blue ion tail
(taken on November 4, 2007)
發現
發現日1892年11月6日
臨時編號1892 V1、1892 III、1892f
1899 L1、1899 II、 1899d、
1906 III、1906f、
1964 O1、1964 X、 1964i
1972 I、1971b
1979 IV、1979f
1986 V、1986f
1993 VII、1993i
軌道特性
曆元2007年10月27日(JD 2454400.5)
遠日點5.183610 AU
近日點2.053218 AU
半長軸3.618414 AU
離心率0.432564
週期6.882994 a
軌道傾角19.1126°
歷次近日點
日期
2021年2月19日[1][2]
2014年3月27日
2007年5月4日
下次近日點
日期
2028年1月31日[3][4]

霍姆斯彗星/ˈhmz/,官方名稱:17P/Holmes)是太陽系的一顆短週期會星,於1892年11月6日首度被英國業餘天文學家埃德溫·霍姆斯發現。儘管通常是一顆非常微弱的天體,但霍姆斯在2007年10月回歸時變得引人注目,當時它暫時變亮了一百萬倍,而變得肉眼可見,這是已知最大的彗星爆發[5]。因為其彗髮(彗星周圍消散中的薄塵埃球)膨脹到比太陽的直徑更大(儘管它的質量仍然很小),使它也曾短暫地成為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6]。1857年至2106年間,近日點仍在2.05至2.36天文單位之間[7]

發現

1892年11月10日,靠近仙女座星系的17P/霍姆斯彗星。

霍姆斯彗星於1892年11月6日首度被埃德溫·霍姆斯發現,當時他正在對仙女座星系(M31)進行例行的觀測。稍後,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愛德華·沃爾特·蒙德、英國的威廉·亨利·梅鄔和英國Bramley基德都證實了這項發現。

這顆彗星在11月8日也被英國蘇格蘭湯瑪士·大衛·安德森,和11月9日被澳大利亞昆士蘭麥凱約翰·艾文·戴維森獨立發現[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他在1889年7月19日發現彗星C/1889 O1,是在昆士蘭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第一條橢圓形軌道被赫茲·克魯茲喬治·瑪莉·瑟爾分別推算出來,另外推算的近日點日期是6月13日,軌道週期6.9年。這些計算證明這顆彗星不是3D/比拉的回歸。

在1899年和1906年都曾觀測到這顆彗星的回歸,但之後就消失無蹤,直到1964年7月16日才又被美國海軍天文台伊麗莎白·羅默爾再發現,並由亞利桑那旗桿鎮布萊恩·馬斯登以計算機證實是17P/霍姆斯,之後每次的回歸都順利的被觀測到。

2007年的爆發

這張合成圖片顯示彗星於2007年10月25日至2008年3月9日在英仙座天區的軌跡與視直徑大小變化

在2007年10月23-24日,這顆彗星突然在幾小時內由平常17等的亮度暴增至2.8等星的亮度,成為在英仙座內肉眼可見的彗星。[8][9]彗核光度只有9等左右。這種光度的突然暴增,一種說法是彗星的氣體或微粒被大量釋放出來導致。

第一位注意到霍姆斯彗星發生變化並提出報告的是在加那利群島特內里費島上的J. A. Henríquez Santana;幾分鐘之後,在巴塞隆納羅馬教堂中殿注意到彗星的光度是7.3等,[9]成為在東北方天空的英仙座內很容易就用肉眼看見的黃色星星[10][11] 到了10月25日,霍姆斯彗星已經成為英仙座內第三亮的星星。往後的一兩個星期內,彗星的光度維持在三等左右,彗髮並擴散至接近半度,而接近彗核的影象顯示彗髮有數條顯著的噴流。[9]

當大望遠鏡的觀測顯示了彗星詳細的細節時,直到10月26日的肉眼觀測仍顯示這顆彗星看起來像是一顆恆星。[10]在10月26日之後肉眼的觀測才看出類似彗星的特徵。[10]2007年的爆發期間,它的軌道相對於地球接近的位置,因為彗尾是背向太陽的,因此地球上的觀測者幾乎是以沿著彗尾的方向垂直的觀察彗星,使得在望遠鏡中呈現是一顆明亮的球形。以裸眼觀察很容易看見他在夜空中是一個模糊的黃色小光點。

以2007年爆發之前的軌道和光度為基礎,它的直徑估計約是3.4公里。[12] 在2007年10月後期的觀測,彗髮的直徑從3.3弧分至13弧分,大約是月球在夜空中視直徑的一半,[13]在2天文單位的距離上,這相當於100萬公里的直徑[14],或是太陽真實直徑的70%。如果將這顆彗星的核放置在地球的中心,他在2007年爆發期間的昏暗緣將是月球距離的兩倍遠。

2007年的位置

從地球看見的運動

彗星在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於英仙座內視運動路徑圖(每14天一個位置點)
2007年10月30日從地球上看見的位置(45N, 8PM)

晚上彗星看似在英仙座內的一顆亮星,下方的亮星御夫座五車二。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望遠鏡看似模糊的光球。
在運動中膨脹的灰塵球

一個模擬的動畫,顯示出從10月24日起,在120天內中膨脹的灰塵球角直徑表面亮度則隨著時間減弱。
Motion viewed from space
17P/霍姆斯是一顆在木星火星之間,以橢圓軌道運轉的短周期彗星。[15]
這顆彗星在2007年5月4日接近太陽,目前正在橢圓軌道上逐漸遠離。

註解

  1. ^ Seiichi Yoshida. 17P/Holmes. Seiichi Yoshida's Comet Catalog. [2010-02-24]. 
  2. ^ Syuichi Nakano. 17P/Holmes (NK 2100). OAA Computing and Minor Planet Sections. 2011-05-19 [201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1). 
  3. ^ 17P/Holmes Orbit. Minor Planet Center. [2021-06-12]. 
  4. ^ Horizons Batch for 17P/Holmes (90000285) on 2028-Jan-31 (Perihelion occurs when rdot flips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JPL Horizons. [2023-02-11].  (JPL#K212/32 Soln.date: 2023-Jan-30)
  5. ^ Gritsevich, M.; Nissinen, M.; Oksanen, A.; Suomela, J.; Silber, E. A. Evolution of the dust trail of comet 17P/Holm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June 2022, 513 (2): 2201–2214. doi:10.1093/mnras/stac822. hdl:10995/117894可免费查阅. 
  6. ^ Jewitt, David. Comet Holmes Bigger Than The Sun.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t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2007-11-09 [2007-11-17]. 
  7. ^ Kinoshita, Kazuo. 17P/Holm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rbital elements. Comet Orbit. 2019-05-22 [202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0). 
  8. ^ Gunn, Angela. "Flash News Flash!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6-25.," USA Today Tech Space, 24 October 2007。Retrieved 25 October 2007.
  9. ^ 9.0 9.1 9.2 Roger W. Sinnott. Comet Holmes Undergoes Huge Outburst. Sky & Telescope. October 24, 2007 [200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7). 
  10. ^ 10.0 10.1 10.2 Fischer, Daniel. "Incredible comet eruption: from under 17th to 3rd magnitude in hou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Cosmic Mirror, #306, 24 October 2007。Retrieved 25 October 2007.
  11. ^ Skymap: late October 20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rtheast, after sunset, Spaceweather.com. Retrieved 28 October 2007.
  12. ^ Better reference needed, please: the best I could find is "Cloudbait Observat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Primary measurements, (see luminosity graph; bottom of page) Cloudbait Observatory, Colorad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2AU(150,000km/AU)/sin(13 min/60min per degree of arc)=1.4 million km
  15. ^ Nasa 3D simulation of orbit for 17P/Holm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va Applet)

外部連結


週期彗星
前一顆彗星
16P/布魯克斯彗星
霍姆斯彗星 後一顆彗星
18D/珀賴因-馬寇斯彗星
週期彗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