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後代: 刪除粵語稱謂,有粵語版維基可以發揮 |
|||
第5行: | 第5行: | ||
}} |
}} |
||
[[File:PapuaNewGuineanandson.jpg|thumb|一位[[老人]]與他的孫子。攝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新不列顛省]]。]] |
[[File:PapuaNewGuineanandson.jpg|thumb|一位[[老人]]與他的孫子。攝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新不列顛省]]。]] |
||
'''孫'''是指[[兒子|子]][[女兒|女]]的子女,[[男性]]稱'''孫兒'''或'''孫子''',[[女性]]稱'''孫女'''。在[[父系社會]],兒子的子女稱為「'''內孫'''」或者「'''孫'''」,女兒的子女稱為「'''外孫'''」。而自己的孫或外孫就稱自己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臺語]]裡又常把愛孫稱為「'''金孫'''」。 |
'''孫'''是指[[兒子|子]][[女兒|女]]的子女,[[男性]]稱'''孫兒'''或'''孫子''',[[女性]]稱'''孫女'''。在[[父系社會]],兒子的子女稱為「'''內孫'''」或者「'''孫'''」,女兒的子女稱為「'''外孫'''」。而自己的孫或外孫就稱自己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臺語]]裡又常把愛孫稱為「'''金孫'''」。隨著現代[[性別平等]]意識蓬勃發展,內孫、外孫之分已漸模糊。 |
||
在[[東亞]]傳統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嫡子]]與[[正妻]]所生之子女為[[嫡孫]],[[庶子]]的子女或嫡子之[[庶子女]]則稱為[[庶孫]]。而東亞文化傳統上以[[嫡長繼承制|嫡長繼承-{制}-]]為主,因此[[長孫]]往往特別受祖父母疼愛。 |
在[[東亞]]傳統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嫡子]]與[[正妻]]所生之子女為[[嫡孫]],[[庶子]]的子女或嫡子之[[庶子女]]則稱為[[庶孫]]。而東亞文化傳統上以[[嫡長繼承制|嫡長繼承-{制}-]]為主,因此[[長孫]]往往特別受祖父母疼愛。 |
2024年10月21日 (一) 03:47的版本
孫是指子女的子女,男性稱孫兒或孫子,女性稱孫女。在父系社會,兒子的子女稱為「內孫」或者「孫」,女兒的子女稱為「外孫」。而自己的孫或外孫就稱自己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臺語裡又常把愛孫稱為「金孫」。隨著現代性別平等意識蓬勃發展,內孫、外孫之分已漸模糊。
在東亞傳統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嫡子與正妻所生之子女為嫡孫,庶子的子女或嫡子之庶子女則稱為庶孫。而東亞文化傳統上以嫡長繼承制為主,因此長孫往往特別受祖父母疼愛。
一些比自己低兩輩的親屬也稱為孫,如兄弟的孫稱為姪孫,男性稱姊妹的孫為外甥孫,女性稱姊妹的孫為姨甥孫。
孫有時泛指後代,如「皇孫」可以泛指所有皇室後裔,不一定指當朝皇帝的孫。
後代
孫的後代並沒有單一的專有名詞,都均以「~孫」來稱呼。如果到達孫的第八代,則連特別的稱謂都沒有,以「耳孫之子」稱呼,如此類推[1][2][3][4]。
從自己算起代數 | 孫之世代 | 名稱 |
第一代 | (不適用) | (自己) |
第二代 | (不適用) | (子/女) |
第三代 | 第一代 | 孫 |
第四代 | 第二代 | 曾孫 |
第五代 | 第三代 | 玄孫 |
第六代 | 第四代 | 來孫[5] |
第七代 | 第五代 | 晜孫 |
第八代 | 第六代 | 礽/仍孫 |
第九代 | 第七代 | 雲孫 |
第十代 | 第八代 | 耳孫 |
第十一代或以後 | 第九代或以後 | (無特別稱謂,多數以「耳孫之~」或「~世/代孫」來稱呼) |
衍生含义
在中文语境中,“孙子”有时被用于辱骂他人,暗指骂人者是被骂者的祖辈。另有“装孙子”之说法,指因有事相求而阿谀谄媚别人,如同对方是自己的祖父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