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拔萃男書院: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83行: 第183行:
== 著名校友 ==
== 著名校友 ==


* [[陳啟明]]:香港華商總會主席,香港[[大有銀行]]總裁
* [[陳啟明]](George Tyson):香港華商總會主席,香港[[大有銀行]]總裁
* [[孫中山]]:[[中國]][[國父]]([[1883年]][[9月]]入學,短暫就讀)
* [[孫中山]]:[[中國]][[國父]]([[1883年]][[9月]]入學,短暫就讀)
* [[修斐]](Frederick Southey):建築家,[[九廣鐵路]]港段及[[畢架山隧道]]設計師
* [[修斐]](Frederick Southey):建築家,[[九廣鐵路]]港段及[[畢架山隧道]]設計師
* [[羅旭龢]]:香港第一位華人官守太平紳士,香港實業家
* [[羅旭龢]](Robert Kotewall):香港第一位華人官守太平紳士,香港實業家
* [[侯維廉]]:[[登巴洋行]]及[[和記洋行]]總裁
* [[侯維廉]](William Howard):[[登巴洋行]]及[[和記洋行]]總裁
* [[施玉麒]]:[[資深大律師]],聖約翰座堂牧師,前[[拔萃男書院]]校長
* [[施玉麒]](George Zimmern):[[資深大律師]],聖約翰座堂牧師,前[[拔萃男書院]]校長
* [[關祖堯]]:香港著名法官,資深大律師,前[[行政局]]首席議員
* [[關祖堯]]:香港著名法官,資深大律師,前[[行政局]]首席議員
* [[陳榮捷]]:著名哲學家
* [[陳榮捷]]:著名哲學家
第194行: 第194行:
* [[簡悅強]]:[[資深大律師]],[[東亞銀行]]前主席,前[[立法局]]及[[行政局]]首席議員
* [[簡悅強]]:[[資深大律師]],[[東亞銀行]]前主席,前[[立法局]]及[[行政局]]首席議員
* [[陳培勳]]: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音樂家
* [[陳培勳]]: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音樂家
* [[列顯倫]]:前[[終審法院]]常任[[法官]]
* [[列顯倫]](Henry Litton):前[[終審法院]]常任[[法官]]
* [[譚尚渭]]:前[[香港公開大學]]校長
* [[譚尚渭]]:前[[香港公開大學]]校長
* [[林建名]]:商人,[[麗新集團]]董事
* [[林建名]]:商人,[[麗新集團]]董事
第219行: 第219行:
* [[霍建寧]]:[[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霍建寧]]:[[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范鴻齡]]:[[行政會議]]成員,[[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中六至中七就讀)
* [[范鴻齡]]:[[行政會議]]成員,[[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中六至中七就讀)
* [[許威廉]]:[[運動員]],曾參加[[1964年]][[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東京奧運會]]
* [[許威廉]](William Hill):[[運動員]],曾參加[[1964年]][[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東京奧運會]]
* [[鍾庭耀]]:[[香港大學]][[香港大學民意研究部|民意研究部]]主任
* [[鍾庭耀]]:[[香港大學]][[香港大學民意研究部|民意研究部]]主任
* [[許浩明]]:財經界人士
* [[許浩明]]:財經界人士
第227行: 第227行:
* [[黎文狄]]( Eric Wilfred Ryder):台灣著名電視/廣告導演,作曲人,大同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意念關連有限公司[[總裁]],數位內容學院[[業師 / 顧問]]
* [[黎文狄]]( Eric Wilfred Ryder):台灣著名電視/廣告導演,作曲人,大同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意念關連有限公司[[總裁]],數位內容學院[[業師 / 顧問]]
* [[林慕德]]:[[作曲家]]
* [[林慕德]]:[[作曲家]]
* [[陳慶恩]]:音樂家,[[香港大學]]音樂系主任
* [[陳慶恩]]:音樂家,[[香港大學]]音樂系主任
* [[翟紹唐]]:香港[[資深大律師]],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警監會)主席
* [[翟紹唐]]:香港[[資深大律師]],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警監會)主席
* [[許子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 [[許子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 [[廖忠平]]:[[東方報業]]集團新聞社社長[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80318/20080318035747_0000.html 2];香港著名前新聞[[主播]]
* [[廖忠平]]:[[東方報業]]集團新聞社社長[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80318/20080318035747_0000.html 2];香港著名前新聞[[主播]]
* [[陳雙幸]]:[[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
* [[陳雙幸]]:[[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

2008年11月9日 (日) 14:30的版本

拔萃男書院
Diocesan Boys' School
拔萃男书院的校徽
地址九龍亞皆老街131號
面積約50,000平方米
类型直資中學
主要教学语言为英语
创办日期1869年3月15日
校長張灼祥
校監徐贊生主教
学生人数1369人
教職員101人
信息(+852)27115191
(+852)27115192
辦學團體聖公會
学校网址http://www.dbs.edu.hk/
地图

拔萃男書院(簡稱男拔萃男拔英語Diocesan Boys' SchoolDBS)是基督教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所設辦的一間學校,成立於1869年,設有中學部以及小學部(2004年建成),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地址位於九龍何文田亞皆老街,是一所全日制只收男生的學校。

香港不少官商名人於此畢業,學生在公開考試中成績非凡,在體育、學業及音樂比賽中均成績驕人,故此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名校,而本校資深教師是前區局議員程張迎。

拔萃男書院創校初期為私校,1878年開始,接受政府津貼,成為津貼中學(School of Grant-in-aid Scheme)。回歸後,香港政府引入直接資助制度,拔萃男書院校董會最後決定,為減少所受的限制,改為接受政府直接資助,於2003年改為直接資助學校。

歷史

拔萃男書院成立於1869年

歷任校長

校長 英文姓名 任期
1. 雅瑟 W. M. B. ARTHUR (1870-1878)
2. 俾士 G. H. PIERCY (1878-1917)
3. 費瑟士東 Rev. W. T. FEATHERSTONE (1917-1930)
派納 H. du T. PYNER (1930-1932, 代理)
4. 舒展[1] Rev. C. B. R. SARGENT (1932-1938)
5. 葛賓 G. A. GOODBAN (1938-1941)
淪陷時期 (1941-1945)
張奧偉 Oswald Victor CHEUNG (1946, 代理)
孟克士 B. J. MONKS (1946, 代理)
5. 葛賓 G. A. GOODBAN (1946-1955)
孟克士 B. J. MONKS (1955, 代理)
6. 施玉麒[2] Rev. George Samuel ZIMMERN
(aka Canon George She)
(1955-1961)
7. 郭慎墀 Sidney James LOWCOCK (1961-1983)
8. 黎澤倫 Jacland LAI (1983-2000)
9. 張灼祥 Terence CHANG (2000- )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但拔萃學生在校內撰文聲討日寇,更出力支援抗日,組織「擦鞋團」(擦鞋是當時在香港社會最常見的小本生意),為國家籌款抗日。其後在1941年12月11日,九龍淪陷,拔萃男書院被日軍佔領,拔萃進入黑暗時期。香港重光後,拔萃復課,但在校園內發生的兩件事,至今仍未有圓滿的答案。以下是參考1964年的校方及政府檔案處資料,將抗戰時期拔萃的概況作一敘述。

拔萃擦鞋團

在中國政府宣佈進入全面抗戰後,拔萃男書院組織拔萃擦鞋團,宗旨在「擦鞋救國」。

拔萃擦鞋團創於1938年1月,意念是由當時數位寄宿生發起,經當時校長舒展牧師(Rev. C.B.R. Sargent)的同意下正式成立。目的是替人擦鞋,藉以賺錢支援抗戰軍隊。擦鞋團所賺得的錢,全部捐給當時的「抗戰救援基金」作為購買藥物增援之用。當時其他學校相繼效法,紛紛成立一些為國籌款的組織,全力支援抗戰。

拔萃擦鞋團成立的動機有以下三點:(引述自1938年2月號拔萃男書院校刊)

  1. 學生應負一點救國責任;
  2. 為申明以上的宗旨,團員不辭勞苦,甚至擦鞋,求盡一點綿力;
  3. 團員鑒於本校在英國人勢力管理下,正好藉此機會給他們一點顏色,同時向拔萃擦鞋團成立後,在團所裏設有圖書室,藏有各類戰時讀物和雜誌。還設有意見箱及壁佈板,讓同學們發表意見。

其後拔萃擦鞋團曾到拔萃女書院、協恩中學等友校服務。不久,他們把第一批籌得的款項150元9仙(當時1元已可給8個人吃一頓豐富晚飯),委託「工商日報」轉交「抗戰救援基金」。

1938年4月9日,拔萃擦鞋團希望籌得更多善款,舉辦一個慈善音樂會。其目的是「全力幫助抗戰受傷的同胞,這是身處安全地域的中國人理所當然的職責。當拔萃學生知道每天受傷的同胞有40人之多後,我們身為中國人更應認真地為國籌款,來救援身陷苦難的同胞。」

青島市民對拔萃擦鞋團的評價:「擦鞋是一種卑賤的工作,但是為了國家,為傷兵而替人擦鞋,是天下最神聖的工作,他們的精神是偉大的,意義是深刻的。」

淪陷時期的拔萃

1941年12月11日,九龍淪陷,拔萃男書院校園亦被日軍佔用為軍用醫院。當時院內約有800名傷兵,並有護士、醫生、工人等,全是日本人。日軍又在校園內興建地下隧道,作為儲藏軍火之用。日後更發現如墳墓、斷頭台、火葬場也在校園內。

以下是拔萃教師楊俊成先生(J. L. Youngsaye)於英軍接收校舍時,對本校在日佔時期的情況作以下報告:(譯自Report of The H.K. Volunteer Defense Corp.)

「當年日軍把校長之居室變成護士室,食物部則變作醫療室;而其他地方,包括禮堂,都擠滿了患病及受傷之軍人。日軍又把石階園(今日的池塘),作為精神病患者的活動地方,晚上睡於今日的木工房。另日軍又把現今網球場後的地方(今日的石家園),改作菜園。而大約在現今跳遠沙池附近,有六個墳墓,每個約有六呎深。日軍又於游泳池與火車站之間的斜坡上,建了一個火葬場。日軍佔領拔萃後,把通往太子道的石級封鎖了,因此它在戰後仍完整無缺。」

有趣的是,當時一些師生前往尋找不知所終的學校傢具,經過尋找後,卻在喇沙內發現大部分傢具。

本港淪陷後,學校員生相率返國服務,學校因而停辦,且校舍亦被日軍佔領及破壞。香港重光後,學校校舍全撥英軍管理,還未定何時歸還校方,令許多同學只能轉讀他校。後經校董會之努力,校舍終獲發還。復課初期,由何明華會督任董事長,張奧偉先生任代校長(歷時3個月)。教員多為舊生,經招生後,有200多名學生,但因每班人數不足,只能用補習形式上課。不久,張奧偉先生因事辭任返英,舊生中暫任教師者,亦多放洋升學。此時孟氏先生返港暫任代校長,斥資10餘萬重修校舍,學校煥然一新,昔日教員及學生陸續返回,學生也增至500餘人。

1946年葛賓先生返港,對校務積極改革,以提高學術水平。而中文課程方面,亦漸臻善,拔萃男書院重振名聲。

重光後發生在校園的兩件事:

嘉多利道大爆炸

1946年1月2日下午8時40分,在嘉多利道地底的一條地下通道突然發生爆炸,整個山頭被炸開,大量瓦爍、泥沙沖流到山下的亞皆老街,街上的住宅受山泥覆蓋。據「南華早報」在1月3日的報道,山下有3人被瓦礫活埋,一人被困。據一位目擊者所述:一里外也可看到濃煙密佈,且爆炸聲非常響亮,震遍整個九龍半島,甚至香港島北岸。爆炸發生後,雖未有公佈原因,但相信與日軍遺下的軍火有關。

隧道之謎

1964年,在校園的草場上,近跳遠沙池處,發現一個深六呎的地洞。當時校長郭慎墀先生(Mr. S.J. Lowcock)在搜集資料後,證實洞口原為一條地下隧道的入口。而這條隧道是日治時期由日軍及戰俘開鑿的。後再經曾為戰俘的香港大學教授Mr. G. S. Davis證實,這條隧道是可通往校舍的地底,供日軍貯存輕型裝備、軍需品及炸藥之用。他又隱約記起另有一條隧道,一個出口通往學校的車道,另一出口通往亞皆老街,約在泵房附近。後來軍方沒有向校方詳細解釋,地洞亦已被填平,嘉多利道大爆炸和日軍地下隧道至今仍是一個謎。

校舍

拔萃男書院校舍主要分為六部份

  • 主樓 (Main Building)
  • 體育館 (Gymnasium)(拆卸中)
  • 新翼 (New Wing)
  • 新新翼 (New New Wing)
  • 蔡明山夫人教學樓 (Mrs. Tsai Ming Sang Building, 即SIP Building;SIP是School Improvement Program 的簡寫)
  • Samuel Tak Lee Building,已竣工的一座新宿舍大樓,於2007年11月奠基,於2008年9月2日正式啟用。大樓設有宿舍、游泳池、體育館等設施。

班級

以下為2008年2009年年度班級資料

  • 中一 (Grade 7): G7D, G7P, G7S, G7M, G7J, G7T
  • 中二 (Grade 8): 8D, 8P, 8S, 8M, 8J, 8T
  • 中三 (Grade 9): 9D, 9P, 9S, 9M, 9J, 9T
  • 中四 (Form 4): 4D, 4P, 4S, 4M, 4J, 4T
  • 中五 (Form 5): 5A, 5B, 5C, 5D, 5E, 5Arts
  • 中六 (Lower Six): L6A, L6B, L6C, L6D
  • 中七 (Upper Six): U6A, U6B, U6C, U6D

課外活動

音樂

每年拔萃男書院的都於各合唱團及樂團皆於香港校際音樂節取得優異的成績。拔萃男書院的合唱團更位列世界青少年合唱團第6名[1],合唱團總排名為第67名。[2]

著名校友

参见

外部链接

  1. ^ Biography, Ricci Roundtable (中文)
  2. ^ 知時好雨, 潤物無聲 陳煒舜, 大公報, 2004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