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删除不必要内容 |
||
第311行: | 第311行: | ||
請參見[[北京大學校友]]。 |
請參見[[北京大學校友]]。 |
||
== 姊妹校 == |
|||
*[[臺灣]]:[[天主教輔仁大學]] |
|||
== 注釋 == |
== 注釋 == |
2008年12月20日 (六) 06:31的版本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7年9月15日) |
北京大学 | |||
---|---|---|---|
学校标识码 | 4111010001 | ||
網站 | pku | ||
|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的最高学府,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北京大学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概觀
数据
北京大学现有普通本科学生14465人、硕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共有5个学部、41个院系、271个研究所(中心)、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院、所、中心)、18.5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附属医院;101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44个硕士專業、201个博士專業;81个全国重点学科、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97名正高级教职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22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3名、长江学者9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8人。北京大学的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数目,均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1]北京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到美国的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据《高教年鉴》报道,2005年北大是获得美国院校博士学位最多的本科生生源院校榜首。[2]
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629万余册。
校风
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以前,官气较重,因为自国子监、科举制度被取消后,很多人都以北大(京师大学堂)为科举的替代品,以此为仕途捷径。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使北大呈现了完全崭新的气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从而成为中国的学术中心,乃至“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民主”、“科学”也成为与北大密切相关的词汇。这样的历史经过积淀形成了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爱国传统,北大师生也不断的为这样的理想而奋斗并付诸实践。但在六四事件后,北大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打压,理想主义的色彩渐渐有所淡化。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时代以来,一直注重科学研究,是中国科学研究重地,科学氛围浓厚。
校园
北京大学原校区在北京市中心的沙滩一带。1952年院校调整后迁入现校园燕园,也就是被解散的燕京大学校园。校区北临圆明园,南靠北四环,处在中关村地带的北部,周边高校众多,例如東北邊的清华大学、東南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边的中国农业大学,南边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等。
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东南部的教学区,西南部的宿舍区,中北部的未名湖区。未名湖風景優美,湖東南角佇立著博雅塔。湖畔周圍、西側一直到西門的區域綠蔭蔥蔥,包括第一體育館在内的建築都保留了傳統中式特色(以南閣、北閣為代表)。
校史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建立,最初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有人用“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来评价北大的历史地位。
清朝:京师大学堂(1898—1912年)
-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 A. P. Martin)任西学总教习。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学。
-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1902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04年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
- 自國子監和科舉制度取消、京師大學堂成立以後,京師大學堂即成為中國唯一官方最高學府和官方教育行政機構,加上各方最優秀之士子大部份均投身京師大學堂,從職能、學統等方面均顯示出京師大學堂與國子監之間的傳承,因此不少學者皆認為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是中國太學的唯一正統繼承者。1948年,胡適在《北京大學五十周年》一文中說:「我曾說過,北京大學是歷代的『太學』的正式繼承者」。除胡適之外,馮友蘭、任繼愈、周培源、季羨林、蕭超然等學者教授也曾經表示同意北大「太學淵源」之說,甚至有人提出北大的校史應當提前一、兩千年。
- 而北大中文系陳平原教授則曾在《北大校史:怎樣溯源?》中反對北大「太學淵源」之說,認為京師大學堂並非由國子監改組而成,不是直接承繼自國子監。
北洋政府及國民政府時代:国立北京大学(1912-1937年)
-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3],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佐理员的毛泽东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中共实际的领袖人物。
- 李大釗、周作人等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館長(有段時間職稱叫「圖書館主任」)。
- 由於國內局勢動盪,教育界亦不穩定。民國時期,不少大學被(一次或多次)排除在國立大學之外,但北京大學卻一直維持著國立大學的地位,甚至曾是全中國惟一的國立大學,包括1912年至1916年間和五四運動期間。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日本佔領時代:国立北京大学(1937-1945年)
- 校地、房子和大批圖書、儀器留在北京,還有4位因身心或家庭等因素沒有隨國民黨政府遷移的老教授:周作人、孟森、马裕藻、冯祖荀,就是所謂「留平教授」。
- 撤退前最后1任校長蔣夢麟在回憶錄《西潮》和《新潮》裡談到委託周作人留守的經過(參見周作人條)。
- 日本人控制華北期間,整合了医学院、北平大学农学院以及北洋工学院留在北平的部分师资和学生,號稱「恢復」北京大學,在1939年1月3日派湯爾和任總監督,主理校務,1月12日聘原圖書館領導周作人任圖書館館長,3月28日聘周作人兼「文學院籌備員」,文學院成立后,周作人出任文學院院長。
- 1940年,湯爾和升任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錢稻孫出任校長(新職稱),同年11月湯爾和病逝,1941年周作人升任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校長錢稻孫兼文學院院長(並曾兼農學院院長)。
-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結束本時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國立北京大學(1945-1949年)
- 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在1945年9月4日發表胡适出任校长,當時胡適還在美國辦外交,委由傅斯年代理,傅把汪精衛政權時代全部的教職員全都開除,1946年7月才把校務交給胡適。
- 胡適在1948年12月15日搭國民黨政府專機逃到南京。
- 1949年2月,北平解放,文學院院長湯用彤出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 1949年4月,胡適從國民黨統治下的上海坐船離開中國,經日本到達美國(最后在紐約定居),他的夫人江冬秀已先被送到台灣。
- 1949年5月起,胡適連名義上的校長都不是了,國立北京大學最后1任校長是湯用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大學(1949年-迄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1任北京大學校長是湯用彤,1951年交棒給馬寅初。
- 1952年政府於1952年依俄國高等教育模式,对大學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輔仁大學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4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 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 北京大学號稱保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据统计,北大校友中,已有吴文俊、王选、黄昆等三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仅五人),12人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北京大学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有中国的哈佛之称。
學術地位
- 北京大學作為對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大學,其學術水平一直在國內傲視同儕,不少各界出色業者及知名學者出自北大或曾在北大任職。在一些國際學術排名榜中,北大除工程與技術領域略遜於清華大學外,其餘領域均高踞中國大陸之首[4]。但在中國大陸的一些排名榜中,不少排名均是以清華大學居首、北大次之。
- 在國外所作的有關大學排名中,則往往是北京大學名列國内第一,更曾獲評為澳、亞地區最佳大學,名列世界第十四[5],比國立澳洲大學及東京大學等更高。
- 單就中國大陸而言,大學排名的首二位均不出北大和清華,暫未見有其他大學能躍居首二名內。
- 在學術期刊方面,北京大學所發行的部份學術期刊,是中國大陸當中,少有獲得國際知名的大學所認可、具品級的學術期刊。而一些知名學府如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亦有與北大合作共同發行期刊。
- 2005年度的中國上海交通大學製作的世界500大學排名,北京大學全球排名則為第203-300名區間,同時亞太區域排名在24-36名區間。
- 2006年度的中國上海交通大學製作的世界500大學排名,北京大學全球排名則為第201-300名區間,同時亞太區域排名在25-40名區間。
- 2007年度的中國上海交通大學製作的世界500大學排名,北京大學全球排名則為第203-304名區間,同時亞太區域排名在25-42名區間。
- 2006年度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製作的世界500大學排名第14名
- 2007年度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製作的世界500大學排名第36名(其中Arts & Humanities:18名、Natural Sciences:15名 、Engineering & IT:36名、Social Sciences:23名、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18名)。
- 2008年度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製作的世界500大學排名第50名(其中Arts & Humanities:23名、Natural Sciences:18名 、Engineering & IT:38名、Social Sciences:24名、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19名)。
- 2008年全球資訊網(Webometrics)世界大學4000所,排名112名。[6]
相关历史事件
北京大学的学生积极參預過近現代很多政治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以后,又参加过文化大革命、八九民運等等。1980年北京大学学生竞选海淀区人大代表,多位参与竞选者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及改革方向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钱理群教授认为,这次竞选活动是1949年以来中国政治史上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民主选举。[7]
三角地布告栏位于学校的大讲堂南侧,一直是“民间资讯发布中心”,也是几十年来历次中共政治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每次,北京发生重大社会事件,三角地就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1980年代,很多学生举行的沙龙活动就是在三角地贴广告。1989年的学生运动中,学生在三角地张贴过很多政治宣言。三角地一直被知识界看作是学术和思想自由的象征。1990年代以后,“三角地”作为校内地名,实体区域与功能主要包含四个部分:
- 东部延伸至五四路的道路,主要作为社团等组织进行招新等活动、悬挂各类横幅的场所;
- 向南延伸到28楼门口的玻璃布告栏,为校方放置各种宣传展板之用;
- 连接1与2的斜边道路,主要为各类社团及民间宣传海报放置场所;
- 西面与北面铁制布告栏,曾是学术讲座学生活动和各类广告发布区,但从90年代末期开始,渐渐被补习班外语班以及房屋租赁等商业广告以大量重复粘贴覆盖方式占据,实质上已经蜕化,与三角地的“思想自由”无关。
2007年10月底,校方趁迎接教育部评估之机,将3、4部分拆除清理,校方的理由是三角地有过多的商业广告,但很多同学感到愤怒,认为此举是在封杀言论自由。校长许智宏公开回应。他说,对北大三角地的整治不能叫做“拆”,而是“规范”,因为奥运会的一些赛事2008年将在北大举行,所以校园要进行治理整顿。拆除的只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广告牌,它们实在有损北大的形像。许智宏校长说,“我看全世界那么多大学,都没有那么乱的”。也有观点认为,作为言论中心的现实中的"三角地"已经早已不复存在而为北大未名BBS上的相应版面所取代,尽管言论自由受到相当的控制。所以此次拆除行为本身并不具有封杀言论的意义。
历任校长
清朝京師大學堂時期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立北京大學時期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立北京大學時期 中國國民黨恢復管治時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管治時期
|
教學研究
学院
系别
研究中心、研究院、研究所
|
国家级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
学生社团
北京大学拥有众多学生社团。相当部分的北大学生对社团活动具有极高的热情。每年新生入学时,许多社团都在三角地招新,号称“百团大战”。
北大官方每年都会评选十佳社团并且对品牌社团进行资格复审,而每三年在各类别的社团中各新选出一个品牌社团。2005年度的“品牌社团”是爱心社;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山鹰社;元火漫画协会;自行车协会。2005年度的“十佳社团”是青年摄影学会;乒乓球协会;学生国际交流协会(SICA);学生红十字会;街舞风雷社;台湾研究会;绿色生命协会;自卫防身协会(精武会);青年成才促进会(YEA)
根据北京大学社团管理机构的资料显示,在北京大学现存的注册学生社团中,历史最悠久的是1956年成立的五四文学社,这也是北京大学唯一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中断过的学生社团。其他较有历史的社团还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学友经济研究社,两者均成立于1978年。北京大学的社团分布较为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历史较长的社团一般都具有学术研究的性质,而新近成立的社团则往往比较靠近商业金融等领域,更偏实用,凸显了自1978年以来北京大学整体环境的变化。
知名人物
請參見北京大學校友。
注釋
- ^ http://www.gotopku.cn/school/main.htm
- ^ 清华北大近年来成为获得美国院校博士学位最多的本科生院校
- ^ http://www.pku.edu.cn/about/bdjj.jsp
-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04-2007
-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06
- ^ http://www.webometrics.info/top4000.asp?offset=100
- ^ 钱理群:不能遗忘的思想--1980年中国校园民主运动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