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56行: | 第156行: | ||
* [[田长霖]]:柏克利加州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传热学家,机械工程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 [[田长霖]]:柏克利加州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传热学家,机械工程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
== 姊妹校 == |
|||
*[[臺灣]]:[[天主教輔仁大學]] |
|||
==參看== |
==參看== |
2008年12月20日 (六) 06:43的版本
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 |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
File:Ucseal 110x110.gif | |||
校训 | Fiat Lux(拉丁语) "Let There Be Light"(英譯) | ||
创办时间 | 1861年 | ||
IPEDS编码 | 110635 | ||
学校类型 | 公立 | ||
校长 | 罗伯特·柏吉诺 (Robert J. Birgeneau) | ||
教师人數 | 1900 | ||
学生人數 | 約33000 | ||
本科生人數 | 約23000 | ||
研究生人數 | 約10000 | ||
校址 | 美國,伯克利 | ||
总面积 | 約5平方公里 | ||
網站 | http://berkeley.edu | ||
|
柏克萊加州大學全名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英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為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Berkeley或Cal,也常譯為柏克萊大學或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一所公立大學,位於舊金山東灣伯克利市的山丘上。伯克利加大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中最老的一所。它也是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創始者之一。
在美國的大學運動聯賽裡因以往只有一間加州大學,因此伯克利一直以California作校名,簡稱Cal,並沿用至今。
歷史
最早伯克利加大這片土地是1866年由私立的加利福尼亞學院(College of California)所買下,但由於資金短缺,學院被州立的農業、礦業和機械學院合併,並在1868年3月23日成立了加利福尼亞大學,Durant為第一任校長。
20世紀中期是伯克利加大在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黃金時代。藉由物理學家恩尼斯特·勞倫斯(Ernest O. Lawrence)發明的迴旋加速器,在這間學校的研究學者發現了許多重於鈾的元素。錇(Berkelium)和鉲(Californium)是以这所大学的名字來命名的,而鐒(Lawrencium)和𨭎(Seaborgium)則是以此校的勞倫斯和葛蘭·希柏格(Glenn T. Seaborg)的名字來命名的。
二次大戰時期,伯克利加大的勞倫斯放射實驗室(Lawrence's Radiation Laboratory)曾經承包美國軍方的原子彈研發計劃。
伯克利加大在越南戰爭期間由於其學生對於美國政府的抗議而變得全球知名。1964年在加大伯克利發起的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改變了一代人的政治和道德看法。
今天,大部份的學生都已不再像他們的學長們那麼政治化了,但是仍然有一小部份激进成員繼續維持他們的傳統。
電腦/計算機
這學校培育了一批對早期互聯網發展、自由軟件運動和開放源代碼軟件運動很關鍵的技術。1977年,Bill Joy改出了BSD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他也開發了vi。Sendmail在1981年開發。同期CSRG(Computer Systems Research Group)研究了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這個DNS。PostgreSQL 數據庫出現在由Michael Stonebraker帶領的Ingres計劃。Tcl 腳本語言和 Tk GUI 工具由John Ousterhout於1988年開發。RAID和RISC技術由David Patterson開發。William Kahan教授對浮點數運算的演算法和IEEE 754有很大的貢獻。研究小組XCF(eXperimental Computing Facility)管理著GTK+和GIMP計劃。
學校環境
伯克利加大的校地總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而主校區約72公頃。伯克利加大圖書館共有藏書920萬冊,是北美地區第五大的圖書館,在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耶魯大學圖書館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圖書館之後。大學部約有學生23,000人,研究所約有10,000人。
學校組織
歷任校長
校長的職位在1952年加利福尼亞大學重新組織和擴張時創設;從那以後共有10名校長:
- Clark Kerr (1952–1958)
- Glenn T. Seaborg (1958–1961)
- Edward W. Strong (1961–1965)
- Martin E. Meyerson (1965, acting)
- Roger W. Heyns (1965–1971)
- Albert H. Bowker (1971–1980)
- Ira Michael Heyman (1980–1990)
- 田長霖 (1990–1997)
- Robert M. Berdahl (1997–2004)
- Robert J. Birgeneau (2004–present)
學院
伯克利加大130個以上的系所被組織在14個学院中。(学院名称为"Colleges"的通常包括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而"Schools"通常只含研究生,唯一的例外是商學院):
- 商學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
- 化學院(College of Chemistry)
- 教育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 工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 環境設計學院(College of Environmenal Design)
- 資訊管理與系統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 傳播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 法學院(Law School,Boalt Hall)
- 文理學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
- 自然資源學院(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 視光學院(School of Optometry)
- 公共健康學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公共政策學院(Richard & Rhoda Goldm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 社會福利學院(School of Social Welfare)
大學排名
伯克利加州大學為世界學術的知名學府,在眾多權威的大學排名裡名列前茅。
於2005年,英國的The Times Highe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評柏克利加州大學為世界第六好的大學,僅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等。[1]
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是评价美国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再次评价:柏克利加州大學十五个博士项目拿了三個第一名,僅次於六項第一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和四項第一名的斯坦福大学;緊接在後的哈佛大学有二個第一名。[2]
伯克利加州大學2007年度继续蝉联公立大学第一的美称。[來源請求]
知名校友
伯克利加大的校友遍佈各領域,其中包含61位諾貝爾獎得主(請參考至2006年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23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或參見Category: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校友)
- 诺曼·峰田(Norman Mineta):前美國交通部部長。
- 戈登·摩爾(Gordon E. Moore):英特爾(Intel)的創立者之一。
- 吉米·杜立德(Jimmy Doolittle):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美國空軍知名將領,曾經指揮1942年的杜立德空襲,是二戰期間第一個襲擊日本本土的將領。
- 胡先驌:生物學家,詩人。
- 吴健雄:美籍华人女物理学家。前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参见[3]
- 李遠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主任,參見[4]。
- 丘成桐: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斯数学奖得主,哈佛大學教授,參見[5]。
- 張超雄:政治家,香港公民黨创始人兼副主席,也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亦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前香港理工大學民選校董。
- 焦立中:美國宇航局華裔職業宇航員.
- 任筑山:美國農業部副部長,主管研究、教育和經濟事務(2001-2005).
- 刘遵义: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 孙正义(そん まさよし):日本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參見[6]。
- 陆宏亮:UT斯达康创始人与上海盛大网络董事,參見[7]。
- 宋楚瑜:台灣政治人物,亲民党创始人兼党主席,中国国民党前秘书长,前臺灣省省長。
- 林聖梁(Kevin Lin):台灣政治,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國會辦公室主任,桃園縣縣議會機要秘書,美國華府公費訪問學者,現任大曜建築空間設計(股)公司 總監,現任大曜光電(股)公司 董事長,大曜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 翦伯赞:中国历史学家,前北京大学副校长。
- 唐明照:联合国副秘书长(1971年-1979年),毛泽东前英文翻译和外交部新闻司唐闻生女士之父。
- 袁家骝: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袁世凯之孙,妻子吴健雄。
- 余福庆(Jimmy Yee):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前市长。
- 余江月桂(March Fong Eu,1923年-):前美国大使,前加州立法委员,任州务卿職務達20年。
- 林同炎(T.Y.Lin, 1912-2003年11月):获得伯克利硕士和终身教授,世界著名桥梁专家,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
- 李丽源(Jackie Lee,1985年-):全美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双打、单打冠军。2005年上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国家队队员。
- 邹哲:NASA星尘计划(Stardust Project)主要參與科學家。
- 汪穎麟(Wayne Wong,1981年-):香港網球代表隊成員,1997年首次參與台維斯盃賽事。
- 孔慶翔(William Hung, 1983年-):藝人,因參與選秀節目《美國偶像》而成名,曾出過兩張唱片並參與電影演出。
- 林燕妮: 香港散文女作家。十七歲入學,攻讀遺傳學。
- 蔡曉慧:(Sherry Tsai,1983年9月4日-),香港女游泳選手,2004年雅典奧運會擔任中國香港代表隊持旗手。
- 邓中翰:(John Deng,1968年出生于南京-)“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领导开发设计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
- 孟懷縈:史丹佛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
- 林艾為:(Helena, Nana, 1985年12月8日-)台灣08年出道新人,2007年畢業於此校,大學時期主修大眾傳播系,其同父異母姊姊林心如更是紅遍中港台歌影視三棲之當紅女星,NANA也因姊姊之名才被人留意。
世界著名教授
- 陈省身:世界数学大师。
- 李遠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
- 林同炎:世界桥梁大师,土木工程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
- 羅伯特·萊奇(Robert Reich):前美国劳工部部长,公共政策学院教授。[8]
- 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主任,參見[9]。
- 田长霖:柏克利加州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传热学家,机械工程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