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比·菲舍爾:修订间差异
小 機器人 新增: mn:Бобби Фишер |
BotSottile(留言 | 贡献) 小 機器人 修改: uk:Роберт Фішер |
||
第115行: | 第115行: | ||
[[th:บอบบี ฟิชเชอร์]] |
[[th:บอบบี ฟิชเชอร์]] |
||
[[tr:Bobby Fischer]] |
[[tr:Bobby Fischer]] |
||
[[uk: |
[[uk:Роберт Фішер]] |
||
[[vi:Bobby Fischer]] |
[[vi:Bobby Fischer]] |
2009年1月22日 (四) 03:05的版本
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 | |
---|---|
File:Collins with Bobby Fischer.jpg | |
出生 | Robert James Fischer 1943年3月9日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 |
逝世 | 2008年1月17日 冰岛雷克雅維克 | (64歲)
国籍 | 美国, 冰島 |
头衔 | 大师 |
世界冠軍 | 1972–1975 (FIDE) |
最高等級分 | 2785 (1972年7月) |
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1943年3月9日—2008年1月17日),亦譯「鮑比·費雪」,前世界國際象棋冠軍,菲舍爾任意制象棋的發明人。
1972年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舉行的世界冠軍挑戰賽上,菲舍爾代表美國擊敗了前国际象棋世界冠軍、蘇聯的鲍里斯·斯帕斯基,登上世界棋王的寶座。
早年時期
鲍比·菲舍爾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父母在他兩歲時離異,由母親撫養长大。菲舍爾七歲時自學國際象棋,十四歲獲得美國少年組國際象棋冠軍,十五歲擠身世界冠軍挑戰者八強。
顛峰時期
1972年,菲舍爾獲得挑戰世界棋王斯帕斯基的資格。首局由斯帕斯基獲胜。第二局菲舍爾故意棄權,引起冰島人抗議其輕率,並到美國駐冰島大使館威脅要美國收回美軍基地。到第二十一局,菲舍爾還接受對手的悔棋,因他認為:"反正斯帕斯基輸定了。"最後他以12.5比8.5輕鬆地成為第十一位世界冠軍,也是首位的美籍世界冠軍。此賽中他分得10萬英鎊的5/8,其餘歸於斯帕斯基。在頒獎典禮時,菲舍爾却遲到了一小時才去領獎。
此勝利對冷戰時的美國有重大意義,因为這是美國第一次在國際象棋領域戰勝蘇俄。美國總統尼克松(Richard Nixon)特地親自向鲍比·菲舍爾道賀,並在幾個月後訪問蘇聯時,送給前蘇聯總書記勃列日涅夫一副袖珍的國際象棋,使後者頗為尷尬。
菲舍爾成為世界棋王後,尼克松曾要求在白宮接見他,但他聽說總統不會付出場費後便斷然拒絕。
成名後的盛名,反而帶給菲舍爾許多不適。他開始接觸極端宗教團體。當該團體的世界末日預言落空時,他發現被騙,脫離了該組織。但精神的痛苦一直伴隨著他。他其後宣布从国际象棋界隱退。
1975年,菲舍爾放棄與前蘇聯的阿纳托里·卡尔波夫比賽,使後者不戰而勝,也令美國政府不滿。
流亡期間
1992年,菲舍爾宣告復出棋壇。他違反美國政府的命令,到南斯拉夫與斯帕斯基進行比賽。结果被美國法官以“違反國際制裁令”對他發佈全球通緝令。菲舍爾開始了其流亡世界各国的生活。他最後在日本落腳,被日本的一個國際象棋俱樂部秘密地收留,並與一名日籍女子結婚。
1996年6月,菲舍爾在阿根廷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提議一種國際象棋改良的規則,稱呼為菲舍爾任意制象棋,或是Chess960或FRC。他指出這種變革更能發揮棋手的創造力,而非耗費多年的歲月去死記各種開局變例。
菲舍爾在九一一事件爆發後,接受菲律賓某電台的訪問,大肆批判美國政府,其偏激的言論引起不少爭議。
目前情況
流亡13年後,2004年7月13日當菲舍爾欲從日本成田機場前往馬尼拉時,被日本移民局以護照過期為理由逮捕。美國政府得知後要求引渡。菲舍爾向世界發出求救。冰島政府在2005年3月決定接納他為冰島公民,結束了菲舍爾在日本9個月的牢獄生活。 2008年1月17日,菲舍尔在冰岛的家中因病去世,时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