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勞工: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外籍勞工指不具其工作國家國籍的[[勞工]],有循合法管道進入工作的合法外勞,亦有用[[偷渡]]或其他如觀光等名義入境不法打工的非法外勞。 |
外籍勞工指不具其工作國家國籍的[[勞工]],有循合法管道進入工作的合法外勞,亦有用[[偷渡]]或其他如觀光等名義入境不法打工的非法外勞。 |
||
台灣的外籍勞工政策在1989年有相當大的轉變。在此之前,政府基本上不開放低技術外勞進入國內勞動市場,而對於其他類別的外勞,則採取嚴格的管制。但是由於台灣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界對於引進外勞的壓力日益升高;而勞動市場上也存在著許多「非法外勞」。1989年由於政府推動[[十四項重要建設]],勞力短缺,於是以「專案方式」正式引進第一批低技術外勞。 |
|||
1992年[[立法院]]通過「就業服務法」,設有外籍勞工專章,允許民間產業引進外勞,並且逐次放寬引進的行業種類。截至1998年底,在台灣的合法外勞共有270,620人。 |
|||
當時關於外勞相關政策的辯論,有三個重要的議題:一是關於外勞在台灣國內的基本[[人權]],應該給予何種保障。第二是外勞仲介制度所引發的對於外勞的高額仲介費的剝削。第三則是外勞是否會對國內的勞工產生排擠效果,而惡化國內的[[失業]]問題。 |
2005年8月23日 (二) 11:56的版本
外籍勞工指不具其工作國家國籍的勞工,有循合法管道進入工作的合法外勞,亦有用偷渡或其他如觀光等名義入境不法打工的非法外勞。
台灣的外籍勞工政策在1989年有相當大的轉變。在此之前,政府基本上不開放低技術外勞進入國內勞動市場,而對於其他類別的外勞,則採取嚴格的管制。但是由於台灣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界對於引進外勞的壓力日益升高;而勞動市場上也存在著許多「非法外勞」。1989年由於政府推動十四項重要建設,勞力短缺,於是以「專案方式」正式引進第一批低技術外勞。
1992年立法院通過「就業服務法」,設有外籍勞工專章,允許民間產業引進外勞,並且逐次放寬引進的行業種類。截至1998年底,在台灣的合法外勞共有270,620人。
當時關於外勞相關政策的辯論,有三個重要的議題:一是關於外勞在台灣國內的基本人權,應該給予何種保障。第二是外勞仲介制度所引發的對於外勞的高額仲介費的剝削。第三則是外勞是否會對國內的勞工產生排擠效果,而惡化國內的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