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悟族: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2行: | 第2行: | ||
'''達悟族'''('''Tao'''/'''Tau''')為[[台灣原住民]]的一支,分布於[[台東縣]]東南外海49[[海里]]的[[蘭嶼]]島上,人口約三千餘人,善於航海,愛好和平。自古以來與[[菲律賓]]巴丹島來往密切,語言十分相近,因此兩地的傳說故事亦十分類似。昔稱'''雅美族'''('''Yami'''),這是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所命名,但島上原住民自稱Tao,意義為“人”,因此近年來漸漸改以達悟族作為蘭嶼原住民的族名。 |
'''達悟族'''('''Tao'''/'''Tau''')為[[台灣原住民]]的一支,分布於[[台東縣]]東南外海49[[海里]]的[[蘭嶼]]島上,人口約三千餘人,善於航海,愛好和平。自古以來與[[菲律賓]]巴丹島來往密切,語言十分相近,因此兩地的傳說故事亦十分類似。昔稱'''雅美族'''('''Yami'''),這是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所命名,但島上原住民自稱Tao,意義為“人”,因此近年來漸漸改以達悟族作為蘭嶼原住民的族名。 |
||
==族名== |
|||
蘭嶼島上的原住民被稱為雅美Yami族始於[[鳥居龍藏]]。他在〈人類學寫真集:臺灣紅頭嶼之部〉一文中宣稱該島的土著自稱「yami kami」,kami是「我們」的意思。在〈紅頭嶼通信〉一文中他明白地指出,yami一詞是他的推斷,他後來斷定族稱應是yami。 |
|||
近年來蘭嶼青壯世代對此一詞開始產生懷疑,他們認為蘭嶼人一直以「tao」自稱,其意為「人」;蘭嶼的土名是「pongso no tao」,其意即為「人之島」。他們也認為鳥居龍藏將「yamen」(其意為我們)誤聽為「yami」;近來又加上一個以訛傳訛的說法,指出在日文中yami是「闇」之意,日本人以此稱呼蘭嶼人有歧視之意。因此堅持將雅美yami族改稱為達悟tao族。但是許多50歲以上的蘭嶼人對此深不以為然,他們舉出許多傳說及歌謠的證據,證明yami一詞自古即用以稱呼蘭嶼人;例如述及蘭嶼人與[[菲律賓]][[巴丹島]]人的交往故事中,巴丹人均稱蘭嶼人為yami。老派人物主張維持原來的族稱並無不妥。 |
|||
==傳說== |
|||
由於天神Si-Omima看到蘭嶼的南部並無人居,因此將祂的二個孫子各用石頭和竹節包裹,往下丟到蘭嶼島上。石頭較重,掉下時即落在Jipaptok山;竹節較輕被風吹落在此山的山腳下Doranom 。二人分別從石、竹中迸出後,即不斷地增長。當石人往山下走時,在途中遇到竹子迸出來的人,正由山腳下往山上走。二人相會時,便採paptok(蘭嶼觀音座蓮Angiopteris palmiformis (Cav.) C. Chr.)的葉子鋪在地上坐下聊天,因此該山被稱為Jipaptok。 |
|||
當二人長大成人後,某日兩人的左、右膝蓋紅腫發癢,後來從右膝癢處迸出一個男嬰,左膝則迸出一女嬰。當兩對男女出世後,又很快的不斷成長,不久之後兩對男女便各自結合,結果所生的子女都是瞎眼的。石人、竹人頗為詫異,二人商量之後,將子女互換結婚,後來所生的孩子都健全無缺,那些有缺陷的孩子也相繼死亡,從此達悟族人開始健康繁衍,膝蓋生子及其後的婚配經驗也解釋達悟族人禁止血親通婚的緣起。 |
|||
==特色== |
|||
蘭嶼島上的達悟族與[[台灣原住民]]的其他族群一樣,都屬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系,但在文化的表現上卻有明顯的不同。在傳統上,他們是唯一不懂釀造酒精性飲料,不曾獵頭或使用弓及箭的民族,採用親從子名的獨特名制,依賴捕魚及栽培水芋維生,他們的建築形式、飛魚祭典、新屋及新船落成禮以及對死亡及神靈的態度等等,使他們成為臺灣原住民中非常獨特的一群。 |
|||
==拼板舟== |
|||
達悟族的船並非挖空樹幹所成的獨木舟,而是用斧頭刳削木板,再以木釘、藤結組合而成的拼板舟。依船隻之規模可分為大、小兩類,大船有5對槳、4對槳、3對槳3種;小船也有3種,分別是一、二、三人船。造船時不同部位的船板使用不同的木材。龍骨取材須堅固耐水,船底板須耐磨,上層的船板取其質輕,船板的接合則用桑木釘,一艘船所使用的樹材多達十餘種。大、小船的構造相似,差別只在大船由3或4層船板拼成,小船則少一層船板。 |
|||
龍骨分成3段以榫接合,從技法上可依中段龍骨的形狀再分成兩種,槽形龍骨的船隻較長方塊狀龍骨的船隻少一層木板;船首及船尾龍骨取自森林中樹木自然形成弧狀的板根,中段則以筆直的樹幹削成。船舷是將樹材削成具有優美弧度的船板構成,每層船舷有3片木板,因此連龍骨在內,小船有15(槽形龍骨)或21片(塊狀龍骨)木板,大船則有21(槽形龍骨)或27(塊狀龍骨)片木板。上、下層船板全以木釘接合。船板之間的縫隙填以蘭嶼花椒(Zanthoxylum integrifoliolum Merr.)根部的纖維,現在多已改用合成樹脂取代。 |
|||
5對槳大船由10人操作,除船尾一人搖櫓,以及船頭一人划雙槳外,其他船員每人划一槳;3或4對槳的船除人數減少外,櫓、槳的操作方式與10人船同。小船無櫓,每人各划一對槳。一般習見的雅美船常是雕有精美的圖紋並漆上鮮豔色彩的船隻,建造此種雕飾繁複的船必須準備大量的水芋及豬羊舉行新船下水禮(或稱落成禮);不擬舉行典禮的船隻僅能簡單地塗上紅白兩色,船身也不能有太多的雕刻。 |
|||
==招魚祭== |
|||
達悟族在[[飛魚]]季節中有許多祭典,最重要的是兩次招魚祭mivanua,其實較正確的譯詞應是「港口vanua 祭」,第一次是為大船的出航所做的,第二次則為小船,兩者之間相距約兩個月。前者是全村性的祭典,所有的男子不論長幼都要參加,後者只有家中擁有小船者才舉行。大船招魚祭的重點是全村男子齊聚港口,由各漁船組以豬或雞為祭品,祈求飛魚及其他迴游魚類能成群湧入港口,被村中漁人所獲,並祝禱本身及家人之康健長壽,能夠永遠使用港口。 |
|||
禱畢殺犧牲取血,混以海水,每一男子以指沾血塗於港邊的石塊上;另外準備數個小竹管盛血,此一小竹管在飛魚季節中的祈祝儀式都要用到。小船的招魚祭各家自行舉行,在排列海灘的船上祈求豐魚及平安健康,經過此一儀式後小船才能出海捕捉飛魚及獵食飛魚的大型迴游魚類。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2005年8月23日 (二) 14:11的版本
達悟族(Tao/Tau)為台灣原住民的一支,分布於台東縣東南外海49海里的蘭嶼島上,人口約三千餘人,善於航海,愛好和平。自古以來與菲律賓巴丹島來往密切,語言十分相近,因此兩地的傳說故事亦十分類似。昔稱雅美族(Yami),這是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所命名,但島上原住民自稱Tao,意義為“人”,因此近年來漸漸改以達悟族作為蘭嶼原住民的族名。
族名
蘭嶼島上的原住民被稱為雅美Yami族始於鳥居龍藏。他在〈人類學寫真集:臺灣紅頭嶼之部〉一文中宣稱該島的土著自稱「yami kami」,kami是「我們」的意思。在〈紅頭嶼通信〉一文中他明白地指出,yami一詞是他的推斷,他後來斷定族稱應是yami。
近年來蘭嶼青壯世代對此一詞開始產生懷疑,他們認為蘭嶼人一直以「tao」自稱,其意為「人」;蘭嶼的土名是「pongso no tao」,其意即為「人之島」。他們也認為鳥居龍藏將「yamen」(其意為我們)誤聽為「yami」;近來又加上一個以訛傳訛的說法,指出在日文中yami是「闇」之意,日本人以此稱呼蘭嶼人有歧視之意。因此堅持將雅美yami族改稱為達悟tao族。但是許多50歲以上的蘭嶼人對此深不以為然,他們舉出許多傳說及歌謠的證據,證明yami一詞自古即用以稱呼蘭嶼人;例如述及蘭嶼人與菲律賓巴丹島人的交往故事中,巴丹人均稱蘭嶼人為yami。老派人物主張維持原來的族稱並無不妥。
傳說
由於天神Si-Omima看到蘭嶼的南部並無人居,因此將祂的二個孫子各用石頭和竹節包裹,往下丟到蘭嶼島上。石頭較重,掉下時即落在Jipaptok山;竹節較輕被風吹落在此山的山腳下Doranom 。二人分別從石、竹中迸出後,即不斷地增長。當石人往山下走時,在途中遇到竹子迸出來的人,正由山腳下往山上走。二人相會時,便採paptok(蘭嶼觀音座蓮Angiopteris palmiformis (Cav.) C. Chr.)的葉子鋪在地上坐下聊天,因此該山被稱為Jipaptok。
當二人長大成人後,某日兩人的左、右膝蓋紅腫發癢,後來從右膝癢處迸出一個男嬰,左膝則迸出一女嬰。當兩對男女出世後,又很快的不斷成長,不久之後兩對男女便各自結合,結果所生的子女都是瞎眼的。石人、竹人頗為詫異,二人商量之後,將子女互換結婚,後來所生的孩子都健全無缺,那些有缺陷的孩子也相繼死亡,從此達悟族人開始健康繁衍,膝蓋生子及其後的婚配經驗也解釋達悟族人禁止血親通婚的緣起。
特色
蘭嶼島上的達悟族與台灣原住民的其他族群一樣,都屬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系,但在文化的表現上卻有明顯的不同。在傳統上,他們是唯一不懂釀造酒精性飲料,不曾獵頭或使用弓及箭的民族,採用親從子名的獨特名制,依賴捕魚及栽培水芋維生,他們的建築形式、飛魚祭典、新屋及新船落成禮以及對死亡及神靈的態度等等,使他們成為臺灣原住民中非常獨特的一群。
拼板舟
達悟族的船並非挖空樹幹所成的獨木舟,而是用斧頭刳削木板,再以木釘、藤結組合而成的拼板舟。依船隻之規模可分為大、小兩類,大船有5對槳、4對槳、3對槳3種;小船也有3種,分別是一、二、三人船。造船時不同部位的船板使用不同的木材。龍骨取材須堅固耐水,船底板須耐磨,上層的船板取其質輕,船板的接合則用桑木釘,一艘船所使用的樹材多達十餘種。大、小船的構造相似,差別只在大船由3或4層船板拼成,小船則少一層船板。
龍骨分成3段以榫接合,從技法上可依中段龍骨的形狀再分成兩種,槽形龍骨的船隻較長方塊狀龍骨的船隻少一層木板;船首及船尾龍骨取自森林中樹木自然形成弧狀的板根,中段則以筆直的樹幹削成。船舷是將樹材削成具有優美弧度的船板構成,每層船舷有3片木板,因此連龍骨在內,小船有15(槽形龍骨)或21片(塊狀龍骨)木板,大船則有21(槽形龍骨)或27(塊狀龍骨)片木板。上、下層船板全以木釘接合。船板之間的縫隙填以蘭嶼花椒(Zanthoxylum integrifoliolum Merr.)根部的纖維,現在多已改用合成樹脂取代。
5對槳大船由10人操作,除船尾一人搖櫓,以及船頭一人划雙槳外,其他船員每人划一槳;3或4對槳的船除人數減少外,櫓、槳的操作方式與10人船同。小船無櫓,每人各划一對槳。一般習見的雅美船常是雕有精美的圖紋並漆上鮮豔色彩的船隻,建造此種雕飾繁複的船必須準備大量的水芋及豬羊舉行新船下水禮(或稱落成禮);不擬舉行典禮的船隻僅能簡單地塗上紅白兩色,船身也不能有太多的雕刻。
招魚祭
達悟族在飛魚季節中有許多祭典,最重要的是兩次招魚祭mivanua,其實較正確的譯詞應是「港口vanua 祭」,第一次是為大船的出航所做的,第二次則為小船,兩者之間相距約兩個月。前者是全村性的祭典,所有的男子不論長幼都要參加,後者只有家中擁有小船者才舉行。大船招魚祭的重點是全村男子齊聚港口,由各漁船組以豬或雞為祭品,祈求飛魚及其他迴游魚類能成群湧入港口,被村中漁人所獲,並祝禱本身及家人之康健長壽,能夠永遠使用港口。
禱畢殺犧牲取血,混以海水,每一男子以指沾血塗於港邊的石塊上;另外準備數個小竹管盛血,此一小竹管在飛魚季節中的祈祝儀式都要用到。小船的招魚祭各家自行舉行,在排列海灘的船上祈求豐魚及平安健康,經過此一儀式後小船才能出海捕捉飛魚及獵食飛魚的大型迴游魚類。
外部連結
这是一篇與人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