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公司:修订间差异
Leemark0212(留言 | 贡献) 小 →發展概況 |
无编辑摘要 |
||
第3行: | 第3行: | ||
==發展概況== |
==發展概況== |
||
===香港=== |
|||
香港第一家百貨公司,永安公司于1907年6月28日由原在澳洲雪梨經營水果批發的香山(今廣東中山市)華僑郭樂及其弟郭泉在香港創辦,地址在德輔道中107-235號。而總店現址則位於上環德輔道中211號。 |
|||
===中國=== |
===中國=== |
||
[[File:Zhongshan008.jpg|right|200px|thumb|永安公司創辦的《永安月刊》創刊號,藏於中山商業文化博物館]] |
[[File:Zhongshan008.jpg|right|200px|thumb|永安公司創辦的《永安月刊》創刊號,藏於中山商業文化博物館]] |
||
1918年9月5日,上海永安百貨創辦。首先在上海南京路635號(浙江路口西南角)建成一棟6層營業大樓,1933年又在旁邊浙江路和湖北路之間的尖角地帶(南京路627號)新建22層的永安新廈。 |
|||
[[永安百貨]]在[[1907年]][[6月28日]]創辦。{{helpme}} |
|||
===日本=== |
|||
日本第一家百貨公司始於1904年,日文稱「百貨店」,現有的全國系統為H2O(阪神、阪急)、J.FRONT(大丸與松坂屋)、三越伊勢丹、Millennium ,另有數百家區域型百貨各霸一方。店鋪型態,有都市型的百貨店,多設於鐵路車站附近的繁華街道商業中心位置。郊外型則設有大型停車場。 |
|||
===台灣=== |
===台灣=== |
||
日治時代,並無「百貨公司」的名詞,但1900年的報紙,已經出現許多「百貨店」的廣告,販賣許多不同類型商品。但真的要稱的上是現今意義的百貨公司,且具有升降電梯的,則整個日本時期,全台共有三家大型百貨店,小型百貨店則各城市都有數量更多。三家大型的百貨公司,分別是臺北的「[[菊元商行]]」,台南的「ハヤシ百貨店」與,高雄的「吉井百貨店」,三家電的共同特色都會在頂樓升起商標旗幟。 |
|||
⚫ | |||
1932年11月28日16點整,臺北市衡陽路與博愛路口(舊稱榮町,今國泰世華銀行),一棟6層的民間最高樓建築落成,而當時的日本最高樓不過8層,這棟就是最早的百貨公司「[[菊元商行]]」(Kikumoto),開幕於同年12月3日,5樓是有各式西式料理的「菊元食堂」,並裝置「升降電梯」,由小姐操控與現在的日系百貨相同。3天後,第2家百貨公司在台南開幕。這家「ハヤシ百貨店」(Haiyashi,林)位於末廣町(今中正路與忠義路口),老闆為林方一,屬5層建築,1樓為化妝品、洋菓子、煙酒與鞋子,2樓為童裝,3樓為布料與服飾,4樓為文具與玩具,5樓為洋食堂與喫茶室,並配備升降電梯,營業時間為早上8點至晚上10點高雄的「吉井百貨店」開幕於1941年鹽埕區,一樣是5樓且有升降電梯。而臺灣第一部「手扶電梯」出現於1958年的高雄「大新百貨公司」,創辦人吳耀庭曾於1943年到吉井被女店員「哼」一聲。 |
|||
⚫ | |||
*朝大型連鎖化發展 |
*朝大型連鎖化發展 |
||
台灣的百貨業發展至成長階段時,市場的密度會逐漸增加,同類型的百貨公司間競爭加劇,而在競爭後仍能獲得生存者,往往是屬於有大型財團作為後盾的廠商;其次,大型財團由於資本雄厚,所以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發展百貨連鎖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這類型的百貨公司如太平洋[[崇光百貨]]、[[新光三越]]百貨等。 |
台灣的百貨業發展至成長階段時,市場的密度會逐漸增加,同類型的百貨公司間競爭加劇,而在競爭後仍能獲得生存者,往往是屬於有大型財團作為後盾的廠商;其次,大型財團由於資本雄厚,所以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發展百貨連鎖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這類型的百貨公司如太平洋[[崇光百貨]]、[[新光三越]]百貨等。 |
2009年2月28日 (六) 15:00的版本
百貨公司,是一種售賣多種貨品的大型零售商店,它的產品分門別類,英文稱為Department store。不同於超級市場,百貨公司通常會售賣較昂貴和大型的商品,例如家私、電器等,亦會售賣服裝、化妝品、玩具、廚具及運動用品等。有些百貨公司的收銀處設置得較為分散,另一些則會像超級市場一樣集中在出入口。
發展概況
香港
香港第一家百貨公司,永安公司于1907年6月28日由原在澳洲雪梨經營水果批發的香山(今廣東中山市)華僑郭樂及其弟郭泉在香港創辦,地址在德輔道中107-235號。而總店現址則位於上環德輔道中211號。
中國
1918年9月5日,上海永安百貨創辦。首先在上海南京路635號(浙江路口西南角)建成一棟6層營業大樓,1933年又在旁邊浙江路和湖北路之間的尖角地帶(南京路627號)新建22層的永安新廈。
日本
日本第一家百貨公司始於1904年,日文稱「百貨店」,現有的全國系統為H2O(阪神、阪急)、J.FRONT(大丸與松坂屋)、三越伊勢丹、Millennium ,另有數百家區域型百貨各霸一方。店鋪型態,有都市型的百貨店,多設於鐵路車站附近的繁華街道商業中心位置。郊外型則設有大型停車場。
台灣
日治時代,並無「百貨公司」的名詞,但1900年的報紙,已經出現許多「百貨店」的廣告,販賣許多不同類型商品。但真的要稱的上是現今意義的百貨公司,且具有升降電梯的,則整個日本時期,全台共有三家大型百貨店,小型百貨店則各城市都有數量更多。三家大型的百貨公司,分別是臺北的「菊元商行」,台南的「ハヤシ百貨店」與,高雄的「吉井百貨店」,三家電的共同特色都會在頂樓升起商標旗幟。
1932年11月28日16點整,臺北市衡陽路與博愛路口(舊稱榮町,今國泰世華銀行),一棟6層的民間最高樓建築落成,而當時的日本最高樓不過8層,這棟就是最早的百貨公司「菊元商行」(Kikumoto),開幕於同年12月3日,5樓是有各式西式料理的「菊元食堂」,並裝置「升降電梯」,由小姐操控與現在的日系百貨相同。3天後,第2家百貨公司在台南開幕。這家「ハヤシ百貨店」(Haiyashi,林)位於末廣町(今中正路與忠義路口),老闆為林方一,屬5層建築,1樓為化妝品、洋菓子、煙酒與鞋子,2樓為童裝,3樓為布料與服飾,4樓為文具與玩具,5樓為洋食堂與喫茶室,並配備升降電梯,營業時間為早上8點至晚上10點高雄的「吉井百貨店」開幕於1941年鹽埕區,一樣是5樓且有升降電梯。而臺灣第一部「手扶電梯」出現於1958年的高雄「大新百貨公司」,創辦人吳耀庭曾於1943年到吉井被女店員「哼」一聲。
戰後台灣的百貨業都有很快速的成長,成長的部份原因是因為幾家較具規模的百貨公司,如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及大葉高島屋等陸續開店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可以顯示,台灣的百貨公司有朝大型化發展的趨勢。而分析現階段台灣百貨業的發展特色,除了朝大型連鎖化發展以外,百貨業的經營策略由同質化走向差異化,及本土百貨業者與外商合作的例子愈來愈多等,也是國內百貨業發展的特色。
- 朝大型連鎖化發展
台灣的百貨業發展至成長階段時,市場的密度會逐漸增加,同類型的百貨公司間競爭加劇,而在競爭後仍能獲得生存者,往往是屬於有大型財團作為後盾的廠商;其次,大型財團由於資本雄厚,所以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發展百貨連鎖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這類型的百貨公司如太平洋崇光百貨、新光三越百貨等。
- 經營策略由同質化走向差異化
此種經營策略一方面是因應個性化消費時代來臨,另一方面是來自百貨業的成長階段已進入成熟期—廠商密度高且競爭激烈,所以百貨業者必須在市場上尋求具有發展潛力的生存利基,才不會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這類型的百貨公司如衣蝶生活流行館(原力霸百貨南西店)、中興百貨等。
- 與外商合作愈顯頻繁
台灣的百貨業目前較多與日商進行技術合作或合資,此種合作關係由於過度倚重提供技術的廠商,對國內百貨業的未來發展可能產生不良影響;但是這種與外商合作的關係,在全球產業國際化的趨勢及消費者需求的引導下,未來仍將蓬勃發展。至於這類型的國內業者,如明德春天百貨與法國的PRINTEMPS百貨公司合作、大葉高島屋與日本的TAKASHIMAYA百貨公司合作等。
- 高度集中都會區
而由於台灣地區的百貨公司,目前仍是集中分佈於高雄、台北、台中三大都會區,至於大高雄地區,中心的腹地廣大,所以大高雄地區未來百貨業的發展將朝超大型與外系百貨合作的大型百貨連鎖方向發展。 另外,台北地區屬於中大型的百貨公司的百貨目前就有二十多家,未來的發展以社區型的百貨較為合宜;而台中地區由於地屬良好的商業城市,且腹地廣及南投、彰化、台中縣、台中市等,再加上當地氣候宜人,是適合發展百貨業的據點(據統計,中部地區中大型的百貨公司約在十家左右,是目前三大都會區中次多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