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蒙特利尔议定书: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P-bot留言 | 贡献
机器人: 将Image名字空间修改为File
Quality of life留言 | 贡献
簽訂歷程:​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第12行: 第12行:


==簽訂歷程==
==簽訂歷程==
一九八七年九月,美國及其他二十三個國家簽署了「蒙特婁議定書」─一份國際間對臭氧層問題的協議。議定書中規定將氟氯碳化物的生產凍結在一九八六年的規模,並在一九八八年前於工業國家中減少50%的製造,以及凍結海龍的生產。但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美國太空總署發表「全球臭氧趨勢報告」,顯示出全球的臭氧層並不僅止於在一般宣稱的南北極地區的上空有被侵蝕的現象。證實了蒙特婁議定書中對氟氯碳化物的逐步汰換,其實是太少而且太晚了些。
一九八七年九月,[[美國]]及其他二十三個國家簽署了「蒙特婁議定書」─一份國際間對[[臭氧層]]問題的協議。議定書中規定將氟氯碳化物的生產凍結在一九八六年的規模,並在一九八八年前於工業國家中減少50%的製造,以及凍結海龍的生產。但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美國太空總署發表「全球臭氧趨勢報告」,顯示出全球的臭氧層並不僅止於在一般宣稱的[[極|南]][[北極]]地區的上空有被侵蝕的現象。證實了蒙特婁議定書中對氟氯碳化物的逐步汰換,其實是太少而且太晚了些。


一九八九年的五月,在聯合國的發起下,八十個國家代表齊聚赫爾辛基,正式通過一項宣言,其中同意儘早將蒙特婁議定書中列管的化學物質逐步汰換,但是絕不晚於西元兩千年。
一九八九年的五月,在聯合國的發起下,八十個國家代表齊聚赫爾辛基,正式通過一項宣言,其中同意儘早將蒙特婁議定書中列管的[[化學]]物質逐步汰換,但是絕不晚於西元兩千年。


瑞典是第一個跨越書面背書,且加速進行廢除使用氟氯碳化物時間表的國家。一九八八年六月,瑞典國會通過在一九九五年焚用氟氯碳化物的立法。經過與工業界廣泛的討論後,瑞典政府訂定逐步汰換冷凍滅菌劑和在一九八八年以前仍可繼續使用氟氯碳化物噴劑的時間表,其用於包裝的年限為一九八九;溶劑及泡綿的使用年限為一九九一年,其用於硬泡綿、乾洗及冷卻劑的最冕年限為一九九四年。瑞典使用氟氯碳化物的量,其實僅佔全世界的1%使用量,所以對其他的國家而言,尤其那些大宗使者,是急需將瑞典視為主要典範來學習追隨的。
[[瑞典]]是第一個跨越書面背書,且加速進行廢除使用氟氯碳化物時間表的國家。一九八八年六月,瑞典國會通過在一九九五年焚用氟氯碳化物的立法。經過與[[工業]]界廣泛的討論後,瑞典政府訂定逐步汰換冷凍滅菌劑和在一九八八年以前仍可繼續使用氟氯碳化物噴劑的時間表,其用於包裝的年限為一九八九;[[溶劑]][[泡綿]]的使用年限為一九九一年,其用於硬泡綿、[[乾洗]][[冷卻劑]]的最冕年限為一九九四年。瑞典使用氟氯碳化物的量,其實僅佔全世界的1%使用量,所以對其他的國家而言,尤其那些大宗使者,是急需將瑞典視為主要典範來學習追隨的。


環境主義者確信,氟氯碳化物與海龍的放射物可以藉氟氯碳化物的回收再製,與替代化學物的使用而降低極高的百分比。
[[環境主義]]者確信,氟氯碳化物與海龍的放射物可以藉氟氯碳化物的回收再製,與替代化學物的使用而降低極高的百分比。


==影響==
==影響==

2009年3月5日 (四) 10:13的版本

File:160658main2 OZONE large 350.png
臭氧層破洞,2006年9月

蒙特婁公約又稱作蒙特婁議定書,全名為「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the Ozone Layer)」,是聯合國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承續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的大原則,於1987年9月16日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所簽署的環境保護公約。該公約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內容綱要

蒙特婁公約中對CFC-11、CFC-12、CFC-113、CFC-114、CFC-115等五項氟氯碳化物及三項海龍的生產做了嚴格的管制規定,並規定各國有共同努力保護臭氧層的義務,凡是對臭氧層有不良影響的活動,各國均應採取適當防治措施,影響的層面涉及電子光學清洗劑、冷氣機發泡劑噴霧劑滅火器……等等。此外,公約中亦決定成立多邊信託基金,援助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移。

議定書中雖然規定將氟氯碳化物的生產凍結在1986年的規模,並要求已開發國家1988年減少50%的製造,同時自1994年起禁止海龍的生產。但是1988年的春天美國太空總署發表了「全球臭氧趨勢報告」,報告中指出全球遭破壞的臭氧層並不僅止於南極北極的上空,也間接證實了蒙特婁公約對於氟氯碳化物的管制仍嫌不足。

聯合國有鑑於此,便於1990年6月英國倫敦召開蒙特婁公約締約國第二次會議,並對公約內容作了大幅之修正,其中最為重要者即為擴大列管物質,除原先列管者之外,另增加CFC-13等10種物質、四氯化碳以及三氯乙烷,共計12種化學物質,並加速提前於2000年完全禁用上述物質。

之後聯合國又陸續修訂管制範圍,包括1992年哥本哈根修正案、1997年蒙特婁修正案、以及1999年北京修正案。其中最重要者為哥本哈根修正案,決議將已開發國家的氟氯碳化物禁產時程提前至1996年1月實施,而非必要之消費量均嚴格禁止。

簽訂歷程

一九八七年九月,美國及其他二十三個國家簽署了「蒙特婁議定書」─一份國際間對臭氧層問題的協議。議定書中規定將氟氯碳化物的生產凍結在一九八六年的規模,並在一九八八年前於工業國家中減少50%的製造,以及凍結海龍的生產。但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美國太空總署發表「全球臭氧趨勢報告」,顯示出全球的臭氧層並不僅止於在一般宣稱的北極地區的上空有被侵蝕的現象。證實了蒙特婁議定書中對氟氯碳化物的逐步汰換,其實是太少而且太晚了些。

一九八九年的五月,在聯合國的發起下,八十個國家代表齊聚赫爾辛基,正式通過一項宣言,其中同意儘早將蒙特婁議定書中列管的化學物質逐步汰換,但是絕不晚於西元兩千年。

瑞典是第一個跨越書面背書,且加速進行廢除使用氟氯碳化物時間表的國家。一九八八年六月,瑞典國會通過在一九九五年焚用氟氯碳化物的立法。經過與工業界廣泛的討論後,瑞典政府訂定逐步汰換冷凍滅菌劑和在一九八八年以前仍可繼續使用氟氯碳化物噴劑的時間表,其用於包裝的年限為一九八九;溶劑泡綿的使用年限為一九九一年,其用於硬泡綿、乾洗冷卻劑的最冕年限為一九九四年。瑞典使用氟氯碳化物的量,其實僅佔全世界的1%使用量,所以對其他的國家而言,尤其那些大宗使者,是急需將瑞典視為主要典範來學習追隨的。

環境主義者確信,氟氯碳化物與海龍的放射物可以藉氟氯碳化物的回收再製,與替代化學物的使用而降低極高的百分比。

影響

工業界

冷媒中主要的臭氧層破壞者CFC-12或許可為HFC-134a取代,但化工工程師說HFC-134a在製造上較為困難,價格也貴於CFC-12,而且較CFC-12更須常更換。而用作塑膠發泡劑的CFC-11,暫時所提出的替代品為HCFC-22,此化合物一般家庭的冷氣機已有使用,但並沒有CFC-11的熱絕緣性質,所以其未來的應用將受到更多的限制。

關於清洗電路板環境安全溶劑,將研發一種新且優於CFC-113與其他含氯溶劑的產品。此項產品命名為BIOACT,它包含了一些可由天然植物如柑橘類果皮或樹幹中萃取的物。只是用項新產品取代FC-113則另外需要新的程序與清洗電路板的裝置。

氟氯碳化物CFC-11、CFC-12和CFC-113的替代品,仍需長期的研發,因為很多替代品其工業性質均遜於氟氯碳化物,亦較為不耐用,甚至還須設計更多的設備來使用。這些替代品在低壓下易於分解,但對臭氧層較不具威脅,但是,人類曝露在這些替代品之下將具有潛在的危險性或引發其它環境問題,例如,酸雨,所以我們亟須研發一個完全安全的替代物,而不是另一種可能對人類有害或使氣候突變的危險替代品。

個人

  • 停用保麗龍餐具及其他製品,因為保麗龍製作過程用到的發泡劑是氟氯碳化物。
  • 要求以氟氯碳化物或海龍製成的產品必須加上標示,以警告消費者此產品對臭氧層的危害。
  • 終止不必要及浪費的使用。
  • 避免購買含有氟氯碳化物的物品。
  • 要求國會對氟氯碳製造商課徵特別稅,因為在逐漸禁用的過程,廠商註定獲取暴利,如:台灣一直到一九九二年試圖成為蒙特婁議定書的協約,當時,汽車冷媒的價格漲了五倍,家電業也跟著漲價…..。
  • 汽車、冰箱或冷氣含有氟氯碳,檢查它們是不是洩漏;如果必須重新添加,請找有冷媒回收設備的廠商(國內已開發成功,並推廣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