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3行: |
第13行: |
|
[[File:Discontinuity_removable.eps.png|thumb|right|可去间断点]] |
|
[[File:Discontinuity_removable.eps.png|thumb|right|可去间断点]] |
|
1. 考虑以下函数: |
|
1. 考虑以下函数: |
|
:<math>f(x)=\begin{cases}x^2 & \mbox{ for } x< 1 \\ 1 & \mbox { for } x=0 \\ 2-x& \mbox{ for } x>1\end{cases}</math> |
|
:<math>f(x)=\begin{cases}x^2 & \mbox{ for } x< 1 \\ 0 & \mbox { for } x=1 \\ 2-x& \mbox{ for } x>1\end{cases}</math> |
|
点<math>x_0=1</math>是可去间断点。 |
|
点<math>x_0=1</math>是可去间断点。 |
|
|
|
|
2009年4月9日 (四) 03:53的版本
间断点是指:在非连续函数y=f(x)中某点处xo处有中断现象,那么,xo就称为函数的间断点。
分类
根据不同间断点的性质,通常把间断点分为两类:
- 第一类间断点:
- 跳跃间断点: 间断点两侧函数的极限存在,但不相等;
- 可去间断点: 间断点两侧函数的极限存在且相等。
- 第二类间断点:
- 不属于第一类间断点的任何一种间断点都属于第二类间断点。
例子
1. 考虑以下函数:
点是可去间断点。
2. 考虑以下函数:
点是跳跃间断点。
3. 考虑以下函数:
点是第二类间断点,又称本性间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