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動態平衡理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910343留言 | 贡献2009年7月19日 (日) 14:14 (內容擴充)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代表人物

巴納德(C.I.Barnard)。著有-主管人員的職能一書(The Functions)。

理論

互動體系理論(system of interactions)

組織是人群互動的關係而組成的系統。這個系統是由人們以下因素所結合的:

ㄧ、共同目標

二、貢獻心力的意願

三、互相溝通的能力

非正式組織(informal organization)

正式組織是「有意識的協調行動的體系」有固定的結構型態即層級節制的體系。非正式組織則是無意識、不定型的,為自然因素讓人們結合在一起的組織。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兩者之間有密切關係,因為有正式組織才會有非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能為正式組織承擔三個積極功能:

ㄧ、可從事正是組織所不便溝通的意見或傳遞資料消息

二、培養員工的服務熱誠、客觀權威的安全性來維持組織的團結。

三、藉著非正式組織互動的關係以避免正式的控制,來保持個人自尊人格完整和獨立選擇。

貢獻和滿足的平衡

人類之所以願意為組織貢獻所能乃是組織能給予他各種滿足(例如:物質、精神方面)。所以貢獻、滿足是相對的,因而組織的生存、發展有賴於確保貢獻和滿足的平衡。從組織的觀點來看誘因包含:

ㄧ、物質

二、名望、個人權力

三、所追求的物理工作條件

四、心理上的享受

在討論各個誘因的關係十,巴納德認為維持生存以上的物質報酬只能對少數人有用,大多數人不會為了ㄧ些物質報酬而貢獻更多。

權威接受論(acceptance theory of authority)

巴納德認為權威不在發令者而在受命者,完全接受命令必須:

ㄧ、受命者確已了解

二、合於組織目標

三、不違背受命者權益

四、受命者有能力加以執行

由於上述四個條件,通常總是存在,況且每個人都各有個所謂「無利害區」或「無差異區」(zone of indiffference)凡是落於此區內的命令必被接受無疑,因此取得部屬的同意、合作通常是很容易。而無差異區之大小是為該部屬對組織的觀點而定。

溝通問題

巴納德認為「溝通」是行政工作之中極為重要的因素之ㄧ,「協調」是促進組織之中人員凝聚力的主要途徑。主管人員應加以注意並且有效的建立溝通管道;行政主管即實際的溝通管道中心點。要做好溝通工作應該:

ㄧ、溝通管道明確為人所知,各職位、人員的權力應該給予規定並且公告之。

二、使溝通管道正式化,應規定部屬和主管之間溝通關係。

三、溝通路線應該盡量直接、簡短。

四、溝通路線應循序漸進,不可繞道。

五、主管人員的能力應該勝任溝通中的重任,必要時請幕僚人員協助。

六、應該給予溝通者具有正式溝通權威的確認

主管職能

主管在組織之中是關鍵人物如身體內的神經系統,擁有兩項最重要的職能:

ㄧ、建立一套溝通系統。

二、積極取得必須的努力;此工作有以下三項步驟:

1、必須把員工導入於「合作的關係」(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員工的延聘必須要有一定的方法。

2、激發員工對於本機關之認同。

3、至定並界定(formulate and define)本組織的目的、目標;此包含決策授權

責任到道德

責認乃為職務、法律、道德等要素所構成,其效力源於個人的內在義務

對組織性質的看法

ㄧ、組織為社會化系統,因而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合作。

二、組織由一群有社會互動關係的人所組成,管理者主要的角色是在於和部屬之間的溝通並且激勵他們有高水準的績效。

三、組織的成功主要依靠員工間的合作,同時也決定於能否和外界的人群、機構維持良好關係。

四、組織在一個環境中存在,故管理者必須檢視組織的外在環境,之後調整組織,使之維持在平衡狀態。

參考文獻

  • 王濬. 行政學新編. 2008.